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猜你喜欢

    • 第04集

      龙之家族 第二季

    • 第03集

      好女孩的谋杀调查指南

    • 第2集

      阿尔法女孩

    • 第2集

      冰球小子 第三季

    • 第4集

      可卡因旅馆

    • 更新至第03集

      好女孩的谋杀调查指南第一季

    • 更新至06集

      9号秘事第九季

     剧照

    虚构安娜 剧照 NO.1虚构安娜 剧照 NO.2虚构安娜 剧照 NO.3虚构安娜 剧照 NO.4虚构安娜 剧照 NO.5虚构安娜 剧照 NO.6虚构安娜 剧照 NO.16虚构安娜 剧照 NO.17虚构安娜 剧照 NO.18虚构安娜 剧照 NO.19虚构安娜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创造安娜》围绕一位调查安娜·德尔维一案、迫切想证明自己的记者展开。安娜·德尔维是 Instagram 上传奇的德国女继承人,她赢得了纽约社交圈的欢心,还偷走了他们的金钱。安娜是纽约最大的女骗子,亦或仅仅是美国梦的新写照?在等待自己审讯的同时,安娜和这位记者结成了一种黑暗又有趣、爱恨交织的关系,而后者也在争分夺秒地为纽约市的一个最大疑问寻找答案:谁是安娜·德尔维?该剧的灵感来自《纽约》杂志上杰西卡·普雷斯勒的一篇文章《How Anna Delvey Tricked New York’s Party People》。

     长篇影评

     1 ) 想到什么说什么

    1. 安娜原型2021年2月11日释放,距离开播日正好是一周年,不知道Netflix是不是特地选了这个时间点。

    2. 国内能搜到的新闻都说安娜是因为辗转几个hotel后在餐厅不付钱被捕的,wiki上跟剧里一样是被瑞秋和检察官合作引出戒断所被捕的,所以应该是被捕了两次,第一次就是跟律师Todd认识被放出来但是没按时出庭的那次吧。

    3. Ep8的节奏有点拉胯不过ep9又拽回来一些,很喜欢中间一集一个人物从不同的角度来显示安娜的一个侧面,以及面对不同人的不同骗术。对法尔这种时尚界小年轻只需要品味和个性就能拿下,对女企业家诺拉需要乖巧、崇拜、一些个性一些学识一些女性身份认同一些挑拨离间,代理人艾伦→青春、野心、愿景和金钱;奈芙→梦想,奋斗,交易和友谊;凯西→几个人物里最游离的一个,主要是金钱,剧里安娜自称要自杀的时候似乎trigger到了凯西,估计也是有一些交心的成分;瑞秋→寄生虫

    4. 其实剧对于瑞秋的态度还是比较中立的,尤其是大篇幅展现被迫留信用卡的惊恐和等待安娜还钱期间的恐慌焦虑,虽然之后卖故事卖版权赚了不少但是这段时间的折磨应该是真的,看得我都共情了,回想起有段时间穷得要死的日子,没钱的感觉实在太可怕了。。。现实里这个charge也是被评审团判无罪,理由是安娜为瑞秋做得足够多了。剧里去旅行那一段其实有暗示瑞秋不是一般的吸血鬼,而是在蹭吃蹭喝蹭礼物的同时还不断贪婪的索求更多,能订一间套房非要两间,点餐能选更贵的套餐绝不选便宜的,还有她心心念念想去的ysl花园,精心做过功课的人能连花园门票价格500刀也不知道? 5. 其实电影的幅度也差不多能讲好这个故事,不知道Netflix咋想的,估计版权费花都花了干嘛不多拍点。

    6. 茱莉亚加纳金发一批小风衣一穿好美,有点真·德国富二代小公主的架势,原型外表是普通女孩还带着点婴儿肥,反而更佩服她的手段了,什么时候出自传???

    7. 薇薇安的演员预计一定会收到很多吐槽,但是在预告里看到Anna Chlumsky的时候还是很惊喜~《副总统》完结之后就没再看到她了,表演方面时常觉得又看到了《副总统》里有点神经衰弱的Amy,但同样的表演方式放到这部剧里就有点用力过猛。

    8. Todd和薇薇安最后好像一对中产离婚夫妻,作为两个世界上可能最了解安娜的人这算不算反向斯德哥尔摩症。

     2 ) 网飞疯了!狂撒32万美金,只为拍出这“纽约第一假名媛”传奇

    郊区的监狱里,有一位女子,与周围格格不入。

    她戴着黑框眼镜,逻辑清晰,谈吐优雅。

    有人嗤之以鼻,她就是纽约第一女骗子;

    也有人坚信不疑,她家财万贯,是上亿资产的继承人。

    而她自己却说,钱对我来说不是问题,信不信由你。

    她就是——虚构安娜

    *以下内容为真实事件与剧情相结合,少部分为剧集杜撰

    她叫安娜·索罗金,另一个更广为人知的名字,叫安娜·德尔维

    她是“德尔维”家族的继承人,父亲希望她能自力更生,便在她名下设立了6000万欧元的信托基金。

    只要她年满26岁,就能自由支配这笔钱。

    而安娜的社交平台,也充满着富二代的奢靡气息——

    游走时尚秀场,穿梭艺术画廊,跨界名流峰会。

    无处不在的高端奢侈品,数不尽的上流派对,还有与她亲密合影的富豪贵族、时尚名流,甚至不乏商界大拿的身影。

    整个纽约的富豪名流圈里,似乎就没有安娜不认识的人,走到哪里都能听见她的名字。

    安娜还和一般只会挥霍玩乐的富二代们不同,她有着自己的事业:以自己的名字来命名的基金会。

    在基金会初创阶段,安娜凭借广泛的人脉,组建了基金会的核心成员。

    并通过详细的商业计划书,成功说服银行投资人为她作担保,向国家城市银行申请了2200万美元的贷款,并且拿到了高达20万美元的信贷额度。

    从始至终,没有一个人怀疑过安娜的真实身份,直到她因为涉嫌诈骗锒铛入狱。

    为了挖掘安娜的故事,《曼哈顿》的女记者耗费了几个月的时间,从社交平台到辩护资料,再到安娜住过的酒店、交往过的人群进行详细的采访取材。

    这位传奇女子的神秘面纱,终于被揭开——

    令人大跌眼镜的是,安娜并不是什么坐拥上亿遗产的富二代。

    她的父亲是货车司机,母亲是家庭主妇,家中还有一个弟弟,非常普通的家庭。

    作为俄罗斯移民,16岁才到德国生活学习的她,并不受待见。

    传闻中的那些富豪身世,全都是假的!

    实在让人震惊。

    安娜到底是怎么融入纽约名流圈,又是怎样让富豪名流们对她的满口胡言深信不疑,甚至心甘情愿被骗的?

    这一切都离不开最关键的两个字,“人设”

    从小,安娜就流露出对时尚的兴趣与关心,在高中毕业之后,便到伦敦中央圣马丁学院进行学习。

    然而待了没多久,安娜就从圣马丁退学,在柏林的一家公关公司实习。

    随后,她又辗转去了巴黎,拿到了在法国时尚杂志《Purple》实习的机会。

    也正是在《Purple》实习的那段时间里,让安娜有了接触时尚、艺术和名流的机会。

    现实中安娜·索罗金的日常

    在最能够一眼辨别暴发户和网红的时尚人士看来,安娜的品味是独一无二的。

    她总能很精准地抓到“品味”的精髓,不管是穿着、谈吐、行为举止,甚至细节到去哪里吃什么样的菜,该点什么年份区域的红酒。

    安娜浑身上下散发着“上流社会”的气息。

    在真正的名媛眼里,安娜和她们就是同一类人。

    “不试图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不畏惧,不在乎,而且对艺术很有品味。”

    安娜时常辗转于各大画廊艺术展中,在无意中与名流大家们分享自己对于艺术的见解。

    一旦碰上同道中人,便很快能与对方结成友谊。

    对于时尚与艺术的独到见解,是安娜跻身名流社会的第一块敲门砖。

    当安娜拥有了这些“人脉”与“朋友”,便要最大程度地利用这些资源。

    首先是社交平台

    安娜通过社交平台留下了与各种名流的合影,并亲密地标记对方的名字,不断对自己是贵族继承人的形象进行印象加深。

    与此同时,社交平台上也不乏各种艺术展览、旅游度假的照片,甚至搭乘私人飞机、豪华邮轮,让越来越多的人对她编造的身世深信不疑。

    人设已经搭建成功,安娜便开始了自己的新一步扩张。

    通过“我和某某名流认识”、“某某名流是我的朋友”这样的搭桥牵线,安娜开始挤进更高层次的圈层。

    她有了一个新的名号:创业

    安娜不断地利用女性崛起和创业热情来大做文章,强调家族虽然有钱,但是希望她能够独立自主,所以她需要靠自己的努力来创业,获得更多人的支持与引荐。

    和其他只懂得享受的富二代不同,安娜对于创业的热情,吸引了一部分投资人的青睐。

    与此同时,当时安娜的男友蔡斯正处于创业失败阶段,她利用了蔡斯的失败,向蔡斯的引荐人诺拉告发,将诺拉的资源顺到了自己的阵营里。

    之前因人际网络不够庞大而四处碰壁的安娜,顺利地将建筑师、收藏家、地产大亨都纳入了自己创业团队中,形成了一份“完美”的商业计划。

    要想启动这份计划,便需要通过融资贷款来实现。

    起初,她也和所有创业人士一样,提交商业计划书,试图说服投资人艾伦为她担保贷款。

    但不管她说得再怎么天花乱坠,艾伦从她的项目里看不到利益,也无法对这样一个年轻人产生信赖,便拒绝了她。

    多次碰壁之后,安娜找到了新的出路:

    先改变自己的形象,她不再是一个出入时尚派对的富二代,而是头脑清晰的女企业家。

    戴了眼镜,换了更为深沉的色调搭配,摇身一变商界人士。

    接着,她试图寻找着艾伦身上的弱点:他有一个女儿。

    好巧不巧,艾伦的女儿就跟所有纨绔子弟一样,不学无术,天天只想着花家里的钱。

    安娜对创业充满热情的姿态,逐渐点燃了艾伦的生活激情。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利益。

    安娜施加了一些简陋的伎俩,像是购买虚假电话卡、变声装备,为她的假身份提供更为真实的验证,让艾伦相信她所提供作为担保物的信托基金没有任何问题。

    甚至在承销商要求交出10万美金的保证金时,艾伦用自己的判断作为担保,替安娜向国民城市银行申请到了20万美金的信用额度。

    艾伦坚信,这是一笔“能够吃到死”的生意,在做到全球扩张之前,他就能吃下超过两亿美元。

    就算现在安娜无法马上拿出钱来,但也都是迟早的事。

    故事看到这里,不禁让人有了一种错觉:

    这不是一个女骗子的行骗故事,而更像是一个女企业家的血泪创业史。

    然而,最关键的问题在于——

    安娜的钱都从哪里来的?

    她用了一个很聪明的办法,以小博大

    一开始,安娜刚踏入名流社交圈时,豪掷千金,用高奢衣服和消费来包装自己。

    就连给小费,一般人最多10美金,但安娜都是100美金起步。

    当认识的有钱人越来越多,安娜便以自己只有现金、或者只能汇款为由,让对方提前帮自己刷卡垫付。

    和男友蔡斯恋爱时,住酒店、吃饭、逛街,刷的都是蔡斯的卡;

    帮诺拉到买手店取衣服、记账消费、招待朋友时,将自己的消费记在诺拉名下,或者直接刷诺拉交给她的信用卡。

    就连预约私人飞机,也是借用投资人的名号,一分钱都没付,敷衍几句赶时间便坐上了私人飞机。

    也正因为她骗的都是有钱人,有钱人们都理所当然地觉得,安娜没有理由会欠他们钱不还,便心安理得地替她先行付款。

    就算发现被骗了,有钱人们也碍于面子,而选择不了了之。

    甚至其中还有不少人直到安娜入狱,他们才意识到自己被骗了。

    唯一一位不停向安娜追讨欠款的,是《名利场》的一位女记者瑞秋

    和安娜成为朋友之后,为了表现出自己的阔绰,大多数时候,安娜都不会让瑞秋付钱。

    不管是美容、购物还是吃饭,安娜都会主动为瑞秋掏腰包。

    然而就在她们一同结伴去摩洛哥游玩的时候,安娜的信用卡刷不了了,便只好让瑞秋垫付了六万多美金的消费。

    对于一般的有钱人来说,可能这并不算什么钱。

    但对于瑞秋而言,这相当于她一年的工资,还刷爆了她的信用卡。

    为了追讨回这一笔欠款瑞秋便把安娜骗钱的故事发表在了《名利场》上,并向警方报案。

    与此同时,安娜也由于不断在各个酒店吃霸王餐、逃酒店钱,被警方正式逮捕。

    安娜因被身负四项“重大诈骗”罪名,被判4到12年有期徒刑,罚款19.9万元和2.4万。

    长达四年的纽约第一假名媛诈骗案,就此划下句号。

    直到被保释出狱、这部以她为主人公的剧集播出,她依然在利用着世界的有钱人们。

    每次庭审,安娜都精心打扮自己,甚至找了设计师为自己设计“出庭造型”,也会因为对造型不满意而拒绝出庭。

    安娜在庭审上的“时装秀”,一度还成为社交平台的热门话题。

    *与日本女杀人犯木嶋佳苗的“庭审搭配”如出一辙

    在监狱里的安娜,也忙着写自己在纽约的回忆录,还打算将自己在监狱里的生活撰写出书。

    而她的这段诈骗故事,以32万美元卖给了网飞,拍成了这部剧集。

    庭审中的安娜·索罗金

    安娜的人生,确实是一出极其精彩的戏剧。

    她深谙名流社交,掌握了游戏规则,强势的气场和自信的谈吐让她在真正的有钱人们面前也显得十分突出。

    她制造了一种“世界唯我独尊”的存在感,这也是有钱人们的通病。

    当别人对上流社会仰望不已、俯首称臣的时候,安娜以更高贵的姿态一脚踏入,打破了名流们的固有思维习惯。

    即便安娜的诈骗手法并不高级,更有着肉眼可见的漏洞百出,但“当局者迷”

    安娜的演技已经卓越到,连她自己都活在预设的虚假之中。

    在被捕之前,安娜疑似服药自杀,被送入了医院。

    在医院里,即便她的谎言被揭穿,她却把所有的罪责推给了自己臆想中的“原生家庭”——

    爸爸是黑帮,不仅家暴,自己因为是俄罗斯移民,还收受到各种歧视……等等。

    然而在调查过后,平凡又普通的蓝领家庭,并不能为安娜的犯罪而背锅。

    在很多残忍的案件背后,总是充斥着对原生家庭的控诉。

    但像安娜这样的现实故事却在告诉我们,基因与环境,并不是让一个人“变坏”的绝对因素。

    安娜的性格扭曲与自命不凡,来自于她对于命运的不服,还有对金钱与名利的偏执。

    她所渴望的,早已不仅仅是钱,是那种万人拥戴、受人追捧的虚荣感。

    被安娜所欺骗的人们,可以追回钱财,断绝往来;

    然而唯有她自己,深陷在亲手布下的骗局,永生难逃。

    *本文作者:D

     3 ) 虚假名媛的真实故事,人生全靠演技

    #虚构安娜# (Inventing Anna) (A-) 强推!一口气看完,实在是太神奇的故事!原本只是了解这个新闻,发现剧集里给出太多细节都是以前完全不知道的,全方位了解了始末,以及终于明白了:究竟为何那么多人会甘心情愿被安娜骗,有的甚至还不对她提出诉讼。

    这是一个发生在纽约上流社会的真实故事。查安娜·德尔维是一个好精彩、好复杂的人物,太适合搬上银幕了,朱莉娅·加纳( Julia Garner)演得太好,应该会入围所有电视相关奖项。安娜就是那种典型的极度渴望成名的人,虽然出身贫寒、身无分文,却可以凭借出色的衣着品味,狡猾的社交手腕,对有钱人世界的了解,以及杰出的演技,以“外国富二代”的身份迅速混入纽约上流社会,短短几年内就成为社交名媛。没有人知道她父亲的钱怎么来的,却都相信她绝对是有钱人出身。生活对她就是一场戏,最终演得连她自己都信了,无法回到现实。

    也就是说,大脑潜意识里,她已经否定了真正的出身,分不清现实与她营造的故事,完全“变”成另一个人。

    剧集从调查她的记者角度出发,通过对她和接触过她的人采访,不断揭开安娜的真面目。她始终寄人篱下,不是靠有钱人养着就是在酒店住下却一直赖账。虽然她确实骗走很多人的钱,但这些有钱人都没有及时揭发或指控她,是因为1)这些钱对他们来说不算什么 2)说出来反而让人觉得丢脸。直到安娜很失策地骗了一个Vanity Fair记者的钱,6万美元也许对有钱人不算什么,却是这位记者的一年工资,于是这位记者就没有放过她,一篇文章就让安娜的世界彻底崩塌。

    这与好莱坞外国记者协会HFPA的倒台一模一样。以前他们挥霍的是电影公司、电影人的钱,这些人不在乎这些钱,但他们最后把其他美国记者、编辑得罪了,那么就完蛋了,一年的媒体轮番轰炸,不把你推下神坛不罢休。

    这些故事告诉我们什么?别惹记者。

    回到安娜,她之所以可以糊弄这么多人,是因为她掌握了有钱人世界的游戏规则和有钱人的心理。除了懂得很多金融、投资、艺术常识外,她非常自信,讲话傲慢霸道,学会了有钱人的腔调,又有时尚品味,随时“name droping”,让所有认识她的人在几分钟内就会感受到扑面而来的“有钱有势”气息,对她畏惧三分。有时即使是她的错,比如不还钱,她都能理直气壮,态度强势,以至于让别人觉得是委屈了她,不得不服软。即使面对很多强硬、看不上她的有钱人,她依然可以比对方气场更强大,以至于有钱人都不得不向她屈服。

    其实概括总结她的招数就是:你强势,我就装得比你还强势,你横,我就比你还横,你傲慢,我就比你还傲慢。比如见到根本不认识的很有钱人,别人用的是谄媚和拍马屁去接近,她则相反,连正眼都不看对方,一上来就批评对方的品位差,几句话显示出她对这些有钱人不在乎,因为她自己就很有钱,品位更好,一下反而获得了对方的注意和尊重。

    确实在生活中如此,相信大家心目中的有钱人都是“傲慢、自信”的,那些平时不友善,对你很冷漠、常常diss你人,是不是反而让你觉得她/他比你强?对对方畏惧三分,甚至不自觉地被对方摆布?典型的narcissistic manipulation.

    最有趣的是,安娜演技太强,以至于被揭穿真相,很多人依然相信她,甚至记者以为她一定是出身不幸、遭遇了父母的虐待才变成这样,希望给她营造一个“被害者”的人设去解释一切。但最终,一切都很残酷、现实:安娜的父母就是普通蓝领,也没有对她做什么,从安娜出生她就是这样的人格,就是如此自命不凡。在早年很多故事总是把坏人“变坏”推给父母和童年不幸时,反而现实中的故事不断在告诉我们:一切都是从受精卵形成那一刻就注定如此了。也正因此,目前大部分的影视作品也开始强调基因的重要性。

    安娜确实很聪明,她也确实注定不平凡,但是很多时候这类聪明的人就是败在急功近利上,因无法脚踏实地创造财富和成就,总希望走捷径、总希望cheating,最终因为很多内容是虚假的、只是建立在别人的“印象”之上,一旦被揭穿,往往好景不长。

    生活中我还真认识这么一位,即使没有骗取这么多钱,但所用的手段是一模一样,很短的时间靠各种手腕爬得比别人都快,迅速获得权势,所有人都希望认识她,都希望成为她的朋友,都以为她很有钱,但也很快就各种原因失去了所得到的“权势”而跌落神坛。这样的人因为其实人设都是虚的,一旦失去了周围“有钱人”的保护,就什么都不是了,也没有人再愿意理她。但即使这样,她也采取了与安娜一样的办法再次获得别人的关注:从反派转为被害者人设,开始以被害者的身份控诉其他人,获得同情。无论如何,这类人的目标就是随时希望获得别人的关注。他们最怕的就是失去关注。

    而如今这部剧的播出,其实是完成了安娜的愿望。她就是希望所有人都知道她,都被她折服。从这方面来说,就算她被踢出了纽约上流社会,她依然赢了。只是最初她希望是Jennifer Lawrence来演她,这个愿望没实现。但被选中的朱莉娅·加纳其实与她更神似,口音模仿得也很像,估计安娜最终也是很满意的。

    本剧不仅细节很多,很全面,同时也随着安娜的案子揭开了真实的纽约上流社会全貌,剖析了有钱人的金钱游戏,也探讨了女性在男权社会下如何不断地为获得尊重和话语权而斗争。

    安娜虽然是一个反派,却依然是一个斗士,她认为自己能如果是男的就不会得到这个结局,而作为女性,她要付出的比别人更多。但其实,她所使用的手段依然是塑造一个有钱爸爸,还是不断地在利用男性和弱者。她的故事与很多目前好莱坞筹拍的大女主影视作品一样,原本是女性披荆斩棘的奋斗史,但最终她们使用的手段与男性霸权者并无二致,也同样变得虚伪和贪婪。这是一个复杂的女性角色,但也特别迷人,无法简单概括。相信观众也会对她爱恨交织,既有畏惧也有同情。

     4 ) 从顶级名媛沦为阶下囚,这部由真人真事改编的美剧《虚构安娜》,教会了我这些口语表达

    这部剧改编自真实事件,聚焦一起著名的“名媛骗局”,来自纽约杂志热门文章《How Anna Delvey Tricked New York’s Party People》:讲述的是一个名叫安娜·德尔维的女子自称是德国巨富豪门之女,从ins开始吸引了不少人的关注,成为纽约社交圈的热门girl,认识许多圈中富人名流,拿走了他们的钱,还差点办起了一家豪华俱乐部。但此后,安娜被指控是诈骗犯,她的真实身份是俄罗斯人安娜·索罗金。她从银行、所结交的朋友处骗取钱财,骗过酒店工作人员入住五星级酒店......

    把纽约名流耍得团团转的顶级女骗子“安娜”,真正的故事是怎样的?是否映照了整个时代的缩影?假扮名媛的她,是骗子,是天才,还是两者兼具?看完了这部剧的第一集,我认识了什么是“白领犯罪”,此外我还整理了一些有意思的口语表达,一起分享给你~

    1、white-collar felonies 白领犯罪

    白领犯罪“white-collar crime”一词于 1939 年创造于美国,现在已成为企业和政府专业人士实施的各种欺诈行为的代名词。一般来说,白领犯罪是纯粹为了经济利益而犯下的非暴力犯罪。 剧中的安娜正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她瞒天过海,伪装成了名媛,利用这个身份所能够获得的信息或资源的特权,对银行进行欺骗和隐瞒并且违反信任,企图窃取数百万美元。最后以犯了“白领重罪”而被捕入狱,她背后的动机便是为了获得金钱以及服务。

    2、pulling yourself up by your bootstraps 奋发图强

    pull yourself up by your bootstraps,字面上是拉紧靴子的鞋带站立,真正的含义则是奋发图强。“bootstrap”是靴子的鞋带,“pull yourself up”就是把自己拉起来。

    可以这样记:就是不管事情有多么困难即使只能从拉紧鞋带开始你也要努力完成。比如说: Pull yourself up by the bootstrap and finish the project.你要奋发图强,努力地完成这个企划案。

    3、drop it 别提了

    let's drop it=let's drop the subject在口语中常用来结束当前谈话以及转换话题。“drop”除了“落下”的意思之外,还可以表示“问题、事件、话题等完了、结束、停止”。比如说:Let's drop it. I don't want to talk about it anymore. 别提了,我再也不想说那件事了。

    4、flattery will get you everywhere 拍拍马屁会让你心想事成

    flattery的意思是奉承、恭维、谄媚。其实无论东西方人,听到恭维话的第一反应还是比较高兴的。适度的说有利于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也能够使气氛变得轻松活跃,对于比较陌生的人,还有利于拉近双方的距离。

    正因为flattery的种种好处,所以才有了这句俚语。无论是古代还是现在,flattery will get you everywhere!但是要注意,好的恭维应该是真心称赞别人所引以为自豪的东西,不要过了头哦~

    5、bull 胡扯、扯淡

    a load of bull=a lot of bull表示一派胡言。bull原意是“公牛”,但在这里是指“胡说八道”或“完全错误的事情”,是一个俚语,相当于bullshit。这个词虽然粗俗却很流行,bull或B.S.其实是bullshit的委婉说法。

    6、agree to disagree 求同存异

    这个短语在Urban Dictionary的解释是:

    当谈话双方都认为自己是对的,再争下去没有意义时,他们就会说agree to disagree来结束争论。也就是双方保留意见,“求同存异”的意思啦。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有要提出自己不同意见的时候,特别是在工作中。但是当意见提出来后,常常会有达不成一致的情况,这时候就可以说: Let's agree to disagree. 让我们保留各自意见,接受分歧的存在。

    7、take a plea 认罪

    在日常用语中,“plea” 表示的是“请求、恳求”。但是大多数情况下在法律判决书、状书中常用来表示“认罪”,如:Early pleas to lesser offences. 提早承认较轻控罪。

    8 shed light on 描述,解释,使明朗

    shed light on这个词组字面上是“打一道灯光来照亮”,引申为使某事物更明朗、容易理解,意思和explain这个词基本一样。

    英文中常以“光明”、“黑暗作为“知识”、“无知”的对比。比如:in the dark是指“处于不明就里的状态”反过来in light of则是“借助于…的启发”。 比如说:This discussion has shed light on the problem. 这次讨论给解决问题带来了曙光。

    9 knock-off 山寨货,仿制品

    knock off有很多意思如“下班,别闹了”等,但是在这里是一个比较口语化的日常用词,指“山寨货、仿制品”,尤其指昂贵产品的山寨版。 比如要问一件产品是真货还是假货,你可以这么说:Is that the real thing or a knock-off? 那是真品还是仿制品?

    10 be dying to do 迫切渴望、急于做某事

    dying是die的现在分词,表示“临终的,垂死的”,进行时态表将来。但注意了,可不要将 be dying to 解释为“处于临死状态”,它的意思其实是“迫切渴望”。

    在我们中文里有一个常见的说法,叫做“想什么想得要死”,因此 be dying to 可引申为“非常的渴望做某事”。 比如说:I'm dying to see you soon. 我渴望能很快见到你。

    11 tap into 利用,开发

    一说起tap很多人应该会想到“tap water”自来水这个词,而“tap”则表示“水龙头”。“tap”在这里则是它的引申词义,表示“利用、开发、发掘”。当表示这个意思时,常与介词into连用,即tap into sth。比如说:tap into your brain to get new ideas. 开动脑筋获得新想法。

    其他与tap相关的搭配:

    tap sb for sth 向…索要,向…乞讨(尤指钱)

    tap in/out 输入,输出(信息、数字、字母等)

    tap out(跟着音乐节奏)轻轻打拍子、(用计算机或移动电话)写,敲出,键入

    12 LOL——Laughing Out Loud 大声笑 / STFU——Shut The Fuck Up 闭上你的臭嘴

    这个"LOL"除了表示大家常说的英雄联盟游戏之外,还有另一个意思哦!那就是"Laughing out loud"的缩写,大声笑出来,一般在文字聊天的时候会用到。 比如:LOL! That was so funny! 笑死我了,那真是太搞笑了!

    STFU是“Shut The Fuck Up ”的缩写,表示很生气的让人闭上臭嘴,是一句脏话(好孩子勿学)。

    13 so be it 就这样吧

    so be it. 就那么样吧。常在表达不甘心,但又不得不放弃、认输的时候使用,十分无奈的感觉。 语法小知识:so be it不是虚拟语气,而是倒装句。原来的顺序应该是:let it be so, 倒装之后就省略了let. 意思是:“就让it如此或怎样吧。”

    14 right off the bat 立刻,一下子

    bat是“球棒”的意思,right off the bat字面解释就是“刚刚击出一球”。我们知道棒球和球棒都十分坚硬,所以球棒一击中棒球,棒球就立即会以非常高的速度弹飞出去。据说球速是每小时一百英里,right off the bat就出自棒球一接触球棒立即飞离而去,给人一种即刻出动的感觉。

    比如说:Right off the bat I knew she was the girl for me.一瞬间,我明白了,她就是我的心上人。

    15 I loathe you 我讨厌你

    在生活中说“我讨厌你”我们常用“I hate you”来表达,hate 通常为语气较强的动词,常用于口语或非正式英语中,无足轻重地谈论所讨厌的人或物,如某种食物。 loathe的意思是“极不喜欢;厌恶”, 这个词的厌恶程度是非常深的,比 hate 和 dislike 严重多了,但也可以用于非正式场合指不太重要的事情,表示确实不喜欢。 有两个固定搭配: loathe sb / sth 讨厌某人

    loathe doing sth 讨厌做某事

    16 make a pledge 作出承诺

    这里的make a pledge是发誓、作出承诺的意思,相当于我们熟悉的promise,但pledge这个词更加正式一些。比如歌曲《Sealed With A Kiss》里就有一句歌词写到“Oh, let us make a pledge to meet in September ”喔,让我们约定九月再相见吧。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听听看,一首非常经典的英文歌~

    17 name-dropper 搬出名人以自抬身价

    dropper可以解释为“随口说出什么的人”。a name-dropper就是指由于虚荣心作怪,以仿佛很熟悉的口吻谈到著名人物名字,并且到处显摆的人,明显在自抬身价啦。 所以‘name-dropper’就是“自抬身价者”的意思。这种人往往是在说大话,甚至在胡说八道,所以人们早晚不会信他的。

    18 ass-kissing 拍马屁

    ass-kisser / ass-kissing 马屁精。很好理解,吻屁股的人,就是马屁精。比如说:Oh, he's such an ass-kisser. I can't believe the boss falls for it! 喔,他真是个大马屁精,我不敢相信老板吃他那一套。 也可表示”拍马屁“这一行为,kiss sb's ass就是指拍某人的马屁。

    19 be amped for 对某事非常激动,抱有激情

    amped是指“激动的,兴奋的”。如果你对某事amped,这说明你非常激动且迫不及待的让这件事发生。比如说:"I'm so amped for the game tonight!” 我超级期待今晚的比赛!

    20 breathe down one's neck 步步紧逼

    breathe是呼吸的意思,neck是脖子的意思。breathe down one's neck 很容易联想到勒着脖子使人难以呼吸,引申为令人窒息的逼迫,对某人盯得特别紧的意思。

    21 lay low 躲着点,保持低调

    lay low本意有宅在家,避风头的意思,理解为低调也非常合适,其实这里和中文也有相合的地方:中文的“低”和英文的“low”,都有行事不太惹人注目的意思。所以lay low字面意义是“停在低的地方”,实际上就是指“保持低调”。比如说因为新冠,我们得在家宅(低调)一段时间。你可以这么说:We have to lay low for a while because of the Coronavirus.

    喜欢的话,点个赞支持一下呗~

    |本文作者:Zohra

    |审校编辑:Juliet

     5 ) 安娜其实没有那么nb!

    这部剧把安娜如何骗过那些纽约上流人士的小心机拍的特别幼稚低级,每次遇到关键问题,剧情就稀里糊涂、蜻蜓点水划过去了,彷佛只要做个名媛人设,说一两句话就能搞定一切。手段就是用pua的方式对待身边人,pua大佬让他投资。剧情完全没有说服力。看完感觉完全不过瘾,隔靴搔痒。连小李子演的《猫鼠游戏》的皮毛都不到。

    安娜主要骗到了她男朋友蔡斯,让蔡斯给她花钱,维持富裕的生活,她男朋友蔡斯也不是省油的灯,是个打着创业家旗号到处圈钱的骗子,以为安娜是个聪明有野心的家族女继承人,就在一起了。俩人臭味相投,一拍即合,不但互相骗,还一起对外骗。

    不过,安娜骗的也不多,也就一百万人民币。

    道理很简单,就像你去银行贷款,开始有5000本金,能贷到两万,把两万取出来再去别的银行贷款5万、10万… 可能都很容易审批,当你贷款500万的时候,就贷不出来了,压根儿通不过银行审核。所以你最多只能贷到10万,还款还不上,就直接over了。没什么难的。她就是包装一下自己,有身边上流人士圈内人做背书,再找其他有钱人借钱,有的富人好面子不差钱,不追着要而已,才能维持一阵子。后来还是因为坑了一个穷人的钱被报了警。

    咱就是说,一般正常人绝对忍受不了信用卡被拒绝,被人在公共场合质疑的尴尬样子(况且剧中安娜信用卡被拒只会装死鸭子嘴硬,一点也不酷,没有任何招数)。正常人如果不付款,即使吃再美味的大餐,住再豪华的酒店,欠着一大笔自己根本消费不起的钱,也会寝食难安。这压根不是享受,是一种受罪。而安娜,无非就是比一般人脸皮厚,心理素质强。并不是她多聪明多高智商,而是她一直走的非正常人的路线,提前预支自己的信用,花点小钱获取身边人的信任去骗更多人,打破了常规相处之道。拆东墙补西墙,她这么做,早晚会栽。因为一旦补不上窟窿就会露馅。

    有人说,她的项目差点儿就做成了,不,肯定做不成。没有信用,说谎成性,是做不了长久买卖的。

    总之,安娜没那么牛b,这部剧拍的也很垃圾。媒体甚至把这个女人宣扬成“Legend”,岂不是太可笑了吗?

     6 ) 我看到的不只是Ana的骗局

    每一集的开头都已经说的很清楚,除了真实的部份,其他部份都是编造的。为什么看这部剧的人要各种去扒他真实情况,去扒真实的Ana是怎么样的,然后来给这部剧打低分?你们想要的真实,难道不是应该去看新闻或者看纪录片?这个还是个剧情片啊!他只是因为Ana的故事有感而发,而创作了这样一部剧。

    这部戏里那么多亮眼的人物刻画和表现,就都被你们的低分掩埋了。

    你们没有看到记者因为是一个女生,职业生涯做错了一件事,而这件事还仅仅是因为太过信任自己作为朋友的同事,而导致自己一直被遗弃在角落,还要被背叛自己的同事领导吗?而另一边华尔街的男高管,做错了事情,错误的给Ana背书,得到的惩罚确实升职加薪,仅仅是打球的球场从1号换到了12号。这是多么鲜明的对比与讽刺!

    你们没有看到那个想要借Ana上位的《名利场》女生,又做婊子又立牌坊,但最后却自己又是出书,又是被信用卡公司waive credit,名利双收,什么都没有损失,还要一把眼泪一把鼻涕在法庭哭泣,最后恶有恶报了嘛?

    你们没有看到Ana的父母告诉记者,有些孩子就是超出了你的能力,而放弃了Ana吗?这是多么现实,并多么无奈。

    就,明明这部剧 值得一个四星半!

    剩下半颗星的确是我也不喜欢ana的high pitch嗓音

     7 ) 原以为是一个女骗子的故事,结果是一座骗子之城的故事

    网飞首页推荐的封面上,女主角Julia Garner戴着Anna Delvey标志性的黑框眼镜,头发蓬松分叉——这正是我当年在铺天盖地的媒体报道上对这个纽约骗子名媛的第一印象——她的发质如同她的气质一般发毛。

    我本来对这一类社交八卦就不太感冒,所以从未细读新闻内容,只是隐隐觉得这个连假姓氏都既不德国也不贵族的25岁小姑娘,能骗倒纽约上层社交圈,接触到的应该是社交圈里不太入流的new money。简而言之,没有底蕴识破她牵强附会的贵族背景;没有智力解读她不甚高明的自我包装;没有眼界看穿她似是而非的编造伎俩。然而,这部以记者Vivian揭露事件真相的过程为切入点的9集网剧,做足了功夫,把一个看似“狗血”的骗子故事(基于事实)讲得里应外合,高潮迭起,层层反转,这主要归功于编剧的结构布局——每一集侧重于一个当事人的叙述视角——虽然因人物参与程度不同,偶有拖沓、注水的嫌疑——总体来说,为这个关于一个女骗子的故事提供了context(背景,语境),即为什么全球最“高大上”的曼哈顿社交圈会被这么一个初出茅庐的德国移民二代骗得团团转,甚至连华尔街最“精明”的金融律师都在劫难逃。

    全剧看完,不难发现,Anna在曼哈顿富人圈混得风生水起的主要原因就是:她很擅长融入。这种融入表面上看,是她坑蒙拐骗来的,比如伪造德国贵族背景,吹牛皮说有6千万美金的信托基金等着自己一到25岁就能兑现,明明是花别人钱、住别人豪宅、搭别人私人飞机和豪华游艇的leech(水蛭),却能心态自如,漫不经心,甚至对不够VVIP的待遇嗤之以鼻,直到所有被抱的大腿弃她而去,她也并未气馁妥协,而是进一步靠编织更弥天的谎言(选址牛逼的大楼,创建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基金会,号称要做全球最高端的艺术、奢侈、富豪俱乐部),以期获得4千万美金的银行贷款……故事到了这里,Anna已经不是骗吃骗喝的小屁孩,如《天才普瑞利》那样从生活方式层面过几天富豪的日子,或是如《猫鼠游戏》那般纵横天下,潇洒挥霍,因为她自从有了华尔街资深金融律师的加持,那4千万美金的银行贷款居然并非天方夜谭。如果最后Anna可以证明自己确实有那个所谓的德国家族信托基金,是否贵族根本无关紧要,之前的诸项欠款会得到解决,恶意透支信用卡也不过是有钱人对钱“毫不在意”的风度使然——也就是说,如果Anna真的有金钱后盾,不管这钱是俄罗斯黑手党的,或是别的什么灰色来路,凭借她的“融入”手腕,她都可以在曼哈顿富豪圈占有一席之地。

    似乎,这才是本剧的核心宗旨:在“高大上”的纽约,本来就充斥了各种骗子,每个人都是hustler,每个人都want something——记者想要的不仅是挖掘真相,更是依靠流量置顶的文章夺回自己失去的事业;前男友想要的不仅是一段关系,更是靠着理想投射中的贵族富豪女友,从中产阶级步步高升;金融律师想要的不仅是大笔佣金,更是人到中年的激情回春与权势的无限扩张;就连《名利场》的编辑、酒店前台、私人教练这三朵塑料姐妹花,也都各怀企图,她们更像我们这些普通人,有着正常的慕强心理,也经常在虚荣心与廉耻心之间艰难徘徊。

    Anna的所作所为虽然不可取,但她为了金钱和地位的不择手段,那股狠劲和巧劲,正是纽约的灵魂所在,她很聪明地窥视到了纽约的灵魂("She took a look at the soul of New York"),发现这太契合自己了。本片英文名是Inventing Anna,这恐怕有两层含义:第一层是Anna的self-invention,这个词在英文语境中有着奋发图强、改写命运的褒义含义;第二层是纽约的大环境促成了Anna的self-invention。我们别忘了,当Anna第一次离开德国老家,先去了伦敦中央圣马丁,遂即辍学来到巴黎,而后又辗转到了纽约。这三座城市是全球最顶尖的时尚中心(可见Anna对时尚的追求从未改变),同时,它们也都是老牌的资本主义中心,但纽约与其他两座城的不同之处在于,它没有太多的帝国主义痕迹,纽约的核心是金钱和利益,而血统和出身倒在其次。

    作为一个在纽约、洛杉矶、伦敦、柏林都居住过的观众,我可以佐证的一点是,Anna的发质和口音都注定她不可能在欧洲混得开。可是纽约呢?纽约是最大胆的骗子能混得最开的地方。

    或许,Anna原本甚至有一天可以成为美国总统。

    从这个角度来说,Julia Garner的表演基于真实人物的特性,至少可以打8分。如果观众觉得,如此浮夸的演技不可能接近真实,那么只能说,我们对真实的理解还很肤浅。

    朱晓闻

    2022年2月于柏林


    关注萨尔维亚之蓝(Salvia_Blue)这里没有最有价值的观点,也没有最领先的想法,最有价值的观点在历史中重复了千百遍,最领先的想法是经独立思考分析的结晶。这里有的是看似被遗忘的,鲜为人知的,极为小众的有趣的人、物、事。

    Salvia_Blue

     短评

    1、前面消费靠刷男人投资款 后面消费要诈骗偷窃 票子获取成本低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2、护照那出和瑞秋撕逼那出 处理得挺瞎的 随便吼几句 我信了 一是男友也是半斤八两是不做实事忽悠投资款主要是用于自我包装的虚荣鬼;二瑞秋是贪慕虚荣的beta婊 骗子有观众就有空间3、普通老百姓螺丝钉迷醉于她"她有我无“的勇敢无畏 扭曲力场4、真实人物长相普通 父亲卡车司机 俄罗斯人融入德国被孤立 用时尚垒起城堡 魔法打败魔法到纽约 给自己输入一段心智 德国信托6000w继承人 先洗到自己都相信 怀揣艺术基金会梦想5、金融核心看的验证的就是6000w信托的真实性 前面随你怎么表演 没有6000w那就直接拆舞台时尚圈名利场本来就很多空心萝卜 别说名流也被骗啊 是本来很多也是虚荣空心管 6、有钱被撸基本不伸张 因为谁也不想承认自己是傻逼 当浇花

    7分钟前
    • X
    • 还行

    安娜的演技看起来和美国郑爽一样,一直期待有反转,结果就是一个fraud,nothing happened totally a bullshit🥲

    11分钟前
    • Missy
    • 还行

    记者戏太多!

    13分钟前
    • hola. .
    • 还行

    我们的安娜是心理强大无比的表演系和心理系优秀毕业生——安娜一直标榜有个富爸爸,笑谈钱不是问题,然而她一路上就没付过钱,都是蛊惑利用别人(高级杀猪盘?);安娜也戳中了有钱人的G点,她故意用挑剔的刻薄的自大的语气和态度去与有钱人交流,谁想到有钱人没见过敢这么对自己的,还觉得安娜这妹子特立独行与众不同,反而很吃这套,笑死。

    16分钟前
    • 宇文三明治
    • 推荐

    说实话女主演技不行,基本上还是 Ozark 里乡下大姐头的套路,连俄语口音都学不好

    17分钟前
    • 贱草
    • 还行

    同样是信用卡被盗刷,Tinder诈骗王里的受害者至今还在还几十万美金的卡债,而本片中纽约富婆跟银行CEO好姐妹打个招呼,将被Anna盗刷的40万刀给拿回来了…果然普通人和上层人哪怕同样被诈骗,结果也是大大不同的。

    22分钟前
    • FH
    • 推荐

    Ep1节奏缓慢,但是回看以后还是觉得开了个好头,剧里不厌其烦地对比了普通探监和媒体探监的不同,就是为了烘托Anna自始至终最想要的:权力和名声,金钱只能算第三位,VIP从来不需要等待。Ep3开始越来越好看,每集通过不同的当事人了解Anna的一个侧面。看过采访后能发现Anna和硅谷滴血成金的ceo本质是同一类人,自认天之骄子并有超强的信念认为自己在成就“伟大”的事业,她们都不觉得自己在骗人,因为所有的谎言都只不过是还未兑现的诺言。茱莉亚加纳越看越美!

    23分钟前
    • CC2
    • 推荐

    女记者的烂演技已经是我看本片的最大障碍,第三集开始都拖过她的戏份,又油腻又浮夸又无聊!麻烦回到第一人称叙事好吗???

    24分钟前
    • Aimed
    • 还行

    连看tinder男骗子和纽约女骗子的感想:二位的失败很大程度上归罪于奢侈品买的都是正品吧🌹

    29分钟前
    • rice-burger
    • 还行

    我没看出女主deserve it的气质,不知道是剧本还是表演的原因,呈现出来的只是一个虚荣低级的诈骗犯,导致后面记者和律师对她的情感没有说服力

    30分钟前
    • 不合格砂糖样本
    • 还行

    如果拍成电影更合适,长了就臭了

    33分钟前
    • 纪夫
    • 还行

    最后一集,女记者的价值观是啥啊????还为她惋惜呢,救命,有任何人知道安娜就是个女骗子吗??

    37分钟前
    • 龙蛋
    • 还行

    骗人骗到这种程度可以算有精神疾病了。这种psycho能骗到那么多人必定有个人魅力或者让别人想信服于她的点,但网飞只拍出了个烦人精在骗一堆弱智

    38分钟前
    • V ə RONICA ✿
    • 较差

    完全不想了解这个女记者的故事,水时长不是你这么水的,冲着看骗子嗯题材来的,你给我挂羊头卖狗肉节奏是真的拉夸,这么好的题材随便第一人称讲怎么骗术的都ok,竟然能拍成这样也是没想到的这个编剧是觉得人类都是傻的吗,都说了社交名媛作假,这个记者却不知道从网络媒体找,苦恼怎么联系人?第一次见面安娜提醒了媒体采访快八十遍,她愣是不懂安娜想要什么,非要绕一大圈幡然醒悟原来要媒体采访,把观众当傻子吗?

    41分钟前
    • Aegis
    • 较差

    这个剧真的看得我压力很大,女主和她周围的人脑子都很有病,女主是narcissistic psychopath,周围的人斯德哥尔摩综合症。本剧我最喜欢的几个人物:Vivian的老公,Nef的男朋友,Todd的老婆,Rachel的男朋友。

    45分钟前
    • 抠key泥洼
    • 还行

    这个题材拍成爽剧就差不多了,想要深度还是不太成功。本身女主就是骗子,用第一视角拍她如何实施各种骗术会更有看点,第三视觉展示了太多不必要和令人催眠的戏份,也拖慢了节奏。另外不清楚真实事件的主人公性格如何,但剧中女主的人设有些割裂,一方面她既然能把这么多上层人士骗得团团转,按理来说应该非常聪明,并且心理素质超强,剧里却总表现她无能狂怒的样子,实在让人觉得说服力不大。

    48分钟前
    • 唯我主义
    • 还行

    get your VIP !!! 有一点挺有意思,就是那个摄影师说安娜的品位是完美的,但是那个有钱老太太说她的品位很差!看完了其实有点难过,如果安娜这么拼这么能想办法都成功不了,那美国梦其实就是假的呗。当然可能有人会说慢慢挣钱啊,干嘛非要一下子就申请两千万美元贷款,就不能白手起家一点一点赚吗?酒店那个女的就是自己攒钱拍电影,她说她开始拍了,又说要辞职,可是哪有那么容易呢?另外安娜真的很会PUA其他人,先是给甜头,然后时不时说一些刻薄伤人的话,再扮可怜脆弱,再凶狠……反正和她在一块就是过山车一样的刺激,她的朋友、律师,还有记者都有点被她PUA,里面也会讨论是不是被安娜owned ,黑客军团里也会讨论这个。这种拥有不只是被钱收买,而是灵魂精神层面被降服了,心里放不下安娜,受不了看她受苦……

    51分钟前
    • 9o1o31
    • 推荐

    难得一遇的低开高走的一部剧。第一集铺垫有点冗长,女记者戏份过多差点弃剧,但坚持到三集以后简直打开了新世界。编剧借女记者调查事件为由,从不同相关人士口中渐渐把“安娜”这个人物给观众拼凑出来:她漂亮聪明,挥金如土,口才了得,品味高雅;心理素质极佳,gaslighting功力深厚,装疯卖傻手到擒来,深谙丛林法则,惯会利益交换……再结合原型的故事,感叹世界的物种多样性如此丰富。如果把女主当作人性放大镜,在money naver sleeps的花花世界,谁比谁高贵,谁能全身而退,又有谁苦苦沉沦呢?

    55分钟前
    • 秀了个咻
    • 推荐

    太失望了, anna delvey的故事本来这么有意思的, ep 1 都在讲那个女记者的故事 like who gives a fxxk. 完全可以拍documentary,拍成超无聊的肥皂剧(bridgeton的编剧)某些无脑观众说anna是modern day robin hood 还girl boss。Netflix给anna Sorokin 巨款,帮她还清债务,还有结余。拍成这样是想推广怎样的narrative

    56分钟前
    • ミサ
    • 很差

    第一集女记者老公跟她说:you always have a choice。 建议她可以休个产假养个娃再换工作。在产检时连声fuck,告诉老公你要是觉得生个孩子能弥补我职业生涯终结的痛苦我一定会晚上一枕头闷死你。纽约,上海,全世界,都一样。 看到最后:网飞和amex是战略合作吗哈哈哈

    58分钟前
    • Annnnja
    • 推荐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影

    电视剧

    动漫

    综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