• 当前位置:首页 记录片 海洋国语

    海洋国语

    评分:
    0.0很差

    分类:记录片法国2009

    主演:皮尔斯·布鲁斯南  小佩德罗·阿门达里斯  雅克·贝汉  宫泽理惠  马蒂亚斯·勃兰特  阿尔多  兰斯洛特·佩林  Manolo Garcia   

    导演:雅克·贝汉  雅克·克鲁奥德   

    排序

    播放地址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猜你喜欢

    • 已完结

      张梁记

    • HD

      体坛秘史:罪与罚

    • 第2集

      新声一代

    • 更新HD

      第237号房间

     剧照

    海洋国语 剧照 NO.1海洋国语 剧照 NO.2海洋国语 剧照 NO.3海洋国语 剧照 NO.4海洋国语 剧照 NO.5海洋国语 剧照 NO.6海洋国语 剧照 NO.16海洋国语 剧照 NO.17海洋国语 剧照 NO.18海洋国语 剧照 NO.19海洋国语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海洋》耗时五年,耗资5000万欧元,动用12个摄制组、70艘船,在全球50个拍摄地,有超过100个物种被拍摄,超过500小时的海底世界及海洋相关素材,是史上投资最大的纪录片。  海洋是什么?这部电影告诉你答案。这是一部以环保为主题,令人心旷神怡、叹为观止的生态学纪录片。本片聚焦于覆盖着地球表面的四分之三的“蓝色领土”。导演深入探索这个幽深而富饶的神秘世界、完整地呈现海洋的壮美辽阔。真实的动物世界的冒险远比动画片中的故事来的精彩,接下来银幕展开——巨大的水母群、露脊鲸、大白鲨、企鹅等。毫不吝啬在镜头前展示他们旺盛的生命力,让人叹为观止。

     长篇影评

     1 ) On Océans

    1、今年法国影展,北京开票第一天《海洋》被哄抢,第二天即已售罄。法国文化中心第二轮,听说不少人宁可站着也要看。8月12日《海洋》配音版上映,到这一周,华星UME从第一周的每天一场加到每天四场。去看的那场12:05,满场。我不知道除了《周恩来外交风云》,内地影院里还有木有过这么火爆的纪录片。

    2、姜文的配音很穿越。“什么是海洋?什么是海?什么是洋”后面,着实脑补了一句“你TMD跟我说说什么TMD是海洋?!”

    3、《海洋》最有趣的一个地方是,所有出现的动物,皆没有我们习惯的字幕或者配音加以说明的名称。实际上,旁白也是极为节制的。装逼的说法叫做,以影像呈现来消解语言/能指系统对这些动物的命名,进而消解“人类中心主义”或者“逻各斯中心主义”;通俗点说,我们习惯的动物世界之类科普纪录片的文本中,实际上通展示人类对动物的命名带出了某种人类的优越感和在自然界的统治地位。《海洋》展示的是影像而不是命名/语词/能指。但是这些影像终究只是“拟像”。

    4、而《海洋》的“拟像”不同于其他“拟像”之处在于其距离和尺寸。在影像上非常严格地控制着被摄物体和人的比例,并没有使用常见的那种,可以将那些庞大的生物在画框内完全展示的构图,而是任由其占满画幅或者溢出画幅。这是经由取景或者Framing传达出的意义,人在这里是一个有肉身存在的观察者。于是这种表义体系带来的正是本片商业价值所在:作为奇观展示的距离和尺寸。

    6、就视听语言发展史来说,即使不做功课也可以轻易指认出本片与让·潘勒维的“科学电影”之间的紧密传承关系,潘勒维主攻方向是海洋无脊椎动物,在构图上明显受到欧洲先锋派的影响。本片中水母等段落可以看出非常明显的继承关系。实际上,本片在构图上非常注重形式上的秩序感。

    7、由此带来的一个叙述则是博物学传统。达尔文或者儒勒·凡尔纳。放在中国尚有八十年代以来的科普传统以致科学中心主义。这是篇大文章,此处不展开。文本结构上倒向环保毫不意外,只是转折太过生硬,手法又过于简单。开篇摆出一副“自然历史”的模样,半部影片过去开始不知所云,画面“美得只剩下美了”。忽而《海豚湾》,最后结在“星球尺度”。可惜。

    8、《海豚湾》一段,也即捕鲨一段,拍得是主观镜。后面海象父子(或者母女……)一段,典型拟人手法。这两个段落即可看出文本内在的分裂,消解人类中心主义的同时也会诉诸人类情感,这便是文本断成自然和环保两截的原因。最有趣的一点是,与《动物世界》之类相比,本片很有节制地不去渲染自然界的弱肉强食——片中的几个段落已经很节制了,实际上会惨烈的多。而自然界的斗争再惨烈,也比不过捕鲨那一场。

    9、水下拍夜景,真牛逼。着实牛逼。叹为观止。

    10、如果我们并不知道那些动物的名字/拥有对它们的能指,那么语言停止的地方,或许我们经过银幕能够更接近一点它们。那种“不能言说”的感觉真好,够回家喝一壶了。

     2 ) 若你不愿生活在人造世界——电影《海洋》

    这是一部非常棒的纪录片,用视觉盛宴来形容毫不夸张,从画面,到音乐,到主题。非常震撼和感动。在放映后的导演见面会,导演最后说,感谢你们来电影院看这部片子,因为无论是声音还是画面,都是为影院放映准备的。台下掌声响起,经久不息。

    影片的开始,第一次见到海的小男孩,问:海洋是什么?眼神纯真。镜头转向海浪,然后到达海的深处。旁白:在远离人类的海洋,是动物们的领地。
    看似平静的海面下隐藏了多少暗涌,那是一个怎样的遥远神奇丰富绮丽而自成体系的世界啊。(哦,不,人类也不过是这体系里的普通一员。)
    夕阳下的海面,红通通的,鱼群游过,不时跃出水面,美极了;长长的有着美丽花纹的水蛇游过,就像在跳绸带舞;憨厚温和的食草动物,在海底吭哧吭哧的吃草;在隐秘的海洋深处,大自然尝试每一种形状:一些奇形怪状、稀奇古怪的鱼儿,让人忍俊不禁;满屏幕的白色的精灵般的伞状的的浮游生物,很美;伪装成岩石的鱼,挨个吃掉过路的鱼儿;刚出生的小海龟,争先恐后钻出白沙滩,可是还来不及感慨它们的可爱,就被天上虎视耽耽许久的飞鸟抓走,存活下来的寥寥无几……
    出于是人类同情的本性,每一次捕食的瞬间都会被震颤到。然而,弱肉强食,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对弱小生命的同情毫无用处,就好像大鱼一口就能吞没小鱼的庞大鱼群,那种震撼,不是言语所能表达。
    生物链有着神奇的相互关系。有时捕食者同时又是保护者,因为他们都是其中的一部分,共同构成了这个体系。或许不需要狭隘的同情,一切都是自然选择的结果,自有他的道理。就像失事的船只也会成为动物的庇护所。万物都有他自然的归宿。

    尽管前面很多捕食的镜头,但是都没有血腥,因为这是平衡的,是自然的。
    然而,人类出现了,以主人的姿态。人们捕鱼,画面变得血腥,杀戮,鲜血,让人目不忍视。这并不是自然原本的洋子,人类破坏了规则。
    于是,画面回到那个最初的小男孩,在博物馆里看那些化石,已经消失的物种的化石。画面出现一个个鲜活的物种的图像,眼神里仿佛还流露着渴望。然后旁白:灭绝。灭绝。灭绝……
    它们经历了百万年的进化,却在短短几十年间消失。我们导致了多少物种的灭绝,多少物种正在灭绝。
    在自然面前,人类如此渺小。卫星观测着这些年来的改变。海洋由蔚蓝变成深蓝,然后是出现了黑色的污染带。对海洋的污染,破坏,从未如此迅速。河流的污染排入海水,象血。
    在遇到风暴时,人们能团结起来共同面对,难道我们不能一起保护海洋吗?

    画面转向两极,依然远离人类的地方,动物仍然自如的生存着,犹如萌芽时期。
    北极,海狮慵懒的晒太阳,小眼神萌死个人。小企鹅亦步亦趋。笨拙可爱。南极,海象妈妈逼小海象下海,然后又在水里抱着孩子游泳。很温馨的画面。
    看到这些镜头大家都会不由自主的嘴角上扬,因为这些实在是很美好。

    然而,极地航运、贸易即将开放。也就意味着这些人类未曾涉及的安全地带也在消失。
    在极地美丽的背景下,旁白清醒的说:没有动物能保护自己的生存,对濒临灭绝动物保护的呼吁,也不会改变什么。
    可是,难道我们要准备生活在人造世界吗?难道我们要一直看水族馆里的动物?
    地球是已知的唯一的存在生命的星球。地球不属于我们,它必须被分享。物种的多样性,也是我们生存的必需。
    在沉重的基调下,影片最后还是给了我们一个乐观的结尾,说,我们仍有机会,因为自然一直在自我修复。
    影片的画面堪称完美,磅礴精致,美的令人窒息的海洋生物,配乐也同样的精美。这是一个400多人的团队耗时4年多完成的片子,凝聚了多少的心血。其用心,足够让我们向他们致敬。

     3 ) 海洋

    感人的海洋纪录片。作为纪录片,电影仍然有很强的轴,从海洋里的捕食到陪伴,到人与海洋的互斥与共荣,最后当然是电影对人类与海洋和谐相处的满满寄托。电影是可爱的,让我大开眼界,好多稀奇古怪的海洋生物,印象最深的是长着寿星老的大脑门的羊头濑鱼。电影甚至让我一度产生了放弃吃海鲜的念想。总之,电影让人震撼,更有无与伦比的美丽。
    画面代替了话语.倾听自然海洋发出的声音,深沉,纯净.这具层次的蓝孕育着无数生命,这是世界的另一个天堂,神秘,久远,辽阔.开头你会深深的陷入这片充满生命纯洁的蓝色之中,又弱肉强食,但慢慢美梦会破碎,人类的渔网与欲望,用钢叉刺中鱼的腹部的声音,刺耳难受,鲨鱼沉到海中,海豚喷出血水,工厂排出污浊黑色的废水,红与黑污染了蓝.大海咆哮,怒斥人类,别让这片蓝色的生命,成为影像与回忆,人需要亲眼见证真正的美丽.

     4 ) 大海不需要同情,人类才需要

    “有一天一个男孩儿望着大海问我,什么是海洋?”姜文独有的声音开启了电影,期待很久的《海洋》开始了。

       茫茫的碧波万顷,千百只海鸟和海豚一起堵截鱼群;充满力量的鲨鱼杀死了海狮的孩子,母亲只能在岸边黯然神伤;须鲸吞下了整整一群磷虾,嘴巴胀成一个圆球志得意满;数不清的海蟹在铺满了海底,是比史诗电影还壮观的激战....神秘的海洋,被作者精彩地展示出来,导演表达出一种深沉的对生命的敬畏。

        影片由Jacques Perrin(雅克·贝汉)导演,影片中白发的老人就是由他本人饰演,他曾是法国一位著名演员,并获得过威尼斯电影节最佳男演员奖。而片中的少年正是贝汉的儿子,这个104分钟的故事是导演讲给少年听的,这也成了这部没有“情节”的电影的一条显露的情节线,其实美国版减去了这条唯一的明线约20分钟的内容,影片结构更加简单。

       导演雅克·贝汉是纪录片领域的大师,《微观世界》、《喜马拉雅》和《迁徙的鸟》这三部影片将他的独特的影像魅力洒向了全世界。《海洋》在09年至10年在全球多个国家陆续公映,反响强烈,在日本其票房甚至超过了《阿凡达》,全球票房5.5亿美元,创造了纪录片历史上的奇迹。

        而在中国,优质的纪录片很难获得公映的机会,商业市场容不下这个日益影响深远的电影类型,因为这是“注定赔本的买卖”。这部法国引进的电影也是在官方支持下才得以由八一电影制片厂进行译制并获得了公映的机会。

       早在1992年,一位日本导演就拍摄了一部没有对白的纪录片《天地玄黄》,完全依靠镜头语言说话,这种怪诞的风格直到今天都让人难以接受,所以它被归为实验电影的范畴。 而《海洋》也仅是屈指可数的几段对白,大多数的时间,得依靠剪辑和音乐的配合来推动叙事,所以有些时候影片会显得沉闷,但我想这些都是作者控制范围内的效果。作为一为摄影爱好者,片中的每一个镜头都让我赞叹,相比电脑特技制作的华丽特效,这些镜头因为真实鲜活而更加隽永,观众看到的是生命真实的状态,这是法国人对电影的执着带给观众的幸运。

      自然纪录片的拍摄总是需要异乎寻常的耐心,每一个镜头都得花漫长时间的等待才能被捕捉到,在浩渺的海洋中拍摄更是如此。《海洋》剧组动用12个摄制组、70艘船,在全球50个拍摄地,有超过100个物种被拍摄,收集了超过500小时的海底世界及海洋相关素材,最终剪辑成了这部104分钟的电影。在北冰洋冬季的风暴中,一艘船在延绵如山的巨浪中前行,直升飞机拍摄时需要穿越在波谷中...这种敬业也是今天的中国电影丢失了的东西。

      在感情的表达上,作者也显示出一种有力的节制,我想影片最催泪的场面应该是鲨鱼被人类割去鱼鳍后被丢弃进海里,无法游动的鲨鱼慢慢沉入海底,无助和悲凉让每个观众反思,而这样的情节却点到即止,影片没有成为催泪炸弹,而是有节制地回避了更多的控诉,保持了影片整体的风格,这和《海豚湾》有很大的不同。我想,导演是站在更高的位置看待人类和海洋的关系,大海不需要同情,人类才需要。 “地球是已知唯一能孕育生命的星球,我们必须和其他物种分享她。 ”没有说保护大海,说的是分享地球,在他眼中,人类不再是万物的主宰,而是芸芸众生的一员,这样的理性,多么值得敬佩。

      影片的最后,摄影者和看似凶猛的鲨鱼共同漫游,原来人类眼中食人的恶魔是如此的温柔,相比之下人类的自私更加凸显。 “人类弄脏了大海,现在改变还来得及。”

     5 ) 美的坠落

    同样是关于海洋,去年获奖无数的《海豚湾》杀气腾腾,凄厉的海豚哀鸣以及那积郁一湾的鲜血,像一把刀,直直刺向日本政府。这是杂文。而《海洋》不是这样,它把画面还给海洋本身,它更像是一派天真好奇的探究,探究海洋这个我们从来不乏兴趣的蔚蓝星球,并且温情脉脉。它是散文的,抒情散文。

    我是向来更喜欢散文一些的。除非撒的起泼,讲的了俏皮话,否则杂文终究太硬,我不大喜欢啃。散文柔软,摸上去是西湖锦缎,是天蚕丝,然而成也败也,若是一味滥情、空洞的一路荡去,那便是软到地上去,柔到骨子里,也没有用,所谓人间真理:该硬的时候就是要硬。这硬指的是一种气。

    我更喜欢《海洋》的原因最重要在于它完全把话语权还给给了海洋本身。看《海豚湾》,不可能不佩服主创们的勇气,然而整个片子的重点还是在于人与人之间的纠葛,是保护海豚的与那些日本渔民、当地政府之间的对抗,是一种揭发,一群人揭发了另一群人的伤。而《海洋》选择了另一个视角,一个更广大更亲近海洋本身的视角,它只是展示,试图带着我们去了解,了解海洋里那些惊异而极富美感的我们根本无从想象的场景,由上万条鱼螺旋式前进的结成球形的鱼群,一只只慵懒如灯的透明水母宗教般的上升,各种奇形怪状发光不发光的鱼,它们之间的对抗、亲昵、以及命运。有一幕是沙滩上刚从蛋壳里爬出来的小乌龟奔向大海,距离不远,却是生死迢迢,镜头对准这些新鲜的生命,阳光充裕,一派生的祥和喜悦,然而黑色飞影一掠而过,落在细沙上,乌龟的小背壳上。死亡从它们出生的第一刻便亲临现场,没有半点假。你看着一个个小乌龟迅速的被黑鸟抓走,就像武侠片里的招式,像魔法,不得不张大了嘴巴。

    这样的段落还有很多,海豹、海狮、海豚、鲸,虾与蟹,那些无名氏。每一段都流畅而美,蓝色不止是忧郁,更是宽广与澄净,一种广大而深沉的美。

    没预料到的,我竟然在看片过程中内牛满面了。当然,我泪点极低,看见《指环王》里烽火台从刚铎向洛汗国依次点燃,高山雪岭,磅礴的音乐一激,泪就下来了,看见人类的希望了呀。而这次看见的却是人之罪恶,眼泪产生的原因千奇百怪,《指环王》是壮美的感触,更多时候则是因为自身的委屈、怨气需要清扫,而昨天我坐在电影院里,是什么使我哭了呢?是美好的破碎。这总是很令人动容的,而破坏这一切的,是人类,我也算其中之一。

    导演是高明的,在他已经把那些美丽、生动而有趣的海洋生物一一展现给我们,而我们或者赞叹或者莞尔之后,才开始告诉我们,我们是怎样残酷的杀死他们。这一组镜头非常美,宁静,然后暗涌,最后激烈的冲击,血染红了水。整个这一段,少有海面之上的镜头,我们仿佛也成了鱼,和那些被割掉鱼鳍然后丢回海中、被网缠住而终于死去、被钢叉、被枪打中的它们一样,看不到水面之上发生了什么,只有剧烈的水波、扭曲的船与人的一瞥,然后坠落,落向深海黑暗。

    保护海洋这件事如今似乎已经成了共识,然而,那是一件很遥远的事不是吗?有很多人甚至见都没有见过呢。这个电影的好处就是让你了解它,了解它的美,摧毁的时候,就应该会不忍吧。

     6 ) 爱上这片海洋

           第一次在电影院看记录片,久违的观影体验,雅克贝汉的作品一贯的震撼画面和上乘配乐。在酷热的夏天,导演用两个多小时带我们游历了一遍美得让人窒息的蓝色世界,顿时清凉无比。
           影片一开始,海面波涛汹涌,海水不停地拍打着海岸,姜文充满阳刚之气的声音响起,他问道,什么是海?什么是洋?我们了解海洋,却又不了解海洋,占地球表面积的71%的海洋,我们知道的仅仅是她的广阔,却很少有人能够去真正体验和感触她所蕴藏的空间和生命。海洋题材的电影也许人们并不陌生,吕克贝松的《碧海蓝天》,海洋代表着一种生活;同样是他的《亚特兰蒂斯》,海洋是一片净土;詹姆斯•卡梅隆的《深渊》,海洋充满着未知。而这部纪录片,则是要带我们离开陆地,走向大海,去领略一个精彩却又真实的世界。
           正如导演雅克贝汉所说的,这部影片不需要导演,不需要编剧,因为,大自然就是了。而他们的工作则是记录下那些精彩的瞬间和美轮美奂的光影,并把超过500小时的拍摄素材浓缩到电影院里短短的两个多小时里。不可否认,这种信息量巨大,以至于每个场景和物种也只出现了仅仅几分钟,让观众有种应接不暇的感觉,但即便是这样,片中出现的一百多种生物相比起海洋中数十万的生物,显得还是那么微不足道。而把视角指向各式各样的海洋生物,也成为整部影片重点着墨的地方,从优雅地翻滚跳跃的海豚,到划出完美弧线冲入水中捕鱼的水鸟,再到刚刚出生奋力逃过天敌追杀的小海龟,这一个又一个片段组成了活生生的海洋世界。影片里,我们知道大鱼不一定是吃小鱼的,弱肉强食的世界里他们还得学会相互依存;我们知道那些看似庞大的生物却可能只对海底的水草提得起兴趣,我们还知道当方圆数公里的金枪鱼群展现在自己眼前的时候,那种画面是任何华丽高级的特效也无法代替的,因为,他们都是真实的。神奇的造物主创造出不同颜色,不同形状的生物,并让他们在幽深而富饶的海洋中孕育成长。
           如果影片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向观众展示海洋美的一面的话,那么到后半段,导演笔锋一转,带我们来到了充满垃圾的污浊海域,见识了捕鱼船血腥的捕捞,大自然孕育几万年的生物却因为人类,在仅仅数十年里惨遭灭绝,那个导演虚拟出来的灭绝动物博物馆更是让观众不寒而栗,为人类那些破坏海洋的行为痛心疾首。紧接着,导演毫不吝啬地把镜头移向一艘暴风中剧烈摇曳的船只,海洋的狂躁与愤怒不言而喻。海洋,是需要人们敬畏的,如果人们无休止地不计后果地从海洋攫取资源,海洋终究将会给人类带来最为沉重的报复。
           影片结尾,还是那片宁静的领地,还是那些悠然自得的鱼群,影片又回归到最开始的基调,再次留给观众这片未知世界最美的回忆。和《海豚湾》去描写人类的阴暗,记录残忍的杀戮不同,这是部让人去爱的片子,海象与海象宝宝的爱,物种与物种间的爱,主创对所有海洋生物的爱,通过看似零碎的片段和场景去让观影者打心底里爱上这个地方。因为爱,我们更应珍惜这片广袤的海洋。
          短短的时间里,我被导演雅克贝汉的个人魅力深深折服,电影结束后,导演拖着疲惫,认真解答了我们每一个问题。在场的所有人都感受到了这位导演在谈起电影时所流露出的那份真情。有一个细节,我本是非常害羞地试图伸手和他握手,得到的却是这位七十岁的老人迅速并且有力的回应,那份力量,我看到的他是对一个同样热爱电影的人所显示出的友好和亲近,真心地祝福他在未来带给大家更好,更多的作品。

     7 ) 大海

    《海洋》画面精美,让人身临其境。它让我感到了海洋的壮阔,更感到了它的美丽。海洋中那些数量庞大的透明水母,从下往上望,简直就像是一幅美丽的水墨画。各种各样的鱼五彩缤纷,沙丁鱼群庞大但却有秩序。还有可爱的海豚、搞笑的螃蟹、凶猛的鲨鱼、美丽的乌贼、在海底吃草的憨憨的海象,还有许多从未见过的海洋动物……真是让人应接不暇啊!
      可是,接下来的画面却让我大吃一惊。人们用渔网捕鱼,经常缠死海豚、海龟、鲨鱼这些海洋动物。然后残忍地割下了鲨鱼的鱼鳍和尾巴后,又把它们扔进大海里,我们知道鲨鱼没有了鱼鳍就游不了了,会因为失血过多而死去。它们在海水中痛苦地挣扎,最后沉到海底。多么悲惨的一幕啊!姚明做的公益广告说得好——“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从我做起:拒绝食用海洋生物、野生动物!我在书上看到,鲨鱼鳍和尾巴可以制成人们餐桌上昂贵的“鱼翅”。实际上一碗鱼翅的营养还不及一碗鸡蛋羹,而且鲨鱼一但灭绝,小鱼数量疯狂生长,会吃光浮游生物。地球上,70%的氧气来自浮游生物,没有它们,后果将会不堪设想!
      从卫星拍摄回来的照片,我们看到了由于人们向海洋排放污水,蔚蓝色的海洋逐渐变得污浊,地球环境已面目全非,动物灭绝速度大于从前的几千倍。
      还好,人类已认识到错误,开始保护海洋生物,大自然的自我修复能力很强,加上人类的觉悟,对海洋加以保护还不算太晚。我希望在不久的将来,千疮百孔的地球又会恢复到她原有的美貌。

     8 ) 《海洋》:尊重不等于认可

    《海洋》是一部值得尊重的电影,这是法国纪录片导演雅克·贝汉继享誉世界的《微观世界》和《迁徙的鸟》之后又一部心血之作,全片投资7500万美元,拍摄耗时4年半,动用了世界最专业的水下拍摄团队,最终将绚烂多姿的海底世界呈现在大银幕上。这是一部在视听上几乎无可挑剔的电影,每一格胶片都在标榜着自己华丽背后的昂贵。在中国的影院里能看到这样一部如纯净天籁般的电影,也算是一件幸事了。 但是制作的诚意与最终呈现的效果未必一定会成正比,因为这里水平的发挥是一个不可预知的变量。《海洋》作为一部纪录片来说是不合格的,与雅克·贝汉的前两部作品有较大差距。结构上杂乱无章,旁白无力,脉络不清,好像是被风吹散的手稿被收集后无序排列的结果。虽然扣了一个很宏大的环保主题,但并没有在讲述的推进过程中看到主题被强化和深入的过程,大部分时间只是海底奇观的简单罗列和展示,环保主题的功能仅仅是将拍摄素材串联起来而已,而且这个串联的衔接和过渡都很生硬。这对于一部100分钟的电影来说,显然是不足的,这样的主题先行下视觉体验,通过阅读《国家地理杂志》也能获得。 《海洋》最严重的问题是我感受不到创作者对拍摄对象的爱,只是在贩卖动物形象,而由于动物出现时没有字幕说明动物名称,观众很难对动物产生归属感,只是留下了一个海洋生物很美的笼统印象。这些动物其实是这部电影的主演,应该予以足够的尊重,应该让观众通过名称能将几种让人惊艳的动物长久地留在记忆中,让他们成为我们感受和回味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媒介,这样的归属感其实很重要。其实在影片的美国版和日本版中,动物出现时都是有说明性文字出现的,遗憾的是在中国的版本中这些基本的信息都被忽略了。 《海洋》于8月12日在内地上映,首周仅取得了200万票房,但高上座率和良好的口碑让影片的第二周票房逆势上扬,达到了620万,此前进入商业院线的纪录片是去年贾樟柯的《海上传奇》,结果遭遇票房惨败。对于缺乏成功的纪录片运作模式的中国电影市场来说,《海洋》商业上的成功具有超出电影本身的意义,由此可能会有更多的国外优质纪录片被引进,从而在一线城市培养固定的纪录片观众,这将成为国内纪录片走向商业化的一个良好契机,当然《海洋》这种大规模资本运作的产物肯定不会是未来中国纪录片发展的方向。【环球时报】

     短评

    太震撼的画面了,目瞪口呆看完全片。砍鱼翅那一段的惨烈堪比《海豚湾》,配乐相当不错。全片就像是由千万生命谱写演奏的谢幕曲,如此绝美绝望,而镜头前的一切都在不断消失,请2012来得猛烈点吧。

    8分钟前
    • TORO VAN DARKO
    • 力荐

    大自然孕育生命也播散死亡。你见过它壮阔的美景,也会见识它怒吼的巨浪。但它从来都给你希望,讲给你听生命的礼赞。就像有日落,就会有日出。那唯一逃过捕食的小海龟,代表着生的喜悦,它仍会勇敢前行。那被割掉鱼鳍绝望而死的鲨鱼,代表着人类的残忍,这超越生命与自然的限度。看看吧趁一切还来得及。

    10分钟前
    • 九尾黑猫
    • 力荐

    美得我直掉眼泪。它们孤独吗?或许它们的行为原本只是出于本能,可我已经看不得两条相爱的鱼。我只能跳过那些残忍的画面,气得直哆嗦。人类活该灭顶,让2012早点来吧!

    12分钟前
    • mon babe
    • 力荐

    绝对得去影院看大银幕,这是一篇完美的海洋交响乐!,对生命的赞歌,虽然我不想用和谐这个词,但是当潜水员和游经身旁的鲸鱼两两相望时,你会知道什么才是真正的和谐。

    15分钟前
    • 黑五类
    • 力荐

    《Océans》:自然的颂歌,生命的礼赞!

    17分钟前
    • Panda的影音
    • 力荐

    拍得非常好, 但不要来假装电影

    18分钟前
    • 微子
    • 还行

    这个剪的确实有点歌剧感觉了

    21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推荐

    如果可以给更多的星星,我全部送给这部如诗一般的电影。一个法国老头和他的团队,花了5年时间,耗资5000万欧元,12个摄制组,采用蹲点拍摄的“笨”办法,只为你我能够感受到梦一样、诗一般的海洋。7年后,这部电影来到中国,还亏损900万,我想我们能做点什么,比如一份尊敬。

    24分钟前
    • 方方土君
    • 力荐

    觉得阿凡达很壮丽?你得看看这个。

    29分钟前
    • 将死之人
    • 力荐

    人类是大自然最纠结的发明。但凡在大自然的和谐静美中出现人类的身影,非凶即恶、非恶即丑,一定是地球上最丢脸的存在、最恶心的物种,优胜劣汰、适者生存这样的说法可用来解释自然,但被用作强奸自然的由头、自我炫耀的工具,一切就变成屎了。如果人是不自大狂傲而只是充满好奇心和谦虚的态度,多好。

    34分钟前
    • 不流ᝰ
    • 力荐

    好后悔没去影院看,这真是最像梦境的电影。

    39分钟前
    • 亚比煞
    • 力荐

    心旷神怡,蔚为壮观,只是可惜缺少情感共鸣,更像是影像展览。“将来我们所能看到的生物,只存在于动物园的栅栏里,还有水族馆的水槽中吧。到那时该怎么办? 丰富的自然成了过去一个久远的梦。” 当大白鲨也变得温顺可掬⋯⋯

    42分钟前
    • 影志
    • 推荐

    想必一生都会记住被割掉翅的鲨鱼被人类抛入海底的样子。如果这个世界没有人类该多好。

    44分钟前
    • shininglove
    • 力荐

    从此更加讨厌人类了,世界末日果然是有用的...

    46分钟前
    • 初初子
    • 力荐

    摄影加一星。影片本身缺乏凝聚力,几乎为单纯的影像展览。

    47分钟前
    • 艾小柯
    • 推荐

    在生命的源头也是尽头,人类显得那么渺小和无知,企图用残暴来摧毁一切,片中鲨鱼被割掉鱼鳍沉入海底生不如死一幕让我哭到泪崩,也许影片不如微观世界和迁徙的鸟那样完整,但这些伟大的镜头已足以名留史册,姜文的旁白有些尴尬,海洋本身就是一场交响乐,百年以后,从哪里来,回哪里去。

    51分钟前
    • 伍德与夏洛蒂
    • 力荐

    人类中,只有傻逼才吃鱼翅

    56分钟前
    • 老晃
    • 推荐

    不需要导演编剧演员,大自然能帮你搞定一切。画面那个美,中途睡着。

    58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

    82/100。美不胜收。火箭升天和虾蟹大战两段很有爱;这片子拍摄难度应该比去年上映的Earth大多了吧lol

    1小时前
    • 猪大腿
    • 推荐

    大自然很美好。而择其美好,为其配乐,加以剪辑,使之美好得如梦似幻曼妙呆萌壮丽秀雅,就是智慧了。

    1小时前
    • 张佳玮
    • 力荐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影

    电视剧

    动漫

    综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