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剧情片 推拿

    推拿

    评分:
    0.0很差

    分类:剧情片大陆2014

    主演:郭晓东,秦昊,张磊,梅婷,黄轩,黄璐,黄军军,姜丹,穆怀鹏 

    导演:娄烨 

    提示:本线路为优质线路,可优先选择。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猜你喜欢

    • 抢先版

      地平线

    • 正片

      犯罪都市4

    • 高清版

      公路战争:狂怒

    • 更新HD

      想念哥哥

    • 更新HD

      浪矢解忧杂货店国语

    • 更新HD

      毕业会考国语

    • 更新HD

      廊桥遗梦国语

    • 更新HD

      明星国语

     剧照

    推拿 剧照 NO.1推拿 剧照 NO.2推拿 剧照 NO.3推拿 剧照 NO.4推拿 剧照 NO.5推拿 剧照 NO.6推拿 剧照 NO.16推拿 剧照 NO.17推拿 剧照 NO.18推拿 剧照 NO.19推拿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少年时代的一场意外让男孩小马(黄轩 饰)的双眼失去了光明,自杀未遂后,阴沉的小马辗转来到了由沙复明(秦昊 饰)所经营的盲人按摩中心就职。在这里,聚集了许多和小马一样的盲人,无论是先天还是后天,生活在共同的黑暗里让这群盲人之间产生了深厚而坚实的友谊。  王大夫(郭晓冬 饰) 和女友小孔(张磊 饰)远道而来投奔沙复明,小孔充满了女人味的声音和气息令小马的内心产生了涟漪,执着而决绝的小马追寻着内心的声音,不断的向小孔靠近着。之后,一个名叫小蛮(黄璐 饰)的发廊小姐出现在了小马的生命里,随着时间的推移,小马竟然开始对小蛮产生了感情。

     长篇影评

     1 ) 推拿的某种倾向

      落掉的一颗星在于两点质疑,一是摆脱不了的矫情,二是情节的急促展现。
      毕飞宇的原小说是以人物为章节,每章聚焦一个人,从他/她的视角展开心理描绘。推拿院人物众多,盲人按摩师是一群,健全人是一群。后者包括了煮饭阿姨和两位前台小妹。盲人里的争斗是无声的,他们必须很认真的用耳朵观察,在心里揣度。而健全人的矛盾是诉诸言语,公开化的。
      电影中对群像的处理极难,就像把《三国演义》或者《水浒传》拍电影一样,这种难看程度是难以想象的。如何平衡戏份又不失深度,片中找到一个很不错的汇流点:小马对小孔爱情的落空,接都红对小马爱情的落空,接沙复明对都红爱情的落空,由这四个人构成爱情线的主干,旁伸开来,是王大夫和妓女小蛮,以及无惊无险的金嫣和张宗琪。这涵盖了整剧中的盲人角色,能感受到强大张力的联系。他们关于爱情的欲望如此天然而不懂约束,却又没有伤害力。而那场“分肉争执”无疑是对健全人的世界,莫大的讽刺。片中,究竟有没有任何一场戏是表现盲人的人性恶的?
      按摩院是由沙复明和张宗琪合伙开的,所以合名为“沙宗琪”,小说后段也出现了两人就按摩院归属权和领导权发生争执,但这在电影中没有被呈现。导演编剧几乎攫取了小说中所有明显的冲突戏,可偏偏没有这场。这是一种倾向,将盲人形象,做的尽善尽美的倾向。这是清晰指向道德立场的做法,也是最为大众心里舒坦的做法。当然,这无疑削弱了他们性格中作为人本能的复杂一面。
      小马黑暗视角的呈现,是非常有趣的。他是最年轻,人物状态变化最大也是最好看的一个。娄烨是最先持积极心态尝试高清机拍摄的导演之一,我们能看到这部影片,比《春风沉醉的夜晚》和《浮城谜事》都更明亮而有细节,即使还是有无休止的落雨和阴郁。小马的主观视角,摄影机拍摄的是一个粗糙的,失焦的,浓烈的,类似胶片的画面质感,它不仅是模仿小马眼睛所见,也是他心理渴求的视觉外化。这两种摄影风格,光明和黑暗,白天与夜晚,其实并没有分水岭,之于盲人都是一样的,但之于观众,有了强烈的代入感,和醒目的辨别标志。
      费里尼曾经说过,自己喜欢搜集各式各样人的面部照片贴在墙上,不同人的长相、表情、喜怒哀愁,都可以刺激他联想故事。影片中大量细腻特写,拉近了观众和人物的距离,幸好演员都是极佳的,经得起特写与观察。游走的镜头连贯了视点和情绪,如中国毛笔字一样的流畅,是娄烨诗电影概念的开始。在这一点上,加之旁白,是继《春风沉醉的夜晚》后,在视听语言上更好的传承。
      毫无疑问,娄烨作为第六代导演之一,如今成为最有成绩也最有风格的一位。应该被肯定的是,主题的选择,能看出视野和性格。路学长辞世;王全安、王小帅还在向过去取经,沉耽在所谓情结里走不出来;张元已经给家俬拍定制微电影;管虎努力的商业转型。唯剩下贾樟柯和娄烨在用电影做当下的记录者。不过贾樟柯有着商人的精明,而娄烨不诉诸任何人的政治理念和社会意识。他的影片是普世的,还是那个细腻的小情人,摆脱不了的是关于爱的永恒命题,即使包装千变万化。他对广场舞的热爱,以及纹身的迷恋,以及弥漫、朦胧的影调,会成为他影片的注脚,为作者论研究增添趣味。
      关于小孔的扮演者在外形上和俊俏的郭晓冬扮演的王大夫不相匹配,这都是我们作为“明眼人”所见所生的偏见。作为盲人,美或是不美,倒不如身上迷人的气息。正是这样,他们萌生爱意的原因才与健全人,是如此的不同。
      传阅都红留下的纸条那场戏是我最喜欢的。纸上刻着盲文,沙复明等人小心翼翼摸着凸起的小点,阅读完毕,沉默,传给下一个人,而健全人都没有能力去聆听都红的心声。读信,不用眼看,不用声读,从来没有哪部电影是这样描绘两个世界的。而沙宗琪按摩院里,他们作为个体经历过的撒狗血,而作为群体所相伴支撑的轰轰烈烈,在这种不告而别下,无声的结束了。
      

     2 ) 夹缝生存

    娄烨作为反叛的第六代导演领军人物,总给人一种禁片之王的错觉。实际上娄烨的影片并非为禁而禁,只是用身体与政治做文章是他最擅长的,而这两点却又是当下最不能触碰的。如今,娄导是第六代里为数不多的依然继续着自己的艺术坚持的人,也是这份坚持,使他得到了奖项的热烈和票房的冷淡,他最新的《推拿》依然如此。
    《推拿》一片的改编绝对尊重原著小说,删减了其中一些人物关系,但保留了主要矛盾。也就是说,在将《推拿》小说电影化上,娄烨是做了写意式的处理的。将原著复杂的主题、人物关系的纠葛纯粹化了。简单了,也就深了。

    《推拿》将镜头对准盲人群体,探讨了盲人群体在社会上的挣扎。娄烨利用其最为擅长的身体与政治母题,来探讨盲人的情欲与生存,实在再合适不过了。
    故事主要围绕王大夫和小孔、沙复明和都红、金嫣和泰来、小马、高唯等人展开。电影没有将故事的格局铺陈得很大,就在湿润的南京一个名叫沙宗琪推拿中心的地方,我们看到了盲人在世界上是如何艰难地适应与生存的。

    小孔和王大夫以一对相依为命的情侣的姿态出现,二人都是天生“全盲”,人也踏实,按王大夫的话说“过黑咕隆咚的本分日子”。两人的感情也格外纯粹,即情欲。情欲这个词用到他们身上真的是单纯而温暖的。相比之下,王大夫妈妈说的那句“睡了她,看她还往哪儿跑”,这种健全人社会的主流男权思想显得甚是肮脏。片中最纯净感人的一幕仅出现在这句之后,两人一番云雨过后,小孔问王大夫“我们是几个人?”王大夫说“一个。”“答对了,宝贝,我们就是一个人。”这似乎是对二人关系的最佳注脚,两人在肉体上合二为一,化作了彼此的眼睛。看不到外界,却看清了自己的内心。
    第二段两人做爱的戏份更张狂,娄烨用手持镜头摄影摇摇晃晃的摄影加上人物在画面上横冲直撞,和人脸特写剪辑到一起,情欲四溢。但实际上拍摄他们做爱的时间还没有他们捡衣服的时间长,这象征着他们的感情出现了裂痕。也确实如此,因为王大夫的“健全人”弟弟金钱问题的介入,使这段纯粹的感情发生了质变。
    如福柯所言,精神哲学的研究是语言的骗局。他号召的是纯粹的肉体解放,小孔和王大夫的爱就是这样的,本不掺杂任何一点意识形态层面的东西。这种情欲主导的爱情,在“主流社会”看起来是肮脏的,但“主流社会”里的爱情又是什么样的呢?它就纯净吗?

    沙复明即是和他们刚好相反的,他是一个饱“读”诗书的人,他拼命想融入主流社会。片中一个长镜头跟随着相亲对象的母亲不同意女儿和盲人恋爱,沙复明出现在画面原初,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镜头随着相亲对象一家人拉近,争吵之后一家人从画面中走出,沙复明孤单一人在镜头中,还说了句“西游勒特尔”,象征着主流社会将沙复明抛弃。这个长镜头记载了沙复明一次失败的相亲和一次意识的蜕变。沙复明的行为都表现出了他对主流社会的渴望:他对推拿中心的管理如此,饱读诗书如此,对都红的爱更是如此,甚至连他的名字都表达着他成为“健全人”的渴望。
    他爱都红,是在听说客人夸奖都红很美之后。沙复明看不到,通过“健全人”的审美作为标准,片中他对都红表白的一场戏罕见地用了正反打镜头,却由于角度的错位产生了间离的效果,显出了沙复明对主流的追而不得。如都红所说,他只是迷恋上了“美”这一个概念。他用别人的眼光审视自己,想的多了反而蒙住了内心的眼睛。

    至此,我们发现,王大夫和小孔二人与沙复明的目的是不同的,王大夫和小孔只是想生存在世界上,在南京找到立足之地;而沙复明则是想在社会上站稳脚跟。

    相比之下,小马的角色更复杂了。他经历了明——盲——明的过程。他变盲的段落,影片用手持摄影加失焦镜头来表现。伪主观镜头摇摇晃晃,象征着小马世界的摇摇欲坠。小马决定自杀时,稳定地出现在画面中心,随着画外摔破的碗“啪”的一声,灯光兀自暗掉,象征着小马欲与世界决裂。
    小马由健全人转变为盲人,这一过程虽然短暂,但其调整的时间却漫长,小马起先和盲人一样,通过手指和气味寻找爱,他找到了嫂子。但是主流社会的意识形态(即道德)却告诉他这是不可以的,小马困惑了。还好这时他遇到了小蛮——洗头房小妹。而后这段感情也遭到主流社会的意识形态(即法律)的阻止。
    原著到这儿小马的故事就结束了,他理解不了盲人的世界,更无法融入健全人的世界,他失踪了。而电影,娄烨却给了他一个光明的结尾,小马重见光明了。复明的过程,与前面失明的过程形成互文,都用手持摄影失焦镜头来表现。此时摄影的摇晃,更像是一个蹒跚学步的婴儿。小马作为“健全人”如同新生儿一样,重新学着适者生存。筒子楼内,模糊摇摆的镜头逐渐向前推,来到一个正在洗头的女人身边,她是小蛮,柔和的光打在她的发迹,她对着镜头露出灿烂的笑容。可见,娄烨依旧是那个娄烨,依旧认为爱才是救治一切的良药。
    但爱又是什么呢?

    影片的台词细节也十分精妙。
    一场弟弟的“朋友”向王大夫要钱的戏,王大夫大呼“还有没有王法了?”“朋友”却不屑地说,“我们不讲王法,只讲法律”。一语道出盲人与“健全人”的不同之处了,法律是“健全人”世界的游戏规则,由于盲人这个群体的特殊性,他们无法“阅读”世界,也就大多不懂得这个世界的“规矩”。因此,他们笃信命,笃信“王法”,笃信看不见的一切包括“健全人”。相反地,中国的信仰缺失是一直以来的问题,影片提出这点却没有深入讨论,直引得观众深思。
    还有一场金嫣逼问泰来“我有多好看”,老实的泰来憋得脸通红终于出来了一句“比红烧肉还好看。”这句令人忍俊不禁的台词,却令人心酸地道出了盲人世界对爱的笨拙和真诚。

    一部拍给盲人看的电影
    娄烨采用极为实验的方法,在影片前半部用一个声线颇似siri的毫无情感色彩的女人朗诵演员表,并用旁白串起故事情节,后半段却不见了。这种做法的实验性远大于实用性,也就是说盲人根本“看”不懂。这也是很可悲的一点,盲人演员演得电影,最后还是要通过别人的眼睛别人的嘴来知道自己演如何。

        娄烨的电影里所有的人都在费力地摸索着爱的途径,追寻自己与主流社会的关系。最后他们的结局是好也罢坏也罢,社会还是在那儿,嚣张地敞开怀抱。

     3 ) 特别的视角

    因为是计划外看的电影,所以直到看完还在暗叹人与电影的缘分太奇特。先说说为什么看电影【推拿】:团购兑换券,一张电影票还送矿泉水和爆米花,一直都拖着没去看,到了月底,网络故障又退不掉,刚好在公司附近,于是加班忙完就寻思去看个电影。看到【推拿】的时机也很偶然,时间是一点四十九分,推拿那部戏两点钟开始,偏巧售票处工作人员推荐的是【撒娇女人最好命】,我就纳闷:

    “最快的电影不是推拿么?”

    “……那个厅就剩下第一排的五号了,看吗?”

    “啊?是中间吗?”

    “是中间。”

    “看。”

    坚持要看推拿还有一个原因,上午刷豆瓣的时候看到一则妙评:

    无与伦比的绝妙电影,写盲人推拿的,第一遍是睁着眼睛看,第二遍我要闭着眼睛看。

    放映【推拿】的六厅当真座无虚席吗?不是,空了不少位置,每排都有空位,第一排却坐满了人,看到这情形更纳闷,像是单位包场,票卖出去了,来的人不多。

    电影怎么样?

    很精彩。被各类高度精炼的镜头晃晕了眼,高度概括,丰富含义的镜头,看了之后会让人有种兴奋,想要起立鼓掌。晕了之后又窃喜:总算有个像样的片子看了。这是一部充满南京气息的电影,各种细节,甚至包括人物对话都渗透着南京生活的味道,有一股挥之不去的市井气息,简言之就是太接南京的地气了,以至于梅婷那句市骂一出口,整个厅里的人都笑了,这是最贴近南京生活的市骂,太亲切了!说的是什么?自己看呗。但是沙老板和都红为什么会有这番对话?实际上那段对话用南京话来解读,意思是说话到那时候,两个人都很不耐烦,谈的不高兴了,各有各的不耐烦,才会这么附和着说骂人的话。正因为梅婷是主演当中难得的南京籍演员,口音类似老城南那块儿的老南京话,所以她的角色说服力太强,一开口就是妥妥的南京腔,只要看到她,一股亲切感油然而生,因为她的普通话里的南京味道太正了。没错,是正,用现在的话来说:

    梅婷是年龄大于我们那一辈人的足以仰视的文艺新秀,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梅婷都是南京文艺界的骄傲,是我辈人称作“梅婷姐姐”的女神。

    她有一张在南京人看来非常漂亮的履历:小红花,一中(摆渡说是一中 我怎么记得是南艺附中),前歌。去的地方,每一步都是优中选优才能进得去。那个时候,人们都说:

    “只有又聪明又漂亮的小姑娘才进得了小红花!”

    小红花艺术团是南京最好的少儿艺术团体,进入小红花意味着在优中选优的选拔考试中获胜,顺利进入南艺附小学习,走上了文艺的道路。后来她还和人主持过节目,从前港台明星风靡一时的年代,梅婷与钱晨是MTV音乐节目的代名词。那时候坐在我前面的同学非常喜欢梅婷,曾经一本正经地对我说:

    “梅婷!漂亮吧?人家到北京去上大学了!钱晨,好像是中山领舞的,中山还是卡萨布兰卡?记不得了。”

    中山,卡萨布兰卡,那是什么意思?那是从前几家舞厅或是酒吧的名字,知道的人不说全称,只说两个字,听的人就明白了。对于那个时候的少男少女来说,中山和长城意味着出格,去到另一个成人的世界,无法触及到的世界,提起来就感觉到黑色,危险,败坏,还有朦胧的可能性和隐隐的兴奋,吊诡之处在于:跳舞的人是不好的,南京人当中从前有人说句俗话:“好男不炒股,好女不跳舞”,如果有一家人被传出女儿或是母亲经常去舞厅,那是不学好的代名词,可是另一方面对于好奇心重的叛逆少女们来说,怎么能说没去过舞厅呢,怎么能没跳过舞?那多没面子。看,南京人就是这样看待跳舞的人:

    一面好奇,一面鄙视。

    这样一来,就不难解释影片当中其中一位角色沙老板的定位:

    尴尬又模糊,一方面是残疾人,另一方面又不希望别人认把他当做残疾人对待,有些个成年人的狡黠和得意,混迹舞厅和舞场,如此熟知当时的各种时兴行为,只能说明他的特殊偏好:虚荣,好面子,好出风头,轻浮,假装。

    所以,出现故事开始那种相亲失败的场面也就不难理解:

    他借故握住相亲姑娘的手不仅是因为他是残疾人的需要,需要握住对方的手才能妥妥地说话,也是为了吃女方的豆腐,这一需求或者说是习惯,从之后在舞厅里跳舞的很多细节都可以看得出来。沙老板的要求说起来简单做起来难,他希望与健全的人结婚,这样他就满足了,说到底他的虚荣心太重。

    那个相亲场面可说是一场典型的南京式的失败相亲:

    女方条件普通,长得不美,甚至对男性接触不够敏感,可见是没有太多异性接触经验的女子,但是父母都到场,可见对这场相亲的重视程度,从态度来看,父母都不赞成,可是女方的父亲对残疾人的世界很感兴趣,希望多加了解,于是建议沙老板多说一点,不是因为他同意女儿嫁给这个人,而是因为他想听下去,就如他所说:

    -这是一个多难得的学习机会。

    这是尊重吗?不,这是比鄙视更加可怕的一种态度:玩味。把残疾人当研究对象掂量着玩儿,可是女方母亲的态度就非常清楚:

    既然都不可能也不答应,就不要浪费时间,也不要多跟人瞎识达(南京俗话 意思是搭讪对话 多贬义),于是拉起女儿就走。

    相比之下,这的确是一场失败的相亲,反而是不满意相亲对象的女方母亲更厚道,因为她的要求清楚,态度也很明确,既然不行就不要多牵扯,不要给人以不切实际的幻想。实际上,从这里来看,沙老板就是一个充满了虚荣心的人,从后来都红拒绝他的理由来看,都红是比其他明眼人女性更看得清沙老板本心的人。而从本片另一条线索小马来看,他则是一个很特别的人,由于是有了记忆以后才被车祸夺去了视力,因此对生活范围内某些特别的东西尤其敏感,有时候甚至到了走火入魔的地步。从他那种冲动看来,他的真心直白暗地里不吭声的就做的办法,虽然唐突莽撞,但是也算是真心不掩饰,可是他心爱的小孔,还有小孔的未婚夫就是从深圳来的王大夫就可怕得多。从这里来看,郭晓冬关于盲人的部分表演确实比较生硬,有点用力过猛的感觉,但是意思仍然是表达到位的:

    他跟擅长打快板的老张耳语的那些镜头,恰恰说明带小马去洗头店是他指使的。

    洗头房这地方,在南京人看来,只要是个人都知道那是不学好的地方,去了就要给拉下水,即便老大哥再看小老弟要陷下去,也不可能带他去另一个不学好的地方,这不是救人,这是害人,说白了小马的沉沦是王大夫指使所得,否则张大夫不会在事发后跑去告诉王大夫。那么多人天天来都没事,怎么那天小马来的时候被临检的时候带走了?也许是有人举报。可是,命运真的是太诡异了,谁也没想到小马真的爱上了按摩女小蛮,对她的爱强烈到了去跟她的恩客打架,就是那顿痛打让小马恢复了一部分视力。在此之前,他自己也清楚小蛮喜欢他,但是还是担心他是盲人,可是现在,他对她,已经没有阻碍了。

    “那两个小姑娘,心计蛮深的,你报复我一下,我报复你一下,你看,都没得好结果。”

    很多细节都非常有趣,深究下来,有不少值得玩味的地方:不觉得奇怪吗?王大夫的父母,尤其是母亲,态度太奇怪了对吧,虽然对残疾的长子拿菜刀自残,大声嚎哭却不拦住他砍伤自己,奇怪不奇怪?

    观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散场时的对话把人给逗乐了:

    “你看那家人,哪是东西啊?弟弟,弟媳妇,一家人合起伙来算计大儿子,就是要他把结婚的钱拿出来带老巴子还钱。你看,那两个邪尸的样子,肯定是跟老巴子商量好的!要不然父母就喊就叫,还哭呢,就不拦到啊?!”

    “用南京话讲就是‘这个老太晓得老大不想拿钱,但还是汰气,要把事情解决,就砍他自己唠’,所以老太到最后露馅儿唠,说是‘老大你真勇敢’,还勇敢呢,就是诈他家老大的钱,欺负他是个瞎子。”

    这里解释南京话里的俚语,否则以上这两段对话可能看不明白。一是“邪尸”,这是城南地界上用的最多用来骂流氓和混混的话,意思就是做坏事,行事不端,言行举止都恶劣的坏人,这里是在说那两个上门讨债的人;一是“老巴子”,这是在说每家最小的孩子,可能有观众看出王大夫父母的偏向,是在心疼小儿子,非要用手段逼迫大儿子为小儿子掏钱还债,激于义愤,才会这样说;一是“汰气”,是说为人处世讲义气,也够意思。这段对话总的看来就是有人生经验,有社会经验的老观众从电影里看出了别的东西,比方说王大夫家里这番因为借钱还钱引起的风波究竟出于何种目的,何种企图。

    至于郭晓冬扮演的王大夫更绝了,他为了什么在父母面前动菜刀?那是因为小儿子欠了钱,父母也不想给他,自己向大哥要,残疾人大哥也不给,这是他留着钱要开店结婚的钱,按照南京话的说法“老头老太为了叫老大给钱才把他喊回来”。

    为什么是父母把王大夫喊回来的?

    那是因为父母也默许健全的儿子欠债要残疾儿子掏钱还账。这就是王大夫动菜刀之前先把他弟弟撵出去,他不希望兄弟内疚,也不想让弟弟看到,真心厌恶这些人和事,但又不能不承担责任,后来是弟妹把弟弟撵出去的,还是说明弟妹计划好了要王大夫代兄弟还钱。观众的看法也许有道理,确实有可能是一家人合起来算计王大夫这个残疾人。

    南京话里有不少俚语和语气,都是极为微妙的意思,外地人听不懂。从那番车祸说和避让说来看,可以确认的是,都红喜欢的是小马,不是素喜混迹于舞厅的沙老板。还有那次蹊跷的停电关门断指事件,如果就是一般关门,怎么会狠到把人的手指夹断?顶多就是一般红肿,轻微骨折就不得了,怎么会废掉她这只手?她的大拇指都废了,可见用力很大。事后,沙老板还在门口站了一会儿。对于盲人来说,不能搞推拿就是失去生活来源。她们去盲校就是学习与一样的人怎么相处,还要学习一门手艺,要自食其力。如果手指被压断,这样一来,都红的饭碗都没了,沙老板顺理成章可以管他一辈子。出院后,都红在信里称呼沙老板为“复明哥”,可见她都知道那些他过去相亲吃豆腐的事。信里最后的那句话是在告诉沙老板,我都知道,你的情我明白,可是我不乐意,断手也不行。沙老板懂了,吃饭的时候才会憋屈到吐血。当然不是血癌,罹患急性白血病不会这样吐血,而有可能是急火攻心,他都计划好了,正如他对都红所说的那样:

    -你就听我的安排吧!

    如果都红肯低头,那么晚上那顿饭就是订婚宴或是确定关系的饭局,都红眼不明心却亮堂,她知道老板在打她的主意,但不知道如何摆脱,思前想后,干脆彻底断绝来得干脆。

    还有个问题:小马都对都红说了她真漂亮,可见是折服又赞叹她的美丽,那干嘛不找都红,非要找小蛮?

    其实小马和沙老板是一样的心态,不想找残疾人,想找个正常人过一辈子,干过按摩也没问题,况且他对小蛮有感情,小蛮虽然做过按摩女,但是她是第一个真心又平等对他的明眼人。

    最后小马的那段重逢里头的细节就更有看头了,不是南京人不会那么懂得,这是一个极有南京特色的结局:

    见面就见面,最后的结局为什么会是小蛮在那样一个部队家属楼里开推拿店?

    院子门口被拍到的告示牌已经表明那是军区家属大院,一般人进不来。南京这里的情况比较特殊,部队负责管理民国时期就已经存在的最好的地段和房产。从前的使馆区,包括民国时期的小洋楼都是部队管辖地。军区干部战士才有资格住,1949年以后就已经是这样的格局。在部队家属大院开店意味着店面所处地段好,却闹中取静,有人保护,来的大都是干部战士,有稳定收入。小蛮真的上岸了,凭本事吃饭,所以小马找到她以后笑了。

    最后再说说本片的原著作者毕飞宇,好久以前就有同事跟我抱怨过:

    “最难采访的人你知道是谁吗?毕飞宇!我问他好多问题,他一个都不回答,就坐在那里,也不看人。”

    “那你都看了他的作品吗?有采访大纲吗?”

    “啊?那么多,那哪来得及!……有大纲,就几句话,写了就行,不就是大纲吗~”

    ………………

    很高兴在假日看到这样由懂得南京民俗,理解盲人世界的作品能够改编为电影,在那么多散点透视,矛盾悖论,明喻暗喻当中里,感受到了态度与坚持。推拿,是个好故事。

     4 ) 给黑暗中的古怪观众

    我想我是这部电影的一个古怪的观众。当旁白一一念出电影名、导演等电影开场字幕时,我差一点在满满当当的剧院哭到失控。

    随后我意识到这只是表象。纵然这样的旁白做出一副盲人友好的姿态,毕竟只是形式。如果你试着闭眼“观看”全片,那么你会错过太多——这依然只是一部关于盲人的电影,而不是一部给盲人“看”的电影。

    其实这几乎是一个有涉电影伦理的问题:即,电影虽是虚构的,却终究和现实有着纠缠不清的关系。我们会说一部公然宣扬暴力、种族歧视、法西斯主义的电影是很坏的,再进一步,我们甚至可以认为,带着“正常人”的居高临下的目光,去呈现贫穷、残疾、同性恋、失败者的生活,也是不妥的。

    还好,在我看完全片后,我对这个问题释然了。道德和伦理是我们分辨敌我好坏的难舍标准,但在好的艺术面前,他们都是无力的,因为艺术根本不必探讨这个问题。相反,在这些问题上过于斤斤计较,反而会造就差的艺术、差的艺术评论。政治正确与否,抑或是否传递正能量,都是评价一部电影最糟糕的标准。

    好吧,现在让我们抛开“盲人”这个标签给健全人带来的愧疚感,再谈谈这部电影。

    这并不是一部“温情”的电影。我不认为电影中大量血腥的出现,是为了衬托结尾小团圆的难得。这种关于温情的脑补式的理解有一种强迫症性质,大体相当于吃了屎也要安慰自己,“屎能让正常的饭菜显得更香啊!”。不不不,血腥与残忍才更贴近这部电影的主题。温情只不过是若有若无的、日常生活化的点缀。

    电影的中段,旁白说,健全人对于盲人来说是一种神灵般的存在,盲人对于健全人的态度就是健全人对待神灵的态度。这段论述大概是电影主题的直接描述。盲人本来可以是世界的主体,只是因为这个世界上的“健全人”太多了,才使他们变得弱势而无助。眼瞎本不该是一种致命的无能,或者说,任何人都有无能之处,电影人物碰到的问题不是少数群体的问题,而是全体人类的问题。

    盲人之盲,换到全体人类,就是对于这个世界的无知与恐惧。盲人看不见彼此,其实是所有人类彼此孤立、沟通失效的具象化。当我们失去对这个世界坚持信仰的证据,当我们无法和他人心心相印而陷于孤独,当我们无法确知这个世界的真正样貌,当我们失败、受挫、被骗、痛苦,我们便身处黑暗之中。

    因此,我倾向于认为电影是走向残忍的绝望的,至少是依然停留在未知的恐惧中。推拿业衰落了,曾经走在一起的人群分散了,稀疏了;生活的不确定性没有结束,黑暗没有结束;沟通不仅失败、甚而被放弃了;对于这个世界的探索,回归到蜷缩在各自孤独的生活中。

    从这个角度理解,《推拿》完美地将《局外人》、《变形记》中存在主义的命题,以中国的方式进行了诠释与再诠释。作为一部电影,它在保持形式感、故事情节与人物亮点的基础上回答了一个终极问题。它应该会是娄烨最好的作品,至少也是“之一”。

     5 ) FIFF26丨DAY6《推拿》:在记忆里深刻,在朦胧中平凡

    第26届法罗岛电影节第6个放映日为大家带来主竞赛单元的《推拿》,下面请看场刊影评人的评价了!

    麦麦

    电影把视线聚焦到盲人这个在社会上近乎失语和隐形的群体,将他们的爱与欲展现给观众。抛去盲人的身份,他们与普通人其实一样。失明复明、模模糊糊的昏暗、压抑又有张力的朦胧,视听的处理方式令人印象深刻。P.S. 黄轩真好看~

    George

    好浪漫的电影 浪漫到可以抵消好多缺点 (比如娄烨电影贯有的那一种完整性不够好的感觉 后半段乏力);电影里按摩店的盲人组成一片黑色 像南京的眼睛

    Pincent

    娄烨目前相对最成熟的作品,也是视听语言最有效、最接近杰作的一部。可能比《姨和猿》更懂得控制他内心那股反叛的热情。基于关注边缘少数群体之上,镜头情绪与诗意、音效的处理、演员群戏表演等方面都挺不错,娄烨在这部电影里建立了一种局限观众感官的镜头语言,如同体验片中盲人的感官一般,电影的重点也在于局限了感官的群体感知世界、感受爱与美的过程与面貌,并且毫不避讳地展露欲望与暴力。透过阴雨和玻璃来走近人物似乎也是始终都有距离感。后面复明那段更加奠定这部作者化的属性,不爱娄烨式所谓“散乱”语言的人也不会爱这一部,为什么新浪潮用法语旁白不违和用蹩脚普通话就突兀了。关于展现城市只有雨雪和其他很微观的描绘,这些极为有限的选取也贴近边缘群体的现实。嫖客与妓女的似乎成为片中最纯情、浪漫、温暖的部分。

    一桶猫

    极具表现力地展现盲人世界 外加大量特写镜头 都加强了观众的参与感 娄烨对自我的坚持让人钦佩 怀念2014年的黄轩

    Joeyside

    还是受不了某种「剥削」,不知是大范围降低摇晃感的不适,还是手持摄影的伪纪录手法限制了娄烨的情绪展开,片中每个人物都在拧巴

    Run Erika Run

    片头的主创人员名单用画外音念出来而不是用字幕呈现的时候,我意识到这是一部给盲人“看”的电影,不知道盲人能否真的依靠旁白无障碍观影。极其出色的群像刻画和摄影,推拿中心就是一个微型社会,在这个社会中盲人不再是社会的边缘群体,而是一群具有七情六欲的普通人,这么多角色,能精确平衡好戏份,把每个人都刻画得如此生动,足以体现导演的功力。第一人称视角的摄影让观众也体验了一把盲人的世界,尤其是小马复明的那一段,由暗到明的颗粒感让人印象深刻。

    约克纳帕塔法

    盲人的世界是否有晕影,那些情欲、纠纷、悲伤与爱都在黑暗中进行。在复明的那一天,希望我们注视着彼此的眼睛。摇晃的镜头呈现着恍惚,模糊的影像象征着精神的失态。情感的流动是缓慢而深入的,最后的小马推拿,我难以抑制说不出的难过。

    我略知她一二

    在记忆里深刻,在朦胧中平凡。

    #FIFF26#第6日的场刊将于稍后释出,请大家拭目以待了。

     6 ) 《推拿》:把茅盾奖获奖小说改成了一部嫖妓片

    《推拿》:把茅盾奖获奖小说改成了一部嫖妓片

    看完了《推拿》,大失所望,急忙把毕飞宇的原著翻了出来,我不相信获得茅盾文学奖的小说,竟然是如此的苍白没有内涵。

    对照着小说,发现娄烨的电影改编实在是其功夫无能为力的一种体现。

    本来原著中富有性格发展的人物冲突,在电影里竟然成了一种莫名其妙的怪异行为。

    比如,影片里让人看了百思不得其解的小马为什么要非礼小孔的段落,其实在小说里交待的前因后果来看,本来是一个女孩为了讨好自己的爱人,而故意向小马发嗲的表示,从而引发了小马的性意识。有了这种前因,才会认可小孔为什么会主动地与一个陌生的男人小马发生那一段匪夷所思的肉体接触。但在电影里,镜头跳来跳去,晃来荡去,楞是产生了一种莫名其妙的情境,给人的感觉,那些盲人都是一些色欲熏心的变异人。

    出现这样的问题,我觉得是导演采取的拍摄方法有问题。导演把大量的胶片时间耗费在一种貌似纪录片的动荡镜头风格之中,而不去铺展小说里人物性格发展的前因后果,导致了电影里只有一些冗长的看似纪录的形体动作,却没有人物的心理延展过程。

    就此,我们不得不对电影采用的纪录片样式表达我们的怀疑。这样的一部在原著小说里本来表现了盲人丰润内心的小说,作者竭力写出我们相当陌生的一个残疾群体的丰润的内心世界,并且时刻与正常人的正常内心进行比对,作者的用意本来是很鲜明的,努力拉平盲人与正常人的人性上的距离,但电影在那种冷漠的镜头处理下,恰恰带有一种猎奇性的冷酷的窥探心态,把小说里的对人性深层的思考,重新复归到表相的皮毛。

    在另外的段落,比如沙复明与都红的段落,同样看出莫名其妙的突兀。对两个人的关系,小说里还是作出了相当的铺垫的,从沙复明开始对都红的拒绝,到都红的好奇,到都红最终的出走,写出了盲人爱情的复杂性与矛盾性,但电影里根本看不出沙复明与都红之前在进入推拿店时发生过的一段过节,当时沙复明是对都红怀有成见的,这些背景的删除,使得沙复明对都红的情感的变化,便变成了无本之木,非常突兀而怪异,把明明小说里相当明白的人间情态,表现得怪里怪气的。

    同样,我们在金嫣与泰来的爱情段落,再次遭遇到莫名其妙。从小说里来看来,泰来有一段失败的爱情,导致情感受伤,封闭自我,而金嫣采取了强势的方法,介入到泰来的生活里,且小说把金嫣的心理动机揭示得相当的淋漓尽致,但电影却根本没有对两人的过去的来龙去脉作出叙写,只是凌空突然剪辑进了金嫣向泰来逼婚的段落,这个段落基本是照搬了小说中的这段场景,但是却没有像小说里那样有着前因的铺垫,所以就给人一种不得其解的感觉。

    在另一场同样出现得莫名其妙的冲突戏中,高唯因为羊肉而发飙,电影里显得相当的突兀,根本不明白这一段落对于人物塑造有什么意义。其实在小说中,这一段落里,却揭示出推拿店里复杂的人际关系,特别是两个老板之间的派系关系,应该说这是相当接地气的,直面了盲人世界里必不可少掺合进的人际间的对立与纠葛,毕飞宇在这里较为深刻地表现了盲人生存里与正常人一样的合伙人之间的貌合神离的矛盾所在,反映了黑暗的人类群落中同样有着正常情境下的权力交锋。但在电影里,这一段为羊肉分配不匀出现的冲突,给人的感觉,只像是盲人的心灵丑恶的自然流露,之后,这一冲突又消失得无影无踪,根本没有后续的情节来予以展示后续的结果。

    这些散片式的情节,对照小说,的确发现是小说里加以了描写,但是毕飞宇没有孤立地写这些事件,他还是交待了这些事件在一个发展过程中的链条段块,但到了娄烨的电影里,他砍掉了所有的故事的逻辑性,只是随机地把这些局部的冲突细节,胡乱地剪辑在一起,而且是用一种纪录片的样式剪辑在一起,导致了叙事上的不知所云。没有逻辑线串起的片段是否能称之为一部电影?是否有价值?我们只能表示谨慎的怀疑。即使是“人与自然”中的动物片里,虽然它是一部地地道道的纪录片,但它还尽量地在各个动物关系之间建立逻辑关系,令里面的本来呈散珠一串的动物个体之间建立起了逻辑关系,从而引起了观众的兴趣。而娄烨却把原著中的丰润的人物关系,打散了他们的微妙的复杂关系,仅仅是东打一棍西敲一棒地罗列出他们的散乱的片段,且纪录片的叙事风格,又导致了镜头的冗赘与杂乱,这样的影片,究竟是折射出导演的叙事能力的缺乏,还是一种糟蹋原著的别有用心的快意?

    由于电影过分地采取了一种纪录片的旁观人物的样式,所以影片里的人物性格模糊,大同小异,王大夫与沙复明之间有什么不同?其实小说里写到沙复明本来有相同的文化,迷恋诗歌,但电影根本没有展现出这种爱好给予他的气质的影响,电影只是强化出了盲人的外在的特征,而却没有表现出他们在有了丰润内心之后所具备的正常人的微妙差异。记得有一部电影“闻香识女人”,里面也有一位失明的人,但是电影并没有在意他的外在的盲人的特征,而是努力表现出他的雷同于现代人的敏锐的捕捉能力。想到过去国内拍的一部电影“丑娘”,也把母亲还原成形体上的丑陋,根本没有借助镜头,幻化成外貌之丑背后的精神上的美丽。这说明我们的电影还是拘泥于现实的成份,而没有能通过镜头提炼出人物的精神上的魅力的幻影所在。

    而奇怪的是,在小说里并没有处在重要位置的小马与妓女小蛮的段落,却在电影里被抽了出来,成了唯有具有前因后果的一个完整的叙事。所以,这部电影看下来,倒不如说“盲人与小姐”的故事。在这个段落里,娄烨找到了自“苏州河”之后一直欲罢不能的对妓女题材的兴趣,并且乐此不疲地娓娓道来,而这个段落,在电影里也恰恰是没有什么特征性的,无非是一个男人爱上妓女,而妓女也受上了男人,当男人发现妓女在另一嫖客身下的时候,醋意大发,寻衅闹事,终至被殴。电影在这一段浪漫主义爆发之后,竟然荒诞无稽地表现一个盲人经过殴打后竟然恢复了视觉,电影在这一段落,不厌其烦地表现了一个盲人的捕捉到微细光亮的过程,但这一切究竟是不是原著作者所感兴趣的?恐怕毕飞宇并没有多少兴趣放在小马身上,更不会去天真浪漫地假想小马这样的一个盲人会找到一个年轻貌美的小姐共度人生。在小说里,毕飞宇对小蛮的界定是她的不漂亮,但在电影里,小蛮由于演艺训练出来的艺人的扮演,而明显地高出于洗头房里的那些资质平平的小姐们。而这样的一个非同寻常的女人竟然陪伴一个瞎子的生活,这在现实中是无论如何难以置信的。毕飞宇的严酷的现实的笔调,是不可能在小说里加进这样一段绯红的,这反映了毕飞宇的与生活的不妥协的深刻性与坚守来。但是这一切都被娄烨给想当然地给破坏了,影片虚构出一个八杆子也打不到一块的迷彩神话,把小说里的所有的盲人都推开到了一边,使得整个电影成了一个嫖客与妓女的颂歌,实在令人感到有一些滑稽与可笑。

    从国内放映的段落来看,做爱戏显然是作了删节,而这种缠绵的镜头描写,可能在境外获奖的时候为最终的获奖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在这样的电影中,是否有做爱的镜头的必要?是不是出于一种获奖的动机而去设计的?我想只有导演知道了。

     7 ) 场面虐心,视点凌乱

    在王大夫一刀刀往胸口狠命割去,鲜血一股股溅满整个大银幕时,久经各类艺术片洗礼的我,也终于再难忍受这样的虐心场面,不自觉的将头拧向一侧。旁边的国外观众,又继续正襟危坐不眨眼睛的,又单手遮掩不忍瞥见的,也有低头看手机时间的,这样的大尺度刺激性场面还会再现吗?电影就此走向高潮该转入尾声了吧?

    幸好,在开头小马割脖、中间王大夫切胸等超自虐场面过后,娄烨再没让这样的血腥场面来凌虐观众。而那些性爱场面,除了妓女小蛮一闪而过的露点镜头外,其他也就点到即止,甚至还有非常具备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床戏风格的一幕。那个年代,我们常见一个男的将一个女的推倒,继而黑场,接着次日清晨池塘里,一滴露水从荷叶上滚落;而在新片《推拿》中,在急促的喘息和颤动的肉体过后,尾随而至的,是南京的大雨、褴褛的荷塘和迷雾的街头。不过,电影并没随着血腥的顶峰转向忧伤的收场。王大夫不过是这所“沙宗琪盲人推拿中心”技师中的一员,他的故事高潮了、结束了,别人的故事或许才刚刚开始。

    而多角色叙事,或许正是造成电影剧情较为凌乱的成因,一位德国记者表示自己不喜欢《推拿》,因为“视点太多太乱”;而另一位波兰姑娘表示很喜欢,原因是可以“从多个人物以及他们围绕的推拿手艺,了解自己非常陌生的东方社会和文化。”

    没有提前看过小说,让我对电影《推拿》的开头产生极大的好感。通过非常清晰明了的闪回手法,小马在失明、自虐、求学过程中建立起的完整性格被充分阐述,温柔的女声画外音抚摸着他,仿若整个盲人按摩院的故事,将从这个“完整小马”的视角开说。不久后,我形成不久的好感就被证明是一次误读,和王大夫一样,小马也不过是电影中着墨较多的另一个角色而已。视点的相对散乱,也就从大量角色的涌入开始显现。除了那个“完整小马”,包括王大夫、店花都红在电影故事中的一些行为都有些令人费解。譬如有盲人同事投诉三轮车公器私用,以及用餐时的分肉场面,就因省略过度,而让人有些摸不着头脑,也无从知晓毕飞宇原著里为这个小社群带来的办公室政治,也就让结尾时按摩店的关闭来得毫无缘由。

    我无从知晓电影的产生过程,但角色视点上的失衡,或也影响到了表现手法上的失衡。还是那个让我产生极大好感的开头,画外音竟非常具有突破性的带出一座“盲人电影院”,如若闭上眼睛,影院成了收音机里的广播剧,温柔的女声诵读着:“娄烨作品《推拿》,根据毕飞宇同名小说改编,主演……”我自己曾有着盲人影院的体验经历,和朋友一道被蒙上双眼,坐在漆黑当中,听着业已熟悉却突然陌生了的《闻香识女人》和《非诚勿扰》。闷,寂静的闷,是那次体验带给我们的感受。那么,如此创新的《推拿》难道具备着可供正常人和盲人同步理解和感受的野心?然而,画外音和仿照弱视者的主观模糊镜头,依然只是在为正常人欣赏这一独特题材而创造的新鲜技法,随之而来的大量晃动手持摄影,依然非常娄烨。在大多数的时间里,之前帮助盲人理解画面的那个画外音,在撂下一句“盲人不愿和健全人打交道,他们总觉得健全人是更高级的动物”后,也渐渐消失不见了。

    相较娄烨以往的作品,《推拿》推进剧情的节奏更快了,却依然少不了他最拿手的那些大于叙事的情绪时间。这尤其体现在小马复明的段落,在洗头房嫖娼被警察抓走并释放后,小马又回头找小蛮,正与姑娘缠绵的一位客人一顿痛揍,竟奇迹般的给他带来了视力。在极为微弱的模糊光影中,伴着越来越强烈的声响,他在街上兴奋的疾走起来,跑回按摩店去体会那些同事所不可能知道的样貌,譬如都红的美丽。复明这一段落,是娄烨对小说改动最大的地方,可这番重见光明,却并未给影片抹上一丁点亮色。对于这群已经习惯了黑暗的角色们来说,世界永远以亦真亦幻的晦涩面貌存在着,如同电影里灰蒙蒙的南京街道、破败的深圳出租屋,以及时而压抑时而欢乐的按摩房与舞池。

    不要指望这样一个既鲜血喷溅又露点压抑的电影能被嵌上伟光正的龙标,但如若为了过甚,而拿掉或大幅减弱郭晓冬自虐场面,似乎故事逻辑就将再一次大打折扣。

     短评

    “看见的不一定真实,看不见的才都存在” 情节略暴力眩晕:割脖子、划肚子、断指、吐血...黄轩复明后看到镜子里的自己是被帅哭了吧?“如果有来生,要做一棵树,站成永恒,没有悲欢的姿势。一半在土里安详,一半在风里飞扬,一半洒落阴凉,一半沐浴阳光。非常沉默,非常骄傲,从不依靠,从不寻找”

    6分钟前
    • 影志
    • 还行

    虚焦与手持是娄烨一贯风格,这部更重。且通过暗亮对比,配压抑的虚焦,让画面成了盲人眼中的世界,模糊、黑暗。加上旁白那种播报的语感,让我一阵阵心惊……推拿馆聚集了悲剧的个体,且相互把彼此的悲剧放越大。但各奔东西后,群体的悲剧很快被社会稀释,伴着那让人恍惚的,短暂的祥和。

    11分钟前
    • 心生
    • 推荐

    盲人的耳中,光在走动。

    15分钟前
    • 芦哲峰
    • 推荐

    藉由盲人载体,娄在视听语言做出了新的尝试,让观众更贴近盲人的生活与情感。尤其是摄影曾剑,虚点对焦变本加厉,营造出一种独特的盲人视角。盲人群像的碰撞,正是那种“人碰人” 的微妙,但往往生活就是一种妥协,一种看不见或看得见的命。“散客也要做”既是小说开场白,也是艺术电影对观众的态度。

    16分钟前
    • 大奇特(Grinch)
    • 推荐

    眯着眼演王大夫的郭晓冬看着像李狗嗨,然后我就出戏了,告诉我不是一个人!

    19分钟前
    • 深夜声噎
    • 推荐

    4.5星,非常好。娄烨已经练就了只要选好了剧本就不会差的本领了。这个片子远远超出了我的预期,边看边唏嘘,无论是怎样的故事,都已经被娄烨讲述的有着强烈的个人风格。一定要看。唯一遗憾的是,德国人似乎不懂娄烨,估计必是无缘金熊了。

    20分钟前
    • Spring
    • 力荐

    我真的觉得娄烨刻意用劲的地方都真的没用,从来做不到“四两拨千斤”。割腹、被打、喷血、突然不盲了……这都不需要这么多点这么多力,乖张。中国人绝对看得懂又理解又同情。娄烨在首映上啥也没说,估计自己也对这剪辑的参赛版不特满意……但这下用残疾人出牌,小说也不错,逃避了不少喷口水的人吧

    22分钟前
    • 骨亠
    • 还行

    欲望可以将就,爱情却无法将错就错,因为——看不见的东西才是存在的。娄烨拍出了最世俗的南京,可惜群戏摊薄了每个人的故事,而且自残、吐血什么的太抓马了... 小马哥,可以有。

    27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

    男女之事,妙在半推半就,一如安东尼奥尼。

    30分钟前
    • 把噗
    • 推荐

    我看的是国际版,国内版略有删减,主要集中在血腥和情色镜头上,删了一点点。

    35分钟前
    • 张小北
    • 推荐

    娄烨是大陆导演里少有真正通过镜头语言叙事的艺术家,他通过视角、画面构图和前后剪辑来树立人物、表达情绪。客观而言此故事的情节存在缺陷与牵强,但以人为中心的表达方式能跳过情节上的裂痕,直接建立一个可信而情感真实的世界。大量的细节让人不仅可以观察到,并能切实感触到这个残缺而美丽的世界。

    40分钟前
    • 艾小柯
    • 推荐

    第六代导演的作品一直让我头疼,搞不清他们究竟是在关注弱势群体,还是在消费弱势群体。

    41分钟前
    • 易老邪
    • 还行

    不知盲人能否真的无障碍观影呢?因为那些突兀的画外音本就是为他们准备的。太出色的摄影,过度虚焦打造的盲人视界。继续模糊环境与背景,去关注个体的人,以及他们的爱与欲。影片将书中太多线索揉在一起,看起来会不会有些慌张呢?以及强烈的个人影像风格。很难保证所有人喜欢,但确实是院线不同的体验

    42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推荐

    好看,比春风沉醉和浮城谜事的故事讲的都要更好,娄烨,每一部都在进步,厉害,但真心想知道满场的德国人的观后感。

    45分钟前
    • 左倾份子
    • 力荐

    国产电影史上尺度最大的片子即将安然上映,黄璐要成为第一个在国内上映的电影里露点的女演员。当然,片子本事质量过硬,盲人也有七情六欲,和这个社会也有纠葛,最后,爱,无关身体是否有缺陷。

    47分钟前
    • 海边长大的
    • 力荐

    每次去电影院看电影,我都会产生犯罪的罪恶念头。左边的女生一直在问他男朋友,哎呀这是什么意思?他为什么要这么做?哈哈哈哈,这段笑死了。她男朋友一直在从一个塑料袋里呲拉呲拉掏吃的。我一点都不觉得这部拍盲人世界的电影有什么好笑,只想在这两颗脑袋上开一枪,然后安安静静看电影。

    49分钟前
    • jiyun
    • 推荐

    娄烨依旧是最会拍电影的天朝导演,失明复明部分的摄影非常惊艳,还有还原盲人视角声音的处理效果,可惜这个剧本如果去掉了旁白,它就是一堆散乱苦逼情节的堆凑,旁白才不是为了照顾盲人观众呢,这分明就是在用旁白串联破碎的情节,只有黄轩一个人的角色算完整,其他人都像路人甲。★★★

    51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还行

    散点式群像剔除了小说中的铺陈,只截取最光怪残酷的一抹,隐去人物自我的隐蔽性,代之以关系的营建。大量直逼的近景有种生理上的痛感。封闭空间里的爆发更内向,更有力度。小马视角的几段摄影好得让人惊叹。潮湿晦暗的南京,无休无止的颤。

    56分钟前
    • 蜉蝣
    • 推荐

    哪能你们个个都喜欢黄轩,明明是郭晓冬招人疼,孬帅孬帅的,想睡。

    58分钟前
    • 黄青蕉
    • 推荐

    雨色苍茫里欲望像花朵一样无声地绽放,潮湿的阴郁的隐晦的不安的南京,在晃动的镜头中沉沦且沉醉;“让你措不及防,无法安宁,与你形影相随,挥之不去,我不知道那是什么,只能称它为爱情。”爱情是美,是气息,是危险,是光明;群戏略单薄,小马复明的戏真好,尧十三的片尾曲听哭了。

    1小时前
    • 欢乐分裂
    • 推荐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影

    电视剧

    动漫

    综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