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剧情片 过往2013

    过往2013

    评分:
    0.0很差

    分类:剧情片法国2013

    主演:贝热尼丝·贝乔,塔哈·拉希姆,阿里·莫沙法,宝琳·布雷特,艾丽叶·阿吉斯,珍妮·简丝汀 

    导演:阿斯加·法哈蒂 

    排序

    播放地址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猜你喜欢

    • 正片

      祝你好运,里奥·格兰德

    • 正片

      冰下的鱼

    • HD

      1980

    • 更新HD

      维多利亚的秘密2016时装秀

    • 更新HD

      维多利亚的秘密泳装特辑2015

    • 更新HD

      维多利亚的秘密2018时装秀

    • 更新HD

      维多利亚的秘密2014时装秀

     剧照

    过往2013 剧照 NO.1过往2013 剧照 NO.2过往2013 剧照 NO.3过往2013 剧照 NO.4过往2013 剧照 NO.5过往2013 剧照 NO.6过往2013 剧照 NO.16过往2013 剧照 NO.17过往2013 剧照 NO.18过往2013 剧照 NO.19过往2013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经过四年分居生活后,Ahmad(阿里·莫沙法 Ali Mosaffa 饰)在法国妻子Marie(贝热尼丝·贝乔 Bérénice Bejo 饰)的要求下,从德黑兰来到巴黎正式办理离婚。从短暂的巴黎之行中,Ahmad看到了妻子与女儿之间冲突不断。Ahmad试图帮助其改善关系,结果发现了一段过去的秘密。

     长篇影评

     1 ) 过去难往

    《过往》是伊朗导演阿斯哈·法哈蒂的一部被笼罩在浓厚的沉重和压抑色彩下的影片。讲述家庭成员之间的感情纠葛,集中讨论婚姻与情感本身,真实细腻。剧中每个角色都面临着不同的境遇,有着不同的心理现实,它们彼此衔接,将故事情节一步步推向高潮。

    讲述了一对夫妻经过四年分居生活后,丈夫阿曼德在法国妻子玛丽的要求下,从德黑兰来到巴黎正式办理离婚。从短暂的巴黎之行中,阿曼德看到了妻子与女儿露西之间冲突不断。还是家庭成员的他便开始处理这两人之间的关系。可是随着他对妻子和女儿关系认识的加深,他了解到一段他之前并不在意的一段过往,更为复杂的家庭纠纷

    原来玛丽急着要离婚是因为已有两个月的身孕。女儿露西之所以那么讨厌母亲的新男友萨米尔并非是因为她不希望母亲再嫁,而是因为自己做过对不起他们的事。萨米尔妻子因自杀未遂变成了植物人,而她的自杀原因也随着剧情的发展越来越蹊跷……一封邮件成了贯穿整部影片的线索。

    阿斯哈·法哈蒂的影像风格“极端写实,注重生活细节。自然,自觉地回避曲折的情节”,相对于前作《离别》,本片在影像风格上的有着明显改变。在《离别》中,曾与包括阿巴斯等多位著名伊朗导演合作过的摄影师迈哈穆德·卡拉里采用手提摄影机成为了完美的选择。在水平视角的二人、三人和过肩镜头组成的构图里,似乎就发生在眼前,近在咫尺,触手可及。镜头的角度依保持在水平视线,但摄影机不再随着人物游走,无论是在外景还是内景。摄影的运动方式更多,机位的变化也更加丰富了。相对于《离别》中正在发生的纠葛,《过往》中充斥着太多关于过去的故事。电影的剪辑自然而平缓,导演很少加以暗示或提醒,做到了最大的圆融。在电影配乐上阿斯哈·法哈蒂,追求极简,几乎摒弃。

    阿斯哈向来重视演员的表演。他镜头下的角色都是褪去了修饰,极具生活化。在拍摄 《离别》时,他会要求女演员萨瑞·巴亚特每天按时做礼拜,每周参加妇女查经班《古兰经》,就是要展现出一位十分虔诚的伊斯兰教徒形象。贝热尼丝·贝乔在《过往》出色表次为她赢得了戛纳电影节的奖杯。两位男主阿里·摩沙法和塔哈·拉希姆的表现也同样出色。

    此外,在阿斯哈的电影中,总是缺少不了孩子,那种天然不加修饰的表演是他着重表现的元素之一。阿斯哈像其他伊朗导演一样,在苛刻专横的电影审查制度多年的高压下,学会了用无言来表达干言万语。在《离别》中,故事发生在伊朗,看似像是讲述了一个关于婚姻生活的纠纷,就像导演不反对人们把纳德和西敏看做是“一个国家里持两种政治观点的人”,他们就像是这个国家里的男人和女人。而这个老朽的国家就像年迈并患老年痴呆的父亲,而在过往》的地点被搬到了法国,政治上的敏感性少了许多。

    阿斯哈更关注与对婚姻、亲情、宗教、信仰、忠诚的探讨。不过在他的镜头下婚姻从来都跟幸福美满沾不上多大关系……最本质的生活,在当人们遇到生活中的变故时,人们如何对待,如何逃避。当然,他也同其他具有人文关怀的导演一样,虽然提出了不止一个问题,但却把答案留在每一位观影者的心里。

     2 ) 观影笔记——真相的尽头

    1.从戛纳开始一直关注这电影,但是并不知道故事发生在法国,所以刚开始女主Marie出现的时候还很吃惊的以为伊朗女人现在可以不戴头巾了? 2.很喜欢阿斯哈·法哈蒂的电影,因为他让我感到特别亲切身临其境,好像自己是一个隐形人他们就站在我面前毫无察觉的做自己的事情。一开始面对面听不到声音以及随后开关车门后外界噪声的变化都很细腻。 3.萨米尔第一次出现的时候我还以为是男主Ahmad刮了胡子。所以后来他女儿lucie说她母亲之所以找了那个蠢货就是因为他很像你。 4.Marie跟Ahmad去法庭的时候萨米尔打电话过来,女主的手机响了两次,是Ahmad的旅行箱到了,箱子是坏掉的,这为后来小萝莉蕾雅和正太Fouad因为翻礼物受惩罚做铺垫。当然这样的细节比比皆是,我想说的是萝莉和正太受到惩罚后相互抱怨的对话话:————“箱子是开着的,但我从来没有拿礼物” ——————“我没说你也会去拿的“ ————————“我知道你为什么不高兴了,因为你没拿到直升机” 这样的逻辑跟整个故事的逻辑不谋而合,没有对错,也没有人认为会是自己的错。 5.我不知道萨米尔的员工是不是喜欢萨米尔。电影没告诉我们Ahmad为什么离开,为什么没看到邮件,Marie是不是真的因为她所说的原因没有定旅馆,萨米尔的妻子赛琳娜为什么会抑郁。所以电影根本就没有真相,我们以为看到了真相,但事实上每一个真相又被证明是另一个真相的假象。即使,电影后来明确的告诉我们,那条脏掉的裙子就是是小正太Fouad弄脏的,也不能保证不会再出来一个人物证明这其实也是一个假象。故事的真相根本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能不能意识到爱情里的真相。 6.《 过往》远没有《一次别离》有张力

     3 )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是我们隔着空气,却听不见彼此呼吸。

           情绪的高潮,始于露西和艾哈迈德谈论起母亲的未婚夫时情绪崩溃的场景。剧情过半才发现让露西敞开心扉的艾哈迈德竟然不是她的生父,而只是母亲的前夫之一。一直抱着解开谜团的心情去看法哈蒂的电影结果当然只有“然并卵”。《一次别离》的开放性叙事让他的电影似乎永远难以到达结局。在他那里,电影只是一场戏,并不是解决问题的真谛。真相大白也不是他想要的方向。你可以认为一个把自己的婚姻生活过得一塌糊涂的母亲不配得到女儿的理解,也可以把一个丢下病妻和另一个女人同居的男人当做人渣,但似乎道德审判官的艾哈迈德也并没有落得一身清白,人物一次次陷于两难的境地就是一次次调整拼块的过程,也就是逐渐接近真相的过程,至于西方和伊斯兰文化冲突彻底沦为一个陷于“口音“和表情的背景。层层剥茧的叙事节奏像极了《一次别离》,但凌厉准确的情绪痛点谬以千里。我更相信《一次别离》的是法哈蒂半梦之际的呓语,无法复制。或者我们都是贪婪的观影人,一个简单的故事喂不饱,如果淡了文化宗教性别种种调料,就拒绝下咽。如同开头玛利亚和艾哈迈德隔着玻璃交流全然静默的场景。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是我们隔着空气,却听不见彼此呼吸。
            

     4 ) 《Le Passe》随笔

    #影评#《过往》。情感是世界上最复杂的东西之一,它没有对错。正是如此,由它产生的麻烦数不胜数。一个离了三次婚的女人,跟生命中的两男人,还有自己的女儿,最后该如此处理他们之间的关系?电影最后也没有给我们答案。不同情感价值观的观众,会有自己的答案。#长微博#


    The Past


    很多人拿这部电影跟导演前作《一次别离》进行比较,得出的结论就是没有《一次》好,于是各方言论就把这部电影批评的一无是处一样,居然还有“高冷”网友说看了没多久就看不下去了,你的口味是有多刁钻啊?


    承接上文,还是先说一下这部电影和《一次别离》相比的不足之处吧。一样的运用小细节为后文做各种铺垫,《一次》做的精致且刁钻,往往有种一针见血的作用,对电影接下来的道德伦理冲突有着不可抹面的积极作用。《过往》也有小细节,也有小铺垫,但是不明不白。导演是不是想让观众有一种“雾里看花”的效果我不清楚,但是感觉效果不是很好。。。电影节奏《一次》循序渐进张力有秩,一波接一波的矛盾,高潮迭起,最后直至道德碰撞顶峰。《过往》的矛盾让人摸不着头脑,主次不分明,最后的矛盾真相让人无语,升华的境界不及《一次》。


    本片女主角荣获2013年戛纳电影节最佳女演员。其实这个结果在当时算一个冷门。就我个人审美,我更偏爱Adele。电影中的群戏表演很抓眼球,男主角和长女的交流很抓观众的心思,倒是女主角在我看来有点不分情况无理取闹。后面一场男主告知女主邮件是由女儿转发给原配的戏,那个争吵的天翻地覆看的着实过瘾。


    电影配乐挺舒缓,与情节相辅相成。这部电影中,儿童的是一个很重要的展示情感的窗口。有童言无忌的直接表明自己不喜欢,也有一言不发隐忍自己情绪的作态。这两个小人物看点十足。尤其是长女。她的角色一直牵着我的心。可能是年龄一般大,能够设身处地的去理解她的情感吧。


    和《一次》一样,《过往》最后也是留有悬念,也是以让电影中的人物做出选择来结尾。这个结尾对我的精神刺激比较大。我很吃那种有点人神相同那种情感的套,所以结尾他的前妻眼角一抹泪留下来,我整个人感觉都不好了。有点虐心。


    这不失为一部好电影。别让对比错过了它。

     5 ) 《过往(Le Passé)》:改嫁风波

    http://blog.trivialfilm.com/2013/11/le-passe.html

    过往 Le Passé (2013)

    过往 Le Passé (2013)

    这是一部今年新上映的艺术电影,在看多了好莱坞电影、商业片后,需要转换一下口味。

    电影讲述一个女人因改嫁而引发的家庭矛盾。在法国,女主角从机场接回来自伊朗的丈夫,他回来的目的是与女主角离婚。回到家中后,丈夫见到了女主角的小女儿和另一个男孩。随后丈夫了解到,这个男孩就是女主角未婚夫的儿子。晚上,丈夫见到女主角的另外一个大女儿,她父亲是女主角的前夫。丈夫与大女儿关系很好,大女儿讲述了自己的困惑:她不想让女主角与那个男人结婚。第二天,女主角与丈夫顺利离婚,这时丈夫才知道女主角已经怀上了未婚夫的孩子。之后,丈夫通过大女儿了解到,未婚夫的妻子已经成为植物人在医院昏迷不醒。晚上,大女儿没有回家,女主角、丈夫、未婚夫因此吵起来。这时丈夫朋友打来电话,告诉丈夫大女儿在自己家中,全家人才平静下来。但这件事让未婚夫很困惑,带着儿子离开了女主角家。隔天,大女儿告诉丈夫,未婚夫老婆是因为自己写得信而伤心自杀、变成植物人的。丈夫将此事告诉了女主角,女主角非常生气,与大女儿、丈夫吵起来。女主角平静后,她把一切告诉了未婚夫。未婚夫听后马上询问自己的员工,发现事情并不是大女儿所说的那样。但很快未婚夫将真相调查出来,原来是自己的一个员工假冒了自己的老婆。员工这么做,只是为了报复未婚夫的老婆,因为未婚夫老婆想要辞退她。真相水落石出后,丈夫离开了女主角家,大女儿也不再自责,女主角则与未婚夫和好如初。最后,未婚夫来到医院,尝试着唤醒自己的老婆。

    这是一部剧情比较简单,但却很晦涩的电影。如果不加思考的话,会轻易认为这是一部苍白的电影。然而,当仔细思考片中人物的细节和剧情后,却会发现这是一部很真实的、反映人性的电影。换句话说,这是一部展现真实生活、揭露人类本来面目的电影。

    从片中人物就可以了解到很多人性的丑陋之处,比如自私、谎言、报复;也可以了解到很到多人性的复杂情感自责、忧伤;更可以看到道德与人性的博弈,如结婚三次的女人、抛弃植物人老婆的男人,等等。总之,这部电影就是用一个平凡的家庭故事,来表现了人类本性的真实一面——仿佛电影的风格那样——冰冷、寂静、压抑。

    其实,换个角度去想,会发现片中类似模式的事情在身边常常发生,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就是那么复杂、那么辛苦!

    电影拍摄上中规中矩,虽然它是艺术片,但我并没有感觉它多“艺术”。在我眼中,片中除了一些车内的运动场景外,几乎都是固定镜头的正反打,很“电视剧”。这也是国际大导演的拍摄技法?实在平庸啊。当然,这样拍摄也有一个好处,看起来一点都不累、不辛苦,舒服得很。

    演员方面中规中矩。Bérénice Bejo是《艺术家》中面熟的脸孔,不过我不喜欢她,没什么好感。扮演大女儿的Pauline Burlet不是大美女,但是很有女人魅力,不过她才17岁,很难让人相信。其他演员都很普通,不提也罢。

    总结一下。这是一部很平淡的家庭电影,讲述一个复杂家庭的改嫁风波,虽然看点不足,但很真实的表现了一些人性。所以,它符合本片“艺术电影”的定位,只是比导演的上一部差太多了。

    Pauline Burlet

    Pauline Burlet

    Pauline Burlet

    Bérénice Bejo

    序列:1179

    The.Past.2013.720p.BluRay.x264-WiKi

    2013-11-28

     6 ) 一托 苦丁,干扁的身躯,鲜活的生命


          故事的梗概其实完全就是围绕一个许久未厘清上一段婚姻的女人以及周边关联的层层人物展开。电影时间小长,看下来觉得浑身糖分流失,无力。 没有看过导演之前的《一次别离》,但还是赞叹导演在节奏不急的时间里,让人物不安其份的不停变化,并且摆明了作为创作者的非主观立场,没有硬性给每个人统一风格的结局。

         前夫Ahmad身上的标记似乎就是“雨” 从第一次露面,找寻非亲身女儿露西,还有因尴尬搬出。人的气势很容易在雨中被稀释,整个人的状态就显得诺诺无力。在前妻面前是一个温和,冷静,大度的明辨是非的人,实际上所谓的公平公正,只是将一个个待办的事情放缓,铺平,只是一根悠悠长长的火捻。

        倘若前半场的男人是Ahmad,那么后半段的重心就到了现任男友 Samir身上,与Ahmad的相对主动优势不同, Samir处在一个无法回避的两难处境,一方面作为第三者无论怎样的胆大,都不会理直气壮的与Ahmad他们三人对峙,但是植物人状态的妻子,尚幼的儿子都是他实实在在身心俱疲的源头,正如后来玛丽所质疑的,是否只是为了填补妻子的空缺而聚合。其中复杂,不说,你懂得。正如Samir的儿子不明白的那样,“你们一会叫我上来,一会又叫我下来”成人世界的游戏规则不是难懂,而是自以为所有的问题在自己 的掌控之中。其实反倒是所有的清晰皆是混沌。所有正常的坚持竟被一个小小的误解和恶作剧粉碎。

         我能从影片中感受到的是导演的严谨和温暖。以及很好的节奏分配。观影是一个双“观”齐下的分享过程。影像和声响都帮助很好的推进叙事,和理解内容。导演利用每一次“门”的闭合,不仅将空间锁定或排斥在一定的区域中,还利用声音的隔离完美的的视线自然的转移到 重点人物的活动上,可是光是一个 未闻其声 就足以吊大家胃口,加强快进的紧张。
          即便是在如此错乱的故事中。还是将每一个人物放在即便是是非判读不清,但仍旧内核坚挺的位置,也试图给每一个人完成一个结局。
    前夫Ahmad是一个如此体贴温存的男人,为何会将事情进展到如此挠头的地方,因为他是消极和怯懦的,那拖延的4年,实在就叫人不能原谅,因为玛丽实际上对他还有依恋,这个男人自己将其拖拽丢失。 玛丽是一个站在原地,面对一个有一个爱人离开的女人,Samir其实是中了妻子圈套的男人。

         影片中的每一个人都是“抑郁病人”正如Ahmad向露西解释的,这种人,非常敏感,遇到那么一点事就有想死的脆弱。所以他们犯错。但实际上,不曾拥有那么一种解药缓解所有生活的苦痛。影片最后的落点有点意外,一个孤立的镜头跟随着得到病情无转还迹象的通知的Samir。空无旁人的走廊中,就紧紧盯着Samir一人,等他远走不了几步,等他转身若有所悟,摆明要从他身上等出什么解答,等他在此返回妻子病房,不敷衍的在自己的脖颈两侧喷上香水,等待妻子回应时,妻子留个镜头一行泪水和相握的两人的手的特写。
          生活真是可叹可笑,越用劲的人反倒等待无望人的救解

     7 ) 异族眼中的法兰西

        追过法哈蒂电影的很多人和我说这部电影拍的有失法哈蒂水准,第一遍看下来也觉得有些不知所云,不知这是否是法哈蒂准备将伊朗与西方生活方式冲突推广到更国际化层次的一个不大成功的尝试。

        但是作为喜欢从简单剧情中抽离出社会现实问题的观众,我们还是能够感受到很多情节的设定背后有着法哈蒂尝试反映法国多种族现状和无意识冲突的意图和些许思考。主角Ahmad是在法国生活过的伊朗人,而Samir则应该是北非的移民或移民后代,最开始的两对夫妻Ahmad和Marie以及Samir和Celine其实都是异族人+法国人的搭配。(其实从演员表上看演Samir妻子Celine的演员是波兰人,但电影中有交代Celine是法国人,于是暂且这样认为)婚姻关系中的猜忌和所信奉的生活方式的差异是不同种族背景和社会阶层都存在的问题,但显然在不同背景人的爱情中则显得更为激烈。片中没有直接交代四年前是什么样的原因导致Ahmad甚至没来得及扯清自己的婚姻便回到了伊朗,但Ahmad短暂的一段自述透露出了他当时的绝望状态,这之中想必有一个异族人在法国社会底层的生活压力,否则他为什么不重新换一个城市生活而一定要回到祖国?而从整个剧情的发展中,我们也能看到Ahmad和Marie迥异的性格,Ahmad有着东方式的谦卑和忍让,这一点尤其体现于他对待三个孩子们的友善中,因而我们可以看到虽然他不是这三个孩子中任何一个的生父却取得了三个孩子的信任。而面对误解,他的第一选择也是原谅,小到孩子偷拿礼物一直到妻子隐瞒了Samir的存在这件事,他永远冷静而沉默,与之形成对比的自然是Marie典型法国女人般的冲动,随性和极端。片中有一个细节是Ahmad在Marie家做传统的伊朗菜,而Marie还是习惯性地要拿刀叉吃,也可见从根本上其实两个人并没有完全接纳对方的文化。两个人一见面就吵架不断,也因而变成了意料之中的事情。

        而这第一个家庭故事中的另外一个插曲则是另外一个不可忽略的小配角-伊朗裔餐馆老板Shahryar,从他收留Lucie的这件事中可以看出这也是一个充满智慧善于理解的波斯人角色,不过影片中交代他有一个前妻(前女友?)Mitra,而目前与一个叫做Valeria的意大利女厨师在一起,也颇有一些生活艰辛而与同样在异国打拼的人相依为命的悲凉感。(说起来Valeria说到那句“我们至少有个共同点就是国旗颜色一样”的时候我还是笑了一下,不过后来思考觉得这句话很有自嘲意味)

        影片发展的主线还是在于Celine的自杀之谜,因而Samir与Celine这一对的故事就有着更显著的可关注点。首先Samir的设定是一个普通的洗衣店老板,他的洗衣店拥挤破败不堪,而自己也大概是买不起房子只能和妻子住在洗衣店二楼一间永远看不到阳光的小屋子里,在Marie家还被送货员当成过油漆工人(送货员送皮箱这段也非常有意思,皮箱损坏了应该是可以索赔,但是Samir什么都没说,能看出他也是一个尽量忍让的角色)。但片尾Samir在寻找妻子用过的香水的时候一个妻子摆满了化妆品的梳妆台的长镜头,与陋室的背景相映衬,暗示出法国妻子的虚荣和现实的矛盾可能是导致这段婚姻最初出现裂痕和妻子最初出现抑郁症倾向的原因。这段故事中关键的角色却不是这两个人,而是洗衣店非法雇佣的非洲裔劳工Naima。在Celine从怀疑Naima到最终自杀的过程之中,很难说这两个女人谁对谁错。但为何Celine从来没怀疑过Marie却先会怀疑Naima?不难想象其中的原因-Naima在Celine的心中一定只是一个下层人物,又有充分的做小三的理由(通过婚姻取得法国的合法居留身份),这之中毫无疑问有着无意识的种族歧视成分在里面,而这种疑心最终达到了试图嫁祸Naima的程度,于是导致了Naima最终借着Lucie的机会澄清真相+复仇,“我受够了无限的猜疑”。但是最后,Celine还是在Naima的面前灌下了洗衣液,到死都没有原谅这个无辜的女人。如果说Celine是被人心之间的不信任所害,那么Naima孤独地离去的背影,又何尝不是又一个人性自私面的牺牲品?

            从结尾反观而看,这两对都是相爱的,Lucie说Marie和Samir在一起仅仅是因为Samir和Ahmad长的相似或许有些夸张,但如果不爱,就没有四年后平静的报复,没有离婚那一刻才告诉丈夫自己怀了别人的孩子,没有无穷无解的家庭和孩子的问题。而Samir和Celine的爱情自然已经非常明显地呈现了出来。而Samir和Marie,究竟只是填补互相生命中的那个缺失的位置,还是有更多复杂的情愫在里面,我们无从得知,但不管最终两个人能否顺利地结婚生下孩子,想必依然会面临一样的问题,使人分离的原因往往不是感情的淡漠,而在于不同背景的人与人间的误解和不信任。

        不过法哈蒂毕竟本人也是异族,比起多如牛毛的反映法国边缘人的电影来说,这部电影还是没能走出异族的视角,有一些旁观者的色彩,很多可以铺展开来讨论的点也只是一笔带过。但或许,本身法哈蒂还是希望站在一个伊朗人的角度来讲故事。伊斯兰革命之前,法国一直都是伊朗人留学和工作的第一目的地,主角Ahmad从法国回到伊朗多年再返回法国,却发现西方世界无穷的复杂性和问题瞬间砸在自己的头上,不知道是不是代表了整个当代伊朗人的心态——从开放回到封闭,再重新审视西方世界,却发现自己的传统和包容早已不能提供复杂的人类社会以任何实质的解决措施。

     短评

    对家庭婚姻很有生活,很有深刻的剖析

    9分钟前
    • 麦子
    • 推荐

    7.5 女主很卖力,但是剧情铺垫的时机不对,质量不到位,可信度很成问题,电影时长和节奏都失控,冲击力很弱,比「一次别离」差远了。

    12分钟前
    • 小A
    • 还行

    各种小细节伏笔与《一次别离》如出一辙,但终究只是家庭琐事,不够抓人。感觉导演一定曾被人言误解伤过,一辈子拍片都要纠结在这上面了。PS: 最后真相靠一句"她有口音"被揭穿,所以这个故事教育我们在法外国人:法语口语不练好就别想骗人了

    15分钟前
    • 弗朗索瓦张。
    • 推荐

    片头机场相见时无声且无力的对话给后面的误解和冲突埋下伏笔,同样影射出人类在语言持续进化复杂化时不断弱化的交流能力;结尾用长中近景的机位变化和演员的走位来展示选择现状与过往之间的挣扎。除此之外,小格局的剧作和单一的对白剪辑都令我失望。《一次别离》里凌厉的手持更是不见踪影。

    19分钟前
    • icebloom
    • 还行

    伊朗人说:责人易,非己难。

    21分钟前
    • 木卫二
    • 推荐

    冗长、琐碎、话痨、沉闷,抱歉严重看不下去。

    24分钟前
    • 影志
    • 较差

    女主越看越美,越看越有味道。

    28分钟前
    • 半城风月
    • 推荐

    过往挥之不去,真相求之不得。

    32分钟前
    • 芦哲峰
    • 还行

    后半段反转太多有点八点档了啊,最后一镜也不如《一次别离》那样屌,但揪心气氛和精巧结构还是在的。前一半真特别好,导演刻画人与人的隔阂简直入木三分,第一镜开始的沉默疏离和贯穿始终的淡淡尴尬就算吵得最凶时都不曾消除。伊朗前夫真是温柔,好喜欢他说话的神情和发音里有点生硬的转折。

    34分钟前
    • Lycidas
    • 推荐

    很喜欢,细腻的人物情感

    37分钟前
    • 倩婧箐菁靓
    • 推荐

    剧本扎实深厚,张力惊人。画面唯美质感,叙事手法娴熟冷静,把人物竭力摆脱又无法割舍的情感剖析的细腻无比。每个人的情感世界的出口都看似美好,其实各个布满荆棘。彼此止步于曾经不可洗清的过往当中无力前行,茫然、无奈与挣扎娓娓道来。

    39分钟前
    • Muto
    • 力荐

    用细腻的环境音取代配乐,润物细无声地慢慢推动细腻的故事和细腻的人物情感,堪比录音技术的教科书。

    41分钟前
    • 荔枝超人
    • 推荐

    剧情还好,女主好漂亮啊!

    44分钟前
    • ╯^╰
    • 还行

    一次离别迷雾重重堆叠而至,过往则是行云流水尽显家庭

    45分钟前
    • 阿尔法
    • 推荐

    法哈蒂掌控细节的能力简直让人叹为观止,抽丝剥茧直到真相;一如《一次别离》的开放式结局让我觉得还有戏可看;贝乔的表演恰到好处,几次爆发戏都游刃有余,但我更想看《阿黛尔的生活》了,电影节期间《阿黛尔》双女主的表演可是影后热门

    49分钟前
    • 心是孤独的猎手
    • 推荐

    再次被法哈蒂高超的剧本功力折服(这都能输给<天注定>!),格局小却张力十足。最后的反高潮将一切都沉淀下来,真相不过是每个人主观部分的集合,越接近它,可能越发温情也越发惆怅。

    50分钟前
    • 翻滚吧!蛋堡
    • 推荐

    女主美演技棒

    53分钟前
    • (๑⁼̴̀д⁼̴́๑)
    • 推荐

    她和他的过往的描述里,没有一个倒叙或者插叙回忆的镜头,而是像车子的后视镜一样,从人物对话侧面展示出来。昔日的恋人四年后重新见面,法国女人遇到问题后,模版式歇斯底里地嗔怪他人,也许就是让人离开的原因之一。导演再次处理离婚题材,同时兼有悬疑成分:妻子为什么要自杀?

    55分钟前
    • 幻影刺客
    • 推荐

    没能赶上前作《一次别离》但仍不失为一部好片。最大的问题是戏剧冲突和矛盾太平淡琐碎也太抽离,让我很难走进角色情绪,好几次片中角色吵得热火朝天,我却出戏心想“who cares”,而代入感却又恰恰是前作的闪光点。但法哈蒂解析人物关系和情感,如同剥洋葱一样的叙事技巧以及精准的调度依然很给力。

    60分钟前
    • 陀螺凡达可
    • 推荐

    还行

    1小时前
    • 小妖の七七
    • 还行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影

    电视剧

    动漫

    综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