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剧情片 碧波女贼

    碧波女贼

    评分:
    0.0很差

    分类:剧情片其它1997

    主演:卡蒂娅·里曼,贾思敏·塔巴塔拜,尼科莱特·克雷比茨,霍夫曼·尤塔,汉恩斯·詹尼可 

    导演:卡蒂娅·冯·加尼尔 

    排序

    播放地址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猜你喜欢

    • 正片

      祝你好运,里奥·格兰德

    • 正片

      冰下的鱼

    • HD

      1980

    • 更新HD

      维多利亚的秘密2016时装秀

    • 更新HD

      维多利亚的秘密泳装特辑2015

    • 更新HD

      维多利亚的秘密2018时装秀

    • 更新HD

      维多利亚的秘密2014时装秀

     剧照

    碧波女贼 剧照 NO.1碧波女贼 剧照 NO.2碧波女贼 剧照 NO.3碧波女贼 剧照 NO.4碧波女贼 剧照 NO.5碧波女贼 剧照 NO.6碧波女贼 剧照 NO.16

    剧情介绍

      四名女子在狱中组了一个乐团,是她们用音乐摆脱监狱的桎梏,在一次前往警方舞会中表演的途中,她们企图逃脱,并且摇滚传达她们心灵深处最深的呐喊,在警员的严密缉捕下,班迪斯乐团一次又一次地逃过警方的围捕一路逃亡、演唱,很快就声名大噪,然而支持者的拥护,却不能换来自由,就在穷途末路之际,各自逃亡的她们又再度聚合,只为一次完美的演唱,在整个逃亡过程中,友谊的彰显,人性的考验,历历在目,全篇故事摇滚有余,亦为公路电影老调新唱。

     长篇影评

     1 ) 我要摇滚了

    彪悍的人生需要理由吗?不在乎前途不在乎金钱不在乎别人蔑视的目光不在乎庸俗的生命和虚伪的自由不在乎政府不在乎警察不在乎冰冷的铁镣和森寒的枪口。因为我们有理想,我们的理想就是摇滚和爱情。

    当残酷的世界告诉我们爱情的乏味和飘渺后,我们只剩下摇滚,只有摇滚才能够进入心灵的最深处,激起激情的火焰,告诉我们该怎样灿烂地活着和死去!我要摇滚了!

    面对着庸碌人群虚伪的温文尔雅,面对强势势力的语言和正义霸权,面对着一成不变的规则自由,面对着僵化了的教条似的幸福概念,我要歇斯底里地唱出我的不满和抗议,我要摇滚了!

    我们背起一把吉他,劫着一部警车,向着理想的自由地流浪。我们时不时回想蓝色的爱情,有点悲伤;想起操蛋的生活,有点愤怒;想起失去的自由,有点彷徨;但只要弹起吉他唱起摇滚,这一切又算得了什么。摇滚的力量在于真实地宣泄,无论是乏力的嘶吼和深情的吟唱都代表真实的心情和感觉。

    然而所谓正义的力量是那么变态的执着,不能允许有一丝违背既定规则的存在,他们披上神圣的服装,拿上神圣的武器,为自己找一个神圣的理由,让自己觉得伟大和正义。他们终于找到我们。就在那一刻,我们离自由那么近的一刻找到我们。我们举起枪,心中满是悲哀,我们只不过要我们心中的自由,然而却如此艰难,罢了,麻木地活着吧!我们在放下枪的同时,对面误解的枪声响起。我们知道,这一刻已经无所谓正义与邪恶的对垒,只是心灵追求的不一样,然而追求真实的心灵却如此之难,哪怕付出生命的代价却依然无法企及!我要摇滚了,就这样摇滚着死去,或许能够安慰渴望自由的心灵!

     2 ) 转 逃亡的故事



    德国的女导演卡嘉.范.嘉妮娅以女性的激情创作了这部影片。影片描述了因不同罪行被判入狱的四个女人,在监狱中因共同的遭遇和对音乐的喜爱,面对要在警察晚会上的演出而走到一起,共建了摇滚乐队。在途中受狱警的骚扰而突然发难并逃脱。警方在追捕过程中屡屡失手,被她们甩脱。在经过传媒的大力宣传后,竟有唱片公司邀请她们签约。她们的歌曲播出后大受欢迎。最终谁也没有逃脱死亡,玛丽在途中在自己吹奏的口琴声中安然死去,其余三人按她的心愿给予了火葬,而艾玛、露娜和安琪儿在一次次逃跑中发现自己的名气越来越大,也使得自己无处可躲,面对警察无休止的追捕,再也不放于心,决心做最后一件事情:开自己的露天演唱会,以此来对警察追捕的藐视,而走向自己选择的死亡之路,把全片带向了高潮。
    《碧波女贼》的叙事是个时间过程的描写,没有回忆,没有四人的过去,只有她们的主要逃亡生活——按在监狱之中玛丽、露娜、安琪儿和刚刚入狱的艾玛相识,因音乐走到一起,从此在监狱和逃亡的途中相互纠葛,直至彼此了解,最后走向死路,来记述的。没有插叙,没有倒叙,只有四人的梦想,浮于表面的是演唱的追求。音乐又是她们的追求和宿命。

    心灵和时空的交错


    在酒吧中狂欢唱歌,罗伯特检察官带着大队的警察来了,玛丽、艾玛、露娜和安琪儿在众多想要当人质的人们中选择了韦斯特(安琪儿和他有过一面调情之缘)。韦斯特是个插曲,因为他是人质,而她们四人已是与众不同的名人,自然在路遇乐迷时也受到被索要签名的优待;但在露娜和安琪儿之间造成的三人隐晦的关系,差点制造了矛盾,只能被艾玛赶走。当四人的发生危机时,不仅危害到个体,还威胁到她们四人这个团体——只有同心协力才能面对警察的一次次追捕,还有她们已经是生死之交的好朋友。


    导演卡嘉.范.嘉妮娅在这段场景中,又制造了她的华美的梦:


    在同一时间却在不同的地点,弹着吉他,而唱着歌挑逗着被劫持的人质韦斯特,歌唱和吉他的乐声充分地结合在一起,宣扬着浪漫,在她们心中却激起了过去的悲伤的回忆。主动出击,让媒体对四人进行宣传,做记录片式的报道,因为她们是越狱的囚犯,因为她们出色的音乐,因为她们对社会大众并没有造成太大的侵害,所以现在她们成名了,人们面对她们,像对名人那样好奇,要她们的签名,要她们的隐私,不去理会她们的危害,不过四人的身份却害怕被人认出,不是一般名人的原因,而是怕被警察找到,只有东躲西藏,无固定的安身之所。


    最后长长一段,把影片推向了高潮。在玛丽死去和艾玛被露娜从警察局中救出后,艾玛、露娜和安琪儿三人之间达成了默契。如同空气一般透明,消失不见。在寂静中沉默一段时间不是为了离开这个国度德国,而是为了准备开自己最后的露天演唱会,让自己的生命再次绚烂,虽然是很短暂,但是余下的三人最好的选择——


    当人们在盛传艾玛、露娜和安琪儿已经离开德国或者死去时,她们出现了,在一座港口旁的高楼顶上激昂地敲击着鼓出现。三个女人再次出现,她们以动人的音乐答谢她们热烈的乐迷和支持者。罗伯特检察官带着警察来了,三个女人跳下高高的楼房,跳入她们热情的歌迷之中。她们跑到船边,却没有上船,而是突然回转身,诱使追上来的警察开枪——看到了玛丽在船头迎接她们——自由,自主,三人选择了自己死亡的时间、地点和方式!
      导演很煽情地模糊了艾玛、露娜和安琪儿的具体死去的时间、地点和方式,把现实空间和幻想空间交杂在一起。


    一种,也许是在跳入楼下的人群中死去,在高高的楼顶和地面之间自由的飞翔,翱翔是短暂的片刻,生命的火花却燃烧至顶点。警察看到的不是在那三个女人奔向航船斜梯时把她们打死,而是见到三人飞下楼顶落入人群中,警察的神情诧异,三人在港岸边的奔跑,直至引诱警察开枪,以及玛丽在船头的召唤,这一切都不是真的,是她们的幻觉,导演的构思。另一种是前者,被警察打死。无论何种死法,都是一样的,都是艾玛、露娜和安琪儿自己选择的方式,只是在时间上有些差异,但最重要的是她们选择了自己燃烧尽生命的方式。


    不同的结果,但有着一样的结局,当不能选择生活的道路时,唯一能选择的是如何去死亡。也许对于她们死也是一种活的方法。


    怎么样活才是活着,自己选择生活的道路,甚至是死亡的方式。即使活着是短暂的,只要是自己的,是绚丽的,其它就没有什么可遗憾的。


    音乐的穿梭


    在酒吧里当玛丽已私自在弹钢琴和其他三人也不经店主同意上台演奏和演唱时,呈现的是她们的幻想,是穿着华丽在开演唱会的意识,交杂在服饰破旧和面对即将到来追捕她们的警察的现实中。导演把她们的意识释放出来,用画面来表达她们的渴望,对音乐的寄托。


    音乐是她们的灵魂,是除了彼此之间交流外,唯一能向外界社会表达的工具。片中没有旁白和内心的独白,使得最能表现她们心情的也就是在一旁宣泄的配乐。乐声的不断插入,结合交错梦想与现实的镜头,


    而“Don`t forget to catch me”乐曲的反复高唱,是最后激荡和壮丽的乐声,是在向警察宣战,自己不再逃避,勇敢地去做自己要做的事情——在大众面前开自己的演唱会,表达自己对生活的心声,向世人宣誓女性不是弱者,也应该有自己的追求和生活,即使唯一的选择是通向死亡——当最后的三人艾玛、露娜和安琪儿在演奏完自己的音乐后,做出的是让人出乎意料的事情:从高高的楼顶跳下去——即便没有警察的到来,也是这样,这是导演要的,也是她们三人最后的选择。


    个性的表现


    在影片《碧波女贼》中吉他手兼主唱露娜是个具有强烈暴力倾向的抢劫犯,键盘手玛丽是个厌世的女人,另一个吉他手安琪儿是个乐天而又喜欢享受的女骗子,就快出狱了。她们三人原本在监狱里组织了摇滚乐队,可缺少好的鼓手,而艾玛的出现改变了——艾玛原本是一个爵士乐队的成员,因为被同是乐队成员的丈夫殴打奋起反抗,误杀丈夫入狱——现在她们四人在监狱里组成了新的乐队,名为“强盗”(BANDITS)。这样, 新组建的这支监狱女犯摇滚乐队能够为即将举办的警察颁奖大会助兴了。不料,在押送她们前往现场的途中,警车上的男警却对她们百般侮辱,露娜在下车的时候狠狠地教训了他,艾玛趁机怂恿乐队集体越狱。这样玛丽、艾玛、露娜和安琪儿的逃亡生涯开始了。她们要面对的整个社会的敌对——在人群中不知道什么人会去告密出卖她们,什么时候警察会突然出现在自己的面前。这些都是不可预料的,只有暂时的躲避,也许会很快结束这种逃亡生活,也许,只是也许……
       在社会的人群中玛丽、艾玛、露娜和安琪儿她们是弱者,回忆过去是噩梦,因为她们是女性,在监狱中她们也是弱者,不仅是女性,还是被关押者和压迫者。即使逃出监狱后在不断的和警察的相互追逐中,虽然她们四人是在主导拘捕的过程,不断的变化,引诱警察的上当,但是在这个追逐中四人所受的压迫不再是少数人的,而是要接受整个社会的敌对。在这里导演想张扬的是女权主义,追随着“Thelma and Louise”即《末路狂花》的步伐,却比它更理想化,展现女性的主体意识,去改变理想中的现实,可残酷的现实只能让女主角们只有一个选择——主导警察的追击,最后留下的只有,只能是自由选择了死亡的时间、地点和方式。


    而负责追捕她们的罗伯特检察官,他不仅是警察的主要代表,也代表着社会的主流——占主导的男性群体的代表,这对玛丽、艾玛、露娜和安琪儿而言,男性一直是她们的压迫者,自然他也不例外,同时不同的立场和利益更造就双方只能是敌对的,没有妥协可能。直到一方失败。


    结束语


    《碧波女贼》这部影片激情昂扬和活力四射,梦幻和现实镜头的交错变换和人物个性张扬的情节编排赢得了不少人的喜欢,特别是崇尚女权主义者们。玛丽、艾玛、露娜和安琪儿四个人物充沛的活力和不安的性格描述,成为弘扬女权主义旗帜上耀眼的一颗新星理想化构思筑成了夸张的梦幻式的浪漫情节,激昂的摇滚乐烘托了她们生命最后的奔放,就这样导演创造了四个女权主义的英雄。


    在这部充斥着女权主义理想的片子里,现实和梦幻的交织,渲染的气氛,一切都被打上欢乐的的颜色,配上跳跃的节奏。带给观众新奇的感受。
      在这样一部情绪饱满的影片中,现实不再是仅有的现实,而是加入梦幻的现实,是超现实的,是一场还没有醒来的梦;在这里,放下自己,跟着导演卡嘉.范.嘉妮娅与玛丽、艾玛、露娜和安琪儿,跟着欢快的音乐,加入这一场结局不无惆怅的狂欢吧!  

     3 ) 束缚从来都不存在

            我所想写的,是音乐让我理解的主题。
            《Bandits》这部影片一开始就直接将我带入主题:女犯人、音乐。这看似是两个冲突的矛盾体却被以“不可分割”的关系放入影片中。女犯人们生活在高墙之内,四面铁窗,仰头看到的不是天空,是发霉渗水的水泥天花板;音乐是自由的象征,人们从音乐中释放情感,从音乐中感受自由。
            导演为何如此设置必有他的高明之处,而在我看来,女犯人象征的是无法活出自我的人,电影中的犯人设定为女性,可能是因为女性在社会中普遍比男性更容易没有自我;四面高墙、铁窗、冷漠的监狱管理者似乎代表着社会中的“监督者”或是“舆论者”,就是那些自以为“民意”的将人们意志消磨吞噬的束缚者。而后来出现的调查员们看似西装革履,更有文化和素质,其实他们只是比咄咄逼人的监狱管理员们多了一层道貌岸然,他们的实质其实都是一样的,那就是:愚蠢的认为他们是自由的、他们是合法的、他们是正确的。
            他们不知道的是,就是因为他们的这种思维定式,早已使他们失去了自由,失去了生命,没有独立思考的能力,更没有过自己想过的生活的勇气,这就是死亡。
            回归正题,音乐。
            电影中使他们出名的也是他们最早演奏的那首歌叫“puppet”,理解为“提线木偶”或者“傀儡”,在这电影里,我取前者。
            之所以对这首歌有很深的感受,原因有二。第一,名为“puppet”,作为主线贯穿电影始终,也就是告诉了我这一群看似叛逆不羁的女人比谁都更想挣脱枷锁解除束缚做回自己。电影中的女人用一种独特的方式,可是现实中的人似乎并没有这样的机会,这是很可悲的一点。看似被社会否定并贴上“危险分子”标签的女罪犯们,实质不过是社会中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人。他们之所以犯罪,只是身上的枷锁比一般人更重罢了。Luna的暴力和狂躁只是自我保护和保护身边人的一种伪装,因为世界太危险,善良的人永远不被人看见,而邪恶能让人敬畏,同样让人视为威胁;Emma的冷漠和弑夫只是出于对孩子的爱,这同样是被社会所逼迫而形成的犯罪。说直白一点,他们反而更像是受害者,只是被一群自作聪明的人下了定义。Angel美丽但却幼稚,她的愿望是结婚生子,她犯了重婚罪。说实话,在许多日本外国的电影里我不止一次看到人们有“重婚倾向”,有些人甚至选择不登记。当同时爱着不同的人又不能在一起的时候,这种痛苦的心理没有经历过的人怎么会懂。于是一群自以为无所不知的人借着法律的名义对他们指指点点,甚至打上“下贱”的标签。Marie有忧郁症,但是她说的每一句话似乎都对电影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在酒吧,Marie突然对着打火机的火苗说着人死后要被虫子吃掉,她希望她被烧掉。她的表情是那么的认真,一束火光照亮的是一幅慈祥的面孔,却对死亡有着自己的体会---她不要被肉体束缚在世间,她要化作一阵轻烟飘到Otto的身边——她自知作为一个越狱犯她死后不会和Otto葬在一起,她选择了这种方式。标题这句话也是Marie说了,她早就准备好了死亡,其实她是真正自由的。之前的都是为了心爱的人渴望自由,而如今深爱的人已去,她的离开似乎暗示着她最终的自由。
            这一群看似自由却其实是提线木偶的女人用他们的方式自在的挣脱着铁线。电影中的德国人民似乎是理想的自由王国中的人民。他们支持bandits,他们热爱音乐,他们热爱她们,可是他们不热爱另外的那些犯人。所以说,自由王国远远不能达到。
            第二个原因是这首歌以歌曲的方式恰到好处的代替人物的内心独白:
            Should I leave or stay,should I kiss your blues away,tell me what to do,
            I do anything for you,I'm just like your puppet on a string, you've cupet me,just hanging on, now hear my song,I'm just like a puppet on a string, oh can't you see,you're killing me. Ouhou... well I've had the thought to leave... I'm just like your puppet on a string,for in this game,you always win,
            女人做的许多事都是为男人考虑,而影片中的几个女人犯罪都是因为。即使这是一首动感的歌,我依然听出了其中的悲情和无奈。 这部电影将女人和音乐串在一起来叙说女人们寻求自由的故事。影片中,音乐是她们的灵魂,是除了彼此之间交流外,唯一能向外界社会表达的工具。片中没有旁白和内心的独白,使得最能表现她们心情的也就是在一旁宣泄的配乐。乐声的不断插入,结合交错梦想与现实的镜头,而“Don't forget to catch me”乐曲的反复高唱。 检察官们以为女人们拿出手枪是要袭击,当他们看到她们扔掉手枪的那一刻,他们一定是看到了自己的愚蠢吧。自以为是的高管,和言听计从的警员。
            回头再想想Marie说的,我们其实一直都和死人生活在一起,也许,灵魂不自由的人便是活着的死人吧。只有到那一刻发生时,我们才能真正看到。
            最后的结局看似不是“大合欢”,但确实是她们获得自由的结局。她们微笑着接受自己的命运,身体冰冷,灵魂却自在。
            即使是死亡,我依然看到了光明。
            

     4 ) 不错,个人认为是摇滚音乐题材的电影!

    不怎么推荐什么片子,不过这个推荐一下,虽然有一些地方显得比较夸张,不过粗旷和细致的地方都照顾到了,结局比较感人,看的时间有点长了,记得不是很清楚,
       但贯穿了一种追求,不管是内心的还是思想的!力荐一下 呵呵 !

     5 ) 乐队+乳房+强盗的宿命

    是女人,却向往平等;是罪犯,却向往自由。

    这是两个多么不可能实现的命题。

    于是她们在一个乐队中寻找机会,以一个乐队的形式变成强盗,对公众的崇拜大肆劫掠,高调到无法比拟,unvergleichbar。

    可惜啊可惜,这些不过是导演的浪漫主义渲染,最终的结果不外是冲向死亡。

    我不是一个悲观女权主义者,但最后的枪口和伸向Marie的三只手让我对此作无他解。我爱这些鲜活的女人们,所以结尾令我痛恨,一如四年前看到Thelma和Louise飞下悬崖时的怅然。

    很多人说,难道过程本身不令人快乐吗?当然。可我更在意结果。

    我宁愿看到她们好好地活在监狱里,但后等待,有一天可以重见天日。

    我宁愿看到Luna打破更多东西,Emma生一个漂亮的宝宝,Angel认识一个好guy,Marie平静地活到老。

    可是啊,按照Marie对于死亡的理解就是她们的宿命,“死亡是一直伴我们左右的,直到有一天,你决定死去。” 于是,我们无力插手她们的决定,明明痛苦无限,她们却还要我们快乐。



    btw,乐队表演帅到爆!

     6 ) 绽放的自由

    周末的大早上突然想来写这篇昨晚看过的电影了。
    不得不承认,德国的电影我看的少之又少,因为不敢苟同它的束缚力。
    我讨厌束缚,我渴望自由。
    但是好笑的是,我这辈子看过的最自由的电影,恰恰是这部德国的作品。

    四位女罪犯,其实她们从根源上都是无比善良的。
    监狱聚首,为着一个共同的目标--摇滚。
    在摇滚的时候,谁都不会把她们当成四个罪犯,她们就是为着自由而释放激情的四个摇滚精灵。

    四个人各有特色,emma沉着,有母爱。marie是个渴望与otto相聚的老顽童,angel是个漂亮渴望爱情的姑娘,luna是个有暴力倾向但是她的内心是善良的。

    正是这样的原因,她们四个人又充足的不能再充足的理由去追求自己的自由。

    正如许多人所说的一样,这是四个帅到爆的越狱犯,她们高调的追求着自己的自由,她们拒绝东躲西藏的流浪生活,她们选择组成bandits高调的演绎一段“我在前面开心的跑高调的回头对着后面奋力穷追不舍的警官们竖起我骄傲的中指”的完美童话。

    有几个场景,我怎么都忘不了。

    一个是marie,她口口声声说要去见otto,姐妹们在疑惑她怎么还不回来是不是与otto13年没见有许多话要说,却发现marie跪在墓碑旁边。
    一瞬间,我被触动了。其实marie是有许多话要说的。
    在marie入狱1年后otto就走了。marie守护了她这个美好的愿望好久,直到她获得了自由将其变为现实。她说她问过otto这里有没有她躺下的地方,otto说只要他往旁边挪一点就够位置了。
    这多么像一对老夫妻,丈夫躺在一个舒适的吊床上,妻子开开心心的要求丈夫往旁边挪一点然后两人舒服安详的共享一个最温柔的摇篮。
    一切都不用说了。
    之前的marie,被对otto的思念羁绊着,现在,她真正的自由了。

    还有一个是,她们在酒吧。marie突然对着打火机的火苗说着人死后要被虫子吃掉,她希望她被烧掉。她的表情是那么的认真,一束火光照亮的是一幅慈祥的面孔,却对死亡有着自己的体会---她不要被肉体束缚在世间,她要化作一阵轻烟飘到otto的身边----她自知作为一个越狱犯她死后不会和otto葬在一起,她选择了这种方式。

    另一个,luna和美国小伙子。这段裸体拍的一点也不裸露,相反很美,很没有欲望的美。对于爱情的自由的追求是最美的,无论在她们把他扔下车后luna漠不关心的看杂志,还是angel因为看到了两人而难过出卖了组合等等,这都是理所当然的,因为,她们是自由人。
    在自由人眼中,没有什么是死角。

    emma永远的伤痛就是那个未出世的孩子。所以她的自由里背负了一份沉甸甸的母爱。她是那个决定带着大家逃出监狱的人,她也是那个带头将大家的心带入圭亚那的人。
    其实圭亚那就是自由的发源地,bandits才要不顾一切的到达那里。

    angel很漂亮,各种角度都很完美,她渴望爱,又会因为别人的不信任难过或者好友与自己喜欢的人在一起而吃醋。而她,又是那个出卖大家的人。漂亮的人总会惹来很多麻烦事,但是不瞒你说,angel就和她的名字一样,天使。
    她很孩子气,很有才华,很善良,但也越不过嫉妒这个堡垒,她选择作为bandits的一员一起放浪形骸。选择了作为bandits的一员来冲击最完整的自由。

    再来说说那个桥上的场景。
    不知道是谁设计了那段完美无瑕的桥上追捕。
    marie安详的在车里死去。她永远不要再回到那个束缚她的地方,她在这个空旷的高桥上伴着她最爱的音乐撒手人寰,她死的前一秒还在吹奏口琴,她差点就等到了警察的到来,也正是这样,她最无忧无虑的死去,她在绝对的自由中走开。
    marie一直说:其实我们一直都在和死人生活在一起,直到那一天的到来,我们才发觉。
    也就是说,marie其实早已看透生死,世间这些忙忙碌碌的人们,只不过是一摊死尸,我们也是其中一员,知道别人死亡的那一天的到来,别人作为死尸的这个角色,才猛然间被你发觉。
    哈哈,自由到极致的想法!
    marie死后。
    三个人虽然痛心,虽然逃亡的时间紧迫在此一搏,她们还是没有忘记昏暗的酒吧里她们貌似无心地答应marie的承诺,她们放火烧掉了marie的尸体,marie获得了真正的自由,她是bandits里面第一个笑着离开的人,也是一个永远可以微笑的人。
    想想看,如果marie没有被烧,警察拿到marie的尸体,也许草草的扔到太平间,也许会把她的尸体上报新闻让大家看看越狱犯的下场以儆效尤。
    bandits的成员成就了marie的自由。

    最后一个,她们的那场演唱会。
    还剩几个小时就登上她们逃亡的最终目的地——通往圭亚那的船只。
    她们却高调的开起了bandits的演唱会。
    演唱会上,她们释放了生命的激情在演奏,仰角拍摄,我们貌似对着三缺一的真正的摇滚巨星。
    她们顺利的通过人群逃脱了警察的追捕,她们甚至迎着风潇洒的奔到了船的架梯脚下,这种场景,无疑是会把人的心灵震死的一幕。
    很多人都不满意这个结局,她们把手枪掏出来,惹的警察们不得已扣动扳机,她们却意外把手枪全部扔掉,然后和marie一起。
    最后那个一只手接纳着3只手的场景印在了我的脑海中。
    其实,她们没有选择死亡,她们选择了自由。
    彻底的自由,和marie一样的自由。

    死亡,在bandits心中根本束缚不了自由的脚步。
    她们心中的自由早已突破了死亡的阻碍,她们的自由,不是普通人能做到的自由。
    她们清楚的知道越狱犯的下场,苟且偷生,被抓回判刑终身监禁或者惨死在抢下。
    她们知道的,她们一开始就知道的。
    她们曾经说过:她们多么希望像marie一样可以选择自己的死亡。
    当然,她们做到了。她们没有提心吊胆的担惊受怕自己被警察的子弹击中,她们选择了被击毙,她们选择了自己的自由。她们选择了在世界上绽放她们最最最自由的自由之花。

    bandits,你们真棒!
    踏着摇滚,对于她们来说唯一的神灵就是自由,没有任何为了自由不可以抛弃的东西,包括生命。这让我想到了一句看似俗套却道出真谛的诗句: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顾,二者皆可抛。

     7 ) 帅就一个字。。。

    影片精读上的大纲是这样写的:《碧波女贼》:女性、反叛与观影快感

    帅女人+酷音乐,呵呵

    影片讲述的是那样轰轰烈烈的一次越狱之旅,没有狗苟蝇营担惊受怕的东躲西藏,导演极其浪漫而理想化的让她们成了明星,像所有伟大的摇滚乐队一样,Bandit是那样的让人们疯狂。墙上出现她们相貌的涂鸦,架子上的CD空了又满,她们的相片是那样荣耀的宣传了,竟不是通过通缉令

    片中的音乐段落拍摄很像MV,镜头的剪辑多用仰拍特写,很有感觉。

    有意思的是,豆瓣中给出的7个tag中,最多的是“德国”,一篇评论中这样写“有明显的新德国电影的烙印,严谨而又明快的风格”。

    女导演一直到影片最后的10分钟,在血色残阳之后,让这三个女贼在最后奔上舷梯时看到了警察,就像是终须醒来的梦,在她们扔掉手枪的同时,男警官叫响了喇叭。就好像开始时和她们基本同时越狱的那两个男罪犯的结局,最后女警官闭上眼睛留出的眼泪,导演不过是迟缓迟缓再迟缓的让我们看完音乐的绽放生命的绽放,然后不能再拖的把这个必然结局放到影片的结尾。她们是那么亲密,男人算什么,就算是安琪告密那又算什么,她们是如此的亲密无间,彼此依靠。

    ps:每看到Luna就会想,她因武装抢劫入狱,她是不是有那样的一个布莱德呢
    ps2:luna在车上跳着唱歌的样子很像迈克尔·杰克逊。。。
    ps3:虽然一直很喜欢自弹自唱的民谣女歌手,但是在乐队中,我最喜欢鼓手:)
    ps4:每到给影片归类的时候就会强烈的感觉到自己所看片子的匮乏。。。很多片子都找不到同类。。。至于所说的德国风格,或许和《罗拉快跑》有些交集吧

     短评

    《碧波女贼》是六年前一个朋友推荐给我的,当时没找到下载的资源,作罢了。前几天在胖鸟电影网竟然看到这片子,下完扔盘里好久,今天还是抽空看了。这部电影特异之处就在于,它是越狱电影,也是公路电影,还是音乐电影,更重要的应该是它算是十足的女权电影。四位女性角色的自我追求贯穿始终。她们从入狱前到逃狱时,再到逃亡路上,一直在遭受着男权社会的非议。她们的所反所抗,就是当之无愧的“酷”吧。但我并不是很喜欢这部电影,一个女性怀揣着对社会的敌意去生活,那么她的压力太大了,我十分怕女孩子活成电影里这样,太奋不顾身,理想也会夭折。

    5分钟前
    • 东北洪常秀
    • 还行

    这是一场女权自由小众向男权桎梏主流抵抗的演绎..其实个人觉得所谓革命精神并不完全都是好的..过于纯粹和激烈的东西多少会带着不切实际的理想化..触目惊心更好还是潜移默化更好..我永远倾向于后者..这片这么高的分..也许是因为太多人向往的所谓自由平等博爱..但实质上..只不过是向往那种宣泄的快感而已

    6分钟前
    • 劉圍觀
    • 还行

    没有一少部分女人去杀人、放火,女性地位永远得不到提高。没有武力值,没有破坏性,拿什么跟别人谈权益。

    9分钟前
    • Sabrina
    • 力荐

    女导演真够胆,真正演绎不屑任何规则,狂放不羁爱自由。当然现在看可能镜头语言比较幼稚MV化,但是那种自由造反的精神却依旧动人,这逼装得我给满分。并且,影片最大的成功就是没把几位主角设置成lesbian(虽然每一个看起来都man出天际),女权最大的一个误区就是把女人妖魔化为厌男症。

    13分钟前
    • 变形的文科生
    • 推荐

    其实这就是一个大MV,虽然是悲剧收尾,但看的很高兴,太适合我这种一看演出就自high的人了,其中两段激情戏也非常美啊,MV,就是MV!鉴于看的这么高兴,就不再计较剧情的不合理啦。

    18分钟前
    • 半袖
    • 力荐

    “我们一生都与死亡相伴,直到它降临的那一刻”。在路上不断穿梭的女人是个经典&老派的女性电影模板,而一支越狱女子摇滚乐队的设定,给视听添加了充沛冲击。性别化的表达在这里是收缩了,只在四人背景介绍时略有营造,电影主题更多建立在摇滚上——对自由、恣意人生的追逐(作为麦格芬的圭亚那之行),受困于工作、家庭琐事的芸芸众生亦可同感。热爱生命暴躁伊朗妹、痴迷男人没主见贝斯、独来独往轻熟女鼓手、一往情深老太太键盘,甚至愣头青人质小哥,活色生香聚在一起有其妙反应,演员都活在角色状态里,音乐环节也不露怯。时不时插一句吐槽,“很少看到情侣在德国度蜜月!”。导演的拍法有痴狂劲,镜头旋转升降韵律舞动,剪辑凌厉躁动出人预料,调色浓烈虚幻情绪乖张,有歌舞片和MV化的段落,小哥配合的两个骚情段落也很魅惑。伊朗妹有露点

    21分钟前
    • 左胸上的吸盘
    • 还行

    OST很值得关注~ 另外可以学到很多脏话哦~

    24分钟前
    • 卡羚
    • 推荐

    雕刻时光保定店(九九玫瑰88):Baby, Don't Forget to Catch Me

    27分钟前
    • Dasha
    • 力荐

    这跟末路狂花应该总是拿来对比的,最为显著的女性电影,糅合了女性/犯罪/公路等各种因素,甚至里面出现的人质West也和Pitt的功能类似。其实细抠剧情有很多不现实的地方,表达理想主义的电影很多都不现实,如梦旅人。最喜欢泥中激情戏和片尾的两次颠倒蒙太奇的使用,叙事简洁并充满了美感,结构完整

    32分钟前
    • 饭夫斯基
    • 力荐

    “死亡是一直伴我们左右的,直到有一天,你决定死去。” 女性是坚强而美丽的复杂生物。 可以为了别人活 也可以为了自己死。

    34分钟前
    • y找到食粮
    • 推荐

    非常好看! 公路题材一直是我最爱之一。炽热的音乐与色彩,宣泄着四位女主角的自由与叛逆。结尾实在太让人难忘了,有一种《末路狂花》般的潇洒与悲壮。

    38分钟前
    • Marty McFly
    • 力荐

    绝对是我的菜啊!

    41分钟前
    • 眠去
    • 力荐

    不输末路狂花且更好看的片子,生命和音乐的绽放~

    44分钟前
    • Lan~die
    • 推荐

    又被击中了,主唱跟joying好像

    45分钟前
    • sepburgerqueen
    • 推荐

    故事一般,叙述有待加强,不过管他呢,音乐很有感染力,桥上一幕,以及结尾的屋顶LIVE拍得很有乐感,。

    49分钟前
    • 内陆飞鱼
    • 推荐

    没有激情绽放的生命是悲哀的,短暂也要绚丽,活就要活得精彩~少见的德国女性片,电影原声音乐很赞~

    53分钟前
    • 耳光大人
    • 力荐

    太好看了。太激动了。我喜欢!

    55分钟前
    • 14
    • 力荐

    太“好看”了!摇滚、越狱、强盗、女性、逃亡、反抗……把这些关键词放置在几乎完全架空的屡次打破道德甚至法制的堪称梦幻或者传奇式的故事中用充满生机又酣畅淋漓的音乐和影像呈现出来,真的太“好看”了。来自四方的她们组成Bandits,在酒吧里、录影带中、跨海大桥上、摇滚音乐节中,被簇拥、被欢呼、被崇拜,这其实表达了每个人对自由的向往。

    57分钟前
    • La~jum~bo
    • 力荐

    前半段好看到打滚儿。后半段看到其中之一开始恋爱脑,减分!再看到另一个开始跟男的勾搭,有媎妹为同一个男人反目成仇的迹象,减分。z但再到后面这个男的被轻而易举毫无留恋地丢下了,加分。太嗑电影里的女权媎妹乐队了。(ps:两个题外话,beats的logo貌似抄了这个乐队;爱乐之城堵车那段歌舞秀也貌似抄了这个电影的片段

    59分钟前
    • Vivsion
    • 推荐

    女性主义的反叛流于表面,为了反叛而反叛,电影只能三星,原声五星,调情做爱场面性感度有四星!

    1小时前
    • 七宝
    • 还行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影

    电视剧

    动漫

    综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