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剧情片 末日危途

    末日危途

    评分:
    0.0很差

    分类:剧情片美国2009

    主演:维果·莫腾森,柯蒂·斯密特-麦菲,罗伯特·杜瓦尔,查理兹·塞隆,盖·皮尔斯 

    导演:约翰·希尔寇特 

    提示:本线路为优质线路,可优先选择。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猜你喜欢

    • 正片

      长恨歌

    • 正片

      欢乐时光 陈小春版

    • 正片

      百变神偷

    • HD

      生死罗布泊

    • 更新HD

      魅影缝匠国语

    • 更新HD

      猫猫逃走了

    • 更新HD

      最爽的一天国语

    • 更新HD

      众神与将军

     剧照

    末日危途 剧照 NO.1末日危途 剧照 NO.2末日危途 剧照 NO.3末日危途 剧照 NO.4末日危途 剧照 NO.5末日危途 剧照 NO.6末日危途 剧照 NO.16末日危途 剧照 NO.17末日危途 剧照 NO.18末日危途 剧照 NO.19末日危途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绝望的未来,世界恍如巨大的废墟,双眼所及之处尽是荒凉与灰暗。人类文明在末日的劫难中毁灭殆尽,在资源极度短缺的情况下,幸存者无所不用其极,甚至出现人吃人的惨烈情况,整个世界呈现地狱般的光景。一位父亲(Viggo Mortensen 饰)和他的儿子(Kodi Smit-McPhee 饰)进行着漫无止境的旅程。他们不断向南,寻找着更为温暖的避难场所,破旧的超市小推车负载着父子二人所有的家当。前路漫漫,希望渺茫,父亲不断回忆着妻子(查理兹·塞隆 Charlize Theron 饰)的音容笑貌和他们过去美好的时光,而如今美好不在,父子俩的明天更不知将在何方……   本片根据美国小说家考麦克·麦卡锡(Cormac McCarthy)的作品改编。

     长篇影评

     1 ) 善的理由



        “任何时候我们都不应该变成坏人,是吗?”电影《The Road》里,孩子这样问爸爸。

        “任何时候。”爸爸答。

        与好莱坞其它的灾难片相比,《The Road》最大的特点就是毫无希望。在《彗星撞地球》里,人类靠聪明才智击毁了撞向地球的彗星;在《后天》里,被淹没城市的幸存者最后转移到了安全的地方;在《地心》里,科学家们最终逆转了紊乱的地心磁力……但是在《The Road》里,阳光已经消失多年,庄稼和树木不再生长,建筑纷纷腐烂,人类几乎灭绝,剩下的“人”已经不再是人——他们象动物那样四处翻找越来越不可能找到的文明时代的遗剩食物:一瓶可乐、一盒罐头……在不能找到这一切时,他们吃人。

        在一个毫无希望的世界里,“善”还是必要的吗?在生命本身都不再有意义时,“做个好人”还有意义吗?

        电影里大多数人以行动作出了回答:象其它动物一样,他们瞪着血红的眼睛,被永恒的饥饿驱使,将眼里的世界分为食物与非食物,急迫地向食物扑去,哪怕这个食物有一颗跳动的心脏,跟他们说一样的语言。

        但是主角父子的选择不同。他们宁愿饿死也不吃人,甚至碰到垂死的同胞时,孩子坚持:爸爸,给他一瓶罐头吧。

        “你必须守住内心的火焰”,这是父子间的约定。

        但是,为什么呢?为什么要“守住内心的火焰”呢?真的,为什么要追求美好呢?以前我曾和一个基督徒就道德的起源辩论。在他看来,人类的同情心、爱的意愿、对美好的向往是如此神秘如此顽强,只能用“神意”来解释。“比如所谓自然权利,哪有什么‘自然’呢?天上怎么会掉下来权利呢?当人们诉诸于‘自然’时,实际上是在诉诸内心深处的上帝”。我说道德哪有什么神秘之处,它完全可能从达尔文主义的角度得到解释:人与人之间一定程度的友爱善意是一种集体生存的策略,“团结就是力量”,这种策略经过几百万年的进化,慢慢内化为一种本能情感,这和上帝有什么关系呢?

        看完《The Road》走出电影院,突然想起这场辩论,并意识到自己的逻辑是多么的噩梦——也许正确,但是噩梦——如果“善”其实是一种求生策略,那么“恶”其实也是,如果都是求生策略,那么,难道善恶本质上没有区别吗?难道将罐头分给濒死老人的孩子,与那些捕猎同类的食人者,没有区别吗?

        不对。不对不对不对。

        走在深夜的大街上,几乎感到上帝的影子从前面一闪而过,感到他宽大袖袍的一角拂过脸颊。

        所以《The Road》本质上不是灾难片或亲情片,它是一个哲学拷问,直指人类在生存困境面前的道德虚空。因此,它讲的不是什么后灾难时代的故事,而是现在,此时此刻,你、我所置身的世界:只是此时此刻匮乏不那么极端,作恶也不象食人那么极端,但是把电影里的极端性去掉,它所暴露的就是我们当下的生活本身。它追问每一个人:如何生命的虚空里打捞“善”的意义?

        以前读到过别人出的一道题:假如有一天一种非常强大智慧的外星生物来到地球食人,你有机会去说服他不要吃你,你能举出什么样的理由去说服他,而这些理由却不能用来说服你自己食素?

        我想不出来。如果我说人类比牛羊猪聪明会制造工具,外星人可以说我们都造出可以飞到地球的船了你们那点波音747还好意思拿来说事。如果我说人类感情丰富会哭会笑,外星人没准会说,你不知道我吃完你后马上就去捐助我们星球上的希望小学啊。人吃动物的唯一理由似乎就是人类比它们强大智慧,但是如果强大智慧就是干掉弱小生物的理由,那么希特勒屠杀病残儿似乎就天经地义。

        因为想不出来理由,所以对食肉这件事始终视为自己的人生污点,难以释怀。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这种罪恶感本身也许就是“内心的火焰”?这火焰来自哪里,又为什么在心中噼啪作响,我至今无法领悟,只在诚惶诚恐中心怀莫名感激。


     2 ) 揭

    其實這部電影應該很好看,應該很勵志,應該很鼓舞人心。這是也是正常看完這部電影的感想。灰暗的色調加上末路上的旅程,多少都透著壓抑的氣息。以求生為主題,就已經可以分外地讓人注意。下一秒是否活著,都是未知數,或者也存在著某個程度的刺激,但畢竟也是歌頌生命的意義。

    這也不外乎是一個積極向上的問題。但最近的我,卻不能看到一絲感動和觸動。

    電影描述的背景,是什么都沒有的背景,世界不斷在天災中翻滾,人類在近乎于野獸的狀態下你逃我殺,幾乎泯滅了人性的存在。可能這是一個關于描述人性的話題,但從電影中看到更多的,確實沒有人性。從這背景來說,我們現處的年代應該是正和這電影相反,什么都有,但有一樣卻很相同,同樣地,沒有人性,我們可以很深刻的從社論或時事中能得到各種各樣的信息來說出“沒有人性”之類的話語。那是否真的是完全沒有人性呢?那么就真的是要好好再解釋一下人性的定義。

    若是用道德觀念中的人性來說,劇中的那些殺別人的人,是沒有人性的。正如我們現在看到新聞中的制造慘劇者一樣,沒有人性。但當你要知道,他們也不是想去吃人肉的,也不是真的想去殺人的,但為了生存,而去殺人,而去吃人,那么這種求生的意志也是否是人性的一種?是否也貼近了這歌頌人類在末路中掙扎求存的堅強意志?當然,或者會說,這現實中的新聞慘劇和這電影中的殺人團伙無可比性,或者會說,這是因為他們心理變態才會做出這樣的行為。而解釋應該是:心理變態大部分不是天生的,而一個原本正常的人不會在無選擇之下去做一個心理變態,而且是制造慘劇。至于為何會變成一個心理變態的話題,打個比喻吧,父母罵你,你覺得很不爽,于是你罵回他們,至于道理在何方,不要緊,但這一行為,也足以讓父母覺得你不是好孩子,換句話說,就是一個開始心理變態的好孩子,而這個心理變態目前僅限于變態成不好的孩子的質變,這是這個事件的度,然而,所謂的心理變態也是一種在規則中出軌的行為,至于這個規則是否是正確的,是無所謂的。

    以道德來說,如果在電影中,人是有人性的話,那么所有的人應該團結起來,一起再去建造家園什么的,而不是讓你先死我繼續活著的思路。這不同日本電影《大逃殺》,那里是有人監督你,你必須去殺別人,不殺的話那些人也會把你殺了,你沒有得選,當然,結局也是3人合作才能逃脫魔掌。但這部電影不是,這讓我看到是人性的自由發揮。或許會說我太苛刻,忘記了大自然的威脅,那么,這時候不是應該更加要團結嗎?為何又要重演人吃人的悲劇?以前人活在森林中對付野獸以求生存,現在是人即是野獸,我問你是對付好還是不對付好。

    當然,能繼續末日旅途的人是很堅強,我絕不是堅強的那種,若是我我也不會看到電影呈現的種種景象,我肯定是還沒有開始之前就掛了,或許比孩子他媽媽死得還要早。我不會等到什么都沒有的時候,要求生的時候去面對一切,我做不到什么都沒有地去面對一切。就如父母一樣,有人說,做父母需要勇氣和堅毅,因為你的中心已經再不是你,是你的骨肉,你甚至要為了你的骨肉而放棄自己,并且他(她)很可能也只會在你離開后的數年后才會在某時某刻想念你數秒。這或者是別人時時刻刻提醒我們要尊敬長輩孝敬父母的原因,因為到最后,我們會忘記,不是忘記養育之情,而是忘記他們為了我們而放棄了自己。

    對于劇中的孩子,我很不同情,但我也不會反駁自己的冷酷。我是一個很容易觸動的人,如果是4年前我看這部電影應該會哭,但今天我不會。當然,運用在孩子身上的表達是很正面的,很正確的,救人。但同一方面卻沒有想到自己的狀況。把罐頭交給途人有兩個原因,一是不知道之后自己也沒有得吃,二是明知道自己都快沒有了還是要給別人。很顯然,孩子是處于第一種善良的任性。總說小孩子是善良的,心靈是最純潔的,對,那是沒有經過歷練的,沒有經過磨練的。他們想不到后果,憑著最沒有污染的感覺去判斷后行為之,但通常若是大人們看不慣的行為也會同時被說著幼稚。孩子還是有良知,爸爸也還是有,但卻沒法掩蓋生命掙扎的弊端,同樣地需要自私。若將自己所有的罐頭都分給別人,別人不吃完不搶你的已經算是良知,這里我也不用說他們眼睜睜的看著你餓死之后的情景。

    有時或者會懷疑真的是會有好人嗎?不要懷疑,真的有,世界上什么人都有,好人當然也會有。到最后,孩子爸爸死了之后遇到了另外一個家庭。我也真的是難以想象這孩子是否真的是因為經歷了這么多會這樣拋棄了相依為命的父親。當然他是沒有得選擇,他不可能背著父親的遺體繼續末日中的旅程,但我也只是嘆息,他從加入這個家庭的開始,也開始了忘記父親了。當然,父親也希望他繼續活著,等待著救贖,但也明知這不是能一兩年能成事的事情。但我也不是說小孩不應該加入這家庭,是很應該加入的,明眼人也知道這是在昏暗中的曙光,作者告訴你生活總是有著希望的。我也只能很遺憾的說我對生活沒有向往和盼望了一段很長的時間所以才說了這么多。




    當然這是小說,這不是真的,但小說也來自我們身邊的故事,同時,這也是真的。


    我也只能重申,我并非說這部電影不好,這部電影很好。我說的只是個人的感想和看法,贊同不贊同,都不是什么重要的事情。

     3 ) 2012续集-窝囊废的世界末日

    忘了从什么时候开始,我经常暗自祈求世界末日降临。公映《2012》之前,四姐告诉我她最近在看玛雅预言,说是南北极调转,只有非洲和西藏某地是安全的。我当时就欣喜若狂,我操,终于让我等到了,他妈的几十万的债务再也不用还了,这基本上就属于彩票中奖了。四姐说你这孩子心理太阴暗了,就这么点出息。事实上我还能再阴暗点,后来看了很多关于二战时期纳粹在西藏寻找地球轴心的资料,便确定这个地球轴心才是最安全的。再后来看了《2012》就有点颓了,居然活了这么多人,而且不是富豪就是各国政要。全是统治阶级,那我他妈的没准还得还几十万的债务。

    有一阵儿经常看到距离世界末日差一分钟或者三五分钟再或者一天你想怎么度过的这类问题。我有过两个计划。A计划,拉个陌生姑娘手深情的说:姑娘,你瞧,马上就世界末日了,咱俩肯定是死一块儿了。鉴证奇迹的时刻,你是不是特别想干点什么有意义的事儿,比如,比如我们现在还能发现白垩纪时代的恐龙蛋化石。那么一万年后,是不是以后文明会从我们的化石中找到人类的原始生命细胞。姑娘刚刚还忧伤的眼神儿中突然闪过一丝寒光,恶狠狠的说:妈的,老娘这辈子还没强奸过男人,来吧!然后一万年后,在当时海拔九千多米的雪山上,出土了两具纠缠在一起的化石。博物馆把这两具生物的化石起名叫,老汉推车。B计划是就这么一直波澜不惊的发呆,回想一下经历的美好时光,直到眼前一黑,化作一缕细沙,随风飘走。其实两种方式都是我喜欢的,至今还难以取舍。

    也许,我想的过于完美了。

    《The Road》是新年伊始看到最有压迫感的片儿。1分50秒之后就开始灰暗褪色的画面,荒芜的土地,旁白空洞的声音,让我立刻陷入深深的绝望。不明原因的灾难毁灭了世界,生命的迹象越来越微小,人们开始互相猎杀蚕食,父子俩遵循着人类最后的道德底线,不停的行走躲避猎杀,收集仅存的食物,衣服鞋子。镜头滑过散落地上的美元和珠宝,此刻却再无价值。海边是他们仅存的一个希望,路途中遭遇散落在世界角落中不同的人群,最终到达海边。

    很久没有这么累的去看电影了,记忆中还是十几年前三天看了十八部沉闷的文艺片,基本上是自虐行为,第四天的时候已经出现了头晕恶心的症状。这部电影看了两遍。第一遍的时候的时候觉得父亲十分懦弱,动不动就拔枪对着小孩的脑袋,做好随时去死的准备。母亲则在前期就抛夫弃子自行了断。儿子又不停的PaPa,PaPa……似乎这家人全都应该早死早超生,活着对他们来说已经变成最大的负担。我是在城市中比较消极绝望的人,但在野外则求生欲望极强,这一点连我自己都难以相信。越是舒服的环境越觉得死的快,而恶劣环境反而能激发潜能。基于此种性格,很多桥段看的火冒三丈。可又存在一种力量抓着我继续看下去。

    第二遍的时候,忽然明白了一种来自灵魂深处的绝望,这和我在城市中的感觉如出一辙。没有在怪罪片中的人物,每个人都有活着的理由,当恐惧战胜信仰,就是该绝望的时候。母亲无力再活下去,而父亲则把儿子当成了信仰,选择为他而生。从这个角度,父亲这个人物角色又变的强大起来。父亲在立交桥上的桥段气氛让人窒息,扔下装着妻子照片的照片,把戒指沿着细小的裂缝推移到万丈深渊的边缘,带出妻子离去的一幕,没有再见。也没有再给这枚带着誓言的戒指一个镜头,只有滑过天空的两座桥,人却变得如此渺小,甚至可以忽略不计。这个绝望的世界,对错再也不重要。父子帮助过老头,也打劫过偷东西的黑人,并且干的十分惨绝人寰,内裤都没给留下。


    这无疑是一部黑色绝望的电影,也因为太过绝望,注定是一部小众电影,小众到只有绝望透顶或者乐观之极的人才能认同的电影。虽然存在一些不完美的因素,但却颠覆了以往个人英雄主义和幻想重塑文明的观点,勾勒出一个地狱般的世界。一把枪贯穿了整部影片,既能选择自杀,又能去猎杀别人,用这把枪来表达出影片对生死的一种飘忽不定的态度。和《2012》比较,同样是末日来临,一个是天堂,一个是地狱。甚至我有很多理由去相信,《2012》中方舟解救的人终将会沦落成《The Road》。整部影片没有交代末日来临的原因,只有地面传来的隆隆声,无名的天火,随时倒塌的巨树,这些都使电影充满绝望的美感。结尾似乎变成了一种梦境,还给儿子一个希望,也有可能是继续的煎熬。

    随着2012的临近,或许出现绝望美学。

    电影看的十分纠结,绝不再看第三遍了,必须得看部喜剧中和一下,再不济也得找大美妞调戏一下,否则真的要世界末日了。

     4 ) 注意片尾字幕的后半段,注意音乐没有了,但是电影背景声音的继续。。。

            大家有没有在正片结束后看字幕看到尾?如果有,那会发现字幕后半段没有了电影音乐,而是电影继续的背景声音。有很多鸟叫,像是在树林里,有狗叫(这个很明显),还模模糊糊传来孩子们嬉戏的叫声。这进一步呼应了救赎的结尾。
         我没有习惯性的在看完正片后就关掉播放器,想让字幕过完,让结尾充满温暖和希望的背景音乐包围我,结果意外发现了结局的延续。

     5 ) 只要人性尚存,世界就还未毁灭

           拖着重感冒的身体仍然来到了电影院,THE ROAD是期待了很久的电影,虽然没看过获得2007普利策小说奖的原著,但冲着感兴趣的末世题材和Viggo Mortensen,以及传说中上佳的口碑,还是没能抵挡住诱惑。

        电影从一组色彩鲜艳的镜头开始,剪辑快速,Charlize Theron在阳光下的微笑,Viggo Mortensen和一匹马的亲昵,还有树叶草地等等充满生命力的美好画面。然而一切都因Viggo的惊醒戛然而止,原来只是梦中的回忆罢了。电影的色调也由此开始变的灰暗阴冷,因为在现实中,世界已遭受浩劫,森林已被大火焚烧殆尽,只剩灰白色的树干不断倒地发出的轰隆声,城市早已变成荒芜废墟,只有很少一部分人类幸存了下来。而Viggo带着儿子沿着大路一边寻找食物和温暖,一边往南方的海边行进。
        昨天太近明天太远,破碎的回忆不断在Viggo的脑中闪现,其中彩色的部分是灾难发生前的美好生活,另一部分则是关于灾难发生后老婆是如何放弃自己生命的。前路漫漫危机四伏,Viggo不断被绝望吞噬,但只要看到身边儿子的脸庞,他就知道自己必须要有存活下去的力量。作为绝望和死亡的象征,Viggo身上的那把手枪以及它的两颗子弹在片中多次出现,回忆中妻子想要了却生命时把枪放在桌子上,痛苦地看着Viggo;现实中Viggo捧着儿子的脸庞绝望的交待要如何使用这把枪和两颗子弹;沿着公路搜寻食物时,一个野蛮帮派差一点就发现了父子两人,Viggo用其中一颗子弹杀了一个“坏人”化解了危机;食人族的别墅房间中,Viggo知道无路可走了,绝望中拿出仅剩一颗子弹的手枪对准儿子的眉心,泪流满面的痛不欲生...
           父子两人不仅要面对饥饿和严寒的考验,还要时时提防其他幸存的人类。他们中的大多数已经沦为行尸走肉的活死人,一群一群组成帮派,每天外出用枪械“捕猎”,他们把抓捕来的幸存者关起来,强奸其中的妇女儿童,然后再慢慢吃掉所有人。而这些人靠残杀同类苟且偷生的理由,除了异教就是早已向漫无边际的绝望屈服。Viggo父子二人第一次遇到这种帮派是在一个隧道出口的大路旁,这个帮派看起来很有组织且拥有大量武器,起初以为他们只是沿路搜刮食物和衣物,结果当Viggo第二天再回到这个隧道出口时,看见被他杀掉的那个帮派成员已经只剩些许残骨。后来Viggo和儿子进入了路边的一栋豪宅,为了搜寻食物Viggo撬开地下室的门锁,拿着打火机牵着儿子走进黑暗中。这是全片最惊悚的一场戏,当他们在地下室的黑暗中摸索时打开又一扇门,Viggo把打火机点燃往里面一照,一群早已分不出性别的裸体人类横七竖八的遍布在房间每个角落,他们要么早已被饥饿折磨到只剩皮包骨,要么已经缺胳膊少腿甚至只是少了一块肉。原来这是一个“食人工厂”,这些无法死去的人们苦苦向Viggo求救,不知道是想让他把他们放出去,还是一枪打死他们结束痛苦。
        当然也有与父子两人一样,努力存活下去却又尚未失掉人性的幸存者。那个自称90岁的老头说当他看到Viggo的儿子时,他以为是天使下凡,因为他早已不再相信人性,因为他知道当世界遭受浩劫时,人性也几近毁灭了。那个在废墟射箭攻击Viggo的男女也不过只是因为对同类丧失信任而为求自保。那个海边的黑人虽然偷走了他们所有的东西,却未曾伤害过Viggo的儿子,最后也只能一丝不挂站在萧瑟的寒风中抽泣。当然不能不提结局时出现的男女,他们更像是原著中提到的婴孩,是希望的象征。

        其实电影看似灰暗绝望,但却最终讲述的是充满希望的故事。父子情作为主要情感线贯穿全片,Viggo说如果儿子不是上帝的语言,那么上帝就从来没有说过话。这种堪比信仰的爱如此有力量,让Viggo不断在绝望的困难中咬紧牙关坚持了下来只为保证儿子的安全。片尾他在沙滩上奄奄一息时说他改变了主意,他本来打算等他死后让儿子也跟他一起离开这个绝望的世界,但是真正到了离别之时,他却让儿子要继续活下去。至此,电影讲述的便不再只是父子情,Viggo一直保护的不仅仅是他的儿子,而是人性本善的希望,他儿子也就是善良人性的象征。因此那个自称90岁的老头才会以为自己看到了天使,因此那把枪除了那次自卫从未真正使用过,因此片中儿子才会不断提出那些善良单纯幼稚的问题和要求,与险恶的环境如此不融洽,以至于观众会心生厌恶,但正是因为这种突兀感却更能突显出人性的堕落。这部电影是充满希望的,就算最后Viggo死去,但他仍然没有绝望,而事实是他作出了正确的选择。片尾出现的男女告诉Viggo的儿子,他们一直在跟随他,他们很担心他,他们心中也有那团火焰。原来是仍对人性抱有希望的人,就像导演在告诉我们,就算天荒地老就算世界浩劫,我们仍要继续相信人性中的爱和善良,如Viggo的父爱,如他儿子的善良,只要它们还尚存,这个世界也就还没有真正的毁灭。

        Viggo Mortensen的表演无疑是非常出色令人信服的。片中有一个段落他需要在一架钢琴前崩溃痛哭,那也是个人很喜欢的一场戏,当时父子两人已经找不到食物被饥饿折磨多日,Viggo几乎绝望,就在这时他看到了一架破旧的钢琴,与妻子一起弹钢琴的美好回忆瞬间锋利的闪现在脑中,崩溃和痛哭在Viggo Mortensen的演技下来得如此理所当然。而片尾他在沙滩上奄奄一息与儿子离别的戏也让无数观众动容,Viggo Mortensen那不断留着泪水的双眼到现在都还在我脑中清晰可见。

        THE ROAD用120分钟的片长讲述了这个有点像公路电影的故事,节奏不快但却一点也不乏闷。电影用很大一部分篇幅来展现末世状态,无论是父子二人的生存细节还是特效制作的大场景,其中一些部分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尊重原著而照搬的内容,显得有些多余或者重复造成罗嗦的感觉,不过总体上来说叙事节奏还是很精准的,另外个人觉得电影在主题的表达方面仍稍欠火候,最终缺少了直击人心的力量感,仅仅只有父子情或许能触动观众,而真正想要表达的主题可能就流于表面了。
        THE ROAD单是凭借Viggo Mortensen的表演就很值得一看,听说原著更棒,有时间一定要拜读。

    PS:片中扮演Charlize Theron儿子的演员跟她长得还真是像...

     6 ) 看到那只狗,世界有了温情

    美国人近期的末日情绪很是浓厚啊。
    《2012》玩的是视觉和特效,这部片子则是通过心理来获得观众的共鸣。
    影片并没有清楚地交代,世界是如何毁灭的,战乱、环境恶化,或者外星人入侵?让观众自己意淫吧。
    可是,开篇就看到那样凄凉的场景,心里想,活下去的人得需要多大的勇气呢。观众一定会琢磨,要是自己处于那样的处境,会怎么做、怎么活。我?干脆咬舌自尽好了。
    孩子的母亲为了让父子更好地生存,在一个冬夜留下了外套,出走了,在那样寒冷的夜晚,出去,就是牺牲,她只是要丈夫照顾好儿子。。。
    父子俩走在路上,最终目的是什么,他们不知道,只是在路上,生存着,这就是他们的意义。
    一路上,强盗、90岁的老人、偷了他们衣物的黑人、射箭的夫妻……他们经历的人和事,可以看出,大人对人处处防备,小孩总留有一份爱心。大人保护小孩很辛苦,于是终于对小孩咆哮:“你知道我时时要担着心吗?我容易吗我?”小孩也暴发了:“你知道我也要担心吗?我也是其中的一个啊!”字幕翻译得不好,英文应该比这强悍地多,但看这字幕就已经觉得很震撼了。
    终于,大人因为身体衰竭在海边死去,小孩遇到了一家人。这是完整的一家子,有夫妻、一对儿女,还有一只狗,小孩之前还对丈夫存有疑虑,当最后看到这只狗时,脸上泛出的温情,让我们知道,他接纳了这个新的家庭了。在如此艰难的环境,还能留着狗狗,他们一定是最善良的。要是我们,也许早就把它吃了呢。
    所以说,世界总有温情在。人性,也能找到自己的立足点的。

     7 ) [影评]The Road:南方到底有什么

    这是一部老片子了,记得刚上映时我曾经看过,感觉大抵也是压抑、绝望,但当时这种灰暗的色调并没能俘获我的心。几年后,我独自一人在家,无意间打开来又看了一遍,结果,久久不能自拔。

    说起来,成长终究还是带给了我们一些什么,一些在更为年轻的时候无论通过怎样的方式都不可能触及的什么。比方说,年轻时的我们多少都带着一点自负,这种自负并不体现在自认比他人优秀,而是觉得自己就是和别人不同。记得念小学的时候,社会上离婚率还比较低,班里只有一个男生是从离异家庭出来的,因此老师们总是对他特别关照,也悄悄叮嘱我们要善待他。然而正因为如此,在我们眼中,这个男生不但不可怜,相反倒是令人羡慕,以至于我们也恨不得发生一些什么,好让自己和他一样,可以拥有某种孤单不群的理由。
    显然,那时的我们,是不会懂得何谓真正的绝望的,因为真正的绝望,绝非仅仅是苦难的产物。年轻的时候,我们总是相信未来会与现在不同,哪怕遭遇了不幸,这种不幸在带给我们痛苦的同时也令我们感到,自己又多了某种不一样的可能。童年时我曾背井离乡,长大之后,我也曾与人热恋又分手,我知道无论是故乡,还是深深爱过的那一个人,都一去不返了,我为之悲伤,但我却并没有在这种悲伤中停留。就像一首歌里所唱的那样:日落是沉潜,日出是成熟,在最深重的黑暗中,未来,它一步步,来了。纵然它并不一定会变得更好,但还是以它全部的未知和新鲜吸引着我们,令我们不能自禁地向前走——直到有一天,仿佛是突然之间的一种了悟,我们开始明白到:人生就是这样了,再怎么走,也就是这样了。就像片中的父亲,带着他的孩子一路向南,可是南方究竟有什么?他到底也没有说得出来,那或许只是他心底的一个执念,一个在妻子离开时所种下的执念,其实他深知这一点,只是面对孩子,他无法说出口罢了。

    我想,这是属于一个中年男人的绝望,它既不是苦难本身,也不是失去希望,而是明知没有希望,但仍不得不拖着脚步向前走,扛着他全部的生活重负。孩子曾经问他:“如果我死了,你会怎样?”他很坦白地回答:“如果你死了,我也就死了。”是的,这个问题并不难,相比起“南方有什么”来说,它轻松多了——倘若身上没有重负,倘若他只是孑然一身,那么他明天死在哪里就毫不重要,他的绝望连同他自己,就根本无足轻重。但他并不是一个人,他还有一个孩子,因此他得时时拿出地图,指给他的孩子看:快了,南方很近了。
    也正因为如此,这个男人死去的一幕才如此令人动容。有很多人奇怪,照理说苦难的童年会令人早熟,但这个孩子到底还是那么柔弱,在望风时睡着,连枪也不会握,看起来这一切都是他父亲的错,因为在如此乱世之中,这个父亲不教孩子任何的求生技能,却让他成为了一个“天使”……可是这样认为的人似乎都忘记了一点,最重要的一点(抑或是根本就不懂得):这是一个早就绝望的父亲,他根本没有指望过南方真的会有什么,也不认为结局会有任何的不同,在这条末路之上,他所要做的,也是唯一能做的,仅仅是陪他的孩子直到最后罢了。
    最后,他终于要死了,我是说,终于。孩子伏在他的身上哭道:“你说过要永远陪着我的!”而他则用最后的气力回答:“对不起,我不能再走了……你要找个好人,然后一直向南走。”可是南方到底有什么?他天使一般的孩子在离开他后,真的能幸存下来直到看见下一个日出吗?没有人知道,知道也说不出口。
    或许,对这个疲惫的父亲来说,在那一刻,答案已不如想象中那么重要了。重要的是,他终于走到了最后,虽然从一开始他就没有理由那样做(当妻子问他为什么要她把孩子生下来时,他就不知道该说些什么),虽然到最后也没有谁给他惊喜,没有任何意义在其中获得,但他还是那样做了。在最后的那一刻,他终于将“向南走”这句话传给了他的孩子,也终于放下了他全部的重负,然后,永远地,去了。

    请不要觉得这番话说得过于凉薄,也不要觉得,一个会说“Carrying the fire”的父亲,绝望就不是他人生的底色。(如果换作是你,面对孩子,你又会怎么说?)事实上,“南方到底有什么”这类的问题,终究是没有答案的,作为“终有一死者”的我们,对此再清楚不过。可尽管这样,在所有故事的最后,我们仍然走着,就像这部影片的结尾一样。它貌似给我们留下了一条出路,又或者,那是影片的作者在对我们说:
    对不起,我只能到这儿了,你要一直向南走。

     8 ) 吃饱了撑的——《末日危途》

        很久没写影评了,烂片吐槽的人太多,我都懒得吐槽,好片交口称赞的也太多,就锦上添花来说,我的天赋点明显没点这项。最近确实也没什么好片,看一个一个烂片,能碰上看个热闹槽点不多的商业片都很少,让我都有些怀疑是不是被诅咒了,头顶有个DEBUFF写着:点开必烂片。不过这几天有人推荐我看这部《末日危途》,这片也不是第一次有人给我推荐了,有时太忙想不起来看,这次一推荐想起来了。还专门跑豆瓣去看了看影评,好评如潮啊,几乎看不到负面影评。连忙跑去下载看了看,但是看完以后我终于忍不住吐槽了。
     
        很多人都喜欢在电影院看电影,神马气氛神马效果,享受啊,对吧。可惜我身为学电影专业的从来都喜欢在电脑上看,确实不支持正版,毫无公德心。之所以这样一来是一个人去电影院真懒得出门,在家看盗版还不花钱。二来是我看电影就喜欢吐槽,在电影院跟朋友去都不喜欢这边看电影那边听我絮叨,而在家我可以随时暂停在QQ上找人喊:卧槽!我在看电影,这片太烂了!总能找到愿意听我吐槽的人,就算不愿意听反正我也吐完了,不爽把我拉黑吧。三来就是作为专业人士,我觉得影院的效果太好,总会把注意力放在效果上,不能专注细节和剧情,而且看片的时候我经常会:等等。刚才那是神马?倒回去再看一遍!有这习惯的据说也不少,他们选择先去影院享受遍特效然后在家再细看一遍。不过我个人很少电影能看第二遍的,一遍看完回味一下就OK了,再看一遍对我来说就味如嚼蜡了。
     
        其实说这么多无关的话题就是想表达一个意思:这是部评论很好的片子,我在家看的盗版,我他妈的想吐槽。
     
        《末日危途》的剧情很简单,世界末日了,一家子在窝里缩了十年,最后龟缩活不下去了,母亲觉得没盼头自杀了,一对父子出来闯荡江湖挣扎求生。在我看来也挺文艺的,毫无商业片的高潮点,就是平淡叙事。可能是视角不同,影评都在谈末日之后的绝望、人性和坚持还有爱什么的,我看的是这是什么类型的末日,我应该怎么活下去。这片是根据小说改编的,很多人说非常忠实原著,改编的很好。我没看过原著,但是仅看这片来说,真的很忠实原著的话,这原著不看最好。片子里没有提世界末日的成因之类的,背景完全被淡化处理了,甚至于主角父子的姓名都没有提及,有的只是灰暗的色调,破败的建筑,隐约的火光,枯死的树木。很明显,导演的意思就是老子不是科学家懒得去解释世界为毛末日了,反正它就末日了,你丫的给我看爱和人性就好。不过背景还是大致的交代了太阳看不到了,植物枯死动物饿死气温下降。片里也有提到,主角的媳妇自杀前也说现在不见天日越来越冷,你必须往南走不然熬不过下一个冬天。根据地震和火光,我只能理解为是火山爆发,火山灰遮盖太阳导致不见天日,食物链断裂。这也是之前2012年比较盛行的一种末日类型。之所以选择一开场就是末日已经十年,大概就是想避开整个社会体系崩溃的过程专注讲述爱与人性。不过拍的季节估计不是冬季,人物看不到哈出白气,水也看不到结冰。说真的,十年太阳没出来过,你要说穿的跟南极科考队一样我觉得毫不为过,片里虽然也说冷,但是作为一个北方人,说实在的,真心在片里感觉不到任何冷的意思。那点衣服感觉也就初冬的打扮,可能说初冬都有点过了,片里还在下雨而不是下雪。虽说也有提到说现在可能十月了,我不确定,因为很多年没有看过日历了。说真的,十月我们这就已经供暖了。不见天日十年气温也就跟我这持平么?总之一股浓浓的违和感在我心中翻腾,水都没结冰你丫穿这么厚假了点吧?最夸张的,男主角维戈·莫特森(就是指环王里的阿拉贡,再吐个槽,本片里他扮相除了衣服破点还是阿拉贡那扮相)敢脱光了毫不热身就跳水里游泳洗澡,不止一次,而且回来还不感冒。这算神马?冬泳爱好者?真的十年没见太阳了么?这就是片子前面你媳妇自杀时说的不往南方走你在家里熬不过下一个冬天?
     
        整部片子都透着一股浓浓的绝望感,这不像其他末日片我们要绝境逢生,重建文明,尤其是《2012》里所有富人政要都坐船里安逸的过末日,等灾难过后再继续享乐。那片就完美的诠释了穷人都该死,有钱人末日也玩蛋不了的道理。但是这片不是,动物都死绝了,植物也都枯死了,不知道什么时候太阳才能出来,也许永远都出不来了。活着都不知道是为什么还要活着,阿拉贡的漂亮媳妇有吃有喝有丈夫儿子陪着都自杀了,阿拉贡带着儿子也见过全家上吊的场面。再加上整部片子几乎黑白的阴暗色调,这股子绝望确实感同身受表现得很好。你看不到任何希望,你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倒毙路边。对我触动最大的就是阿拉贡他媳妇自杀,因为她无法再过这样的日子了,末日十年他们一家是怎么活下来的片里没有交代,只是说我们是好人,我们宁愿饿肚子也不吃人。从他媳妇自杀时衣服也不很破旧脸色也没有任何营养不良来看,这十年他们过的还不错。影片一开始末日的第一时间阿拉贡就开始好像早就知道末日要来开始存最后的自来水的表现显然是暗示他早有准备的。但是多少食物能吃十年……他真的没干过亏心的事情?他老婆真的是因为没希望才说过不下去的?想象的空间比较大,而我的思维过于龌龊,这些片里没提的事就不细谈了。我们姑且认为是阿拉贡准备了够吃十年的食物和饮水。他媳妇是因为毫无娱乐,担惊受怕,子弹越来越少,害怕弹尽粮绝时会有饥民过来破门而入把她全家先x后吃。而且亲戚朋友都死绝了,也看不到世界恢复的希望才自杀的。这点确实我从来没有想过,而且是非常现实的问题。这让我意识到,屯粮党是没有未来的,他们不会饿死,但是会无聊死。记得以前在生物课本上学过一个案例,一种神马稀有的鹿被放在岛上繁衍,结果没有天敌食物充足数量还越来越少,最后科学家扔了两批狼上去,鹿群恢复活力,有威胁就有动力,每天被狼追着连跑步,运动过后吃嘛嘛香,种群数量反而增加。屯粮党的清单我也见过一些,单子上也不乏包括一些人力发电机,充气娃娃,电动棒之类的东西。但是一天24小时除去睡觉8小时,你能撸几小时?就算你有电又能干嘛?看电视没频道,上网没网,给手机充电打手机游戏么?就算你下了一手机游戏你能玩几年?在密闭空间里算衣食无忧,没有任何外界交流你能多久精神失常?囤积一堆东西的人在衣食无忧的情况下他会选择冒险出去散步么?明显不会。而在密闭空间缩久了缺乏运动,出去死得更快。你别说还整一堆健身器械囤积起来,就算那么干了你一个人能坚持健身多久?身强力壮喜欢健身的人还至于缩在耗子洞里囤积食物么?所以囤积党毫无前途可言。只是晚死一点罢了。虽说人总有一死,但是囤积党精神失常的死法看起来更加毫无希望。
     
        从一个专注末日求生的人的角度来看,片里的幸存者未免多了点,十年未见天日,不是一年,他们吃什么活下来的?片里确实有不少吃人的镜头,尤其是一家子地下室全是囚禁的活人口粮,有的已经吃了一条腿什么的,但是还活着,大约是为了避免死肉腐败。小孩进屋子看见客厅理堆得满满的一座小山一样的各式鞋子我就知道这是食人族的房子,这场面其实是非常著名的二战集中营的景观。非常容易联想到鞋子的主人都干嘛去了。但他爹竟然对那么多的鞋子视而不见,专注找食物。说真的,你真的是在找食物么?都不用每个房间稍微仔细的看一眼就直奔主题了?问题的关键是,十年了,该死的人早都变骷髅了,你养牲畜也得喂饲料吧?吃人也得有人可吃吧?当然,导演是为了展现人生百态,各种不同的人对待末日的方法。不过十年这个跨度确实太大了,这么绝望的世界十年下来幸存者不会有这么多的。
     
        整部片子的主题就是绝望中依然坚持底线坚持爱,我觉得这点应该不会有人持反对意见,比如阿拉贡找到汽水教儿子怎么打开怎么喝,因为儿子是末日后出生的,易拉罐汽水这种高科技没见过。后来熊孩子看见一个90岁的老汉饿肚子也眼泪哗哗缠着父亲非要分一罐食物给老汉,还教他怎么打开罐头。这种爱的传递的象征手法实在太过明显,不过我真的很想说,你是末日后出生的没见过罐头也就罢了,人家老汉活了90岁连罐头都没见过还至于还得跟你个熊孩子学怎么吃罐头?整个片子也不断重复着不要放弃心中的火焰这种台词,影评里也有不少人说吃人的话我们和野兽有什么区别诸如此类的话,持有这种论调的人不在少数,米国乃至西方的主流思想都是这种,以这个为题的片子数不胜数。我也没少听到身为人如何如何,丧失底线和野兽无异的论调。不过知道我的人都知道我对此论调嗤之以鼻,说真的,人类能干出的恶心事绝对不是野兽能达到的下限。而我也不认为野兽的行为准则有什么低等,它们不贪婪,不会做过多的无谓杀戮。它们不会无限的索取,它们在维持着整个自然界的平衡。当然我不认为有所坚持是错的,如果真的饿得皮包骨头了看见地上一个刚饿死的新鲜尸体还给人埋了,自己在哪啃草根,我确实敬佩。有所坚持,牛逼。虽然我不会跟你一样这么做,但我敬佩你的坚持。只不过说这种话的人全都没少吃过一顿,没受过什么罪,那我真的嗤之以鼻。就像无畏不是勇敢一样,真的勇敢是你虽然害怕依然前行。初生牛犊不怕虎不是勇敢,君不见汪精卫当年也曾大义凛然当过刺客,失手被捕后在狱中还写过豪迈的诗篇表示不怕死。但是最后真要杀头了,尿的比谁都厉害。从此以后一口一个保留有用之身再不提视死如归了。你一口饱饭没落过,跟我说末日没吃的也要坚守原则,那只是自己的臆想罢了。说到和做到的区别也不需要我多做赘言。
     
        这部电影就在试图表达这种坚持,熊孩子不停的问我们是好人吗?阿拉贡一脸慈祥的回答我们当然是好人。两个人分吃蚂蚱也不肯吃人肉。熊孩子看见饿肚子的人眼泪汪汪非要分对方一听罐头,这种场景也出现了几次。在别人眼里这是孩子的纯真,是人之初性本善,不少人直呼这部影片直击人性。不过在我看来更像是溺爱过头的败家子,自己不会寻找食物反倒是把老爹找到的食物拿去送人玩,让我恨不得大嘴巴抽丫的。真有种你说把我那分让给这个可怜人,我晚上那顿不吃了,那我算你懂事。救济别人可以,你倒是拿你自己找来的食物救济别人啊,自己嘛能力没有,反倒是见谁都不落忍,你爹就是你玩死的知道不?我也惊异于米国人的价值观,都世界末日了小孩说晚上别吹蜡烛吧,行,给对方罐头吧,行。一路上还带个布娃娃,到处都在照顾孩子的纯洁之心。话说我小时候一个人睡不敢关灯第二天就会被骂竟然一晚上灯都没关,浪费多少电,败家玩意要账鬼!阿拉贡你丫都咳血了还在照顾小孩的纯洁之心塑造完美童年是不是有点溺爱的过头了?这种时候一个爹难道不是应该教小孩如何独立的生存下去么?我不知何时会倒下,我不可能照顾他一辈子,他总要自己活下去,那么他就得学会求生的手段。这种不才应该是正常人的逻辑么?最后阿拉贡又冷又饿伤病难支挂在海滩上也没教小孩怎么寻找食物这是一个什么心理?当然我知道这是米国人的主流思想,要给小孩一个完美童年。但是这玩意套在末日背景上不觉得矫情了么?很小资有木有!不对,这已经不是小资了,这简直就是万恶的大资本主义腐朽的证明啊,这尼玛太奢侈了。这玩意根本说服不了我,引起不了我的任何共鸣。米国的这类人性与爱的题材无论怎么拍都无法让我产生半点共鸣的原因就在这,你们的坚持与爱不接地气,是悬浮在美好生活之上的。你们的主流思想者们都吃得太饱了,你们臆想中的贫困与灾难都是那么的虚假,只是舞台上画风华丽的一道背景幕布。帮助别人是需要资本的,而你们习惯了这种资本,在套上臆想中的贫穷与灾难以后还在沿用你们认为理所当然的资本去展示困境中的爱与帮助,这根本无法让我感到认同。所有认同这种观点的都是他妈的衣食无忧过惯了从来没想过怎么过苦日子的人。原著获得了多少奖都不重要,因为那是一群发达国家吃饱了没受过罪的资本家评出来的奖项。而在中国有这么一句老话精辟的挂在人们的嘴边,这句话只有真正饿过肚子知道食物珍贵的人才能真正的理解,这句话就是:吃饱了撑的。
     
        虽然跟经历过三年自然灾害的父辈们比起来,我也算是衣食无忧泡在蜜罐里长大的娃了。小时候父辈们没少说你们这代赶上好时候了。要说真正的贫穷,我能坐这上网就已经说明我不是穷山沟里吃不饱饭的娃了。但是我还是无法忍受老美这种吃饱了撑出来的困境中的爱与坚持,影片结尾毛都不会的熊孩子爹刚死了,立刻就有接盘侠出现,一个看起来比他就拿一把破左轮里面还只剩一颗子弹的爹强大的男人现身,人家手持猎枪,身上还挂满子弹,问小孩要不要跟自己走。然后展示了标准的美国家庭配置:夫妇俩带着一男一女俩娃还有一条狗。解释了之前阿拉贡在地窖里听到的狗脚步声,以及一直疑心有人跟踪自己。因为这对夫妇承认了,俺们跟着你俩好久了,你爹终于死了么?大部分的观众对这结尾似乎也略有吐槽,因为太完美了。但你们设身处地的想一下,那边一家子尾行父子俩N久,从不现身,就等人家爹死了接手小孩,这尼玛是一个神马心理和动机?不要说我思想太阴暗,我真找不出任何光明的理由来解释这种行为。最光明的理由还是那句老话:吃饱了撑的。

    PS.至想喷我的人们:
    鉴于不少玛丽苏前仆后继的来喷我,不过带有人身攻击的回应我都已经删了,你们要还想喷麻烦有技术含量点。我尊重你们的发言权,你们有发表意见的权利,但是没有侮辱谩骂的权利。鉴于这么多的玛丽苏来喷我,这片的评价我又降了一星,理由是这部片子既然宣扬人性真善美,结果喜欢这片的人有大量毫无素质的喷子,那么这片也挺失败了。意见不同者无非就是觉得我吹毛求疵,人家宣扬人性真善美,你特么抠细节有意思么。实际上,很有意思!因为这片大量情节都是没挨过饿的人YY出来的穷逼生活。我不说别的,您去野营三天,光带水不带干粮,自己野地里刨食试三天,体验一下挨饿的感觉,放心,三天不吃饭死不了。然后您要还觉得我特么就是一吹毛求疵的碎催,您大可来这喷我。对于吃撑了花钱减肥的人,这片拍的好,仁义!再特么黑暗的地方也有人性的光辉。但是对于真挨过饿的人来说,这片和晋惠帝听说饥荒人没粮食吃变饿殍时疑惑的那句千古名言:“何不食肉糜”差不多。这是在侮辱食物,是在侮辱求生。两个村子可能因为上游下游用水就进行全面械斗,两个部落可能因为对方追猎物到我的猎场就进行战争,要按着玛丽苏的想法,大家退一步海阔天空,永爱来感化对方不是最好的么?为什么要去争斗,为什么要去流血?因为特么的不这么做活不下去!!!懂么!活不下去!人口多了他们把上游的水用完了我们下游的村子水量不够浇不了地,粮食就没收成,我们特么的就得饿死!上游的不把水都用了灌溉,粮食也会歉收,会有人挨饿乃至饿死!猎场的猎物是有限的,你进我的猎场打了猎物,就意味着我的家人可能就要挨饿。而他如果不进对方猎场追赶猎物,那么他们全家今晚就没饭辙!所以能做的只有一样,战斗吧,消耗掉多余的人口,有限的食物就够大家消耗了,因为爱与人性特么的填不饱肚子!当你爹还节衣缩食扣屁眼吮手指都吃不饱的时候,你特么把自家食物给一陌生人,这特么不叫人性,不叫爱,不叫慈悲,这特么叫败家子!当一个爹为找食物拼得遍体鳞伤,也特么不愿意教自己儿子任何生存技能,这特么也不叫爱,叫他儿子是充话费送的!《三字经》听过么?中国这就叫“养不教,父之过”!娃不是你特么光喂他就算完成任务了。你们的人性你们的爱都是建立在吃饱的时候。当你们真的挨了饿再来跟我说人性,跟我说爱。你们吃饱的人性在饥饿下没有说服力!请允许我代表我自己发表一下我的意见:没挨过饿的资产阶级拍不出无产阶级吃不饱饭的辛酸。

     短评

    《The Road》不明原因的灾难毁灭了世界,生命的迹象越来越微小,人们开始互相猎杀蚕食,父子俩遵循着人类最后的道德底线,不停的行走躲避猎杀,收集仅存的食物,衣服鞋子。镜头滑过散落地上的美元和珠宝,此刻却再无价值。海边是他们仅存的一个希望,路途中遭遇散落在世界角落中不同的人群,最终到达海边。本质上不是灾难片或亲情片,它是一个哲学拷问,直指人类在生存困境面前的道德虚空。因此,它讲的不是什么后灾难时代的故事,而是现在,此时此刻,你、我所置身的世界:只是此时此刻匮乏不那么极端,作恶也不象食人那么极端,但是把电影里的极端性去掉,它所暴露的就是我们当下的生活本身。它追问每一个人:如何生命的虚空里打捞“善”的意义?

    5分钟前
    • Leon Winters W
    • 推荐

    编剧4星 摄影4星 剪辑5星 布景5星 音乐5星(你娘的,Nick Cave啊!) 表演Viggo Mortensen5星小男孩5星半……

    9分钟前
    • Cyber Marlboro
    • 力荐

    色调太灰暗了 以至于我经常性以为显示器亮度有问题……

    10分钟前
    • Welch
    • 推荐

    音乐加分,小演员加分

    12分钟前
    • ybm
    • 力荐

    又是末世恐惧,又是孤独绝望,看多了总会心烦,虽然在后半个小时稍有改变,但这个神神叨叨的片子始终让人提不起精神,即使他的主演是雨果·莫特森

    17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还行

    地狱提前来临,结尾有点扯淡。

    20分钟前
    • 看不见我
    • 推荐

    当父与子来到敌托邦,爸爸我爱你~

    25分钟前
    • kingkongofkhan
    • 推荐

    最后那段只不过是他死前的幻觉。

    28分钟前
    • 肉腾腾
    • 力荐

    “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龙应台《目送》

    29分钟前
    • Leann
    • 力荐

    充满文学气质的阴暗末路

    33分钟前
    • 艾小柯
    • 推荐

    那个小孩长得好像莎莉兹塞隆啊

    38分钟前
    • 苏打水
    • 推荐

    最后,那家人把小孩吃了

    40分钟前
    • 达斯佛™
    • 推荐

    我等啊等的,一直等到影片那莫名的结尾出现,都没有发现高潮的来临

    43分钟前
    • 战国客
    • 还行

    这部电影会告诉全世界,Viggo Mortenson,只是一个被忽视太久了的,过于低调的学者,诗人,和影帝

    44分钟前
    • sasasasa
    • 力荐

    跟书一样,更多的是氛围,没什么情节,新年选择原因:总有比你更惨的,绝望到最后还是有出路的。

    45分钟前
    • 陈楸帆
    • 推荐

    看到最后两秒一只大脏狗狗出现的时候,我鼻子酸了。

    49分钟前
    • 狼大疯
    • 推荐

    电影的历史会证明Avatar的伟大而历史本身会证明The Road的伟大

    52分钟前
    • lowdive
    • 力荐

    绝对不想再看第二遍 太阴暗了

    53分钟前
    • Leito
    • 力荐

    原来是阿拉贡大人

    54分钟前
    • 水木丁
    • 推荐

    再次明确美国四好家庭的标准:一儿一女一条大狗。

    55分钟前
    • Eudemonia
    • 还行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影

    电视剧

    动漫

    综艺