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恐怖片 我们

    我们

    评分:
    0.0很差

    分类:恐怖片其他2019

    主演:露皮塔·尼永奥、温斯顿·杜克、伊丽莎白·莫斯 

    导演:内详 

    提示:本线路为优质线路,可优先选择。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猜你喜欢

    • HD人工中字

      巴尔的摩

    • HD

      黑暗的反射

    • HD中字

      女仆机器人

    • HD

      506哨所

    • HD

      水鬼

    • HD

      第九道门

    • HD

      重返猛鬼屋

    • HD

      半夜叫你别回头

     剧照

    我们 剧照 NO.1我们 剧照 NO.2我们 剧照 NO.3我们 剧照 NO.4我们 剧照 NO.5我们 剧照 NO.6我们 剧照 NO.16我们 剧照 NO.17我们 剧照 NO.18我们 剧照 NO.19我们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长篇影评

     1 ) “我们”到底是谁,导演SXSW现场解答

    首发于公众号“影探”

    ID:ttyingtan

    作者:女神的秋裤

    转载请注明出处


    在今年的西南偏南电影节上(South by Southwest Film Festival,简称SXSW,奥斯卡之后春季最受欢迎的电影节),一个片子的口碑爆了。

    有人评价它是“年度必看”(a must-see);

    有人评价它是“新恐怖片杰作”(a new horror masterpiece)。

    观众观看预告片反应

    上映一周,它便成为北美影史首周末票房收入第三的恐怖片。

    上映68天后,它全球爆收2.54亿美元,要知道,它的成本仅2000万美元。

    在烂番茄,它媒体新鲜度至今高达94%,IMDb上9万人打出7.2的高分(恐怖片中算高分)。

    《我们》一放出预告就备受关注,只因为一个人——乔丹·皮尔(Jordan Peele)。

    这个看着憨厚敦实的哥们儿有点厉害,一出手就是奥斯卡。

    2017年,乔丹·皮尔导演处女作《逃出绝命镇》爆冷击败《三块广告牌》拿下奥斯卡最佳原创剧本。

    影片成本仅500万,却在全球砍下2.55亿美元票房。

    凭借《逃出绝命镇》精彩的故事和尖锐的讽刺,乔丹·皮尔被冠以鬼才称号。

    2年后,他指导的《我们》成本比第一部翻了4倍。

    而他更是带着漫威电影宇宙中黑豹战友“姆巴库”(温斯顿·杜克)和黑豹女友“娜奇娅”(露皮塔·尼永奥)再就业。

    虽然主演还是几乎都是清一色的黑人,但《我们》还是让人眼前一亮。

    因为它没有搞“政zhi正确”,更没有谈论老调重弹的黑人种族问题。

    而是讲了一个完整精彩的恐怖故事。

    无剧透故事简介

    故事由一个叫Adelaide的小女孩开始,小时候他和父母一起到Santa Cruz的沙滩游乐场去玩。

    她无意中发现了一个无人看管的游乐项目,却从这进入到一个神秘的隧道里。

    片头字幕就给观众打了预防针:美国地下隧道绵延数千公里,有些隧道的用途至今无人知晓。

    而Adelaide就在这里看到了不该看到的东西——一个和她一模一样的自己。

    Adelaide从隧道跑了出来,从此性格大变。

    多年以后,Adelaide已经成家,他们一家人回到老房子里度假。

    但一切仿佛是个轮回。

    丈夫提议去沙滩玩耍,这个沙滩,就是她当年“撞鬼”的那个Santa Cruz海滩。

    Adelaide从未把小时候遭遇的恐怖故事告诉别人,但那个“自己”却一直萦绕在她心头。

    果不其然,一系列怪事和巧合之后,她再次见到“自己”。

    但这次他们见到的,是穿着红色衣服,手持剪刀,和他们一模一样的一家人……

    这部爆款好看吗?

    要说《我们》好不好看,得从两个层面讲。

    第一个层面就是故事。

    恐怖片,要的就是恐怖、惊悚、和悬疑,《我们》全都做到了。

    相比于《逃出绝命镇》,《我们》加入了许多暴力和血腥的段落,这也让影片更刺激。

    “遇到自己”的设定就足以引起观众的好奇和遐想。

    而这一家人遇到的,又是邪恶版的自己——他们不仅不会说话,而且行为诡异。

    他们来自哪里?他们又想干嘛?这坑是挖得足够大。

    除了营造恐怖的氛围,《我们》还加入了许多黑色幽默。

    在血腥暴力的恐怖氛围中,还能体验到导演冰冷的幽默感。

    最后伴着芭蕾舞的高潮,诡异优美的舞姿配上暴力的打斗,还是影造出了一种别样的美感。

    而到最后,虽然有一些瑕疵,但前面挖的大坑总算是被填上了。

    从恐怖片的层面来说,《我们》故事完整而且精彩。

    但了解导演的人都知道,他的片子绝不仅仅是恐怖那么简单。

    评价《我们》的另一个层面,就是影片蕴含的意义。

    彩蛋·玩梗·寓意

    以下内容含有剧透

    恐怖片分数普遍偏低,主要是因为这一类片子一般是给观众带来视觉和心理上的刺激,内涵往往简单肤浅,甚至没有。

    但乔丹·皮尔不一样,他总是结合现实问题,把故事设计的十分精巧。

    乔丹·皮尔在SXSW电影节图片来自scoopnest.com

    在豆瓣,关于《我们》的讨论已经延申到了宗教甚至南北战争。

    而在采访中,有记者问导演:许多人对这部电影都进行了非常深入的讨论,你是怎么看的?

    乔丹·皮尔说:我看了他们的讨论,有好多连我自己都没想到……

    为了避免过度解读,探长就只说一下片中的彩蛋和导演埋下的梗。

    >>>>大白鲨·《闪灵》·手套

    《我们》中致敬了许多经典电影。

    比如儿子胸前衣服上的《大白鲨》,而且两家人在海滩的戏份也有对这部经典恐怖片的致敬。

    片中双胞胎姐妹的死亡镜头则是明显的致敬库布里克的经典恐怖片《闪灵》

    《我们》

    《闪灵》

    至于片中红衣复制人都手持剪刀,戴着手套,则是致敬《猛鬼街》和《13号星期五》。

    在接受采访时导演说:这就像恐怖片中杀人狂的标配,比如《猛鬼街》中的佛莱迪,比如《13号星期五》中的杰森。

    《我们》

    佛莱迪

    杰森

    >>>>白色兔子

    以上对于《大白鲨》、《闪灵》和《猛鬼街》等致敬的意味比较多。

    而白色兔子的出现,意味就比较深。

    影片的片头便是兔子,后来我们知道,这些兔子是复制人的食物。

    Adelaide小时候在玩玩具动物的时候,她最后放在最中间的也是只兔子。

    她长大后,对着曾经的毛绒兔子若有所思。

    这些兔子都是伏笔,代表的是她对地下世界的痛苦回忆。

    而开头看电视的那个小女孩,已经就是从地下厮杀上来的Adelaide。

    后来,我们在女儿衣服胸前也看到一只白色兔子,这时这只兔子就有了另外的含义。

    在经典的童话故事《爱丽丝梦游仙境》中,Alice就是被一只白色的兔子带到一个洞口,Alice走进这个洞,进入了一个神奇的世界。

    对于Alice,对于Adelaide,白色的兔子,都像是两个世界的连接。

    一个洞通往一个光怪陆离的奇妙世界,一个洞通往的则是一个被遗弃的土地。

    Alice跟着白兔子进洞

    >>>>人链募捐·Hands across America

    电影开头,Adelaide在电视上看到的,是历史上美国著名的“人链募捐”的慈善活动。

    1986年5月25日,有超过500万美国民众参与了这次活动。

    他们手牵手15分钟,从美国东岸的华盛顿到西岸的洛杉矶,跨越了整整十几个州,就连美国总统里根都参与其中。

    图片来自latimes.com

    每名参与者要捐10美元,而这个慈善活动不只是为了消除饥饿,更是为一些流浪者发声。

    这个活动对Adelaide影响很大,所以后来的红衣Adelaide选择以这种方式向世界宣告自己的存在。

    >>>>11:11

    11:11在片中出现了多次,这并不是电商高喊的双十一,而是有更深层的含义。

    首先这个数字指的《旧约-耶利米书》的第11章,第11节:

    所以耶和华如是说:我必使灾祸临到他们,是他们所不能逃脱的。他们必向我哀求,我却不听。

    Therefore thus saith the LORD, Behold, I will bring evil upon them, which they shall not be able to escape; and though they shall cry unto me, I will not hearken unto them.

    而这段故事的主角是耶利米,他被称为“流泪的先知”。

    他坚持将耶和华的意旨传递给世人,告诫世人要听从神的旨意。

    但当时的人们却不听他的忠告,继续为所欲为,甚至继续恶行。

    图片来自wiki

    最终,为了惩罚世人,神降灾祸于人间,世人这才向神哀求,但求助无门。

    而耶利米见证了这一切。

    这个古老的传说让影片有了别样的意味,地下复制人的反击和觉醒,仿佛是神对人类的惩罚。

    而人类的罪又是什么呢?

    >>>>Adelaide身份的铺垫

    乔丹·皮尔的片子很有味道,因为他总是埋下很多伏笔,第二遍看会更精彩。

    片中对于Adelaide的真实身份早有预示。

    影片开头,一家四口坐在一起吃东西,父亲、儿子和女儿都在津津有味的吃着汉堡薯片等垃圾食品,Adelaide却在小心翼翼的吃草莓。

    父亲、儿子和女儿一直生长在地上,对于食物早就习以为常。

    而吃兔子长大的Adelaide深知食物的珍贵,所以她对健康的食物异常珍惜。

    一家人走在沙滩,可以清楚的看到父亲、儿子和女儿三人一线。

    而Adelaide独自成列,这就已经在暗示,她和家里的这三个人不是一类人。

    纵观整部影片,你会发现,从地下拿着剪刀回来的红衣Adelaide除了女主,从未伤害过谁。

    反倒是结婚成家Adelaide,夺走了好几条生命。

    这多少有点讽刺意味:

    哪个版本才是真实的“我们”?我们可以选择善良与邪恶吗?还是我们本来就是善与恶的结合体?

    >>>>《我们》到底要表达什么?

    要想知道《我们》在恐怖背后想表达什么,首先要知道“我们”指的是谁。

    在片中,红衣Adelaide说:我们就是美国人(We're Americans)。

    而英文片名“US”,也可以理解为United States——美国。

    确实,乔丹·皮尔总在他的电影中表达对美国现实的不满。

    在《逃出绝命镇》中,他讽刺美国至今还存在的种族歧视问题。

    在《我们》中,他又戏谑了特朗普的隔离墙策略——美国一直恐惧第三世界移民的涌入,但当他们遭遇灾变,最快又最近的能够逃离的地方却是被他们隔离的墨西哥。

    但《我们》真的只是在讽刺美国人么?

    或者又想网友讨论的,映射了阶层、宗教和南北战争等等?

    在一次采访中,导演乔丹·皮尔表示他只是想告诉人们:我们很多人都忽略了自己拥有的优越的条件。

    比如富人们物质富足,生活奢靡,中产阶级不愁吃穿……但还有一些人,连被你厌倦的生活都无法拥有。

    他们有的甚至无家可归,有的食不果腹。

    人们总是在意自己的利益,有时候甚至会剥削占有其他人的资源。

    就像片中的克隆人,从未有人在乎过他们,他们就是社会中被抛弃和遗忘的群体。

    但他们是谁?他们就是我们自己。

    如果社会中的每个人都只在乎自己,我们所有人也就成了那个被抛弃的人。

    正如乔丹·皮尔在SXSW首映礼上所说:

    这部电影其实就是关于我们自己,太多时候我们都恐惧他人会夺走我们的工作,抢走我们的资源。

    但我想说的是,我们所害怕的“这些人”可能长得跟我们一模一样。

    这些魔鬼就是我们自己的嘴脸,邪恶的其实是我们自己。

    文/女神的秋裤

    The End

    微信群“电影情报局”持续呼唤你,最新电影资讯、资源、猜图游戏,畅撩电影和人森,组团看电影,一起来。

    继总局、阿斯加德分局、霍格沃兹分局、妈惹法克局、哥谭市分局,阿尔法宇宙分局之后,京海市分局成立了!

    速速扫码入群,群二维码持续更新(2023年5月10日前有效)!

    因为人数多无法扫码,请加秋裤微信moviekit拉你入群。

    务必记住进群暗号:“我总是带着伞”

    你可以错过爱你的人,但不要错过和你一样爱电影的人。

    热门精选

    反转这么爽的末世灾难片,终于被我淘到了!

    这么过瘾的年度爽片只有6.5分,这爆款有毒!

    2019年度恐怖片第一个爆款竟然是它!

    4年了,公认的神作回归!看完我哭了……

    《复仇者联盟4》彩蛋、深埋梗和致命bug问题解析

    这部差点被禁的狠片,只用81分钟就成为神作

    女神的秋裤,影探主编,但我并不是什么影评人,我只是一个用生命看电影的人。

     2 ) 南北之线,天地之间

    这部《我们》,确乎是近期以来看过的最好的一部恐怖片,乔丹·皮尔在这部作品中展现了比《逃出绝命镇》更加成熟的一面,虽然其某些内涵依旧隐喻在表面之下,不过即便单看呈现出来一波三折的故事,也足够精彩。

    当然本片虽然称为恐怖片,其实jump scare倒是不多,除却大设定以外,没有牛鬼蛇神的灵异事件,到了后期反倒变成了悬疑片,不过依旧能让人神经紧绷。

    剧透预警!

    1.我最后活成了你的影子

    政府的一项阴谋实验,制造了数以万计甚至百万的复制人,企图用复制人操控地上真人的行为,让芸芸众生成为政府掌间的傀儡。

    可是事与愿违,复制人虽与其真身共享了一颗灵魂,却只得变成了他们的影子,这,便是整个故事的背景。

    地面之上,是那个美丽天堂般的美国,有着游乐园,有着沙滩,有欢乐的家庭合睦的生活。

    地面之下,藏在那无人问津的隧道之中的复制人们,像牵线木偶一样只能拙劣且僵硬地模仿上界之人的行为,却只是毫无意义可言的重复。

    天堂里的人们玩着游戏,男女之间谈情说爱,嬉闹欢笑,大快朵颐,在地狱的一隅,是生吞活剥兔肉,是抽搐似地抖动身体,是夸张而悲哀的复刻。

    就像你拿着一个游戏机手柄,触摸着上面的前后左右,abxy,可是你面前没有那块屏幕,只有雪白的墙垛,你不知道为何那个他乐此不疲,然而你没有其它选择,因为你是他的影子。

    2.下行的电梯

    然而,地上地下之人,也有相见的一天。这个地下的她,与地上的她不期而遇,地下的她被压迫了太久太久,她毫不犹豫地将地上的那个她掐晕,带到地下,代替原来自己的位置,而她,终于可以到传说中的天堂去生活了。

    虽然她曾生活在地下不会地上的言语,但是佯作惊吓后的沉默,慢慢也便习得了言语,甚至有了幸福美满的家庭。虽然,那个沙滩上通往地下的入口是她永远的心结。她害怕着,她的那个真身会来找她。

    潘多拉的魔盒,最终还是打开了,地下的复制人们身着红衣,拿着剪刀走上了街头开始报复他们的真身,真身们并没有错,错的是他们生来就不知觉间成为了统治阶级的一份子,而地下的复制人们,是多么渴望那种高贵而不自知的身份啊。

    她看到了当年被自己弄昏替换掉的真身,还有与她家人相似的复制人,而这些复制家人,大概本来才会是她真正的亲人的。在一个复制女儿被撞得奄奄一息之时,她凑了过去,想看看能否用下界沟通的语言让她了解一切,然而阶级的变迁让她永远无法再次被认同了。

    当然,她定然是喜欢这个阶层的身份与生活的,至少她曾经向往过。毕竟,面对着那个下行的电梯,要有足够的勇力才能逆流而上。

    3.困兽之舞

    原本地面上的她,变成了囚徒,变成了地下之人,变成了地狱中无法逃出的受刑之人。

    我们可以想象她在下面所面对的一切,陌生的环境,无所适从枯燥的生活,复刻上界却差之甚远的种种行为,自然还有无法互相沟通的语言。

    她痛下决心,要有朝一日冲破这上下界之间名为阶级的束缚,带领着地下之人上天杀掉自己的真身,像弑神一般。

    她忘掉自己曾是那些要被杀掉人们的一份子了么?没有,不过所处的阶层一旦改变,那些所谓的宽恕,容忍,怜悯便只是何不食肉糜的夸夸其谈,那种获取自由和身份的欲望,超过世间的一切。

    当上界的那个篡夺了她身份的复制人在聚光灯下的大舞台上舞蹈的时候,她只能在狭小逼塞的地道内旋转,然而,她舞蹈里的这种灵动奇迹一般地让所有地下之人能跟随她的想法行动起来。终于,她把自己的复制人逼到了墙角。

    现在,那个复制人再一次成为了困兽,她用着自己日积月累训练下来的步伐,轻易闪躲着她的进攻,然而,究竟谁最终被困在地下永世不得复出,不到最后一秒谁也不知晓答案。

    4.贯穿美国之线

    似乎到这里为止,很多人都会觉得,这片子似乎是否黑人主演并无关系,毕竟白人一家也有其复制人,全片也未像《逃出绝命镇》《绿皮书》似的点出社会对黑人的歧视。确乎如此,这也是我在开头提到的,导演在这方面的成熟,让这种非常夺人眼球的表达变成了片中的一则隐喻。

    这就是那条横穿美国,由人手拉着手组成的一条线。

    那线,本来是地上的她被篡夺身份之前看的最后一条广告,其实也很无聊,这种募捐看似是对穷人的一种体恤,其实参与者更多还是吃饱了撑着图着找个乐子的才去参加的活动。

    可是这条线,成为了地下之人们的精神支柱,在他们刺杀了自己的真身之后,便手牵着手,翻山越岭,穿石填海地将美国的东西海岸相连。或许这有些滑稽,然而我想,这条线一定意味着什么。

    你既可以想象,这条线将美国东西海岸连接起来,也可以认为,这条线将美国割裂成了南北两半。而打开南北战争的地图,会发现其实一南一北,正好就是这线的两侧,而南北战争的一大缘由,便是对于黑奴是否合法的矛盾。虽然南北战争后美国统一,可是在《绿皮书》中我们也看到,哪怕在上个世纪,美国南方依旧对于黑人有着很严重的偏见,所以这条线所代表的南北两端,大概对很多黑人有着特别的历史意义。

    另一点提一下关于手铐的问题,红衣女主当年被复制女主拷在床上,而当她重返地面后,第一件事就是让复制人女主重新被拷住,一方面这是一种复仇,而从另一方面,这个枷锁就是红衣女主希望复制人女主永远无法挣脱的锁链,在最后的大战中,先是复制人女主用手铐挡住了红衣女主的剪刀,而在她杀死红衣女主后,也终于解开了自己的镣铐,无疑,永远地杀死另一个自己,才能让她真正的自由。

    5.在你身后

    本片很值得一提的便是优秀的摄影,其中有几处镜头给人非常深刻的印象。

    比如在复制人第一次进入主角家里之时,机位超过360的全景旋转,甚至有一些炫技的成分在其中。

    男主藏在游船里那个固定机位也有些意思。

    全片有不少高机位俯拍镜头,其中一家人去沙滩时沙滩的俯拍镜头竟然将平平无奇的沙滩拍出了某种诡异感,甚是有趣。

    而最值得一提的,便是两个女主一前一后双焦点的那个镜头,这一下子让我想到了布莱恩·德·帕尔玛在《凶线》里的双焦点的画面。后方的复制女主一步步逼近,而靠近镜头的红衣女主剪着双生的纸人,这段气氛的塑造在这个镜头的加码之下变得尤为微妙。

    6.I got 5 on it

    本片另一个印象最深的点便是这个“I got 5 on it”这段配乐了,这段配乐在第一款预告时便出现,一听便喜欢上了,整段音乐中既包含诙谐轻松一点的片段,也有大气而让人毛骨悚然的旋律,这种怪异的组合无疑与本片非常相配,尤其是影片高潮时这首背景音乐和舞蹈与真假女主的追杀蒙太奇的配合,非常惊艳。

    除此之外,片中其它的几段配乐也和剧情比较相衬,又没有给人陈词滥调配乐的感觉。

    6.真假美猴王

    最终的那个反转,在答案揭晓前的几分钟才开始有预感,看完全片从头回顾,发现线索留得太多,然而本片的引导如此出色,让大家即使看到了许多线索也依旧无法解开谜题。

    最重要的便是真假女主调换之后小复制女主一段时间的失声,包括她自己也提过曾经有一段说话的困难,这正是因为她从小生活在地底,所以不会英语。

    而另一方面,红衣女主出场那生涩的言语,加上后来着意表现的别的人都不会说话,其实也是因为红衣女主本来就是地面上的人的缘故罢了。

    而复制人女主开始那么害怕儿子在沙滩上走丢,也是因为怕儿子再一次进入通往地下的门,让地下的那个自己重见天日而并不是纯粹出于母爱。

    同时,她最后下去时轻易找到了通往地下的阶梯,这也是因为她其实是复制人,所以曾经上来过,知道哪里是入口。

    还有便是白人家庭被杀得干净利落,偏偏女主这里就拖拖拉拉,而且被白人复制人抓了以后也没有杀掉,原以为是主角光环,现在想来定是红衣女主想要折磨复制人女主,所以早就说好不准别人杀掉她。

    在给了我们诸多线索的同时,电影还进行了某种诱导,这就是在复制女主(这时我们还以为是真人女主)取车钥匙这一段,她被儿子目睹到的一瞬间的性情大变让我一度觉得她在那个小小的时间段里已经被调包了,包括后面试图和复制人女儿沟通,对复制人儿子如此上心的举动,都让我觉得她就是红衣女主杀掉正常女主后换了装。可是实际上呢,是这个女主原来一直就是复制人。

    我觉得这种既给你实情,又在实情的基础上进行错误诱导的手法非常高明且有趣。

    说起错误诱导,我就想起《Alita》里面开始还想诱导我们以为医生是个坏人...大概没有多少人会上当吧...那算是一个错误诱导的反例了。

    当然片中有些前后呼应也很完整,比如前半段沙滩上枯站的那个男人,其实是杀了自己真身后组成长线的第一个人,然而开头我们并不知晓,于是形单影只的他又极为怪异。

    7.us 的善恶

    我全文都没有用一次“反派”来称呼任何一个角色,因为在这样一个剧情的框架之下,似乎善恶并不分明。

    那些地下红衣者杀掉自己真身,那他们就是恶么?他们被这些人操控着自己的行为已经太久,这更像是一场起义,一场复仇,似乎说不上恶。

    那么地上那些无知觉间奴役他人的人们,似乎也没有恶行,毕竟谁也不知道自己还有这样一个悲惨的影子。

    那么篡夺红衣女主身份的复制人女主,大概只是太过于向往地上了,那些在地面上的人拿起武器的回击,也是他们在为自己所身处的地位,阶级还有身份而自卫。

    唯一邪恶的,大概就是制作出这些复制人的国家了,可是就该直接怪罪到政府头上,还是怪罪到每一个个体之上呢?毕竟红衣女主说着:“We are americans.”

    所以这电影没有正邪之分,我们看到的,仅仅是两拨人的攻伐,一方阶级已经固化的底层之人拼命要挤入高阶的社会获得不受奴役的身份,另一方则是不遗余力地打击这这些人维护着自己阶级的统治,或是整日忧虑着自己得来不易的地位会重新被取代的惶惶终日。

    而你我,这个‘us',也一定属于这两拨人之一。而电影中的所有人,也都是“united state”的一个小小缩影罢了。

    当然,这是个美国的故事。天堂与地狱,统治阶级和被奴役阶级在电影中被具象化地展现,那条曾经所有人心知肚明却又没人道破的对黑人歧视之线也被用人肉画出。

    这些可能才是本片真正恐怖的地方,全片用着轻松诙谐的语调讲述一个压迫与反抗的故事,而听者自己是在天在地,在南在北,有无利刃高悬头顶,或许也并不自知。

     3 ) 《我们》:我们是中产阶级,谁是我们的影子?

    This is US.

    这句从小男孩嘴里说出来的话,无疑是本剧的中心思想。作为居住在美国的庞大的中产阶级的一员,看这部电影的全程,无疑也是在看“This is US”的镜像。主人公一家的每一个细节都和我们家太像了:从在加州的居住条件,小时候学过的芭蕾,半新不旧的奔驰车,两个孩子的性别和年龄差别,家庭中男女主人公和孩子之间的动态关系和微妙平衡……可能与美国千千万万的家庭并无本质差别。这就是在看自己的故事。

    我们太过熟悉自己的生活、自己的家庭、自己的工作、自己的同伴。而在这个显性的世界之后,有一个隐藏的世界,像暗物质一样,我们睁着眼睛却看不见,抑或是故意忽略,却时时刻刻不在影响我们的生活。电影用的是恐怖片的手法,可是这哪里是什么想象出来的情节,这就是现实的生活啊。那些在大街上卖手工艺品或卖唱的小贩。那些每周来一次毫无声息打扫花园的墨西哥移民清洁工。那些住在移动拖车里的家庭。那些办公楼里扫厕所的人。我们每天都见到,但从不和他们说话,既不了解他们的生活也不想他们进入我们的生活。我们有度假、孩子有芭蕾课,有401k保险,他们呢?我们并不关心。我们只想享受他们的服务,却并不想让他们进入我们的生活。在电影中,他们是穿着红衣的影子,在现实中,他们就是贫困的中下层阶级,而一旦他们挽起手来,中产阶级就会意识到,他们的生活是多么脆弱。

    美国反映中下层阶级的书籍和文艺作品并不少。《我在底层的生活》中,芭芭拉艾伦瑞克就详细阐述了,贫困为什么是一条无法跨越的鸿沟。贫困人口并不是在我们的想象中“不努力,不奋斗”的人群,他们从一出生开始,社区环境、学校、长时间体力劳动带来的时间匮乏就让他们无非逃离这个牢笼,他们每天的生活都在想如何付下一天的账单。里面有个事实很震惊我:他们宁愿住在更贵的汽车旅馆里,也不愿住在正常的公寓,只因为汽车旅馆是周租,而他们付不起公寓的月租和押金。《佛罗里达乐园》则直接把穷人和富人的生活赤裸裸地一分为二摆在观众的面前:在全世界最大的迪士尼乐园的旁边,就有着能天天看到烟花却从来没有进去的孩子们,而他们建立了自己虚幻的乐园。

    电影用夸张的情节告诉了我们中产阶级可能的后果,而现实生活又何尝不是如此。女主人公说:”不是你死就是我活。“这是摆在明面上的中产阶级的恐惧。这是一个每天都在抱怨重税却怕底层的暴力,却从来不想想这两者之间矛盾的阶级,这是一个不断降低生育率以便用最好的投资打造后代的阶层,这是一个拼尽全力以其保持住自己阶层的阶层。这是一个无法跨越自己的阶层。美国当今的现状也表明了,为什么铁锈带的下层中产阶级都纷纷投票给了川普,因为在一个日渐无法保持自己庞大中产阶级的国家中,最先受到伤害的就是那些岌岌可危的下层中产。社会割裂、阶层固化的后果就是恐惧和暴力,逐渐演变成你死我活的斗争。

    电影的好处在于,虽然选用了黑人家庭为主角,但整部电影超越了种族话题(如Get Out),而上升到了整个国家的阶级之上,变成了每个人都需要思考的话题。整部电影有些枝蔓过长,感觉导演想讲的东西太多,让人觉得有些冗长,比如影片开头的兔子和隧道的隐喻,直到最后才解开谜题,而中间围绕白人家庭的支线风格与整部电影也不是很符合,既想搞笑又想严肃,其实没必要讲这么多的。这就是一部现实主义的美国故事,可以改名叫:在美国未来的十字路口上。

     4 ) 先讲好故事,再玩什么隐喻

    网上各种无脑捧这部电影的,貌似看不出这部电影哪里好,解读不出那些电影里的符号,看不懂电影里的那些隐喻的,都是观影量太少,深度不够的人。的确,你们说的那种种优点,都有。但是,有了又怎么样,就像一个人,你穿的再好看,再花里胡哨,人长得和一坨泥巴似的,有啥意义。

    其实我之前也是看到网上各种夸,抱着超高的期望去看这部《我们》的,开头感觉真的没让我失望,特别到出字幕的兔子的时候,那范起的真的是高。包括正片的开始,虽然说前面对于整个家庭的铺垫实在太冗余了,但是我还是接受的,因为我觉得,导演这么铺,后面肯定有大用。然后一直到4个复制人的影子出现在门口手拉手的时候,到这里我依旧还觉得这部片子应该是一部不错的片子。然后~~~

    然后整个片子就开始崩了!完全开始崩了,全剧中的所有人,在遇到复制人的时候,没有一个人的反应是正常的!

    女主就不用说了,毕竟后面反转了,虽然这个反转是个人基本都猜出来了,只是个早晚的问题,所以她的一切不正常反应,都强行正常吧。那孩子他爸呢,棒球棍轻轻敲了一下膝盖侧面

    注意,是侧面啊,甚至接近小腿肌肉的位置,就废了?好吧, 乔丹·皮尔 说劳资是敲中了关节,正中要害,你不能这么挑我毛病,好吧,我就不纠结在这人从门缝里探出的一只手,还有一半被夹着,是怎么用出这么大的劲,还能有违物理的侧面发力打中正面了(大家可以自己试试看),就当被击中要害了吧。然后在全家人受到致命威胁的时候,你一个大老爷们,有站起来的能力,大家居然能安静的坐下来聊起天来!

    是个男人都不能忍好吧,豁出去自己的老命不要了也得保护老婆孩子好不。如果说能有什么解释,估计,应该又是难以捉摸的隐喻什么吧。真想不明白,在外面世界,沐浴阳光,营养均衡,身体健康的4个大活人,居然干不过4个整天在地底不见阳光,营养匮乏,膳食单一,只吃兔子(其实,我很好奇,兔子们是吃什么一直繁衍下去的),在相对狭小空间内缺少运动量,行动起来偶尔有些僵硬的复制人(这些人,怎么看也不觉得像是发育很正常的样子,身体和脑子感觉都不太好使),你干不过也就算了,那些荷枪实弹的警察就任由城市被一群带着崭新剪刀(剪刀是哪里来的,我不知道,我也不敢问)的智障屠城。这绝对又是个隐喻!

    好吧,导演说,热爱我的观众会用隐喻为我解释一切不合理的情节。我的所有不合理,都是我是特意为之!OK,你牛逼!那这些小问题我们就都过了,全完不在这些地方扣分,要不然会被说成吹毛求疵,哪个电影找不出这样的逻辑漏洞,所以,这么,我都能忍。最后一个唯一不能忍的是!

    你对这个整个地下世界的架构,充斥着太多的不合理。到底是上下的人,到底是谁控制谁,在被废弃,没有监管的情况下,如何保证正常的生活秩序,特别是疾病(兔子可以入药?),饮食(还是好奇,能养活在这么多人的兔子吃什么?)整个地下世界的构建,就是充满着各种不合理。

    其实不合理的情况是可以处理的,就是你别去讲这个世界,完全架空,反正观众你也甭管这群人咋来的,咋就这么厉害,咋就这么不科学,你管我是科学也好,还是奇幻也罢,反正就是这么着了,我的重点不在这,但是你非叨逼叨的念白一段,正儿八经的讲述一段这个地下世界是怎么形成的,强行继续隐喻.

    不是说电影不能隐喻,不是说隐喻不好,但这一些都建立在讲好了整个故事的情况下,电影的最基本没做到,就各种隐喻,我觉得是一种强行炫技。做电影和做人一样,你得先是个人,然后再决定自己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电影的话,你得先是一部合格的电影,再决定怎么在什么地方变成一部优秀的电影。

     5 ) 我们不一样,不一样…

    2017年,导演乔丹·皮尔以一部原创恐怖片《逃出绝命镇》技惊四座,作为恐怖片,片子并不依赖一惊一乍的视听语言,或血肉横飞的感官刺激,而是以一种细思极恐的种族阴谋设想,给观众一次由内向外的心灵暴击。《逃出绝命镇》绝对是那种高级的恐怖片,其惊艳之程度,甚至入围了那一年奥斯卡最佳影片。

    时隔两年,导演乔丹·皮尔推出了最新影片《我们》,从整体风格上,演员基本设置为黑人角色这点,以及电影充满隐喻的本质上来看,《我们》是另一部《逃出绝命镇》,但并没有后者惊艳,整体表达也并不严谨深刻,后劲不足。

    电影《我们》的主线故事基于一个大胆的设想,很有意思,许多年前,为了控制民众,美国政府进行了一项阴谋实验,通过克隆手段制造了数以百万计的复制人,然而实验失败,复制人虽与真身共享了一颗灵魂,却只能作为其影子,生存在地面之下,以生食兔子肉存活,终日拙劣的模仿着真身的一举一动。地面之上,是犹如美丽天堂般的美国,人们幸福的生活,地面之下,是提线木偶般的复制人,惶惶终日不得翻身,两类人以这种天差地别泾渭分明的方式各自生活,井水不犯河水,世界和时间也仿佛天经地义,如机器一般运转。

    这是故事的大背景,电影《我们》故事的引子在于一次偶遇,女主角在儿时曾与其影子有过一面之缘,从此内心种下阴影,几十年后,即使成家,生儿育女,家庭温馨而和睦,但女主依旧没能忘记彼时与影子四目相望的恐惧之感。女主一家人故地重游,来到儿时曾偶遇影子的沙滩游玩,内心始终惶恐,夜里归家之后,电影的节奏迅速转为一场漫长的追杀与反杀之旅。

    原来地面之下的复制人已经“倾囊而出”,他们身着红色统一服装,手拿剪刀,似乎有了自己的思想,追杀着自己的真身,试图杀掉取而代之,就像是一场浩大起义。电影以女主一家人与复制人一家人的博弈为主线,电影几乎70%的时间都在展示他们之间的争斗,直至故事结尾那一场意料之中的反转,原来在女主儿时,复制人与真身偶然相遇的那刻,故事便早已埋下了复仇的种子。

    电影《我们》如同《逃出绝命镇》一样,故事里还是充满了诸多隐喻,片子名为US,直译既是我们,也是美国,复制人的反抗起义,起义后手拉手贯穿整个美国形成的南北之线,总是能够与这个国家的历史以及人类阶级不平等的某种本质产生联系。电影在声效、配乐及镜头场面的设计之上,也一如既往的继承了《逃出绝命镇》的优点,总是能够给观众呈现出一种异样且莫名的紧张之感,并不会太恐怖,但自有一种牵引。

    但整体上,《我们》表达的本质并不高级,也不像《逃出绝命镇》从表达到表现极其统一,《我们》终究还是有些形式大于内容了,数以百万计的复制人故事背景的设定太过于拍脑袋,无法自圆其说,他们的所谓“起义”动机并不明了,手牵手跨越美国除了呼应电影开篇电视新闻,其实也只是一场毫无意义的行为艺术。

    很显然,电影《我们》的剧本有些过于草率,片子大量时间表现的不过是真身与复制人的拙劣打斗,也充满了一些一惊一乍的套路,故事体量其实很有限,从这一点来看,相比《逃出绝命镇》,《我们》还是可惜了。

    最后,看完《我们》,结合电影里真身与其复制人完全不同的命运,想起了高进老师的一首歌:我们不一样,不一样,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境遇…


    题图:《我们》海报

    关注我的个人公众号Movies,后台回复关键词“我们”,有资源

    你还可以:

    你可能突然成为纳粹

    一条狗的再一次轮回

    如果你喜欢本文,请点赞赞赏转发到朋友圈,你的鼓励是我的动力,你的沉默会让我也沉默。

    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可关注我。

     6 ) 《我们》是什么让我们如此恐惧,片中讽刺隐喻让人细思极恐

    童鞋们,还记得去年大明湖畔的奥斯卡上,一位从谐星转行做导演的乔丹.皮尔,用他的处女座电影《逃出绝命镇》,击败了我最喜欢的《三块广告牌》,拿到最佳原创剧本的事迹吗。

    恐怖惊悚类型在各种电影节上,其实都很难获得肯定,但《逃出绝命镇》却玩出新花样,在种族议题,自由主义探讨,还有惊悚恐怖的创新上,都得到了突破,因此影片在当年全球热门指数很高,尤其是在美国本土。

    阔别2年,乔丹.皮尔第二部自编自导自监的电影《我们》,终于上映了,早在影片预告片发布时,就引来关注无数,堪称年度最吸引人预告片之一。

    美国,加利福尼亚,圣克鲁斯海滩(预告片剧情)。

    主角黑人一家四口,父母和姐弟组合,准备来一次亲子海滩游玩。

    一切看起来是如此祥和,但妈妈在孩童时,在这片海滩上,有着一段不为人知的秘密,这段秘密让妈妈对这片海滩非常忌讳。

    奇怪的事情发生了,就在他们住在海滩别墅的晚上,他们看到有另外类似于一家四口的陌生人,诡异的站在他们家门口,男主爸爸想去轰走他们,谁知道却引狼入室。

    不请自来的四位陌生人进到家里时,原本的主人直接给吓尿,这哪是陌生人,这就是他们自己,言行举止,身高体型,都和他们一毛一样。

    这是闹哪出,预告片噶然而至,把观众胃口钓到天花板。

    《我们》不同于温子仁那种,温子仁真的把牛鬼蛇神放到台面上展示的恐怖片,在恐怖的程度上,不管是《逃出绝命镇》和《我们》,惊吓指数都没有占比很多。

    所以如果你把《我们》看成一部纯恐怖惊悚片,影片可能不会达到你的预期。

    《我们》和《逃出绝命镇》的结构很相似,影片都是让主角坠入一个黑洞般的谜团,然后主角和观众一起,把真相像洋葱一层层的剥开,这种又恐怖又刺激的探索过程,正是影片让人不断想往下看的动力。

    《我们》同时也是一部“冰山电影”的典范,片中很多影射,讽刺,黑色幽默,主题探讨,掩埋在影片的底下,就像影片中底下的“我们”。

    片中当然也少不了导演不由自主要表达的黑色幽默,毕竟导演乔丹.皮尔以谐星出道,先从喜剧干起,而且他还是一位演员,虽然他出演的电影,往往都以烂片喜剧著称,但他对待自己的作品,却给出了十二分的天才。

    ——超强剧透解析预警线——

    ——超强剧透解析预警线——

    前面说过妈妈是个有故事的人,她的故事发生在孩童时期的1986年,她在游玩的过程中,不由自主的走失,去到梅林的魔法屋游乐馆,却意外发现有个小女孩和她长得一模一样。

    时间来到了现在的一家四口,当年受惊吓的小女孩为人母,有了两个小孩姐姐和弟弟。他们一起去游玩的圣克鲁斯海滩,正是妈妈小时候走失的海滩,而当他们再次来到这里时,和他们长得一毛一样的红衣人出现了。

    这也是本片最大的谜团,为什么红衣人会有和他们长得一样,那些红衣人,言行举止怪异,缺乏语言沟通能力,他们来自哪里?

    这个时候当然是先把谜团抛后面,逃命要紧,于是一家四口开始了和“自己”厮杀的游戏,好在黑人体能还算好,利用各种硬道具杀掉了红衣爸爸,姐姐和弟弟,最后还剩下红衣妈妈。

    这时他们也发现,不光只有他们遭遇了“自己“追杀,几乎整个美国都遭到了袭击,很多红衣人涌上街头,杀死地面上的自己。

    妈妈跟着红衣妈妈脚步,来到了底下的世界,原来美国管理层,想要控制美国人民的思维,复制了他们,想通过底下的人,来控制上面的人。

    这个创意概念,和克隆人差不多,但不同之处在于,底下的人,确实和上面的人有所联结,地面上的人的感受和经历,会串联到底下的人,但管理者想通过底下的人控制上面的人,却显得力不从心,于是计划失败,管理者退出,让底下的人烂在底下,从而引起了底下的人最终的复仇。

    最后最后的结尾,来了一次大反转,在这就不剧透了。


    隐射和讽刺,道德

    《我们》和《逃出绝命镇》一样,影射埋在故事底下,主角不是导演阐述主题的传话筒,影片暗藏的主题,需要观众一点点去挖掘,这也是影片非常值得回味的地方。

    比如片名《US》,直接翻译是:“我们”,但同时也是United States美国的缩写“U.S”。影片的故事,其实就是在影射今天美国管理者(特别是911以后),对于美国民众监控和管制,已经到了令人发指和不可承受的地步,手机,电子邮箱,个人定位,通话监听等等,都让人们喘不过气。

    红衣妈妈当时进入房间时,就说了“我们也是美国人”,这句话也是在暗示,在底下被严格控制的“我们”,已经没有了人身自由,虽然自己知道自己还是个美国人,但和监狱囚犯已经没有区别了。

    之后妈妈说要逃亡,爸爸问逃到哪里,妈妈说“墨西哥”,这虽然是一个黑色幽默,但讽刺意味真的很高级,CHUAN普下的美国,总是三句不离墨西哥,还建起了长城,想要挡住墨西哥的非法移民。

    而身为美国人的妈妈,第一想到让自己和家人安全的地方,正是墨西哥,这样的讽刺,也真是玩得666了。

    当然,乔丹.皮尔的电影,肯定少不了对于黑白种族问题的调侃,黑人一家四口,就有白人朋友,白天他们说说笑笑,其实暗地里两家人也在互相较劲,白人拥有着顶级别墅,声控家居,悍马越野车,还有豪华游轮,这些都让黑人爸爸羡慕嫉妒恨。

    当白人那一家被秒杀的时候,黑人爸爸能够用上他们的车和游艇,他的表情是得意的。

    其中白人女主在被割喉后,声控要报警,却被智能语音听成要播放一首关于警察的歌曲,最后播放了一首“FU*K 警察”的歌曲,调侃意味十足。

    影片中也一直出现“11.11”,并不是导演超爱天猫双十一,而是摘取了《旧约圣经》中的《耶利米》的11:11的片段,这片段的原意是:

    “我将带给他们一场他们无法逃脱的灾难。虽然他们向我喊叫,但我不会听他们的。”

    这句话是耶和华对犹大人和耶路撒冷有罪的人说的,这也暗示了影片地面上受苦人的开端。

    影片中还不断出现兔子,是底下的人唯一的食物,而且是活生生的吃,但兔子其实也是片中的一个隐喻,“兔子洞”这个词大家都听说过吧,其意思用于进入未知,迷失方向和精神错乱。

    电影《爱丽丝梦游仙境》,《兔子洞》就是这个意思。

    而且兔子是一种繁殖能力特别强大的动物,长相也一样,兔子间接也用来比喻底下的人们,他们自己也在繁殖,复制着地面上人们的言行。

    关于1986年的募捐广告,成为了底下人们的信仰,这是红衣妈妈传承下去的,这弱弱讽刺了宗教的可笑性,最后那些红衣人杀了地面上的自己后,手拉着手跨越整个美国,如同一场盛大的宗教仪式,但对于正常的我们来说,这确是一个十分可笑的举动。

    此外影片呈现的道德议题,也是十分模糊的,我们虽然看主角杀人很爽,底下的人上来杀人本身就带着原罪,但有没有人想过,他们本身就是一群需要关怀和同情的人。特别是看过影片的小伙伴,一定知道我在说什么,最后妈妈的反转,就是在说这个道德议题。

    当然说了这么多,《我们》虽然和我想的一样,是一部上乘的恐怖惊悚片,但离预期还是差了点,毕竟之前《逃出绝命镇》的惊艳,让我把预期调得很高,如果影片能把更多视角放给底下的人们,去扩大道德议题,去展示更多的讽刺,或许影片的立足点会更高。

    片中最让我动容的一处,是红衣白人女杀了女主后,在镜子面前涂口红,那种对地面生活的渴望,对蓝天白云正常生活的渴望,表露无遗,也十分让人怜悯。

    最后是剪刀,剪刀是一种对称的工具,如同我们的你和我,左右刀柄的一模一样,如同站在彼此的对立面,当剪刀合并时,剪刀会变成利器,形成对别人的伤害,对彼此的伤害,因为剪刀会越用越钝,最终造成真身和影子互相抵消,导致一种不可逆的破坏。

    总之,《我们》是今年必看的恐怖惊悚片,里面细思极恐的比喻和影射,还有很多很多。大家千万不要错过。

    关注《大聪看电影》公众号,不追求跑量,只研磨精品

     短评

    (7.2/10)It’s US. US即United States。女主问:你们是谁?她的分身回答:我们是美国人。乔丹·皮尔这次不讲种族问题。直接上升到影射整个美国社会。主角一家。标准的美国中产阶级家庭。享受着丰富的物质生活。但内心的空虚仍然无孔不入。“他们从哪里来?”80年代电视里手牵手的红色小人是团结一致消除贫穷的公益广告。现在手拿剪刀身着红色连成一道人墙的。是被精神贫穷折磨的现代人。他们从黑暗的地底世界反杀回来了。因为“他们知道我们是谁”。They follow us. They haunt us. They kill us. 这部电影。是具有普世意义的警醒和反思。

    6分钟前
    • K45P3R
    • 推荐

    先不说故事过于形式化装腔作势,那些多到令人厌烦的打斗和拙劣的脱逃几乎已经可以让它进入最蠢惊悚片那一列,隐喻不是烂片的遮羞布,乔丹·皮尔是不是有点过度自信了

    9分钟前
    • 宇宙电影王
    • 较差

    Jordan Peele是个艺术家,不可否认本片的摄影、配乐及表演非常出众,但从故事角度来说,并不觉得像他之前的Get out那样惊喜。也许是因为当初人们尚不认识他,期待低,而对本片我的期待值是很高的,但最终并没有让我觉得故事很惊艳。特别是那把剪刀。。。令我失望。对最终的结局和高潮并不满意,主要是反转缺乏惊喜,很容易被前面的线索识破。而且每个人看过本片预告都希望得到的答案在片中解释得很模糊简短,留下很多疑问。

    13分钟前
    • Maggie_in_LA
    • 还行

    太特么诡异了!让人一阵眩晕天旋地转的年度好片!编剧和导演都是鬼才!比getout观影后细思极恐震撼多了!惊得我语无伦次!地下的肮脏黑暗茹毛饮血,地上的光明温暖整洁美观;地下毫无灵魂的同模同样只会杀戮的行尸走肉,地上笑语欢声的同模同样温馨快乐的家家户户;地下只会移动自残毫无悲悯人性的一具具躯壳,地上风和日丽下自由自在不被束缚的带着灵魂的人类。当杀死了带真实灵魂的自己后,自己是否也成为一具毫无感情毫无信仰的行尸走肉呢?原来地下的那个阴差阳错被束缚笼罩在地下黑暗血腥里的才是地上本具有灵魂和信仰的女主。难怪只有她才会用那种因常年茹毛饮血而极度嘶哑的嗓音组织语言呢!难怪只有她才会进行信仰的思考呢!难怪她全程都没有杀掉影子女主呢!躯壳替代了原本应该活在光明世界的她。说明不同环境和教育会造就出不一样的人!

    17分钟前
    • AK47M16G36
    • 力荐

    如果你把《我们》看成一部恐怖惊悚片,影片一定不会达到你的预期,但影片却是一部“冰山电影”的典范,很多影射,讽刺,黑色幽默,主题探讨,掩埋在里影片的底下,就像影片中底下的“我们”。此外,导演对我们双十一非常情有独钟!

    19分钟前
    • 大聪
    • 推荐

    他们哪儿来的剪刀,哪儿做的衣服和手套,手铐哪儿来的?墨西哥,人wall,american,白人全死…无聊,真的有点儿无聊了,这些所谓讽刺和所谓隐喻怎么在豆瓣上也能煽起来这么多口儿high

    21分钟前
    • 变脸
    • 还行

    后来的我们什么都有了 却没有了我们

    22分钟前
    • 迪丽冷巴🍸
    • 力荐

    这片子就是形式大过内容的代表,没错片中的配乐,声效乃至镜头的确都很有感觉,但剧情和故事编排上真的很一般,中间大量卖蠢的喜剧效果挺让我恼怒的,最后画蛇添足的收尾更是让整个故事格调降低了。

    26分钟前
    • 派翠克
    • 还行

    《红马甲占领美利坚》,又名《用我们的血肉筑成新的长城》。

    27分钟前
    • Knight 908
    • 还行

    比较失望吧 get out大概有三个维度:喜剧,惊悚,美国种族问题分析。本片也是试图延续前作的成果。首先喜剧和惊悚方面的效果都很普通。由于太多细节无法解释,对于种族问题的分析也显得很牵强。就算你复制出了人类,怎么做到衣服,头饰都一样的?政府制造奴隶失败了,不给你全突突了,还给你管在地下,把zf想的也是过于美好了。再就是,地下到底有没有工业?人的衣服都挺干净,怎么洗的?后面的红制服哪里来的?剪刀谁生产的?你有这些工业,但没有火用来烹饪?全部都说不通。情节设置说不通,那寓意就无法表达。我只能说,可以看出“后天环境塑造人”这一点了。但是导演又憋不住来了个天性暴露打自己的脸。好吧,peele可能是一辈子只能拍一部值得记住的电影的导演了

    29分钟前
    • leoleo
    • 还行

    7分,其实这部跟《逃出绝命镇》还是蛮多相似的地方,仍是一部wtf的、神经兮兮的电影。惊悚的外壳,又保持了基本的笑点。以及,必不可少的、大量的隐喻:种族的、性别的……其实导演如果一直坚持以这种方式拍社会式的惊悚片,倒也是个人才。唯一遗憾就是,他的电影似乎总是没那么足够精彩,还是太多心机,差口气的感觉。

    32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还行

    说要解放全世界,还不是撺掇人民斗人民。美国当今社会的寓言,我咋看咋像我们的昨天。

    36分钟前
    • 哪吒男
    • 推荐

    立刻马上我要得到那把剪刀!

    37分钟前
    • 刘浪
    • 推荐

    黑人最大的“敌人”不是曾经压迫他们的白人,而是自己,想要平等不是当键盘侠而是不断提升 蜕变。这片子的寓意不止适用于黑人,更适用于所有人。

    38分钟前
    • 囍特乐
    • 推荐

    你在台上起舞,她在地下骨裂,你赢得众人掌声,她面对只有黑暗。你等来了王子迎娶,她被迫与生人结婚,你产出爱情结晶,她诞下阴笑怪物。阳光之下享受的每一分愉悦,都有人在管道内替你分担成倍的苦楚,手牵手虚假救助广告背后,携手众志筑起末日长城。当恶人混在人世,当魔术以假乱真,他们就是我们。

    39分钟前
    • 西楼尘
    • 还行

    看了两部不甚满意的影展作品之后和纯哥相约香港午夜场面基看的院线影片,真的这电影看的我都他妈的湿了,满足了我的各种恶趣味:种族、女权、性别歧视和霸权主义在这部片子里完美的全部达成了高潮,年度十佳提前预定, 而且至少前五。什么叫电影产业?这就叫电影产业,新“新浪潮”之黑人主义电影。而且我发现我们一起看电影的哥三个惊吓的点各自不一但是笑点非常一致,“美国人”的梗我们一起笑到喷了。如果这片大陆能上映我强烈建议你们第一时间去看,如果不能上映出了资源请第一时间下载观看。

    44分钟前
    • 粪海狂蛆
    • 推荐

    [SXSW#1] 仍然是恐怖片夹杂大量喜剧元素,就我本人而言比Get Out engaging许多。导演的意图说实话都摆在台面上了,但是抛开隐喻不提,也是精彩的恐怖片,预告片恐怕冰山半角都不算。就是有点略长,某些没太大意义的油和醋(我说的就是结尾那个)不瞎添就更好了。

    48分钟前
    • 考拉先生
    • 推荐

    (有剧透)1.种族隐喻:普通人和克隆人身体一样,但受到的待遇截然不同。正如白人和黑人,男性和女性,异性恋和同性恋受到不平等待遇。2.社会隐喻:片名《US》一语双关,指“我们”,也指美国。美国想造克隆人控制公民,隐喻美国人一举一动都受到监控,毫无自由可言,甚至想逃到墨西哥。3.自我意识:类似《银翼杀手》,克隆人总有一天会自我意识觉醒。正如受到压迫的人早晚会冲向自由。4.对宗教的质疑:电视里手拉手的广告竟然成了克隆人的信仰,让人感到十分愚昧。同理,无神论者眼中宗教也非常可笑。高智慧外星人眼中,地球人的物理学也非常可笑。5.马太效应:人类艾迪长期在地下生活,语言能力退化;克隆人艾迪长期在地上生活,逐渐变得和常人没有区别。环境对人的影响是巨大的。这就是为什么富的更富,穷的更穷。

    52分钟前
    • 朝暮雪
    • 推荐

    bug真多,比上一部可差远了。高潮戏反派刚说i will kill you 结果下一秒就跑出去,最后被反杀,为了塞段“高逼格”的芭蕾导演也是操碎了心。隐喻什么的就更扯了,现实远比电影复杂,而且片里的设定显然不直接建立在反思现实之上,而是简单的拆解现实用到类型创作里。从人墙想到墨西哥墙理所当然可电影的深度也就止于此了,编导努力的方向还是恐怖惊悚并不依托深层次的文化反思。但从片名Us一些网友居然想到united states 这个强行隐喻真得服

    53分钟前
    • 任仁忍
    • 较差

    出电影院迎面走来任何人我都抖三抖……

    54分钟前
    • 浮槎
    • 推荐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影

    电视剧

    动漫

    综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