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剧情片 妖猫传2017

    妖猫传2017

    评分:
    0.0很差

    分类:剧情片大陆2017

    主演:黄轩  染谷将太  张雨绮  秦昊  张榕容  刘昊然  欧豪  张鲁一  阿部宽  田雨  刘佩琦  辛柏青  成泰燊  李淳  秦怡  松坂庆子  张天爱  周中和  火野正平  夏楠  陈旭  王迪  宋运成   

    导演:陈凯歌 

    排序

    播放地址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猜你喜欢

    • HD

      白求恩:一个英雄的成长

    • HD

      大头大头,下雨不愁

    • HD

      控制的极限

    • 正片

      真爱有谱

    • 正片

      鸽子迷的奇遇

    • HD中字

      장농

    • HD中字

      阁楼的拉杰

    • HD

      我们现在长大了

     剧照

    妖猫传2017 剧照 NO.1妖猫传2017 剧照 NO.2妖猫传2017 剧照 NO.3妖猫传2017 剧照 NO.4妖猫传2017 剧照 NO.5妖猫传2017 剧照 NO.6妖猫传2017 剧照 NO.16妖猫传2017 剧照 NO.17妖猫传2017 剧照 NO.18妖猫传2017 剧照 NO.19妖猫传2017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故事发生在盛唐时期的长安城,白乐天(黄轩 饰)本是朝廷要官,却为了收集写诗的素材而甘愿被贬为起居郎。长安城内连连发生离奇的死亡事件,就连当今圣上也难逃厄运离奇身亡,这一切都和一只神出鬼没的妖猫有关。日本僧人空海(染谷将太 饰)本为了替皇帝解咒远渡重洋而来,却和白乐天意气相投,两人决心携手调查案件真相。  一首如怨如诉的《清平调》表明,妖猫作祟和三十年前倾国倾城的杨贵妃(张榕容 饰)之死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追寻着曾经迷恋杨贵妃的阿部仲麻吕(阿部宽 饰)所留下的日记,白乐天和空海一同见证了大唐曾经的荣光,亦揭开了当年隐瞒至今的阴谋。

     长篇影评

     1 ) 《妖猫传》:中国电影有陈凯歌才真的了不起

    “李白,大唐有你才是真的了不起。”

    当李白再三否认那首“云想衣裳花想容“的诗句不是为自己而写之后,杨玉环转身走了几步,回头对李白说出了这句话。

    一个尊重文化的朝代才是真正伟大的朝代。

    而唐朝显然是中华文化最兴盛的时期,也是一个充满神秘想象力的朝代,所有华丽的、诡异的、宏大的、离奇的故事,唐朝这个背景都能架住,这是陈凯歌拍摄《妖猫传》的初衷。

    很多人诟病《妖猫传》只有视觉没有故事,其实它的故事非常清晰:一个日本和尚与一个唐代诗人联手破解“杨玉环之死”这宗谜案的过程。

    若要揪故事中插入太多支线的问题,《芳华》的严重程度丝毫不亚于《妖猫传》。为什么大家对《芳华》那么宽容,对《妖猫传》这么严苛?

    因为青春片占据了先天优势:每个人都有过青春,而我们又处于一个特别喜欢怀旧的时代,一个美化过的青春片当然能唤起大家更多的共鸣。

    但没有人经历过盛唐,也没人真的见过那个时代,没有影像也没有照片,只有少数的图画和文字记录,大众对那个遥远时代的了解,除了此前的少数影视剧,几乎是一片空白。

    两位导演所面临的挑战,完全不是一个量级,一个是“明知山有花,摘了送给你”,一个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一个在80年代就拍出《黄土地》、《孩子王》,90年代拍出《风月》、《霸王别姬》并拿下戛纳金奖的导演,你觉得他连电影最基本的故事都不懂?

    太过于执着电影应该“讲一个好故事”,就会矫枉过正。故事确实很重要,但电影还有一个重要特征:它是一门“视听”的艺术,要用光影和声音来说话。

    拍一个当代观众从未见过从未体验过甚至从未想象过的题材,最难的地方不在于找无数细节支撑故事的结构。

    对于《妖猫传》来说,怎样用视觉的方式去展现一个无形的大唐风貌,这是最难的地方,远比讲一个让人拍案叫奇的推理破案故事难上百倍。

    电影分好几种,一种是接地气的,观众看电影的时候,看的其实是自己的人生。一种是让人飞起来的,观众没有那些经历,只是被电影这门“幻术”成功欺骗了。

    让人飞起来的电影远比接地气的电影难拍,因为它的标准是模糊的,甚至是主观的,全靠核心创作者把握,创作者的审美与想象力,决定了这部电影的上限。

    这种电影在“气质”上会与众不同,它有自己独特的“精、气、神”,有一股能感受到却说不出来的“劲儿”。就好比有个人,他虽然没有跌宕起伏的传奇经历,但身上的气质却让人情不自禁被他吸引。

    怎么才能营造出这样的“精、气、神”,拿捏好那股劲儿,让观众像吸了毒一样,随创作者的视角进入电影营造的那个世界?

    唐朝最伟大的产物是诗歌,它的美是高度凝练的,唐诗中可以看到很多视觉的可能性,怎么把这些视觉可能性移植到电影中?

    极乐之乐那场盛宴,在2D的平面构图里呈现出那种极端的、瑰丽的梦幻之美,放眼整个华语电影圈,根本找不出第二个导演能拍出来。

    而这些美并不是空洞的,除了营造震撼视觉体验,它还有一个更重要的价值:制造悲剧。

    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东西毁灭给你看。

    陈云樵的居所从豪宅变成乱葬岗,极乐之乐从盛世饕餮变成充满枯枝败叶的废墟,繁华与苍凉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令人极为唏嘘。

    陈凯歌喜欢把绝美的事物毁灭给观众看,这是一种“古典文学情结”,只有文学才会这么孜孜不倦的歌颂悲剧。

    《霸王别姬》里,风华绝对的程蝶衣自刎了;《妖猫传》里,国色天香的杨玉环香消玉殒了,随着她一起被毁灭的,还有那个盛况空前的美好时代。

    关于改编时没有忠于原著的问题,陈凯歌认为,从文字到视觉,根本就忠实不了。要寻找一个适合的方式来表达原著中的“真义”,才是最了不起的。

    一向用严肃态度拍电影的陈凯歌,显然不会只满足于用华丽的视觉去一个推理破案故事。所以《妖猫传》在故事上是充满情感的,它有很多激情洋溢的表达,也有脆弱的时刻。

    杨玉环作为一个高贵的,善良的,活在自己的世界里的女人,之所以能名垂青史,原因就在于她的命运。而这部电影最深的主题,就是命运。

    通过杨玉环的命运,映射人心的叵测。

    李白敢当着杨玉环的面说那首诗不是写给她的,白乐天因为不想写皇帝的虚假死因而辞官,一个倭国官员敢跑到皇帝面前去和他的宠妃表白,这些是人性之“真”。

    在这种任性式的“真”背后,是唐朝的开明与包容。换做别的朝代,以上任何一个行为都会招来杀身之祸。

    这些“真与善”,与其他人的“假与恶”形成了强烈的比对。

    世人都以为唐玄宗爱杨贵妃,而实际上,能歌善舞的杨玉环16岁时嫁的人是唐玄宗与武惠妃的儿子寿王李瑁。杨玉环被册立为王妃时,玄宗还以父皇的身份接受过小两口的叩拜。

    结果武惠妃暴病身亡后,在高力士的“提醒”下,唐玄宗就惦记起了儿媳杨玉环,并将她据为己有。所以这是一段乱伦之恋,但唐玄宗却被塑造成“爱美人不爱江山”的痴情君主形象。

    对于一个风流成性的皇帝来说,爱情是经不起考验。在叛乱出逃的路上,为了挽救大唐政权和玄宗,高力士勒死了杨玉环,但大家都知道,他并没有真的动手。

    谁真正杀死了杨玉环呢?

    黄鹤出了一个“尸解大法”的主意,没杀人;唐玄宗没有同意,而是征求杨玉环本人“同不同意”,没杀人;高力士用织布假装勒她脖子,没杀人。

    所有人一起编造了一个完美的骗局,谁都没有真的动手,但杨玉环却真的死了。

    以爱之名,杀死了唐朝荣耀的象征。

    杨玉环是个骄傲的女人。

    单靠惊世美颜是难以博得一国之君青睐的。史书上说她“精通音律”,“擅舞”,可见是个极具文化素养的女人。

    对李白说的那句“把靴子穿上吧”,特别轻描淡写的语气,却完全又不失贵妃的那种雍容与尊贵。

    她完全明白自己只是作为大唐“符号”而存在,大唐兴盛,她是繁华代言;大唐衰败,她就是万恶之源。她对自己后来的命运早有预料,所以才能在生死关头,从容面对死亡骗局。

    当李隆基、高力士和黄鹤商讨怎么让她“去死”的时候,她的面容始终保持平稳安详,这绝非一个正常人在那种时刻中该有的状态。

    在这平静中,你能感觉到什么东西?

    这是个两难选择,所有人都没有其他选择。

    所以,杨玉环尽管看破,但不说破。

    她要带着骄傲走。

    更何况,她还有意思残留的希望:等局势稳定了,或许玄宗会真的来叫醒自己。

    没想到,正是那个口口声声说永远爱她,害怕不能与她白头偕老的男人,把她“葬”在一个常人难以找到的地方,并给她封上了无法移开的石棺板。

    “人生不完美,电影才有了价值”。

    这是陈凯歌对电影的一个定义,他始终觉得,电影不应该只是一个娱乐观众的工具,也应该是一个具备艺术价值的作品。

    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尽管这些年来的作品很有争议,但作为创作者,他还是坚守了自己的内心,在当下这样的时代,太难能可贵了。

    张艺谋曾说,陈凯歌是他所有同学当中最有文化的一位。

    这不是客套之言。

    文人有个特点:骄傲。

    他一直希望自己的电影有探索、创新的东西。也希望自己仍然有少年心,不断寻找新的创作可能,把电影做好。

    在《道士下山》里,他也借李雪健老师之口说过一句话:“不择手段非好汉,不忘初心真英雄。”

    看他接受《人物》杂志采访,通篇近万字,几乎全都在聊电影,聊一个创作者该关心的问题,不会因为近期某个IP比较火就去拍同类题材,不会完全冲着“票房好卖”去拍一部电影。

    也不跟某些导演那样,因为作品有争议就埋冤观众不懂欣赏,也没有抱怨过一句审查太严导致好作品被剪的不成样子。

    所有的问题,都可以归结为创作者的问题,解决不了,不怪观众,不怪审查机构,不怪这个世道,要怪就怪自己没有找到更好的解决之道。

    陈凯歌说他拍电影的原因,“得有一个让我仰慕的人,活在这部电影里。”比如《霸王别姬》里的张国荣,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做一个有担当的创作者,哪怕世人暂时还不懂你。

    纯粹,且骄傲。

    陈凯歌,中国电影有你才真的了不起。

     2 ) 给我一个殉道的机会,我能变回少年

    文/ 法兰西胶片

    看《妖猫传》的前几个星期,我在电影资料馆又重看了一遍《无极》。

    《妖猫传》之于《无极》有一种显著的修正,它不涉及压迫与反抗,它更集中在对历史的崇拜,对女性之美的崇拜,还有女性对爱情的崇拜。硬件方面,他当年脸皮薄而造成的顽疾,日本演员的中国话发音,如今也可以接受了,而他的形而上的想象,也始终围绕在悬疑叙事中,像电影里小船在暴风中航行,外面汹涌波澜,而舱内是平稳的。

    《妖猫传》剧照,白居易与空海一路揭秘当年的真相

    但我首先得说,看《妖猫传》前,还是得先炼一下身子骨、肺活量啥的。因为,它的视听语言妩媚诡谲,知识点多到转瞬即逝,每一场戏每一个人物都情感爆发到溢出酒樽,有时候,还真的像一只猫妖,无声无息吸食人的精气——它会让你觉得这几天,自己的生活过得有些枯萎。

    这种耗费体能的感觉,就在于陈凯歌一以贯之的主题——

    陈凯歌对世间苍凉有着法度一般的同情,《霸王别姬》里程蝶衣化身虞姬殉道爱情,《无极》里鬼狼穿上黑袍子为族人殉道……到了《妖猫传》,陈凯歌狂到“一人分饰两角”,一个后辈诗人,可以为真相殉了自己的巅峰大作,一个幻术少年,可以为大唐之选、宇宙最美殉了自己的命,化为一只小小的家宠。

    陈凯歌要幻化成两个少年,才能满足这种殉的愉悦,才能印证他对过往美好憧憬的真诚。

    刘昊然饰演的“白鹤少年”之一白龙

    《妖猫传》虽然是陈凯歌第15部电影长片,但从他情感迸发的极限来看,你一时想象不到他还有第二口气息,能够再把《妖猫传》吞吐于咽喉。我甚至会想,如果当年《霸王别姬》可以被允许拍成魔幻故事,他绝对不会“心慈手软”。

    留心的观众会发现,陈凯歌近年的作品,总是有“半部好戏”的现象,有人说《梅兰芳》最牛逼的是开篇少年时代,有人说《赵氏孤儿》前半部张力逼人而后半部整段垮掉。其实,先不论成功与否,陈凯歌只是不甘愿自己停留在文学中寻找答案,他觉得,电影应该有影像的利器,它能超越文字,直奔万物本质。

    所以,他近年来,喜欢在每部电影的后半段,直升飞起,不管不顾,用网络语言来说,就是,“你这是要上天啊!”就说上一部《道士下山》,张震的角色一出来,连主角地位都变了,王宝强变成配角了,还是第二配角,第一配角是郭富城。

    《妖猫传》同样如此,故事进展到中途,突然,主角的叙述地位发生巨变,这也是我开始high的时刻——30年前,大唐极乐之宴公告天下,白鹤少年组合突然登场成为主角,他们施展奇门遁甲之学,杨贵妃则是施展颜值美学,越是登峰造极,越是在为悲剧埋下种子。同时,它也化解了当年张柏芝扮演的倾城登场时的尴尬。

    极乐之宴上的杨贵妃倾倒众生

    这根本就是在从头讲一个全新的故事,当然了,故事的结尾又把关键角色扣了回来,双手合十。

    因为,现实,或者说现实主义,早就不够陈凯歌承载那份舍身的情感了。

    普通观众,也许会觉得《妖猫传》太猛,每当叙事力减退的时候,以为可以松懈片刻,但镜头力又平地起风,空悬环绕,构图中的人物,像移形换位大法,飞速变换着景别,刚才还是近景,几秒钟后,他又身处远景之中。

    陈凯歌像一只幽灵,带着你的双瞳,周旋在这个奢侈造景后的庞大空间里,让每个观众的视线都有可能抵达场景中的某一个角落,与之对视。

    这简直是在用你的魂魄看电影。

    灯火通明的皇宫内景

    发布会上,陈凯歌又讲起少年时代看到的寺庙门口化缘和尚的事,就以现在的北京来看,这种故事早就没了,这种和尚,必然也都没了。伴随着天际线,和东郊人群,一起遁入幻术。仿佛,这种化缘的精神,让《妖猫传》除了湖光魅影之外,显得没有那么接地气,换句话说,缺少吸引小年轻的关注力。

    但《妖猫传》做社交网络话题,明明是轻而易举的事,比方说,史上最强吸猫电影,比方说,杨玉环的秋千到底挂在什么地儿(我猜是两只白鹤的脖子上),中年猥琐油腻男李白他看上去像个阳痿的渣男,还有扰乱我欣赏女神就哭给你看的白居易,他发起脾气来也挺刘峰的。

    李白的形象颠覆想象

    大家不妨先从这些有的没的开始,对《妖猫传》来一场奇观式的围观,它每一场戏都可以是个热点。它就好像那天我在《无极》重映现场看到的陈凯歌,错把“直男癌”说成了“直肠癌”,对于这个文化崩塌的年代,他早就无所谓了,爱咋咋地。

    陈凯歌在片场说戏

    现在想想看,12月,说不定还是第五代赢了。

    巴塞电影,尽享每寸光影

     3 ) 十二年过去了,我还是没能看懂陈凯歌

    看完《妖猫传》,我总觉得心里不知道憋着一股子什么别扭劲儿,有点难受。

    直到回了家,把《无极》重新看了一遍,我才恍然大悟。

    还是熟悉的配方,还是一样的味道。

    当年陈凯歌曾说,《无极》要10年之后才能看懂。没想到过了12年我又看了一遍,还是没看明白。从《无极》到《妖猫传》,人性啊,东方美学啊,必须这么展现吗?就必须要用一些故弄玄虚的东西从而容易让人看不懂吗?那为什么李安的片子都能拍得让我一脸服气?

    12年了,我还是没能明白陈凯歌导演。我没能把他过去所有电影看完,所以我不知道他内心是有过什么创伤还是情结,要在这两部电影里让一个看上去没那么有美貌有气质的女人能迷倒王之外的所有男人,还可以为她做各种各样奇奇怪怪的事情。陈导说他是不折不扣的女权主义者,这可能是他内心支持女权主义的一种表白?

    12年了,我还是没能明白,陈凯歌导演是否有什么配音或者发音情节,为什么要在两部电影中都体现一种日本渣子味儿中文。《无极》中明明是有配音的,为什么还要主演的配音都绷着一嘴日本渣子味儿中文?《妖猫传》里空海和尚染谷将太努力学了中文,没有配音也有纯正的日本渣子味儿中文,倒是更符合剧情需要,但是我在观影的过程中不得不不断回想起谢霆锋嘴里的日式中文,出离的出戏。

    12年了,我还是没能明白,陈凯歌导演在这两部玄幻剧里对演员的调教方式。无论式嘶吼式表演还是面瘫式似笑非笑表演,或者假装豪迈式表演,都让我坐如针毡,觉得非常不自然。我看到有影评人说染谷将太演的空海和尚“始终带在嘴角的微笑让他真有几分得道高僧的感觉”。为什么我看起来就感觉他全片都在装逼装的我难受?是不是只有我一个人觉得黄轩的豪迈在电影中的举止投足之间都透着一股子装劲儿?

    看完电影后看到许多影评人对影片的盛赞,我还是有点心虚的。是我作为一个普通观众没看懂它的好吗?

    我和几个搞电影的朋友简单聊了聊,发现真有人特别喜欢这个电影,尤其从它的美学层面和画面来讲。但是大家也都指向了同一个问题,美学惊艳,叙事不足,所以更喜欢电影的前半段。

    当然,我承认电影的美学方面确很出彩,影片中呈现出来的景象让人觉得美不胜收。但是我更感觉这像是弥补了一个当年特效粗制滥造的《无极》没能完成的一个梦。如果12年前能有如此效果,那真的可以算是少年π一般大片了。

    如今呢?说实话,很多好莱坞影片都审美疲劳了,我真没觉得一些影评人硬赞的特效或者画面有什么出彩的地方能让一部叙事不足的影片打四星五星。我们毕竟看的是电影不是画作和PPT啊?

    在观影的过程中,虽然电影前半的部分表演让我觉得有些做作,但是总体上的确有不错的魔幻电影的质感。我得承认,如果分开看整部电影,很多镜头语言都是有不少回味的,但是合在一起,就会觉得不那么自然,尤其到影片的后半段。

    影片的后半段,有了一个明显断裂,不再像是一部电影,而是集齐了诗歌朗诵,马戏表演,cg动画,嘶吼式话剧表演,百合少年搞基表演等等于一身的,杂剧?

    先在电影里看了半个小时马戏表演。然后又看了半个小时陆离光怪的打光话剧,其中夹杂着各种《无极》式奇奇怪怪的对话。
    到最后,陈凯歌干脆把电影玩成了诗歌朗诵。

    “白龙!这个世界上除了我,你还有谁?”
    “白龙,那个问我们是不是百合少年的杨玉环,真的死了。我和你一样心碎。”
    “百合少年永远不在了。贵妃,却是永远的贵妃。”

    没看过片的具体你们自行脑补吧。我感觉再写下去就会有一束光打在我头顶,然后我站在舞台中央开始朗诵。

    除了叙事,影片的另一大bug就是台词了。白话夹杂着文言文,大概想回到唐朝时期的语言特点,又要有现代观众能听懂的诗歌朗诵,有点不伦不类,简而言之就是没文化想表现的有文化。

    看了一圈影评人的评论,实话实说,感觉自己不系统学习电影一些基础知识的话,还是和专业人士的欣赏水平是有所差距的。但是很多影评人的声音,让我觉得似乎是在给当年《无极》差评的一种弥补,还有部分“影评人”,写出来东西是否真的是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还是拿钱之后的友情表白?我不知道。

    不过作为一部商业片,还是要给大众欣赏的。我不太能理解全是好评,仅有的差评都给折叠的现象,也代表不了普通观众,只能作为普通观众的一员简单说说自己感受吧。

     4 ) 谜一样的双眼

    首发于「MOViE木卫」 公众号:moviesss

    陈凯歌,应该是第一个被粗暴认定为“过时了”的中国电影导演。如今,这份名单,又加上了吴宇森等一些人的名字。

    尽管网民痛批《长城》等电影,但矛头对准的,更多是某位大小姐,而不是张艺谋。自下而上逆袭的聪明人冯小刚,突然变成了责任与良心担当。在票房为王的魔幻年代,第五代的尴尬,第六代的踯躅,本身早不是新鲜事情。

    神奇的是,这十余年,陈凯歌依然在拍电影,创作欲望从未消减。

    《妖猫传》以玄猫讲奇幻,以诗歌诉衷肠,假借方术之士的幻术,披露天子帝王的权术。一层层进入到迷宫洞穴地下城,电影匣子里,安放的居然是一个被歪曲,掩盖和涂抹的生命悲剧和历史假象。

    我喜欢《妖猫传》。

    有无来由的喜欢,电影的卡司。

    双子星配置的黄轩和染谷将太,一动一静。经得起摄像机特写注视的张榕容,马嵬坡段落,几乎不设台词。张榕容完好地藏收着眼神里的忧伤,颦笑中的哀怨。吃瓜围观打酱油的阿部宽、松坂庆子,鹤立鸡群。还有像老一辈审美但至关重要的白鹤少年刘昊然和欧豪,甚至是吟诗落泪的辛柏青,相比诗人,他更像一个酒鬼。但酒鬼怎么了,醉汉怎么了,猥琐大叔怎么了,一定要焚香沐浴,抚琴赏菊才写诗嘛。总之,角色上的构建平衡,一扫之前陈凯歌作品人设的失误和荒唐,也去掉了表演上的拿腔捏调和阴阳怪气。

    有审慎的喜欢。

    它的冒险,是对唐朝和长安,人与城市的双重想象。它的架构,是多个电影时空的组合:从日本到中国,自盛唐入中唐,从过去到现在,还有杨贵妃代表的月亮,以及被她所吸引的群星闪耀。“大唐有你,才是真的了不起。”

    故事里追踪查案不带停,设局解谜连环套。电影外是奇幻片加历史剧的尝试。

    不要低看这件貌似华美的类型外衣——陈凯歌在这一类型上遭遇过重大挫败,几乎被认定演艺事业终结,人设无法翻身。

    有说不清的疑惑未决。

    如果《梅兰芳》是只能拍半部好片,《赵氏孤儿》打折成了三分之一,《道士下山》索性选择人生放弃。再有那部努力追赶时代,探讨年轻世代社会话题的《搜索》,陈凯歌予我的印象,竟至于有些晚来迟暮的悲凉。此番再战,《妖猫传》或有不完美之处,但华章佳句不断(开篇的邪气鬼魅,酒宴狂舞,空海迷之微笑,唐玄宗与安禄山击鼓,玄猫悔悟道别),野心和力道,同样惊人。可以想见,依然会有好事者,再用语不惊人死不休的颠倒挤兑,去调侃这部严肃到不能再严肃的电影,但此极,绝非彼极。

    也有被正正打中的触动。

    我们喜欢《芳华》的独舞,是因为面对创伤和历史的晦暝,除了追随女主角出去的电影镜头,那个场景是没有观众的——也不可能有观众(那个老医生不仅无名无姓而且无医可靠)。失语,沉默,孤独,精神错乱,如此悲痛,引人哀鸣又无法代为感同身受,是必然会被遗忘的个人惨剧。渺小,脆弱的人,被投入历史的汤汤大河流,连扑通一声都不会有。

    《妖猫传》围绕日本人(中国人?)津津乐道的杨贵妃死亡之谜,在正史咬野史的狭缝里,加入了一个玄猫(妖猫)的非人类视角,令这个生物充当一个代替观众存在和说话的角色。它就是那个追随着杨贵妃的全知之眼。除了万千宠爱,除了被赐一死,杨贵妃到底是怎么想的。临死前,还发生过怎样的离奇故事。

    这千错万错,都被写成了一个女人的错。

    这是杨贵妃的芳华,唯有一死。断了腿的玄猫,不止一伤。

    玄猫的戾气、精分和怨念,包括与白居易和空海和尚的约定,催《长恨歌》手稿。其实就是关于四个字:不要忘记。

    这是一趟凶险但曼妙的追忆,也是一次对人性和大爱的反思,更是陈凯歌不离不弃又有点迂腐的真善美。在烟消人散的历史团雾中,《妖猫传》通过不多的台词,摄魂的镜头,再次描绘杨贵妃作为大唐化身又长恨此身的动人形象。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如果从寻找同类开始,《妖猫传》会让我想起中日蜜月期拍摄的《敦煌》,制片方搭了一座雄伟的城池,电影里同有一个散发致命吸引力的女人。格局场面宏大,参佛修禅苦行,文人气质浓厚。

    至于较近的,《妖猫传》会有点靠近徐克的《狄仁杰》系列,只不过在奇观上有所节制,也略去了动作武打,最后倾情去赞美风华绝代的杨贵妃。

    落脚之处,还是在一个“情”上。炽热的情,占有的爱,恋慕的眼神,孤守的青灯,鬼迷心窍的三十年梦,心向往之的异国他乡。

    经历《刺客聂隐娘》的高度还原和保持距离的历史观察,《妖猫传》不假思索,一蹴而就,直接进入繁荣兴盛到无法想象的长安城。

    电影前半截,完全处在呼吸不正常的紧张氛围当中,空海几乎连一顿热饭都没有吃上,就被白居易带去破案办事,打卡了一个又一个的地方。

    悬疑,惊悚。它们是秦昊脸上写的不羁放纵,张雨绮唐款身材的情欲流转。诡秘玄猫带出来的,是一个关乎阴谋的阴森故事。作为障眼法的幻术,极大消解了陈凯歌面对架空世界的原由解释。

    后半段,玄幻,奇情,飞禽走兽,凶猛地涌来。观众不断做吃惊状,如第一次进城逛游乐场和马戏团的乡下人,又终于追上了两个主角的脚步。原来是他们的身心,也都松弛放慢了下来。你可以感受到,极乐之宴的回忆大幕开启后,诗人与僧人的心灵震撼。之前风评不佳的几部陈凯歌作品,总是在强叙事中,无法平衡段落与段落的优劣,前后衔接容易有差池。这一次的《妖猫传》,则处理得不错。

    “一个人在长安生活,一定很寂寞吧。”

    空海问候着留在大唐生活的日本仆妇。她独自一人,守着遣唐使阿部仲麻吕的墓,还有一本等待访客的回忆录。

    这句典型的日本电影风格台词,借助空海的乡音(必须说配音也带味),同样勾动了后面才要出场的杨贵妃。她高高在上,永远被包围,拥有唐玄宗对她的爱,诗人对她的讴歌,还有国民对她的追捧,但是,在长安生活的她,又何尝不是寂寞的。

    这种寂寞,是大而化之的生之孤独,也是她身世结局的凄凉,还有对时势命运的无可奈何。与寂寞相对的,是信任与承诺。后世人提起杨贵妃,都是如白居易一样双眼发亮,心生向往,恨不能一睹风采,与盛唐和李白,同一时代。同样的,白龙与杨贵妃,无非一面之缘,一场欢宴上的游戏来往。然而,他却要守护那个真相,陪伴那个全天下最寂寞的人。

    吃人眼睛的玄猫,迷弟表情的阿部仲麻吕,天性纯真眉目少年的白龙,还有杨贵妃的眼神光。《妖猫传》一直围绕着看待真相与历史的眼睛说事。看不到的,被欺诈的,还有见不得人的。与其说,陈凯歌是在歌颂美,不如说是吐露对大唐兴衰的惋惜,对历史谎言的警惕。这才是他的个人诉求。

    《妖猫传》是一部关于极致的电影。美的极致,黑暗丑陋阴谋的极致,李家王朝到了盛唐的极致。如士大夫精神,愿意舍身为杨贵妃讨说法的小白龙。再有丹龙与空海的论法,不可言说。

    酒放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

    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

    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

    刚去世的,一心拥抱古老中国的余光中,有这么一首《寻李白》。

    诗人美名,流传千古,诗篇又引领我们,去感受大唐:人们的喜怒哀乐,那个年代的开放,包容,自信和歌舞升平。

    如果诗人瓜分走了一半盛唐,另一半是谁呢?今人会戏说,后来是被东瀛人偷去,现在还留着,变了模样。但在《妖猫传》,这一半,是属于杨玉环杨贵妃无疑。并且,当醉酒的李白遇上了极艳的杨贵妃,他愿意把他到手的那一半,全部交给杨贵妃。

    真善美是一个危险的主题,陈凯歌不可能不知道。一再重蹈这样的主题,或许可以说是老艺术家的真心,也可以就当他真的过时了。

     5 ) 单谈贵妃的扮演者(针对评论区对张榕容小姐的扮演)

    为什么要有夸张的舞台剧动作呢?难道声嘶力竭才能体现一个人?我觉得这位杨贵妃真棒,她的只盼美人一相顾的风华,她的波澜不惊的气度,她的热爱大唐繁华的笑容。特别是她在最后,同意用尸解大法的那四五秒,“嗯”的那段神态,细微动作,和克制的颤音。太妙了。 最后一句话,说人家丑丑丑的怕不是有病加嫉妒吧?!各花各眼罢了,说人家一个长得很独特的漂亮女演员就一个露骨的丑字,是多么审美单一又刻薄冷漠,正令人接受不了。

     6 ) 妖猫传的溃败

    公允的说,妖猫传其实可以勉强算是一个三星的商业片。他的故事内核的浅薄和幼稚,和近些年充斥大屏幕的超人电影、奇幻电影实在相差不多。其次,原著梦枕貘的作品确实是一部烂尾作品,最后的结局渲染悲剧的过程中几度令我大笑,陈的改编某种程度上已经中和了这部作品的结局,使之可笑程度减轻了很多。但是,看完电影后我还是怒打了一星,一是刚刚看完的时候确实觉得整个作品实在浪费自己的时间,期间几度蔑笑;二是由于宣传中不断强化前期的巨额投入,以及画面构图和光影上确实有美感,以至于看到最后产生了非常强烈的浪费和可惜的感觉;三是不知为何网上好评不断,以至于我决定怒写一篇影评来好好地说说这部电影的全面失败。

    虽然原著故事烂尾,但依然有许多闪光之处,可以预料一百种超越此次改编的方式。空海求解众生之苦的密法;盛唐中的君主权力;还有力图改革的朝臣与皇帝脆弱的生命之间息息相关的无奈政治现实;幻术与言语的东方神秘哲学;诗人世子的浪漫艺术以及最后一条贵妃的爱情。而在陈的改编中,除了关于杨贵妃的故事从十分荒唐改作一般荒唐之外,仅仅保留了诗人的浪漫这一条线索。幻术与言语之间充满哲学意味的关联也变成了空洞的奇观展示。空海求法,帝王心术,皇权政治的现实这些有机会使故事留有出世与入世的强烈对比的余味被无情抛弃。陈将空海这条线索中的佛学禅学意味一并铲除,原创情节中的母亲抱着婴儿的一幕,简直可以用荒诞不经来形容。而帝王心术的权倾天下实际上也被弱化到几乎不存在,汉皇的形象仅仅是一个贵妃的占有者,所有的帝王戏都被或明或暗的处理成了情敌戏码。

    这就牵扯到了陈创作这部电影的意图了。其实将“杨贵妃”处理成一个符号,成为盛唐极致之美的象征,同时代的折服于她,30年后白乐天依然在追索她。这个所谓的意图,是非常明显的。但是问题在于,当这个符号以一个具体化的人物出现的时候,观众显然不能够全然接受一个面目清晰的人背后没有任何故事,没有任何内心波澜,空余一张倾城倾国的脸蛋就可以引发诗人对逝去盛世的追索,引发倭人的倾心,引发帝王的无穷的宠幸,甚至于引发少年郎奉献生命的相与。贵妃的脸既然已经出现在荧幕上,观众自然不能买单,因为我们对这张脸背后的一切都一无所知,而我们实在无法认同这张脸的力量,特别在整个贵妃的光影处理上可以说是非常的生硬、假面、无甚情感。比如让贵妃荡秋千,除了让人想起多年前的无极,产生非常失败的联想外,完全不理解这些多余的镜头语言到底是为了什么。如果陈要将杨贵妃处理成一个符号,最好永远不要让观众看到她,让她永远像梦一样,像李白的诗“云想衣裳花想容”一样,永远不要出现一张人间的脸。

    人物动机的全盘失败,让故事陷入了非常被动的局面。空海一抹似笑非笑,白乐天的癫狂,以及结伴追索黑猫的故事,完全缺乏一个可信的动机。原著里空海是为了一朝爆得大名以敲开青龙寺的门,而电影里的空海则像个莫名其妙的傻子,跟着白乐天瞎乐。如果是解谜,线索的铺开却又让人十分失望,因为半途得到了阿部的信之后,大家坐在一起读一读,居然就解开了!不要说峰回路转,连起码的起承转合都看不到。阿部对贵妃的爱大概还能解读为一见钟情,那么在马嵬驿那种紧张刺激小圈子会议里,这个倭人到底凭什么参与全程(原著是因为明皇希望贵妃醒后可以东渡扶桑所以邀了他)?至于少年郎对贵妃的恋恋不舍,我也当做一见钟情忍了,但是仅凭一句话就守着尸体乃至舍身饲毒还是需要一点更多的动力啊?更不要提最后居然把丹龙直接处理成了青龙寺的主持,此时我已经无话可说,只想赶紧出电影院呼吸新鲜空气了。其余几位配角,都是演技派,然而几乎所有的人物,都陷入寥寥数笔的废笔描摹,不见筋骨亦不见精气。

    这个电影的徐徐展开,常常让我想到里面黄轩去偷贵妃头发的那一幕。我们拉开层层精美的龛匣,最后却不得不面对里面摆放着一坨屎的局面。实在是令人无奈又火大。我想大约是陈导太执迷于自我的表达了。自我的表达,特别在电影这项艺术中,是需要巧妙和高超的技艺来使观众产生共鸣。而现在的情形则成了,陈导一思考,观众就发笑;陈导热爱大开大合的精美映画,而观众则在缺失细节的美前陷入茫然。更重要的一点是,如若艺术家不能将作品独立看待,有时候是灾难性的,特别是像陈导这种中人资质。像是月亮与六便士里写的那样:“He had a sweet and generous nature, and yet was always blundering: a real feeling for what was beautiful and the capacity to create only what was commonplace…” 这样的人,一朝被推上神位,一旦缺乏自我反思而沉迷于自我表达,则会创造出一部又一部备受责难的电影,而其又不能视他人的责难为客观的评断总引以为对其人格的攻击。大量的资源都掌握在这样的人手里,眼见唐城建成,眼见英才汇聚,眼见华美的场景和道具,却最后不得不接受这样的最终作品。

     7 ) 1.5万字解读《妖猫传》:上下对阕、异事奇情、大唐风流!

    全文1.5万字,建议先m后看,全是“干货”。

    如何评价《妖猫传》呢?

    ★不妨我们借助一下观感的“第一印象”

    实景下恢弘的唐城,奢华的极乐之宴,妖猫作祟,志怪风格下中式奇幻,这部电影的感官效果绝对是超一流的,不是传统的特效大片,而是实景下的真真实实的质感和CG技术的辅助和整合,风格繁美又不失精细,相信绝大多数观众会被该片盛唐奇景所感染。

    ★再来看电影的整体感受

    白居易与空海,白龙与丹龙,前后两位主角互相呼应,《长恨歌》与杨贵妃,都是我们熟悉的故事,但历史氛围下的虚构剧情,这叫“老调新说”。幻术的亦幻亦真,疯魔执念+顿悟生死,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整部《妖猫传》通过这样一个中唐回溯盛唐的故事,真真假假,主题就是对白居易《长恨歌》的“二次解读”。

    ★最后通俗一点的表达

    妖猫就是个催稿编辑,逼着白居易不断改稿,白居易写的就是江南皮革厂倒闭的故事,妖猫觉得不行,空海觉得OK。最后空海从皮革厂项目经理的账本上发现,妖猫其实就是当年皮革厂boss的秘书,并且单恋老大的小姨子,老大带着小姨子跑了之后又把小姨子给蹬了,妖猫一句妈卖批,觉得全天下人都很操蛋,画个圈圈诅咒大家。然后妖猫的伙伴跟他说,都散了吧,当个吃瓜群众就好,你看我都卖瓜了,你要瓜吗?

    整体而言,《妖猫传》是一部谁都能看得明白,但还是需要联系起时代背景和导演风格,深度解读内涵的作品。作为一部期待了近一年的作品,没有让我失望,且值得细细品读。

    看了首映,所以这几天一直在准备这篇文章,文章会很长很长,本想分开发布但考虑到那样对读者不太友好,所以干脆一块全发出来,一篇文章一网打尽。虽然很长但我尽量用通俗的话来描述,我写得也轻松,大家看得也有趣。(建议先mark后看)


    第一部分 电影评论

    一、陈凯歌在《妖猫传》中的表现是怎样的?

    《妖猫传》是“很陈凯歌”,却又“很不陈凯歌”的作品。

    陈凯歌,在我看来非常典型的第五代导演。就是那种文化气质很浓厚,且很有腔调的范儿,且有着很强烈的个人风格色彩,有点类似法国新浪潮时期的“作者电影”。

    这种风格在《黄土地》《荆轲刺秦王》《霸王别姬》中体现的尤为明显,对于史诗质感和人物戏剧冲突的突出和展现,有种说法就是“太有艺术腔调”,也就是说,这个时期,陈凯歌拍得是艺术片

    拿下金棕榈,乃至新世纪之后,陈凯歌开始尝试商业与艺术融合的电影,有了那部著名的《无极》。因为艺术电影和商业电影是两个截然不同的体系。陈凯歌之前的所有作品,都是在艺术电影这个体系下完成的。而魔幻史诗商业大片,不仅是大陆电影从来没有尝试过的全新领域,更是对电影工业要求极高、极难驾驭的顶级类型片。

    这样的电影,至少在当时的条件下,是行不通的。但陈凯歌呢,仿佛就像一个血气方刚的少年一样,此后的电影,之前的艺术范全不见了,反而一直在商业与艺术的风格之上探路。

    《梅兰芳》《赵氏孤儿》《搜索》全都是如此。从这一点来看,有人说陈凯歌的作品今不如昔,但实际情况是,陈凯歌放弃了以往的很有腔调的艺术范,而是一直在探索一条艺术与商业结合的路线。

    这样的路线,到了《妖猫传》中达到了顶峰,因为《妖猫传》从各种配置来看,乃是一部很典型的商业电影。

    而陈凯歌《妖猫传》的艺术风格和主题中,却容纳了少见的第五代导演的固有风格

    因为陈凯歌自《黄土地》开始到《霸王别姬》《荆轲刺秦王》中,一直在关注角色作为叙事主体在历史洪流之下的境遇,这是第五代导演非常典型的风格。这样的风格在新世纪之后陈凯歌电影中很少见了,而在《妖猫传》中再度出现!

    所以,在《妖猫传》中,陈凯歌“藏”得很深,之前的那种腔调不算明显,但故事主题,是一次对第五代导演风格化的重塑。以及商业和艺术再一次融合。

    更重要的是,他拍摄了一部很少见(至少我没怎么见过)东方奇幻电影


    二、东方奇幻

    关于电影的美学,大家都在说,我就不说了,只说下内核。

    在如今很多华语合拍大片中,中国人看重的是西方拍摄电影的先进技术和经验,西方人看重的东方文化的对于自己的猎奇效果。二者一拍即合,所以如今所谓的“华语大片、奇幻大片”,实际上都是那种土不土、洋不洋的混血儿。

    这些作品,说单纯的为了取悦西方有点离谱,但最起码是用西方思维方式去影响东方电影,《长城》就是典型,一个发生在中国的外国故事,就算把外国人去掉,照样看不到中国文化。甚至如今很多奇幻电影、奇幻剧集,在我看来都是这样。PS,这里去除港式奇幻电影,后者是自成体系。

    其中的关键在于“文化思维”二字。

    我们都知道超级英雄电影,也知道那叫做“美式文化”,但“东方文化”呢?大概我们只有武侠片能拿得出手,当年无论中外观众看《卧虎藏龙》都是很爽的,那是中国文化啊。但其他方面呢?我们古装片不少,奇幻片也不少,但“文化思维”很少见,就拿绘画艺术来说,国画讲究的是神韵意境,西方油画讲究的是直观形似,这就是区别。

    无论是陈凯歌用6年的时间造了一座城、种了2万棵树,所呈现的真实质感视觉,还是电影如聊斋、搜神记那样的奇闻异事风格(我觉得陈凯歌真该拍一下《聊斋》),电影的故事虽然是通俗的,但处处体现的是“东方式文化思维”。

    比如对《长恨歌》的解读,爱与恨的嗔念,诗人与僧人为主角,修身、齐家,用诗歌上下阕对应的手法解读电影文本,历史洪流下的角色写照,这些都是东方式思维。整部《妖猫传》就是用东方的思维方式去拍了一部电影。

    而且陈凯歌这次之所以“藏”得很深,就是用通俗的故事,来打通东西方文化的隔阂。这个故事中外观众都能看得明白,但中国观众,也会结合时代背景和故事主题,解读出陈凯歌埋藏在故事内部的深层内核。

    更夸张一点的说,电影处处体现的就是“看到没有,我们大唐多么牛逼”、连妓院都风格别致,和尚见了都把持不住,万邦来朝啊。电影直观的视觉体现,是可以跨越文化。而故事核心,是我们自己的文化积淀。比如最后让白居易和李白“隔空”相会,只有中国观众才能体会这段内容的意义


    三、《妖猫传》的上下对阙

    如果用电影学分类基础表达,《妖猫传》算是Fantasy/Drama,即奇幻/剧情在IMDB上该片的条目下,分类上还有Biography(传记),这一点个人不敢苟同),但从故事和类型片的角度,却相对复杂,因为电影所呈现的内容很多。

    依个人观点,《妖猫传》是陈凯歌的“跨类型”尝试,而且在电影文本上,有个很有趣的地方,叫做“上下阕”

    上下阕”是诗词术语,通俗来讲是形容歌曲的上段和下段,最早大概是宋词。

    往往上阕和下阙是前后呼应的,最常见的就是上阕叙事,下阙抒情,举个例子苏轼的《水调歌头》上阕描写了对天上宫阙的向往和对人间生活的热爰,下阙写描写了月下对亲人思念。

    我觉得在《妖猫传》中,“上下阕”在这里照样成立。电影分为两大部分,上半部分叙事(悬疑主线),下半部分抒情(解答主线),而且故事前后呼应。

    前半段只是在叙述故事,以晁衡的日记为分割点,相当于词曲的间奏部分,随即进入到30年前的往事之中,最后收尾之处,是将上阕和下阙进行统一,也就是贵妃墓中的结局。

    电影呼应之处比比皆是,跨越30年的前后对照关系,探秘对应解密,妖猫引导两位主角的过程中,陈云樵家的枯景对应花萼相辉楼的荣景,八重樱下的幻象对应杨贵妃,春琴之死对应杨贵妃之死,自负的陈云樵对应唐玄宗。乃至上下部分中的四位男性主角,都是各自呼应。

    ★白居易对应白龙:都是疯魔情绪化且都爱杨贵妃

    ★空海对应丹龙:都是理想和洞悉一切

    这样的呼应方式,在一些电影中也出现过,并大量见于时空穿越主题的作品,比如《星际穿越》《前目的地》《彗星来的那一夜》等作品都有这样的设定,上半段出现的一些奇怪现象和悬疑点,通过时空穿越的方式,下半段都一一对应并给出答案。

    但诸如《妖猫传》这样,完全按照“上下阕”的方式,叙事+抒情,连男主角都对应的呈现方式,我是没有见过。这一点才是我喜欢《妖猫传》的地方。

    关于具体的呼应点和对仗关系,我会在后文中一一详解。


    第二部分 故事解读

    一、妖猫为什么选中了白居易?

    这就要联系起《长恨歌》了,整部《妖猫传》所表达的,就是《长恨歌》的主题

    白居易的《长恨歌》,在当时环境下别具一格,因为以李白的《清平调》为首的诗句,只是在单纯的描写杨贵妃的美丽,和以杜甫的《哀江头》为首,多是以乐衬哀,通过回忆他们极度逸乐的腐朽生活,侧面反映是他们将唐朝帝国带入衰落,颇有红颜祸水的含义

    而《长恨歌》则是以“长恨”为点睛,对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他是寄予同情的,并没有将唐朝的衰落归咎于杨贵妃,只是描述了一场爱情悲剧。可以这样说,《长恨歌》在当时算是给杨贵妃平反的一首叙事诗,妖猫正是偷看了《长恨歌》之后,才对白居易这个人物产生好奇。

    《长恨歌》除了对杨贵妃遭遇的惋惜和鸣不平之外,对唐明皇的描述也是一分为二,爱江山爱美人的唐明皇是一个对立统一体,这是妖猫认为不对的地方。在妖猫眼中,唐玄宗是罪魁祸首,当然只是妖猫嗔怒造成的一叶障目而已。

    所以,在《长恨歌》中,妖猫看到了一个后世诗人对杨贵妃少见的正面评价,是妖猫对《长恨歌》以及白居易本人的认可,尤其是“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放在故事中,与白龙的心境一样成立。

    只不过诗中的“恨”是“遗恨、遗憾”的意思,而在妖猫眼中,这个“恨”是“愤恨”的意思。

    所以在凤栖楼中,他救了白居易一命。

    白居易偷香囊,妖猫用幻术让琵琶跳动,他去追琵琶的时候,身后就是“暴雨梨花针”。皇帝的东西没那么好偷的!要是没有妖猫,白大人估计早成马蜂窝了。

    至此,妖猫在电影中的动机为二:

    ★造成杨贵妃之死的所有当事人和后人的针对性复仇

    ★用幻术引导白居易发现杨贵妃之死的真相,以便催他改稿

    这两条动机,在胡玉楼宴会之后,合二为一,成为故事主线。

    这里也有上下阕对应之处:

    ▲上阕:疯魔的白居易,疯狂迷恋杨贵妃

    ▲下阙:疯魔的白龙,疯狂迷恋杨贵妃

    妖猫记仇,且拐弯抹角,这位大概是摩羯座的。


    二、妖猫为什么不杀陈云樵?

    最开始不是不杀,而是没杀着;后来不是不杀,而是要摩羯座式的复仇!

    妖猫要复仇,还要满足自己的心理和情感需要,他每次复仇,都不是直接杀人,而是充满了仪式感。

    所谓的“仪式感”,就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正是全片上下阕对应之处,每一次复仇都对应着前朝的往事。比如宴会,《妖猫传》前半段故事,两场宴会,每次都呼应50年前花萼相辉楼的“大唐盛宴”,而且每次都是最high的时候出事。

    妖猫这样做,为的是要让如今的“鬼宴”重现当年的“宴会”盛况,让目标人物感受到“盛极而衰”的心态变化,与当年唐玄宗与杨贵妃的处境完全一样,在这样的情况下杀人,才有复仇的快感。

    这也是全片上下阕呼应的开始。


    三、陈云樵的故事

    1、陈云樵发财

    这个桥段来源于原著,这一点无可厚非。

    他首先蛊惑其妻子春琴,为的是要让他与其妻子全部殒命,但第一晚并没有动手,因为缺乏妖猫所要的“仪式感”,而且这一切只是妖猫复仇的计划开始,他让陈云樵发了一笔横财。

    ▲上阕:陈云樵发财,花天酒地

    ▲下阙:唐玄宗盛世,极乐之宴

    人有了钱,就会庆祝,至少要大吃一顿。陈云樵有了钱,就会去胡玉楼花天酒地。而唐玄宗有了盛世,就会办一场奢华的盛宴。这是全片第一个细节呼应。

    2、胡玉楼

    陈云樵依照妖猫的计划,来到了胡玉楼,在一场宴会上,妖猫目的是为了让陈云樵在“欢乐中死去”,所以准备了蛊毒酒,与杨贵妃喝下的毒酒一样,但中途出现了意外。

    ★意外一:毒酒陈云樵没喝,给了玉莲

    ★意外二:白居易与空海出现。

    空、白出现让妖猫将计就计,妖猫现身大闹胡玉楼。也就是说,妖猫本来想要杀死陈云樵,同时借着白居易现身的机会,妖猫临时改变了计划,他开始在复仇计划中加入了引导白居易空海引导空、白发现杨贵妃之死的真相。

    3、陈云樵家第二夜

    胡玉楼复仇计划没有成功,妖猫卷土二次来到陈云樵家,原本妖猫可以直接杀掉陈云樵的,但还是没有,而是附身于春琴。附身春琴的目的有二:

    ★借春琴之手杀掉陈云樵;

    ★借春琴之口用幻术让白居易接近事件真相。

    但正因为妖猫临时改变了计划,在这场屠杀中,陈云樵还是跑掉了,跑到了胡玉楼,再次遇见了白居易和空海。或者说是妖猫故意放走了陈云樵,让他将白居易引入事件中,妖猫才有机会让白居易发现杨贵妃真相。

    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这是空、白二人第一次真正进入到妖猫的计划之中

    4、春琴吟唱《清平调》

    接连夜晚的故事,陈云樵拜托空、白二人救自己性命,正中妖猫下怀。让两位主角来到陈云樵家,这里妖猫用了三种方式来印证前朝,这里出现了三个呼应之处。

    ▲上阕:八重樱下的杨贵妃幻象

    ▲下阙:杨贵妃

    ▲上阕:就像度过30年时间洗礼的枯景幻象

    ▲下阙:30年前花萼相辉楼奢华的容景

    ▲上阕:春琴吟唱《清平调》

    ▲下阙:李白赠诗《清平调》

    说白了,妖猫案的表面,只是一只30年前的猫成了精作祟,而隐藏内幕,是要刻意让空、白二人引起对30年前事件的怀疑,尤其是将焦点转移到杨贵妃。

    5、死掉的“妖猫”

    陈云樵家死去的“猫”,是妖猫编造的故事,目的有二:

    ★隐藏自己的身份

    ★为了让陈云樵觉得妖猫已被铲除,再摆一场宴会庆祝,以便完成在胡玉楼未完的“仪式感”复仇。

    这也是上下阕呼应之处;

    ▲上阕:真猫“死亡”,妖猫重生;

    ▲下阙:白龙的魂魄进入到真猫的体内,妖猫诞生

    6、鬼宴

    这场鬼宴,是妖猫一举两得之作,也是全片上下阕呼应最强的地方:

    ★借用宴会的“仪式感”,盛极而衰的方式,让陈云樵亲手勒死春琴,从而发疯至使家破人亡。更重要的是,比起杀掉陈云樵,让陈家(陈玄礼、陈云樵)后代断子绝孙,才是妖猫复仇的真正目的。

    ★借用宴会上演奏禁曲,继续引导白居易继续追查杨贵妃之死的真相。

    这是我全片最喜欢的段落,呼应之处有六:

    ▲上阕:演奏禁曲“霓裳羽衣曲”

    ▲下阙:这首曲子是唐玄宗为杨贵妃量身定做的

    ▲上阕:陈云樵杀死春琴

    ▲下阙:唐玄宗杀死杨贵妃

    ▲上阕:陈云樵杀死春琴

    ▲下阙:唐玄宗杀死杨贵妃

    ▲上阕:春琴被勒死

    ▲下阙:杨贵妃被“勒死”

    ▲上阕:陈云樵发疯,妖猫完成复仇

    ▲下阙:唐玄宗失去双眼,基本也疯了,妖猫完成复仇

    ▲上阕:春琴“不要埋我,地下冷”

    ▲下阙:杨贵妃真正的死因是活埋

    妖猫幻术蛊惑之下,所有的一切都是唐玄宗杀死杨贵妃的“重演”,这也是妖猫一开始为什么不直接杀掉陈云樵的例证。是妖猫引导空、白的一个步骤。

    因为在当时,“杨贵妃是被勒死的”已经成为大众所知的杨贵妃死因,妖猫在这两天的所为,指向性很强,尤其是春琴说的那句话,就跟杨贵妃鬼魂上身一样。

    7、老宫女之死

    老宫女之死,也是呼应关系。

    她亲手绣的白绫,妖猫就让她死于自己织的白绫之下。秦怡老师95岁高龄出演,几句台词就那么有感觉,真正的老艺术家!

    ▲上阕:老宫女亲手绣的白绫

    ▲下阙:死于自己织的白绫之下


    四、空海为什么能够破除幻术?

    空海一直是妖猫计划之外的存在,妖猫无论是复仇,还是引导(白居易),空海只是一个旁观者的身份。

    但空海在电影中的定位,是一个继承师傅衣钵的沙陀,是一个伪装的“降妖师”,在电影中有描述,空海历尽千辛来到大唐,中途坠海九死一生。这段内容大可参考大唐玄奘去天竺取经九九八十一难。意在表明,此时空海凭借着信念,完成了历练。

    同时,还有之前瓜翁那场戏,证明了空海本身的修为,他可以看穿幻术。这也能解释,为什么只要空海在场,就能破除幻术。他不是真正的降妖师,却能看穿一切。

    上下阕对应之处:

    ▲上阕:迷茫的空海,经历海上大难之后,顿悟一切可破除幻术,想要寻找没有痛苦的秘密

    ▲下阙:迷茫的丹龙,杨贵妃事件之中知晓幻术的存在,失去伙伴,顿悟一切,去没有痛苦的秘密


    五、杨贵妃死因之谜?

    杨贵妃是被活埋的,这从妖猫在引导白居易接近故事真相的时候,以及随后的故事呈现,就能得出,但杨贵妃的死颇有些蹊跷,尸解大法、蛊毒酒,究竟是怎样的关系。

    1、尸解大法到底是真的假的?

    尸解大法是真的,但不像黄鹤说得那样,后者所言,尸解大法用银针可让人屏气,跟死了一样,随后拔掉银针,人会苏醒。

    但黄鹤隐藏了真相,即便不拔掉银针,人一两天之后还是会醒过来。这是黄鹤与唐玄宗在内房里商议的内容,也是丹龙所知道的内幕。

    说白了尸解大法只是让人陷入昏迷、休克的方式,就是我们熟悉的麻醉剂。但最大的功效,除了让人“假死”一两天之外,就是会让人尸身不腐。

    2、为什么要准备毒酒?

    毒酒是唐玄宗打算让杨贵妃死去的方式。从玉莲的反映来看,毒酒可以让人喝下不久之后陷入昏迷,随后身体被蛊毒虫侵蚀,进而全身溃烂而死,玄宗希望杨贵妃“无痛苦”死去

    但唐玄宗疏忽了一个事情,尸解大法让人没有呼吸,是封闭血脉的,毒酒无法生效。直到杨贵妃醒来,毒酒才开始生效,这一前一后,让杨玉环遭受到了非常大的痛苦。实际上,杨贵妃是被闷死,还是被毒死的,已经不再重要了,可以确定的是,杨贵妃在石棺中醒来,声嘶力竭,又周身中毒。两种死法,都很惨。

    至于黄鹤是否知道了解到其功效,这就不得而知了。仅知道,他是一个为了大唐社稷,而干出任何事情的幻术师。


    六、唐玄宗是以怎样的心态杀死杨贵妃?

    这就要从电影中对唐玄宗的细节说起。

    1、高傲君王

    唐玄宗李隆基,治下出现了开元盛世,这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盛世之一,这是唐朝最鼎盛的阶段。同时,盛世代表着什么?这段时期,是自从隋文帝统一中国以来,中国国民收入最高的时期资料来源:《资治通鉴》)。

    也就是说,大唐国力万邦来朝,百姓安居乐业,幸福指数爆棚,全因唐玄宗的为政举措,他创立了一个盛世。

    而更重要的是,电影中的杨贵妃,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却只爱唐玄宗一个人。再这样的条件下,也形成了唐玄宗的人设,一个异常理想化的高傲君王

    且电影中有两个细节展示:

    ★羞辱晁衡,明知对方有意示爱自己的贵妃,非但没有杀他,反而满不在乎,因为他心里明白,杨贵妃除了自己,根本不可能爱上别人,联系起让杨贵妃在众人面前荡秋千的设定,说明这个人很自负。 (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占有欲很强,而且爱显摆) ★为安禄山击鼓,打算依靠自己的人格魅力来平息即将到来的叛乱,说明这个人很理想化。

    这样一位皇帝,把自己当成“半神”,当社稷江山与美人性命只能二选一之时,他当然选择前者。

    2、爱美人更爱江山

    一个细节,当所有人逃离皇宫的时候,唐玄宗被左右搀扶,然后他停了下来,打了身边的官员,并喝到“我还是皇上!”这是他人格特点的直观表现。他不敢相信自己亲手建立的王朝即将崩塌,他还把自己当成“万人之上”的皇帝,在逃难的时候也要保持皇上的地位和身份,他无法舍弃皇帝的身份,更无法舍弃江山。

    这是一位爱美人更爱江山的皇帝。

    然而正因为他的理想化和高傲的人格,在对待杨贵妃的态度上,虽然深爱杨贵妃,但只能选择放手,而且以上几点细节上表示,在杨贵妃之死上,他所要的是,就算你死,也心怀对我的爱和感激去死

    所以他才与黄鹤设计了这个尸解大法“假死”,和“毒酒”的真死,让杨贵妃满怀对自己的爱而甘心赴死。

    3、为什么不找回杨贵妃?

    因为唐玄宗只是心怀江山,生于自尊也死于自尊,他明白万一官兵发现杨贵妃还活着,后果要比马嵬驿兵变还要严重,代表了他负了天下人。

    所以,他隐藏了杨贵妃真正的石棺所在地,还处死了所有知情人,就意味着,他要保持自己伟大皇帝的形象,让所有人看到自己为了江山自己付出的牺牲。同时也让自己的女人,怀着对自己的希望和崇拜而死去,一举两得。

    用现在的话来形容,唐玄宗就是一个渣男

    但是,他算错了尸解大法与毒酒的时间差,让杨贵妃被“活埋”惨死,从而成了妖猫报复的第一个对象。

    4、是真爱吗?

    是真爱,凤栖楼中那一缕头发就是证明,这个看似“毫无用处”的道具,实际上对整个故事有着关键的引导。

    这说明唐玄宗并不是一个虚情假意的皇帝,白居易《长恨歌》也是这样认为的。将唐朝走向没落的原因归咎于一个“好皇帝犯了错”,一个有爱欲、有苦恼、有错误、有缺点的人情味十足的痴情皇帝

    他为了保住江山,放弃了自己心爱的女人,错就错在她欺骗了自己的爱人,让他怀着对自己的爱和希望而死去。这是本片对男权主义的抨击,也是对封建世俗下,君王爱情悲剧的侧面描写,充满了宿命的无奈。

    有一个细节,电影中对唐玄宗的镜头展示,大多数是俯拍,比如逃亡那一段。在我国表现君王的影视剧中,最起码会有大量仰拍的镜头来表现君王的威严,但本片仰拍出只有一处,就是马嵬驿这位开门看见一堆兵变的金吾卫,我觉得这是个讽刺,电影是在讽刺王权。


    七、杨贵妃是否知道自己的命运?

    我相信她是知道的,从花萼相辉楼盛宴末尾,她预感到唐朝盛世将倾,再到马嵬驿之变,她深知乱世之中女性的命运。

    有个细节显示,她接受了晁衡对自己是示爱,电影中原话为“她渴望拥抱所有的爱”,这种愿望,只有甘心赴死的时候才会表达,就像“临死前再看你一眼”的情感表达。杨贵妃知道自己命不久矣,她才更加渴望得到爱,渴望人间真正的爱情,而不是一个皇帝与妃子的爱情。

    同时,作为“王的女人”,她也深爱着唐玄宗,所以她接受了晁衡的示爱,但拒绝了他“私奔”的邀请。

    杨贵妃为了爱人,也为了爱人的江山和性命,自己选择去死。

    所以,《妖猫传》中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是渣男与痴女的故事。

    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大男子主义、直男癌与封建礼教下女德的束缚


    八、白龙为什么那么爱杨贵妃

    白龙是痴情的,他爱着杨贵妃,不单单是电影中“杨贵妃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豪华人设,更在于白龙的人设。

    1、两个极端

    因为电影中所有人都爱杨贵妃,但他们有的是充满了幻想(白居易),有的是开不了口(晁衡)、有的是奉上了最美的诗句(李白),有的则是在江山和美人之间,选择了后者(唐玄宗)。

    唯独白龙,他可以为了杨贵妃,将她身上的毒引到自己身上,不惜将灵魂禁锢于一只猫的身上。然而杨贵妃已死,她对杨贵妃的爱,已经化成了疯魔的痴念,甘愿守护着一具躯壳,进而将仇恨凌驾于其他人的身上。

    这是因为,白龙有感于杨贵妃的身世,在电影中,白龙第一次与杨贵妃对话,当丹龙说白龙是自己爹捡回来的时候,白龙还愤愤不平的纠正说“我是被爹卖了的”。

    杨贵妃随后对白龙说出了自己身世,意思就是,我们的出身类似,都是孤儿,但如今能成就这样的地位,是要怀着感激的心情。(这也是杨贵妃甘愿赴死的表现)

    然而此时白龙的反映却很大,一脸苦大仇深,在他眼里,世道是不公,为什么兄弟丹龙被师父宠爱,就因为自己是出身不好吗?由此可见,白龙一开始对这个世界就是充满怨念的,他与杨贵妃是两个极端,杨贵妃感激这个世界对她做的一切,而白龙则是愤恨这世界对自己的不公。

    所以,白龙爱杨贵妃,基于两方面原因;

    ★其一,“同病相怜”而产生的怜爱。

    ★其二,有着与自己出身相同的境遇,却满怀感激的胸怀,而产生的崇敬之爱。

    2、同病相怜

    当他看到与自己“出身相同”的杨贵妃最终遭遇如此结局的时候,尤其是得到黑猫的记忆之后,更加体会到杨贵妃的痛苦,有着如此可悲身世的女人,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贵妃,如此凄凉、悲惨、痛苦的死亡,白龙此时已经彻底疯了。

    这是个时候,已经不单单是为了爱人而复仇,而是对这个不公平世界的复仇。白龙并不奢望一个已婚妇女爱自己,但他却要为无端遭遇悲惨结局的杨贵妃,报复一切。


    九、丹龙是怎么样的人

    从电影的情节上来看,丹龙的人设很好理解,他的本性很善良,却一个受制于封建礼教,不得不听命于师傅(父亲)、充当杨贵妃之死的棋子。

    用现在的话来形容,丹龙是理智的,理智战胜了情感。而白龙则是在情感中迷失了理智,二者是相辅相成、此消彼长的对立关系。

    正因为丹龙一开始就知道这件事的来龙去脉,他也有感于这个世道的不公,但却无力挽回。他看穿了这一切,最终出家,探索没有痛苦的秘密,一生致力于将密宗、博爱的思想传给后人。

    由此可见,白龙、丹龙的人物设定,完全可以对照于白居易与空海的设定。都是疯魔与理智的配置。电影双主角前后对照,且形成呼应。


    十、关于结尾的解惑

    1、妖猫之死

    与其说妖猫死去了,倒不如说是白龙的魂魄化作了白鹤飞走了

    当丹龙(惠果大师)再次出现的时候,点化了白龙,惊醒梦中人,贵妃已死,无力回天,白龙死去多年的躯体化作了白鹤飞天,其实不仅仅是躯体,还有白龙的魂魄,杨贵妃与白龙在天山相聚,仅留下了猫的躯壳。

    作为猫奴,这段我流泪了。

    2、白居易为什么不改《长恨歌》了?

    电影故事中,白居易一直纠结于《长恨歌》的真实性,总想在史料中找到关于真实的历史记载,但最后真正知道故事真相的时候,为什么不改了呢?

    因为我们现在的所看到的《长恨歌》,就是一出爱情悲剧叙事诗。首先给我们艺术美的享受的是诗中那个宛转动人的故事,唐玄宗的荒淫误国,引出了政治上的悲剧,反过来又导致了他和杨贵妃的爱情悲剧。悲剧的制造者最后成为悲剧的主人公。而诗中,也写尽了对杨贵妃的思念。

    而纵观《妖猫传》后半段的故事,不也是一出爱情悲剧吗?

    电影中妖猫犯下了滔天大罪,最终也是难逃一死,但其身世也是惹人生怜的。而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杨贵妃,最终结局也是凄惨,当白居易终于了解到了事件的来龙去脉,也看清了一件事,倒不如让所有的恩怨化作白鹤离去,只留下美好的东西让世人铭记。

    整部电影,对妖猫犯下的事件是批判的,对王权和男权也是批判的,但对于爱情是歌颂的,从结尾就能看出来。

    诗句是假的,但情感是真的。就连李白也是在没有见到杨贵妃的情况下写出的《清平调》。白居易所经历了这些事件,更加认清了那个时代真实情感的可贵:

    杨贵妃“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的形象,“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人梦”的相思之情,现实生活中找不到,到梦中去找;梦中找不到,又到仙境中去找。说得是唐玄宗,也是白龙。终究还是“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况且,白居易在事件之前的《长恨歌》不也得到了妖猫的认可吗?

    整起妖猫事件,就是一个人理想和价值观破灭又重建的过程整部《妖猫传》,就是《长恨歌》的主题。

    3、空海为什么被惠果大师所接纳?

    其一惠果之前化身瓜翁,结果被空海识破幻术,也是能破除自己修行多年的幻术唯一人,在惠果眼里,空海的本事不一般。

    其二,在妖猫传的故事中,空海始终处在一个看穿世事的层面上,理智且富有情感。因为空海在海上风暴的遇险中,已经超越了生死。在这个基础上,空海有着对整个世界的顿悟,再经历了妖猫案件的洗礼,在惠果大师眼里,空海有着成为一代大师的底子,所以最终惠果接纳了空海,传授给他无上密。

    在历史上,空海确实是惠果大师的弟子之一,他曾六次渡唐学法,弘扬真言宗。

    4、无上密是什么?

    无上密是空海来到大唐要寻找的东西,就是唐密。

    电影中所言,无上密是超越生死、没有痛苦的秘密,但实际上只是代表了一个目标,可参考《西游记》中唐僧取经,取什么经,我们也不知道,但重要的是取经过程中的磨难。无上密也是一样,代表着一个符号,重要的是还是电影本身让空海所经历的事件对他造成的影响。

    5、妖猫为什么只吃眼睛

    电影中关于眼睛的伏笔,前后呼应。

    妖猫只吃眼睛,按照正序时间的话,第一次出现在问责唐玄宗的时候,他说“我饿了,山洞里没有鱼眼睛可吃”把这老头吓了一跟头。

    这说明,妖猫还是真猫的时候,在宫廷里是只吃鱼眼睛的。随后他取走了玄宗的双眼,一个双关的隐喻“只吃鱼眼睛的猫,吃了人的眼睛”,为的是报复,一个蒙蔽了所有人的君王,也是“幻术大师”,有眼无珠,也让你尝尝失去双眼的滋味。

    随后妖猫在行凶中,也吃掉了不少人的眼睛。然后正序时间到了墓穴内,白居易和空海来到墓地中,壁画上的佛像的眼睛突然睁开了,把白居易吓了一跳。

    喜欢看悬疑片或恐怖片的朋友,真乃是“暗中观察”的典型设定,也不难理解,此时是妖猫的幻术让佛像“睁眼”,观察着空、白二人的一举一动。

    这是一个反转的隐喻,也有着宗教意味。电影中天下人都真假幻术被蒙蔽了双眼,结尾处佛祖“睁眼”,驱散幻术普照大地,象征着真相大白于天下,也就是传说中的“苍天有眼”。

    这里也是个对阙关系:

    ▲上阕:真假幻术蒙蔽双眼

    ▲下阙:佛祖“睁眼”真相大白

    6、极乐之乐是什么?

    电影中的解释,“极乐之乐”就是驾驭一切的快乐,万能的日记本里说得。

    在故事中的,这四个字有着两层意思:其一为奢华之乐,其二为理性之乐,以妖猫出现的前后作为分水岭。

    ★比如陈云樵,之前各做作,妖猫出现之后顿时歇菜,老婆被玩死了,自己傻逼了。

    ★比如唐玄宗,也是各种作,直到把整个把自己玩进去,失去了最心爱的女人,大唐也差点完蛋。

    在他们眼中,这样的奢华就是“极乐之乐”,但妖猫告诉他们,放TM的屁。

    而对于空海和丹龙来说,真正的“极乐之乐”就是那种“没有痛苦的秘密”,就是“理性之乐”,这是《妖猫传》的宗教氛围。

    所以,这里也是个对阙关系:

    ▲上阕:奢华之乐,之后伴随着痛苦

    ▲下阙:理性之乐,没有痛苦的秘密

    ▲主题:极乐之乐

    7、黑猫

    黑猫,虽然在西方传统中代表着不详,但在东方文化中,黑猫寓意着吉祥哦

    古时的人们认为,黑猫能辟邪,使妖魔鬼怪不敢靠近,还能为主人带来吉祥。所以,在古时的富贵人家,都有养黑猫,或者摆放黑猫饰品的习惯。比如:在门口挂一个坠有黑猫的风铃。甚至有些富人,用黄金打造成猫作为装饰,一定要用漆涂成黑色才行。

    至此,电影最大的对阙关系出现了。

    ★他的名字叫白龙,仙气十足的被称为白鹤少年。

    ★最后“变成”黑猫,妖气弥漫被称为妖猫。

    ▲上阕:黑猫(妖猫)

    ▲下阙:白龙(仙鹤)

    物是人非,盛世终衰,由仙变妖。

    第三部分 故事背景和八卦彩蛋

    这部分内容,就是一些时代和人物背景,以及电影设定方面的解答,都是八卦,不感兴趣的可以略过

    一、为什么是“妖猫”而不是“猫妖”?

    “妖猫”,其中的“妖”指怪异、反常的事物与现象。古代将遇到的使人感觉到不可思议,超越常理的事物,称作“妖~~”,如妖怪、妖精,鲁迅说:“与显刘备之长厚近似伪,状诸葛亮多智而近妖”

    道教典故《崆峒问答》解释:“人之假造为妖,物之性灵为精,人魂不散为鬼。”

    其意在于妖是由人造或者人化成的,而是我们说畜生植物是成精,而怪指的是异物,鬼指的是人死后的魂魄。人一旦失去伦常,那么妖就出现形成了,是“妖猫”的解释。

    所以《西游记》里才有蜘蛛精、犀牛精、狮子精等等“精”,而不管他们叫“妖”。而《妖猫传》中的是白龙“化成”的猫,所以叫做“妖猫”,而“猫妖”指的是“猫变成了精怪”,而且与约定俗成的说法有悖,应该是“猫精”才对。


    二、电影故事发生在怎样的时代?

    贞元二十一年,805年,唐德宗李适(kuo)驾崩的那一年,此时的唐朝仍是中唐阶段,并不是晚唐。

    真正的晚唐指的是875年之后,即藩镇割据时代、宦官专权,皇帝在经济、政治、军事上已无实权,一直到907年唐朝结束。 而广义上认为,是在唐宪宗“元和中兴”之后,文宗开成元年,大约836年才开始步入晚唐。电影《妖猫传》发生的故事时间805年,所以是中唐时期。

    安史之乱(755—763)是唐朝的转折点,让唐朝从盛唐转向中唐,到晚唐。在安史之乱结束的763年之后,唐朝又存活了145年,才结束。

    1、当时的社会是怎样的?

    电影的故事发生安史之乱结束后40年,处于唐朝百废待兴之后,重建已经完成的阶段。但无法达到昔日盛唐的高度,剥削加重,藩镇割据加强,但此时还是一个相对稳定的时代,尤其是南方,战乱让北方大量劳动力转移到南方,经济重心南移,整体还算安居乐业.

    所以在电影发生的时代背景下,老百姓和官员对当代的心态,也比较矛盾。

    ★以陈云樵为首的官员,安于现状,因为如今是个安定的时代,且他们还可以享受盛唐时期的浮华生活。

    ★以白居易为首的百姓/官员,对现状不满,虽然安定,但剥削加重,生活相对拮据,而且充满了对盛唐时代的追求。

    在这样的时代环境下,也造就了白居易这样的“现充派”诗人,浪漫、闲适、避世但又抨击现实、关心民生的诗作风格。

    2、唐德宗与后代是怎样的?

    开头死的那位唐德宗,他的父亲唐代宗李豫,登基前叫广平王,母亲是睿真皇后沈氏,就是沈珍珠。

    唐德宗算是一个孝顺的儿子,生平一直致力于寻找生母的活动,这一找就是一辈子,结果亲娘没找到,反而蹦出一堆冒名顶替者,或许导致唐德宗因为这件事猜忌心加重。

    作为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疑神疑鬼皇帝(后世评价“猜忌之主,所信者不过二三”),这种“总有刁民想害朕”的性格对其为政举措和唐代后期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导致在安史之乱之后,他一些举措让唐代有复兴的希望,但最终却收效甚微(直到他孙子李纯的“元和中兴”才让唐朝复兴过一阵,也是回光返照)。

    正因这个时代的特殊性,才有了真假虚实的幻术横行、起居郎白居易辞官的动机

    唐顺宗李诵,在位时间仅八个月,短命皇帝,储君时间太长(当了26年太子,唐朝之最),心里抑郁,身体也出了问题,在即位前一年(804年),就已经中风失去语言功能了。《妖猫传》中太子登基即偏瘫的说法,是有历史依据的。电影将虚构的故事融入了历史真实事件中。

    3、为什么是30年而不是50年?

    作为一部虚构的故事,电影在年代设定上打了马虎眼。故事发生在安史之乱结束后40年,且距离杨贵妃死(756年)也有50年了,但该片却一再提及“30年的旧事”,这是为何呢?

    因为白龙的魂魄进入到了一只猫的体内,全凭嗔怒的执念活到现在,但一只猫的生命根本无法撑这么久,电影中的说法“一只猫根本不可能活30年”,差不多,猫的正常寿命是15-18年,老一点的可以活到20岁,我见过一只21岁的猫,相当于人类的100岁,已经是整天不想动的那种。

    吉尼斯世界纪录中猫最老的是36岁

    所以,白龙的魂魄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撑到如今(所以才是妖猫嘛),但猫的躯体,早已超过了极限,电影中的猫已经是非常非常老的了。

    这是电影对史实进行改变的做法,一方面为了妖猫的存在而改动,50年的话,无论多么大的执念也支撑不了猫的躯体。其次,对于一个复仇的事件,相较于50年,30年还没有完全达到“物是人非”的地步。其实就是让情感和执念显得更具有时间连续性。


    四、电影主要八卦相关

    1、白居易是怎样的人?

    所有人都知道历史上有个诗人叫做白居易,但对其人物形象还是模糊,所以简单说下:

    用现在的话来形容,白居易是一个典型的“现充派”,“大愤青”,对于当时一切事情都看不惯,但又无力改变,索性不管不顾,表面上咏物咏情,实际上很关心民生,放不下心里那一套。

    电影的台词:“我多少次的午夜梦回,希望生活在玄宗的年代。”而且每次说到过去的故事,都兴奋的像个孩子,就是说明他对现实很不满,这是典型的白居易。

    他这样矛盾的性格,表现在他的文学成就上,注重通俗化和写实化,且格外富于表达情感。电影中黄轩饰演的白居易,将诗作的风格反映到人物性格上,故作姿态,且情绪化。历史上真正的白居易是不是这个样子,我也不知道。

    而且白居易在日本,是相当受欢迎的。白居易的墓,白园,在洛阳龙门石窟。里面纪念白居易的石碑,多数是日本人修的。而且日本人认为,在诗歌成就上,白居易要比李白强。所以电影中空海说:“在这一点上,你已经超越李白了”。

    PS;《长恨歌》写于806年,而这一年,正是白居易辞掉起居郎(校书郎)的年份。电影的故事发生在805年,对历史进行了稍加改动,故事中白居易是这一年辞掉起居郎,由结尾“一字不改”可以推断,白居易也是这一年完成了《长恨歌》的终稿。

    2、空海是一个怎样的人?

    历史上的空海,在日本宗教上的地位,那是相当高。

    空海在日本被称为弘法大师,弘法大师很多人都听说过,但很多人不知道弘法大师就是空海,空海在中国主要是学习佛教显宗及儒家、道家诸多学说,但最主要的宗教成就是继承了唐代密宗的衣钵,将其带入日本创立真言宗。且真言宗认长安青龙寺为祖庭(就是电影中惠果大师的老窝),多次捐款复建及修缮。

    空海来大唐,是一个取经的过程。他取得密宗,回国创立了真言宗,也就是东密教。日本第一部汉字字典《篆隶万像名义》,就是这位编的。其另一部重要著作《文镜秘府论》,不仅促进了日本对唐朝文化的理解和吸收,而且是了解汉唐中国文学史的重要资料。

    此外,空海还是日本最著名的三位书法家之一,空海的书法、诗词,让他成为日本第一文化偶像,从天皇到贵族无不以空海的字体为临摹范本,因为他学王羲之最像。

    另一位书法家橘逸势也是原著小说中的重要人物,在原著中空海与橘逸势的关系类似福尔摩斯与华生的关系。空海利用汉子草书创立了平假名,还是将茶叶种植技术带入日本的第一人。

    值得一提的是,《火影忍者》中奥义九字“临兵斗者皆阵列在前”,就是空海从中国传到日本的,但抄错了,葛洪《抱朴子》中描述的是“临兵斗者皆阵列前行”。

    3、东市和西市

    电影中白居易领着空海逛街的场面,实景之下显得特别繁华,注意这条街道是东西向的,要问为什么,因为唐代都市基本上东西向是商业和衙门机构,南北向为主干道,通往城门的大路。有句话叫做“衙门口朝南开”,说明这些主要建筑物都是坐落在东西向街道。

    尤其是长安,更分为东市和西市两大商业区,我们现在说的“买东西”,就是从唐朝流传下来。

    4、供奉伎乐天女是什么?

    电影中,空海“逛窑子”时说我们这是“供奉伎乐天女”。

    伎乐天,是佛教中的香音之神,在天宫奏乐的乐伎,其中的“天”指的不是天宫,而是众生。

    敦煌反弹琵琶那位就是伎乐天,而且在印度,伎乐天甚至还有光屁股的造型,在佛教中是非常少见的。

    空海说得这番话,意思就是我来这就是听歌的。要知道胡玉楼在电影字幕中的描述是“伎院”,不算是真正的窑子哦。

    5、伎院是什么?

    胡玉楼是伎院而不是“妓院”,与大伙现在理解的完全不同,在唐代的时候,这种地方被称为青楼,而伎院为最高级所在,是被称为风雅场所,相当于我们现在的高级会所。里面的女子被称为歌伎,里面的女子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多是卖艺不卖身??

     8 ) 第五代导演的集体追求:美

    关于电影的评价一直分两派:一派认为电影要好好讲一个故事,一派觉得电影要搞出一种feel。看完妖猫传我觉得,导演也分两派,有的认为艺术服务于人性,有的认为艺术高于一切。

    陈凯歌显然是后者。看完妖猫传我相信这确实出自于霸王别姬的导演,因为对于美的追求都特别极致。美人,香花,蝴蝶,爱,象征着美。为了美,少年可以去死,段小楼可以疯魔,诗人可以穷困潦倒,大唐可以灭亡。

    但是不追求这种艺术上的美、这种虚无缥缈的东西的人绝对是莫名其妙的,整部电影这说了个啥呀?啥爱不爱的美不美的,简直是胡扯。而陈凯歌肯定觉得在《无极》里十万大军为了看一下张柏芝撩衣服而不打仗特别地理所当然,因为这是世界最美的东西,怎么会有人不看呢?!他还觉得观众莫名其妙呢!一定有人为了美人不要江山,一定有人为了写诗而疯魔,一定有人为了极致的美付出生命!

    这就是我国第五代导演的最终的集体追求:美。

    这是特别精神层面上的一种追求,倒也不是一个女人好不好看这么简单。就像文人墨客笔下的美人一样,是一种“精神寄托”,一个符号,写得越美仑美奂,越渴求,越得不到就越苦闷。洛神也好,海伦也罢,都是看一眼就得疯,为了她们全世界都在送死,古今中外都是这个套路。杨玉环在猫妖传里承载着“三千种美于一身”,百姓眼里她代表了大唐开元盛世,诗人眼里是文学缪斯,皇帝眼里是对人间温情的寄托,少年眼里是爱情的象征。结果她死了,全崩溃了,大唐没了,文学灭亡了,爱情也死了。尤其是黄轩演的白居易,表现手法特别现代,白居易这个cp粉,为了写爱情同人文,卧底调查n多年,精神信仰就是“六郎和玉环是相爱的!”也不做大官,也不去赚钱,每天为了改一个字熬一整夜,现在正主亲自拆cp还跟你说“他不爱我,还杀了我还骗了我”。黄轩当场那泪如雨下:“特么的我那么多年信仰都碎了”就差跳楼了,你说疯不疯?

    但呈现出来,不追求美的人,不搞艺术工作的,就会莫名其妙,这木头美人,也没啥灵魂,也没怎么着,你们都在疯啥?至于么?可笑么?荒谬吗?

    没错,可笑,荒诞,疯狂,这就是艺术。而且是西方的艺术:)

    整个第五代导演给人感觉都特别沉重,追求严肃的正统的艺术,又透着黄土地的苦大仇深。八九十年代的大小城市里有很多真正的文艺青年,严肃地谈论诗歌和文学(西方的),严肃地追求着艺术(西方的),放到现在,严肃只会让人发笑。立春里的王彩玲就是他们的群像,而且注意王彩玲学的是歌剧,不是昆曲。

    我不下一百次看第五代导演的采访,不是“哈姆雷特”就是“唐吉诃德”很难看到他们聊点中国古典故事,就算聊了也是“这就是中国版的哈姆雷特!”比如赵氏孤儿,夜宴,荆轲刺秦王,切开一看还是莎士比亚。当然,这和第五代的生长背景息息相关,所有人都科班出身,是的张艺谋也是北电摄影系出身,很多人都是“进步艺术家”二代,比如陈凯歌田壮壮,都是在西方戏剧的浸淫中热爱上电影和艺术的。他们都被历史耽误过,耽误时也没忘记看禁书看毒草,都是罪与罚,红与黑,基督山伯爵。因此历史决定了拍电影的都是懂三一律的,历史决定了没有拍电影的是懂折子戏的,历史决定了进步的就是西方的。

    所以当第五代们有钱了就开始疯狂拥抱自己想要追求的艺术之美。我要拍中国的荷马史诗!我要拍中国的哈姆雷特!我要拍中国的巴黎圣母院!于是就有了这一系列中国式历史大片。而且我发现这帮人都很自恋地觉得自己是吟游诗人什么的,比如白居易,其实就是个吟游诗人,白龙=卡西莫多或者骑士,极乐之宴=流动的盛宴,换个故事还是能套。问题是他们的西方美学素养很扎实,中国古典文化造诣没跟上。

    所有的差评无外乎“这怎么是大唐”“这不就是日本吗?”“懂不懂历史?”说得好,问题就是没人懂,我们断层太多了,你不知道,我也不知道。中国国画精髓就是个虚,又不像西方油画那么写实,看也看不清,还不好留存,也不知道咋还原,大家都靠猜,自己还原一个自己的大唐之我解读。有的人说聂隐娘好,我看也是一样,古典文化造诣谁都没跟上,大哥别说二哥。现实主义的时候大家都挺牛的,因为扎根于真实,因为谈论痛苦。但有钱去追求“美”的时候都有点不得要领,虚。

    但是我觉得很好,解读越多越好,尝试越多越好。“进步的思想”几经变革扎根于中国,“进步的艺术”也该阵痛个几次扎根在这片土地了吧。

    最后,我知道日本人超爱白居易,但是空海最后说“就凭这点,你超过了李白”也太犯规了吧!!!

     短评

    张鲁一和阿部宽怎么那么像哈哈哈哈哈哈哈

    6分钟前
    • Moony
    • 还行

    盛唐气象真的是美,然而整个戏也就停留在美上,有美人皮无美人骨,倾国倾城得并无说服力,也就小黑猫萌了一把,还会用爪爪擦眼泪呢,冲着它的面子给三星半

    8分钟前
    • 黄青蕉
    • 还行

    这部电影在视听语言层面上堪称完美,你可以不喜欢它讲故事的方式,但你不能否认它在其他方面的优秀。建一座城,拍一部电影,实景实拍,这种沉甸甸的影像质感,是再厉害的特效都达不到的,它的质感就像匠人纯手工的工艺品,电影感也做的超棒,看冯小刚和陈凯歌这些人的电影,会觉得姜确实还是老的辣。

    13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还行

    这故事也太悲伤了吧,想把白龙和黑猫同时搂在怀里,安慰它们,好了好了,没事了没事了。

    16分钟前
    • 曾良君
    • 力荐

    不理解这为什么要拍成一部电影。这个年纪和那样经历的一个导演耗资甚巨,搭实景做特效,堆积半天悬疑和鬼魅,最后就为了探究这么一个浅薄的爱情故事?陈凯歌老师都多大岁数了?这心态好纯啊。如果是做一个商业项目,那还另说,这是他声称一直心心念念的“作品”,就这样垮下去然后自我就很满足了吗?

    21分钟前
    • frozenmoon
    • 较差

    原来妖猫是个编辑啊,催白居易交稿子。

    23分钟前
    • PureSucker
    • 推荐

    白居易携日高僧游唐主题公园,遇黑猫放幻灯片破杨贵妃迷案

    24分钟前
    • 远子
    • 还行

    一流的画面制作,可惜故事不入流,人物都是提线木偶。我心中的大唐不是这么妖里妖气的。从头到尾都在蜜汁微笑的染谷将太,我很想问你到底在笑...什...么...

    29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还行

    论李白给唐代诗人留下多大心理阴影

    33分钟前
    • 克隆小丸子
    • 力荐

    这也太……花了那么多钱拍的那么美丽的场景,然后就讲这么个故事?我的内心在呐喊在拒绝……无极2.0……生硬做作的纯情爱情。空海求佛法,被扔到九重天之外了。

    35分钟前
    • 小游
    • 很差

    两处打动我:杨玉环洞悉人性的莫测,不动声色赴死成就一桩秘而不宣的花树开落;和尚问留在大唐生活的日本仆妇“一个人在长安生活,一定很寂寞吧”,心中一颤——白龙一个人住进黑猫的皮囊,魂灵也一定很寂寞吧,少年却涩然道“我不是那个身体很久了”,甘愿堕入永生执念的深海,从此与欢趣无缘。

    39分钟前
    • 不良生
    • 还行

    虽然前后割裂太严重,几乎从探墓之后完全崩盘,但还是不忍心唱衰,因为实在很喜欢前半部分。如果说电影是造梦的机器,我确实在这里看到了稍纵即逝的幻梦,它如此美丽也如此脆弱,令人瞠目结舌也令人无限唏嘘。哪一种真相才更让人痛苦呢,不能生在最好的年代,或是发现,原来最好的年代根本也不存在。

    41分钟前
    • 阿暖
    • 推荐

    “我来自倭国”,一米九的阿部宽说道,像一座塔一样矗立在人群之中。

    42分钟前
    • 虾坨坨艺仔
    • 还行

    看得舒服死了,恭喜陈凯歌还魂了,《刺杀始皇帝》的那个陈凯歌,狂气,傲骨,绚烂,不拘一格,回来了,侯孝贤的唐朝是孤独聂隐娘,徐克的唐朝是皇家神探狄仁杰,张艺谋的唐朝是宫斗乱伦杀戮,陈凯歌的唐朝式亦幻亦真的爱欲,如露亦如电的梦境,这做工牛逼,角川映画没看错人,希望中国大卖,日本大卖。

    45分钟前
    • 内陆飞鱼
    • 力荐

    我太喜欢这部电影了!每一分钟的视觉体验都让人幻肢梆硬!最长的画卷也画不出这部电影的美丽!真是大唐盛世!幻像万千!怎么能!这!么!美!!美术爱好者一定要去看,根本就是美学porn!!基本上来说这部电影视觉上唯一的缺点是猫的刻画有点过于卡通了,故事不差,简单事情复杂化,讲的还算细致。

    48分钟前
    • 猛汉世雄
    • 力荐

    国产电影的弊病,没有灵魂,再华丽也是虚有其表。

    50分钟前
    • 特拉法玛多人
    • 较差

    3.5 最好的还是对大唐盛世的还原,绚丽华美的场景在流畅运镜下赏心悦目。推理过程以及对各种惊奇的展现也都体现出创作上的纯熟。大概原著的长度实在难以缩减成一部电影的时间,剧情发展一直在赶路,到“情”的部分反而显得顾此失彼了。

    54分钟前
    • 翻滚吧!蛋堡
    • 还行

    白居易和空海分别获得各自朋友圈当日微信运动冠军。

    55分钟前
    • Minnesota
    • 还行

    陈凯歌难得一次的正常发挥,编剧王慧玲功不可没,不雷人对他就是进步。美术置景登峰造极,极力营造大唐盛世,只是美术和特效堆砌太满,极乐之宴的部分过长,做下减法会更好。导演太醉心于“宴”,以至于后面破案的部分显得十分仓促,“情”也少了力道。

    56分钟前
    • 大奇特(Grinch)
    • 还行

    没有人想梦回大唐,这也不是真正的大唐,但这是陈凯歌的大唐。绚丽至极,如痴如醉。从建构到解构,陈凯歌终于把他过去想要表达的东西全部挥洒。

    58分钟前
    • 孔鲤
    • 力荐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影

    电视剧

    动漫

    综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