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犯罪片 电话谋杀案

    电话谋杀案

    评分:
    0.0很差

    分类:犯罪片美国1954

    主演:雷·米兰德  格蕾丝·凯利  罗伯特·卡明斯  约翰·威廉姆斯   

    导演: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 

    排序

    播放地址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猜你喜欢

    • TC中字

      默杀

    • HD

      第八个嫌疑人

    • HD国语

      三大队电影版

    • HD国语

      孤注一掷2023

    • 扫黑·决不放弃

    • 三叉戟

    • HD

      午夜的柳枝

    • HD中字

      死亡之地

     剧照

    电话谋杀案 剧照 NO.1电话谋杀案 剧照 NO.2电话谋杀案 剧照 NO.3电话谋杀案 剧照 NO.4电话谋杀案 剧照 NO.5电话谋杀案 剧照 NO.6电话谋杀案 剧照 NO.16电话谋杀案 剧照 NO.17电话谋杀案 剧照 NO.18电话谋杀案 剧照 NO.19电话谋杀案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汤尼和玛戈是貌合神离的一对夫妻。汤尼常常为了他的事业和爱好,把娇妻忘在一边,二人感情亮出红灯。而生活寂寥的玛戈和作家马克不可避免的擦出爱之火花,他们约会、通信,不料竟被汤尼发现。汤尼没有声张,只是写了一封匿名信给妻子以示警告。然而现在马克竟然造访家中,为了一雪耻辱,加之图谋得到妻子玛戈的丰厚财产,汤尼暗生毒计。汤尼向旧时同学列斯开出了一千英镑的价钱,让其参与他布下的一整套严密杀人计划。这套计划有设计精妙的凶手不在场证据,电话、钥匙,窗帘,统统成为这个阴谋的道具设置。然而计划终究赶不上变化,列斯不但得不到赏金,还要赔上自己的性命。而汤尼却也急中生了智……

     长篇影评

     1 ) 一场惊险的谋杀

    这是我2017年看的第一部电影(其实2号就看了,然而一直没来得及评论,一部好电影当然要留下点东西)写的第一部影评。个人本来不喜欢看悬疑片,因为我脑袋转不过弯,要思索许久才能想明白,但是我作为观众,既不是编剧也不是导演,不需要去创造剧情,我只要能去享受去欣赏一部电影就足矣,显然这部电影达到我想要的效果,这一场惊心动魄的谋杀,一波三折的剧情,让我跟室友总是绷紧着一根弦看完整部电影,每个细节都很重要。

    男主——杀妻高手

    不得不提男主的智商真的太高,知道妻子偷情后,发恐吓信也没用,很早就谋划好谋杀妻子,并且还不利用自己的手,是利用他人之手,敢于抓住他人的把柄,借用他人来杀掉自己妻子。整部电影都能看出他做事特别严谨,印象最深的是他跟雇佣的杀手谈话时杀手在房间碰过的每一处地方他都要擦一遍,还不让杀手碰他的账单,以免有指纹产生(这里有个bug,不知道为啥整部电影指纹对破案并没有用处,不知道是编剧忘了还是咋的)。不得不提他最聪明机灵之处:巧妙的钥匙梗。

    我想钥匙这梗是整部电影的核心之处,男主最聪明之处就在这里,然而输也是输在这里,真是破案的核心!男主角只有两把钥匙(他和女主各一把),他趁机把女主钥匙也偷来了,然后提前放在外面楼梯上,之前已经跟杀手商量好了,要他拿这把钥匙偷偷闯进去,侍机行动,等他打电话时趁机杀了女主,多么聪明的杀人手法。然而要是剧情真的有那么简单就好了,只能说男主万万没想到杀手没杀成,女主反倒把杀手给杀了(这里好想吐槽这个杀手,好废物,杀个女人都杀不死,反倒被女人杀了,但要是他不死就没有后面精彩的剧情了)。谋杀失败后,男主并没有慌,而是表现的更加理智,安抚好女主后,他开始制造假证,证明女主故意杀了那个杀手。这里钥匙梗又来了,他从杀手身上抽出钥匙放回女主包里,这样就让警察以为是女主放杀手进来的,这是唯一进来的途径(因为窗户是关的,只能从正门进)。而万万没想到,其实杀手早就把钥匙放回去了,而男主掏出的钥匙是杀手自己的,与其说男主输给了那个侦探,还不如说输给了自己,男主心思实在太缜密了(这里其实留下了好多男主指纹,后面并没有提到)。之后又有了恐吓信梗。男主故意把恐吓信信放到杀手袋子里,更加让警察以为是杀手来拿信恐吓女主,女主一怒之下把他杀了,多么的机智!后面放丝巾更是给女主杀了杀手作了假证,如果后面没有那个侦探,女主绝对死刑!最后我想说女主偷情了,男主就要谋杀他,还是有点残忍了。

    女主——外表柔弱,内心强大的偷情情妇

    女主很漂亮,看了她好几部片了,我更喜欢我看的前一部电影后窗里的她,里面的她单恋男主,特别可爱勇敢(良心安利!)而这部片她扮演的是一位偷情的情妇,作为妻子的她就显得更加成熟端庄(不得不吐槽女主为什么总是跟比他大二十岁的男主合作,吻戏吻的下去吗😂😂纯属吐槽)。我想好多人都跟我一样对女主印象最深刻的是她一个弱女子竟然把杀手杀了,那一段真是惊心动魄,那一段开始也是电影高潮的开始!还有最后知道了她的丈夫要谋杀她,她那种绝望。。。。。但是她偷情在先,还经常带小三进家里,不考虑丈夫的感受,有点不知羞耻。

    男二——写小说的小三

    这里稍微提一下男二,是女主偷情的情夫,我一直在想作家不都是很有道德原则的吗,怎么会想着偷情,爱上一个人这不怪他,主要是后面有一段剧情让我无法理解,这一段也是很精彩的!女主被判死刑后,他们的偷情也被揭露,男二为了竟然还敢厚着脸皮上门找男主想办法救女主,他竟然想着让男主去作伪证,说男主因为知道女主偷情指使那个杀手去杀的女主,而事先把钥匙放在门外(他还真的去门外找了一下,虽然没找到),然而这一切的猜测确是对的,真是有趣!然而从男主角度看,小三也太猖狂了吧,为了救女主,竟然想着让男主去坐牢,真是搞笑!作为小说家的他太违背道德原则了!

    最后稍微说一下那个侦探,聪明就不说了,其实他是从我们观众的角度给我们破案,给我们观众一个真相,当然是从钥匙梗破的,男主谋杀唯一的破绽处!(还有那个账单,但不明显)。总的来说,这部电影的结局估计很多人都不喜欢,可以说是悲剧,我也不例外。但无论剧情怎么发展都会是个悲剧,如果男主赢了,女主被判死刑,那这部电影不就满足了一个杀手犯的一场谋杀,这也对女主太残忍。如果男主被发现了,女主解冤,不就满足了一对偷情的情夫情妇吗!无论怎么说,结局不是最重要的,这部电影精彩之处还是在于男主的聪明谋杀手法以及后面谋杀失败男主再次设计。这场谋杀是真的惊险,从嫌疑片的角度看真是一部极佳片,值得一看,良心安利!!

     2 ) 一场移情坏蛋的游戏

    有影迷问希区柯克为什么只拍一种类型的电影而不作其他尝试。对此大师的回答是,责任不在于他,而在于观众。因为如果他去改拍歌舞片,那么观众一定会期待着什么时候某位合唱队女孩会从舞台失足摔死!而这种标志性的黑色幽默也同样出现在对于本片拍摄动机的解释之中。希区柯克告诉博格达诺维奇,当时已感到有些江郎才尽,必须要调整过渡一下,所以才不得不去找一部成功的舞台剧去拍。但是大师的玩笑自谦,却不影响众多导演和影评家对此片的高度赞誉。

    好莱坞新生代惊悚片导演印度人沙马兰便是其中之一。他十分推崇本片的开场。认为希区柯克只用了寥寥几个镜头就清楚交代了别人需要二十分钟去铺陈的内容,充分体现了大师的风范。但本人却以为,希区柯克之所以没以更多笔墨去表现雷米兰夫妇与作家之间的感情纠葛,并非是有意炫耀他的洗练风格,而是试图将观众完全代入到他所希望的角色道德评判之中。具体来说,不要过多交代三角关系的来龙去脉,只以一个非常简约开场白,即生活安逸漂亮妻子正在红杏出墙,才可以让观众以最基本的道德立场出发,去同情那个被带了绿帽子的丈夫!

    接下来的一场戏,则进一步强化这种移情效果。从凯莉与卡明斯交谈中我们得知,外遇并非丈夫的责任。而女人本身虽自觉有愧但始终羞于启齿向丈夫摊牌。紧接着,钥匙开门的声音惊扰了拥吻中的男女。此处剪接点选择的非常巧妙。希区柯克没有画面直呈二人受惊后掩饰动作,而是先行切换到了门。于是,观众便通过门上的投影,间接目睹了他们的仓惶分离。而这恰到好处的“离形悦影”,在随后进的门来的雷米兰的优雅绅士形象的反衬下,更深入渲染了偷情男女的罪恶感。但狡诈的希区柯克不依不饶。随后赴戏院看戏情节,又被别有用心地设计为蒙在谷里的丈夫因故不能同行。于是,凯利二人又多了一次幸福独处的机会!看到这里,是不是因第三者插足而导致婚姻不幸的观众当中,已经有人在咬牙切齿了?可就在情绪累积至高点的当口,故事急转直下。卖车人造访,雷米兰终于暴露了。

    卖车人的扮演者是英国演员安东尼·道森。此人无论是形象还是表演都非常出色的诠释出了希区柯克所追求的那种让人同情的坏人类型:外表虽然奸恶,却参杂着某种弱者的无辜。特别是当雷米兰不动声色地陈述自己如何对他进行长时间跟踪和暗查时,观众更不免为这位被迫卷入谋杀计划的小胡子男人的处境产生了一丝同情。但有趣的是,这种同情心理反过来并不会颠覆对雷米兰稍早前所建立起的好感!讨论犯罪实施细节时你问我答的平和方式,以及雷米兰所表现出的清晰严密的逻辑思维,几乎已使人忘了这是在策划一起罪恶谋杀,而更像是克里斯蒂小说结尾大侦探波罗的结案陈词。导演就是以如此诡异的心理引导,在暴露男主人公“坏蛋”身份的同时,依然强化着观众对他的好感。

    希区柯克不喜欢宿命论。因为通常意义上的宿命情节与其“需要不断用悬念去制造紧张”的创作理念相违背。所以他不太可能去拍摄一部犯罪勾当顺利实施,但结局凭空一场车祸彻底颠覆的电影。他的主谋一定要从影片伊始就不断出现这样那样细微纰漏。即使其中大部将会被及时修正或掩盖。计划谋杀当晚,雷米兰希望妻子留守家中,并建议她用剪报打发独处的晚间时光。为什么不是其他活动而必须是剪报?因为剪报用到了剪刀,而剪报一般在书桌上进行。接着开门出屋,雷米兰突然发现放钥匙的地方被卡明斯无意阻挡,逼得他急中生智,走出几步后假借与妻道别偷偷塞好钥匙。搞定之后同凯莉的拥吻也不同寻常。那吻中无爱,而只有惋惜:如此动人尤物将在午夜之后变成一具冰冷僵尸。

    雷米兰的表停了。这意味着如果他不及时拨通电话,计划中的谋杀将不可能发生。希区柯克竟然将通常只用在“好人”身上的悬疑手法,移植到了杀人凶手身上?他竟然笃定,此时此刻的观众将会为看不到一场谋杀而焦虑?!其程度甚至与渴望加利格兰特能从反复俯冲的飞机攻击中顺利逃生一样强烈。OMG,对观众心理之黑暗面的洞悉之深刻达到无以附加的地步!

    虽然,悬疑起到的只是延时,该发生的还得发生,电话最终还是得响。但必然性的结局并不会妨碍大师继续发掘其中的悬疑潜力。已打算放弃的杀手正开门准备离开,电话铃声响起。此时,镜头只在杀手身上稍作停留,交代了他听到铃声之后,便马上切至屋内的已经就寝的凯莉。女人的反应是:迅速起身,下床穿衣,开屋门进入客厅。没人!大门是关着的。杀手呢?!是重新埋伏好,还是来不及回位而干脆一走了之?不知道,悬疑由此产生。可注意!这一切效果完全都来自于高度精确的场调和镜头剪辑。即,杀手必须是正打开房门准备要走,而不能铃响之时还身处幕后焦急看表、等待。因为后者无法提供杀手选择继续或是放弃所需要的时空可能性,悬疑自然也就不复存在了。

    即便凯莉拿起话筒,谋杀即将发生的当口,希区柯克也不忘营造悬疑。电话线与女人抬起的手臂显然阻挡到了凶手的行凶。一处经典的延时悬疑手法。以前曾经在文章中褒奖过德帕尔玛在《凶线》中连环杀手绞杀妓女段落中创造的不俗的惊悚效果。但惭愧的是,当时竟然并没想起本片。没有想到德帕尔玛为数不多的亮点之一的灵感也还是无法逃脱希区柯克的“魔爪”。(其中黑色幽默元素,可见插图广播:http://www.douban.com/people/hitchitsch/status/1350974403/

    相较于前面高潮迭起的悬念铺垫,谋杀过程本身倒显得有些平淡和缺乏真实感。拼死挣扎中凯莉那笔直地伸向观众的手,似乎更像是为追求3D效果而刻意摆出的造型。杀手中剪后的痛苦起身、弓背、摔倒,也具有非常明显的舞台表演痕迹。当然,前面的剪报伏笔此时派上了用场。凯莉幸运地,也是必然地抓到了剪刀,然后一击命中。对于这场戏,本人倒是有另一种思路:谋杀发生时,身处电话异端的犯罪主谋的神情和肢体动作,也许才应是希区柯克所更为所关注的。假如他能够让观众像雷米兰一样看不见犯罪实施直播,而只闻搏斗之声,是不是由此而引发的焦虑和紧张会更加强烈?

     
    <……未完待续>

     

     3 ) 杀人于无形中

    讲的女主出轨多次,男主发现了之后打算杀掉她复仇并且把财产据为己有,严密规划,并且能在情况发生重大变化时沉着冷静地随机应变,真是高智商犯罪啊……结果情节几经反转,女主的情人为了让马上就要被吊死的女主脱罪联合警官,最后还是破坏了男主的计划。

    沉着、儒雅却又悬念迭起、令人着迷,这几乎是一部杀人于无形的电影。除了希区柯克,这个世界上没有人能把悬疑犯罪电影拍得如此波澜不惊而又惊涛骇浪。无论是导演还是编剧,他们都将故事稳稳地握在了自己的手中。

     4 ) From Married to Murdered

    天衣无缝,罪行有迹。

    片名里的M,既能够内涵女主角Margot为目标,同时可以指代凶手Murderer。Murderer Murdered Margot,3M在某种程度预示着这婚姻中旁生的三角关系。情夫Mark连名字都与Margot如此般配,反观丈夫的名字Wendice,总让我联想到“We end up divorcing.” 只是结果要来的更戏剧性,运动员是追求不断打破自己极限的职业,当过去的辉煌成为了摆在炉壁上的一座座奖杯而再也触不到的时候,婚姻竟也不站在自己这边。他对妻子出轨“毫不知情的无辜”让人心疼,实则是笑面虎,买凶杀人的狠毒转眼间便让温文尔雅变得猥琐,轻声细语原是伪装,精彩就在于镜头语言在导演的调度下,把观众对角色的喜厌、好恶,随意修改调整,那挣扎的手冲向银幕,我听到了她在向观众求救,想要抓住人性和呼吸,却在意外的必然中救了自己。外显的完美具有迷惑性,女主从头至尾都不怀疑丈夫,丈夫从始至终都没检查钥匙,二人都在自己幻想的完美中错过解救自己的机会。

    矛盾成就叙事,漏洞改写结局。偷情罪不致死,但也罪该万死,不是吗?

     5 ) 谋杀案的动机源自于对家具的迷恋吗?

    警官,你好,为了邀请你参观我琳琅满目的家具,我精心策划了一场谋杀。

    不少谋杀案的潜在动机或许都是源自于对家具的迷恋与展示财物的欲望,正如城市中警察与逃犯的追逐镜头生动具象地展开了街巷楼宇的建筑结构,谋杀案件与侦探电影也以一种类似的方式展开了房屋与卧室的空间质地。谋杀与犯罪的发生给予都市间飘浮的窥淫欲以合情理的借口,使得警方义不容辞地成为城市间秩序与隐私的干预者和僭越者,而观众的眼睛也伴着警方的介入,名正言顺地成为整个事件来龙去脉与多个空间门室屋厅的偷窥者。

    借用形式主义的一些巧妙说法,谋杀案是对于家具财物与私人空间的陌生化,这意味着过去不入流的犯罪调查被上升为文体流派的正宗,人们得以借此“第一次”看见家具。侦探视角的描述语调则是对于家具的一种修辞格,它的目的在于使人保持新鲜感,而不是司空见惯,习以为常;侦探推理的动机和凶手遗留的线索使得家具成为一种有所保留的承诺,它保证了观赏与思觉的意义本身。

    借由犯罪与凶杀,观者的眼睛得以接触到房间中隐秘的私情与琳琅的家具,反过来说,也正是渴望揭秘私情和展示家具的强烈欲念,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凶杀案的发生。《电话谋杀案》描述的便是这样一个故事,Tony弄巧成拙而精心策划了一场谋杀案,以此来揭秘Margot同Mark的私情,作为对于女方的惩戒,同时也反映了Tony对于家具物品的特别迷恋。

    这种恋物癖式的痴迷在影片不少地方都有体现:

    他在警方调查完案发现场后会精心地整理褶皱的地毯,一丝不苟地将其铺平。

    Swann先生触碰完相框后,Tony会小心地擦去指纹。

    他邀请在场的警员喝茶,有条不紊地端出每一个杯子,似乎是在邀请警众作为难得的客人参观他的房子和物品。

    在向妻子阐述Swann先生入室盗窃的目标时,编造他是为了偷取他的网球奖杯

    可以从各个细节看出Tony真的很在乎他的网球事业和过去的荣耀

    自然也不必提起墙上如数的相框和油画,不必说Tony对缝纫包的了如指掌,也不必说起具有东方风情的家具点缀,总之Tony和其他案件中的男子相比,很特殊的一点在于他对这个家是抱着深情的依恋与关照的,这表现在他对于家中事无巨细的过问和整理,表现为对保持家具整洁与安放秩序的强迫症,表现为在家具物品上寄托的强烈个人情感与私人记忆,比如网球比赛照相、奖杯与在剑桥的合影。

    这种特点一方面属于一个精明到完美的罪犯,他会尝试抹去所有蛛丝马迹的败笔,另一方面属于一个勤劳顾家的中年男人,他对于家庭安全与婚姻完整具有绝对的偏执,以至于任何风吹草动都会使其紧张到难以忍受,这种偏执在影片中的现实反映体现在对于家具的迷恋上:类似于恋物癖是对于创伤和无法满足的欲望之回应与弥补,家具迷恋也治愈着男主关于网球比赛生涯的创痛,安慰着他因网球比赛而支离破碎的婚姻与人到中年一事无成的郁郁失志。

    在和Swann的对话中,可以看出Tony将婚姻的破裂与爱情的源头都归于网球,分别作为一个不被支持的参赛者和网球比赛明星


    这种家具迷恋其实有着源远流长的传统,下面主要就我所知分三个部分来随便谈谈:

    1.财产与家具

    首先要从门左边的这幅画讲起,它让我想起庚斯博罗的一幅风景画,继而让我想到约翰·伯格在《观看之道》中的第三集“财产与艺术”中一些发人深省的话。(我以为这并不是牵强附会,而是本雅明所说的“事物之间隐秘的联结”)

    庚斯博罗的风景画
    我们看,我们买,我们也收集昂贵的物品,但最昂贵的物品已经变成了油画本身。油画一般都描述物品,这些东西都是现实中能买到的,画一个东西,放到画布上,再把它放进家里,画里的东西,通常和外面买到的一样真实。如果你买一幅画,你也买下了画中物的表象。绘画常常呈现财宝,不过绘画本身也成为一种财宝,美术馆就好比宫殿,也像是银行……画中意义丰富的物品成了收藏品,那些开得了宴会,买得起牛马房子的人,把他们每代人的肖像都挂在墙上,用绘画来歌颂世代传承的权力和财富,绘画描述了这种优越感的基础。
    ——约翰·伯格《观看之道》
    《观看之道》的截图

    换句话说,约翰·伯格指出油画的一个重要功能——记录并显示对于财物的占有。这种传统即使在风景画中也有其延伸,他在评论庚斯博罗的风景画时如是说:

    “画中他们所处的自然并不是卢梭式的自然,这是私有土地,态度显而易见,要是要是有人偷了个土豆,他有可能被当众鞭挞,私闯领地的处罚是驱逐出境,毫无疑问,这幅画最重要的乐趣是能让安德鲁夫妇(画中的主角)能把自己看成是私有领地的所有者,油画技巧又把这种乐趣重新渲染成了他们的土地,并增强了这种乐趣”
    《观看之道》中的截图

    真是发人深省的文字,侦探小说和电影在其产生之初是否也有可能承载了相当一部分对于财物占有的乐趣呢?随着侦探巨细靡遗地调查一个庄园,一栋房间,一座地窖,财产所有者的财富(如果他的罪行还没有被昭彰的话,那么他将继续光荣地占有这些财物,但我们都知道为富不仁是一般套路,那他大概率是危险了)也一步步彰显在观众的眼中,侦探小说和电影也借此承担了与油画相仿的对于个人财物的展现,而失去了牧场和庄园的现代都市中这种展现的主要载体往往是家具。

    都市中的侦探小说和电影又和庚斯博罗的油画有着极大的不同,如果说上面提到的画中安德鲁夫妇享受着占有树木、土地、天空、蔬菜和羊群的乐趣(一种丰饶的乐趣),那么《电话谋杀案》里Tony借助满墙的照片和油画,在贫乏与瘫痪中表达着一种渴求占有的欲望,城市网格中卑微的甲壳虫渴望着天空与自然,为婚姻放弃网球事业的他将过往的奖杯和照相挂在最显眼的位置作为怀念(他的妻子其实并不在乎),中年失魂落魄的Tony借由剑桥的照片回忆起曾经人上人的光辉日子作为适时的慰藉。

    如果说庚斯博罗画中的安德鲁夫妇在丰饶中享受荣耀的乐趣,那么Tony便是在贫乏与瘫痪中谋求着失落的慰藉,有趣的是Tony在面见Swann先生时假装拄着拐杖,正如所有的贵族和落魄贵族一样,伪装着外表的体面,支撑着垮掉瘫痪的精神,家具承载着他精神与记忆的创伤,正是这种创伤促成了他策划犯罪的动机。

    对家具的迷恋也表现为Tony对于家具有类似鲜明的领地意识,比如他和Mark撕破脸后逐客的果决

    2.雷蒙德·钱德勒情结

    希区柯克的《电话谋杀案》在气质上非常接近于雷蒙德·钱德勒式的硬汉派小说,表现为对解谜的智力游戏明显缺乏兴趣,而将侦探故事当作观照人生的严正艺术,侦探主角不再是高人一等的神明,而化为偷情郎和小说家,一桩电话谋杀案照着两个中年小人物日复一日在泥泞、尸体和欺骗中前行的身影,他们犬儒而粗鲁地迈向一个晦暗的目标,希区柯克的幽默之中饱含着辛酸,旁观着大都市的罪恶和婚姻道德的困境。

    Raymond Thornton Chandler,1888-1959

    全片充满着硬汉派的直截,不屑于藏遮情节,或是变转叙事,最明显的证据便是借侦探小说家Mark之口对完美犯罪与本格推理的讽刺:

    Tony后脑勺面向观众的镜头简直是神来之笔,可以想象他此时的表情一定很精彩。

    这处桥牌的譬喻作为影片情节的伏笔,暗示了后面Tony在策划谋杀中犯下的很多愚蠢错误,结尾的氛围正是“never realize till I found everybody was looking at me.”

    特别有趣的是,我依稀记得Atwood在《好骨头》中有一章调侃雷蒙德·钱德勒关于家具方面的迷恋的短篇《爱上雷蒙德·钱德勒》:(摘抄如下)

    能和雷蒙德·钱德勒来上一段风流韵事该是多么愉快!不是冲着那些残缺的身体和酸叽叽的警察,也不是冲着潜在的、别开生面的性爱,而是因为他在家具方面的兴趣。他知道家具会呼吸,有感觉——和我们不一样,是以一种更受抑制的方式, 就像“室内装潢”这个词本身——家具折射出霉斑和灰尘的整体感觉:一束投射在古旧衣服上的阳光,一捆扔在廉价办公椅和椅背上的磨损的皮革。我想着他那些沙发,被填塞得圆鼓鼓的,罩着丝缎,是一种苍蓝的色调——他那些残忍冷酷、无实体的金发情人正有着这种颜色的眸子。那些沙发缓慢地跳动,犹如冬眠的鳄鱼的心脏。我想着他的那些躺椅,它们都配有不怀好意的枕头。他对草坪和温室也了如指掌,对汽车内部装饰也是行家。
    我们的风流韵事将会以这种方式发生:我们将在旅馆或者汽车旅馆见面,昂贵或者便宜的都行,这不打紧。我们会进入房间,锁上门,开始探索家具的秘密,用手指抚过窗帘,摩挲壁画镜框上的假镀金,抚过真正的大理石,抚过奢侈或俗气的卫生间水槽里破了角的瓷砖,吸入地毯、旧烟头、泼翻的琴酒的气味,吸入速战速决、毫无深意的性爱的气味,或者吸入从英国进口的椭圆形透明香皂那馥郁而抽象的气息——对我们而言都无关紧要。重要的是我们对家具的反应,以及家具对我们的反应。只有当我们嗅过、抚过、摩挲过房里的家具,在上面打过滚并将它们的味道铭记在心后,我们才会扑入彼此的怀抱,扑到床上(加长型的?桃红色的?会嘎吱作响的?狭窄的?有四根床柱的?配有羽绒被的?铺着柠檬绿的绳绒织物的?),终于做好了准备,要把刚才对家具做的一切在彼此身上再做一遍。

    文风相当有趣的短篇,也具有极端敏锐的洞察力,可以说是非常Atwood了!硬汉派的侦探小说写作或许天然地和家具迷恋不无关系,这其中的道理我至今也没有想明白,只是在看《电话谋杀案》时又产生了对这个问题的兴趣,或许是由于“硬汉”强烈的性欲和特殊的性癖吗?还是说硬汉派粗线条的文风中需要复杂的家具描述作为调和?我至今也仍然没有想明白这个问题的答案。

    3.到底是人群使我们变得模糊,还是我们所占有的物品?

    最后,我想起本雅明在《波德莱尔笔下第二帝国的巴黎》中的话:

    侦探小说最初的社会内涵是使得个人踪迹在大都市人群中变得模糊。

    这里的“个人”在本雅明的语境中更具体地指向“闲逛者”,随着现代城市的兴起,闲逛者得以随意穿梭在城市的各个角落,关注着城市的隐秘空间,守护着自己的孤独,正是这些闲逛者在人群中藏匿着罪恶,遮蔽着罪行;值得一提的是《电话谋杀案》中Swann和Tony便是典型的闲逛者的形象,以那段酒吧中初次见面,之后Tony偷偷跟踪的发现云云最有代表性,简直像极了爱伦坡的《人群中的人》,城市中云游的闲逛者似乎都带着彼此不可告人的罪恶而生活。

    然而对于家具的关注使得我们将目光移向闲逛者占有的资产和财物上,或许不仅是侦探小说中的闲逛者藏匿模糊着个人行迹,其所占有的家具也模糊着他们的面貌,使得他们得以隐匿在照相、奖杯和人偶的背后,通过对于家具“物的迷恋”遮藏自己的行踪,隐瞒自我的欲望和罪恶,尝试谋划完美罪行的实施,最终使得自己的形象和犯罪的证据在物的迷阵中模糊变异,杳不可见。

     6 ) 吊打98%的悬疑片,这神作值得一刷再刷

    当我们在提及希区柯克的时候,我们在讨论什么?

    是出没于好莱坞经典之中的金发缪斯?还是连续性剪辑之下的流畅叙事

    毋庸置疑的是,“希区柯克”已然成为“惊悚悬疑”的代名词。

    《惊魂记》、《迷魂记》、《后窗》、《夺魂索》......每一部电影中精巧的叙事设计、丝丝入扣的悬疑情节都令无数悬疑推理爱好者欲罢不能。

    今天要推荐的这部电影,虽不及希区柯克其他作品一样如雷贯耳,

    甚至连希区柯克自己在接受特吕弗采访时都曾说:这部影片没什么好谈的,让我们略过去吧!

    但常年盘踞冷门悬疑佳作榜首的它仍然是一部经典的无可挑剔的本格推理电影,号称最“天衣无缝”的谋杀案——

    电话谋杀案

    Dial M for Murder

    导演: 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 编剧: 弗雷德里克·诺特 主演: 雷·米兰德 / 格蕾丝·凯利 / 罗伯特·卡明斯 上映日期: 1954-05-29(美国) 片长: 105分钟 / 88分钟(葡萄牙)

    汤尼(雷·米兰德 Ray Milland饰)和玛戈(格蕾丝·凯利 Grace Kelly 饰)是一对看似恩爱,实则貌合神离的一对夫妻,二人的感情早已亮起红灯。

    丈夫汤尼曾经是一名网球明星,他常常因为他的事业和爱好,把妻子玛戈忘在一边。

    内心不甘寂寞的玛戈其实也早已爱上了一名叫做霍利的美国作家。

    起初汤尼面对妻子的态度以为是自己平时生活中忽略了妻子的感受,于是他毅然地决定放弃自己的运动员生涯,回归家庭,多陪伴一下妻子。

    可是逐渐地他发现妻子其实出轨已久,她与霍利之间书信往来频繁。

    一次汤尼悄悄拿走了他们之间一份十分重要且暧昧的信,但是他并没有声张,反而装作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

    其实霍利与汤尼意识也是朋友,一日霍利远渡重洋来到英国,并前往汤尼家中拜访。

    三人在一起饮酒聊天,气氛丝毫没有异样。

    不仅如此,在三人准备外出用晚餐时,汤尼声称自己还有事要做,不能一同前往,这场晚餐竟变成了霍利与玛戈的二人时光,可是汤尼却显得并不在意

    二人走后,汤尼鬼鬼祟祟地拉上窗帘,并打电话给一个名叫斯望的男人,声称自己想要购买一辆二手汽车。

    电话里他急于敲定这桩买卖,并以自己行动不便为由,立即要求斯望来到家中交易

    斯望到后,二人进行了一番寒暄,突然汤尼好像认出了斯望是自己在剑桥念书时的学长。

    同时斯望也认出来了汤尼,称自己曾在温布尔登看过汤尼比赛。

    二人顿时卸下防备,抛开了通话时使用的假名字。

    然而汤尼真的是为了买车而无意间找到了自己的这位老朋友吗?

    显然事情没有这么简单,汤尼早早就盯上生活困顿、到处行骗、负债累累的斯望,

    而他的真实目的就是企图重金收买这位穷困潦倒的学长,让他帮助自己杀掉不忠的妻子。

    如果斯望不愿意下水怎么办?

    汤尼当然想到了应对措施,他拿出此前偷拿的妻子出轨的信件,扬言,如果斯望不入局就将他的丑事抖搂出去,并指控他凭借这份信件勒索自己。

    进退两难的斯望面对1000美金的诱惑,最终答应了

    汤尼向斯望细细讲述了他的计划,计划的核心是制造汤尼的不在场证据

    第二天的时候,汤尼和霍利将一同出席男士聚会,届时玛戈将会一个人在家

    托尼会把房子的钥匙放在门口第五级台阶上的地毯下面。

    到了晚上10:30,斯望去取走钥匙,开门进入房子,躲在窗帘后面。

    等到11点一到,汤尼会用公用电话拨打家里的号码,电话就在窗帘前的桌子上,电话一响,玛戈前去接电话时,从背后偷袭她。

    二人以口哨为暗号,并且要求斯望伪造一些家中盗窃的痕迹,并打开窗户,营造出歹徒破窗入室抢劫未遂后杀人的犯罪现场。

    然后斯望从正门离开,并将钥匙放回到地毯下面,待汤尼回家后拿回钥匙

    在讲述这段如此天衣无缝的犯罪计划时,希区柯克使用了上帝视角的镜头,作为观众的我们与斯望所知道的是一样的。

    令观众在注重于案件推理的同时,又能很好的与斯望共情,为斯望与汤尼这两位非正义的人物形象担惊受怕。

    同在《夺魂索》中观众也能为杀人凶手产生强烈的紧张感,甚至到影片最后,不少观众甚至不愿坏人被绳之以法,这是希区柯克作为一个悬疑大师的导演功底。

    但是此时这个计划还是有一丝破绽,就是汤尼和霍利是一同回家的,这样一来汤尼就没有办法从地毯下面拿钥匙开门。

    汤尼仍然想到了这一点,他计划提前拿走妻子玛戈的钥匙,然后后面再偷偷放回去。

    然而计划实施的时候却问题频发。

    首先是想要取走玛戈的钥匙有些麻烦,因为玛戈不想给他,玛戈计划在他们二人走后,自己出去玩。

    汤尼立即表示并不想妻子晚上出门如果她真的想走,他们二人不走了,留下陪她。

    玛戈不想搅扰了两位男士的兴致,所以答应不出去了,但是钥匙还是拿不到。

    汤尼假意与玛戈打闹,但实则偷偷地拿过玛戈的手包,拿走了钥匙

    可是出门时,霍利已经在门口叫好了计程车等待,汤尼再次陷入了放钥匙的困难中。

    他走到一半,假意自己忘拿东西,回去取,这才将钥匙安然的按计划放在了地毯下面。

    夜深了,斯望按计划进入了汤尼的家中,并且藏匿在窗帘背后。

    此时已经接近11点,他已经准备好了行凶用的围巾,焦急的等待汤尼打来的电话,可谁成想,汤尼再度遇到了麻烦

    首先是汤尼的手表停摆了,指针停在了10点40分,等到他反应过来问周围人时,已经是11点07分了

    不仅如此,等到托尼姗姗赶到公用电话前时,却有人一直占用着,这令汤尼心急如焚。

    斯望不停的看表,也在焦急的等待,正当斯望决定离开时,汤尼的电话终于打来

    玛戈从卧室睡眼惺忪的走了出来,接起了电话,可是电话那头却没有人回应。

    斯望从窗帘后走出,用围巾缠住了玛戈的脖子,两人开始纠缠。

    汤尼在电话那头听见了玛戈挣扎的痛苦声音,竟有些不忍的闭上眼睛。

    本来是一场毫无悬念的较量,谁承想,慌乱之中玛戈摸到了一把剪刀,一把扎向了斯望,斯望竟然被反杀了!

    汤尼听到家中的动静,在电话中安抚惊慌失措的玛戈,并告诉她不要报警

    回到家中的汤尼一面安抚受伤的玛戈,一面趁机重新布置犯罪现场

    他首先将玛戈的钥匙放回了原处,同时销毁了作案工具围巾,并找出来和围巾相似的玛戈的丝袜放到窗边。

    最后,将那封信塞到了斯望的身上,制造出了勒索未遂的被反杀的情形,汤尼似乎又营造出了一套与他无关的犯罪现场。

    很快警察上门调查,发现了汤尼精心布置好的这一切,而那封关键的信却成为了污蔑玛戈最好的证据。

    探长指出,在门口发现了斯望的脚印,斯望不可能是从窗户进来的,而斯望身上的钥匙已经被汤尼收了起来,斯望身上也没有了钥匙,因而探长推测,斯望是被人开门请进来的。

    在探长看来,种种迹象表明玛戈是被勒索后,反杀了斯望。

    这些推断正中汤尼下怀,玛戈一时百口莫辩。

    玛戈最终以谋杀罪被指控。

    不仅如此,由于她的婚外情,致使对她的审判也颇为不公。

    最终陪审团的天平没有倾向这个情感道德上有污点的出轨女人,她被判处了死刑

    然而案件并没有就此结束,玛戈的情夫霍利仍然为他积极奔走,

    结局究竟会是沉冤昭雪、还是计谋得逞,大家可以在原片中揭晓寻找答案。

    虽然该片是由弗雷德里克·诺特的同名舞台剧改编,但叙事情节、视听表现仍不落于希区柯克其他作品之后。

    整个案件一把钥匙的来回流转成为了开启影片悬疑推理的逻辑大门,

    经典之作便是如此,日久弥新,真正的珍珠不会蒙尘

    *本文作者:浅浅

     7 ) 格蕾丝·凯莉有着出众的幽默感,只是稍微有点黄

    《电话谋杀案》的拍摄周期只有短短36天,比《惊魂记》还少一天,但却丝毫不影响它的品质,这毫无疑问是希区柯克最精彩、最受影迷喜爱的影片之一。不过评论家们似乎对它并不感冒,就连希区柯克本人也没把《电话谋杀案》当回事。跟特吕弗聊天时,谈起这部电影,希区柯克显然兴致不高:“……关于这部影片,我们可以迅速掠过,因为没有多少东西可谈。” 与《夺魂索》一样,《电话谋杀案》也改编自舞台剧,原作者弗雷德里克·诺特也是电影剧本的作者。 演员方面,希区柯克起初倾向于邀请加里·格兰特出演男主角,为此他特地让格兰特去现场观看了这出话剧,据说格兰特看后十分兴奋,“非常、非常渴望出演男一号”——剧情的精彩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加里·格兰特一直有个夙愿,希望扮演一个杀妻的凶手(这个愿望也算奇特)。不料此项提议遭到华纳公司大老板杰克·华纳的否决。华纳给出的理由是:“观众已经看惯了加里演喜剧,不可能认可他。”希区柯克则认为真正原因是加里·格兰特要价太高,而且要求按10%的毛利提成。 在此之前,在杰克·华纳催促下,希区柯克已经放弃了一部名为《黑莓丛》的影片的拍摄计划。接连的几次冲突让希区柯克很是不满,接受采访时曾说,自己那时就像一块没有电的电池。《电话谋杀案》也成了希区柯克在华纳公司的最后一部作品,拍摄下一部作品《后窗》时,他跳槽到了派拉蒙。派拉蒙时期的希区柯克春风得意,连一向超肥的体重都降了下来,从历史最高峰340磅一下减到189磅,美国媒体戏称这时期的他为“最苗条的悬念大师”。希区柯克后来与特吕弗谈话时说:“我感觉创造力回来了,电池又充满了电。” 加里·格兰特被否之后,希区柯克找来了雷·米兰。米兰勤奋用功,可惜个人魅力与格兰特相差甚远。杰克·华纳倒很满意,因为米兰的片酬只有12.5万美元。 同样为了节省成本,女一号他们也请了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女演员,她就是后来成为摩纳哥王妃的格蕾丝·凯莉,当时她的片酬仅有1.4万美元。 这部在希区柯克看来乏善可陈的《电话谋杀案》,对他来说唯一重大的意义,或许就是他终于找到了自己梦幻中的女主角。格蕾丝·凯莉是完美的希区柯克式女主角,用希区柯克本人的话来说就是:“她是一个外表冷若冰霜的金发女郎,内心里却欲火熊熊。” “欲火熊熊”用来形容后来的王妃可能不太恰当,可当时的凯莉的确如此。她同时跟两三个男人交往,这让热爱偷窥的希区柯克大为兴奋:“了不起的格蕾丝!她跟每个人睡觉!” 格蕾丝·凯莉后来告诉希区柯克的好友夏洛特·钱德勒,她刚认识希区柯克时,在片场听到他向拜访者自我介绍:“叫我希区,不用柯克。”——希区柯克(Hitchcock)对自己的名字略有嫌恶,多次说过最好把名字中的“柯克”(Cock,男性生殖器)去掉,一生都自称也喜欢别人称他为“希区”(Hitch)。 这是个隐晦的荤段子,当时片场里的好多人都大笑起来,希区柯克这才留意到格蕾丝·凯莉也在旁边,于是准备道歉,没想到凯莉阻止了他:“别担心,我上的是天主教女校,13岁时就已经什么都听过了。”这让希区柯克印象深刻,多年之后还念念不忘:“格蕾丝·凯莉有着出众的幽默感——只是稍微有点儿黄。” 与很多最后跟希区柯克闹翻脸的明星不同,格蕾丝·凯莉一直跟他关系亲密,虽然之后淡出影坛,远嫁摩纳哥成为王妃,可每次重回好莱坞,依然会被希区柯克邀请到家里共进晚餐——要知道,能享受到这个待遇的演员,可谓少之又少。 《电话谋杀案》悬念丛生,布局巧妙,故事情节完整而周密,将希区柯克的导演功力展现得淋漓尽致,法国人甚至将这部影片命名为《天衣无缝的罪行》,也算贴切。虽然希区柯克本人一直坚持说自己对影片的创作没有发挥什么作用,可全球500万美元的票房收入,在当时已经算是相当可观的成绩了。

     8 ) 不错的犯罪片

    《电话谋杀案》出品于1954年,整个50年代都是希区柯克的创作巅峰期,其最受欢迎和好评的电影几乎全部都来自这十年时间。而在50年代中期诞生的本片,从一开始在卡司阵容上便比之其他几部经典作品逊色了几分。本片没有请到好莱坞黄金时代数一数二的顶级男星詹姆斯•斯图尔特或是加里•格兰特担纲男主角,而是请来了曾凭《失去的周末》酒鬼形象收获奥斯卡影帝的雷•米兰德。而他与生俱来的些许邪气,与这个角色气质也十分的吻合。女主方面则是后来大名鼎鼎的摩洛哥王妃格蕾丝•凯莉,其本身也算是影片最靓丽的一道景致了。

     短评

    酣畅淋漓的推理,完美的舞台范,希胖子把实验性和耐看性结合地无比巧妙;不过,怕是没有哪个国家会在行刑前一天将死囚放出来吧?小纰漏,小缺憾。

    8分钟前
    • 托尼·王大拿
    • 推荐

    在人类的欲薮深处隐匿着控制的欲望,反映在希区的电影中就是“知情太多”的属性,我们都乐于将这种属性的角色代入自身,本片的特殊性在于这个角色是凶手而非希区大部分影片中的正面角色,但即使如此在欲望驱策和观影惯性的影响下,我们依然在矛盾的情绪中悄悄期盼凶手成功【9↑】

    13分钟前
    • 吞火海峡
    • 力荐

    不完美的谋杀,却是差点完美的悬疑片,第三把钥匙是中心点。最后一段警长解密有点拖沓故弄玄虚。经历了60年后仍然让人看得完全投入剧情无法自拔的电影都得五星伺候。

    14分钟前
    • 陀螺凡达可
    • 力荐

    有被弹幕里支持男主谋杀妻子的人吓到,这些人比希区柯克的片子更加惊悚。

    19分钟前
    • 她丢失的纸盒
    • 力荐

    电影非常精彩,男主聪明反被聪明误百密一疏啊可以碰上了个猪队友,各种反转高智商的对决看的特别爽,但结局让人不爽,不是说一定要让这个渣男赢,固然这种凤凰男还想杀老婆肯定该死但这对奸夫淫妇幸福的在一起就对了?老婆天天光明正大带着小三在家,小三理直气壮让男主顶包,我不知道这电影想表达什么

    21分钟前
    • 六元的小凶许
    • 推荐

    故事漂亮,电影语言无懈可击。那些所谓的硬伤基本上都是没理解台词里传递出的细节,丈夫不仅仅是嫉妒,从他事后还债的速度看得出他还很缺钱。评论里那些认为出轨就该死的才真的让人不寒而栗,出轨只是道德问题,谋杀和栽赃陷害则是罪恶

    24分钟前
    • 苗斑
    • 推荐

    一件事先张扬的谋杀案;剧本很棒,利用钥匙作为突破道具,正如“没有完美的谋杀案”,也无“完美的谋杀片”,瑕疵也正是考验观众智商的时机;台词很满,但节奏明快,剧情紧凑,非一口气看完不可。格蕾丝·凯利的衣服颜色随着剧情深入的变沉;拍摄此片期间,《后窗》雏形概念形成。

    28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推荐

    用105分钟告诉你名牌大学学生靠不住。将观众诱入伪全知视角然后巧手翻覆玩弄于鼓掌,每一个步骤都是心理控制教科书。虽然文本尤其是台词占据了主导但是镜头和演员调度依然极为精当。结局改成Tony把Mark“编造”的真相告诉警察然后婚姻苟延残喘会更好。Grace Kelly和Robert Cummings都美得不像话。

    30分钟前
    • 寒枝雀静
    • 力荐

    杀人不遂反被杀,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定要找手脚利索的人,为何我总是希望能看到坏人亡命天涯的一幕?所以肥希尽管全是悬疑,犯罪,但估计没有一部属于黑色电影。影片最出彩的地方莫过于精细的推理和不断出现的“意外”,所以任何周密的布局都是浮云。

    32分钟前
    • 林||我们谈什么都像谈死!
    • 力荐

    睡你老婆,喝你的酒,在你家指手画脚,还把你精心策划的谋杀案搅黄了,你们看这个片子心里真的不堵吗?

    33分钟前
    • 過期貓糧
    • 还行

    3.5,看过希区柯克里面比较差的,希翁得多爱这个故事才能强努着影像化,摄影机最终沦为小说的翻译员,尤其是前半段拖沓平庸简直不像导演的一贯水平,后面倒是剧力陡增无奈对白实在太多,一个逻辑漏洞:就算这段时间丈夫不去思索钥匙之谜,但他有意无意去查看地毯的概率也是相当大的

    36分钟前
    • 长发奎因
    • 还行

    希区柯克不仅在调度场面、镜头方面是大师,调度观众感情方面也是一大好手,本应被人同情的玛戈到片尾都让人喜欢不起来,本应是坏人的丈夫和杀手却总让人希望他们可以逍遥法外,这并不是说人们不懂法或者不遵纪守法,而是我们都无意识地在导演的几个情节暗示下,对丈夫角色产生了同情,以至于片尾神仙眷侣手挽着手在一起时人们都不觉得是happy ending。

    40分钟前
    • Indecent time
    • 力荐

    电影院里喝着啤酒看3D版的希胖简直视觉冲击(嗯,并不享受)本片妙在前半部我希望计划出包后半部却希望丈夫得逞。本片启发了无数后来的悬疑或黑色电影。PS:以稳定环境为前提设计的完美犯罪,会被突发状况打得满身洞。真正的完美犯罪根本不需要这些多余动作,能找到一个确保法庭脱身的因素足矣。

    42分钟前
    • 小斑
    • 力荐

    精简意赅,绝无赘笔。百密一疏,弹无虚发。

    45分钟前
    • shininglove
    • 力荐

    从来没有为一件案情的侦破这么高兴过。男主想要杀人诶,而男二一心想救命,那些共情男主的🤗🤗就像我一直所认为的,在恋爱结婚之前,先让自己的心智成熟到能接受自己的伴侣离开自己,抱着注定会分手的决心去恋爱结婚。两个人不相爱了,和平分手才是最好的结果,没必要搞的你死我活,不杀死对方不解恨。如果认为恋爱结婚就是要永远在一起,那还是不要恋爱结婚了,这绝对是造福社会。

    48分钟前
    • 失忆后又相爱
    • 力荐

    我尝试去挑刺,从头到尾,从犯罪动机、谋杀策划、施行步骤、临机手法、反转细节、现场反应,一直到最后,所有的临场应变,所有的推敲逻辑没有任何瑕疵。紧凑节奏推进全片,后面层层推进抽丝剥茧让人欲罢不能(一把钥匙掉包的疏忽)。如今这样的剧本也是很难见到了。肥希的悬疑片就是明摆着告诉你:看我直播,我早就让你知道凶手是谁,但是从始至终告诉你,您看好了,我是这么杀人的。直到最后处处反转出人意料,然后你是停不下来的。8.7

    53分钟前
    • 巴喆
    • 力荐

    好看得很啊!虽然钥匙这个线索是弄得有点太复杂了,搞得要所有角色不停地解释才行似的。。凶手大哥比较可怜。。格雷斯凯莉的确是漂亮

    58分钟前
    • 米粒
    • 推荐

    非常精彩的一部电影,环环相扣,说法变来变去好像很复杂,却大家都能看懂,手法真的很高。唯一搞不懂的是很多评论在骂女主和情夫是奸夫淫妇,跟凶手共情的。拜托,他为了钱和女主结婚的,还天天打网球不工作花女主的钱,女主于是跟他离心出轨了,虽然女主不离婚确实错了,但是男主为了钱不光不离婚还打算杀人不是更错吗,他可不是因为爱女主被绿而报复杀人,那样还情有可原。我以为大家更希望看到的是犯罪者收到法律的制裁,而不是为了过度惩罚违反道德的人而让犯罪者逍遥法外。女主被冤处死是活该,凶手就该成功蒙混过关?所谓的被害人一定得是完美被害人,只要道德上有一点错,哪怕被杀都活该?如果故事换成一个一无所长的女人为了钱嫁给男人,婚后天天玩乐,男方无法忍受于是出轨了,女人就为了钱决定谋杀他,你们也觉得他活该死了?

    1小时前
    • C_筱攸
    • 力荐

    一桩事先张扬、几乎完美的谋杀案,以致于到最后一刻都在为那百密一疏而惋惜。希区柯克这次对渣男女是蜜汁怜爱啊...

    1小时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

    重温,4星半。谋杀计划很是完美,破案过程太过牵强。

    1小时前
    • 易老邪
    • 推荐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影

    电视剧

    动漫

    综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